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
1
作者 希古日干 苏雅 +1 位作者 佟静 王炳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60,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用来确定肝移植器官分配优先顺序。随着MELD评分的运作环境重点朝着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移植的方向发展,已经提出了几种模型来改进和提高MELD评分。MELD评分还用于非移植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本文... 在全球范围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用来确定肝移植器官分配优先顺序。随着MELD评分的运作环境重点朝着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移植的方向发展,已经提出了几种模型来改进和提高MELD评分。MELD评分还用于非移植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本文简要回顾了这些不同模型产生的背景,认为MELD产生的初衷是用于肝移植器官分配的优先顺序,肝移植评估之外的扩大应用应结合临床实际,个体化合理选择不同的MELD,以期患者得到最佳的预后评估、最佳的干预措施和最大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的构建及其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彦伶 牟群 +4 位作者 潘连德 刘译浓 王爱卿 郑佳瑞 邱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织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药源性肝病模型中,诺氟沙星组阳性率最高(31.3%),土霉素组阳性率略低(15.0%),与诺氟沙星组和土霉素组池水相通的对照组阳性率较低(10.0%、5.0%),而4个空白对照组均未发现阳性个体;高剂量和长时间使用两种药物均可导致中华鳖出现典型的"白底板"症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肝、脾、肾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组织病变最为严重,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病例的病理过程均符合非寄生性肝病特征。药物致中华鳖肝组织损害的组织病理过程是:在药毒作用下,起初表现为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肝静脉扩张、分支血液回流受阻,窦状隙扩张,肝淤血严重,体积增大显著,后期肝细胞索先于扩张的肝血窦变性和坏死,最终肝血窦也坏死,肝组织硬变并有肝性血样腹水产生;肝细胞内脂滴越来越多,核固缩变形,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以及内质网膨胀而破碎,细胞膜破碎,炎性细胞数量多,细胞病变与组织病理具有一致性。药源性肝病的转归表明,当致病因素(大剂量药物饵料)撤销后,中华鳖有较强的恢复性,且土霉素组较诺氟沙星组康复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药源性肝病 “白底板”症状 组织与细胞病理学 肝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郑盛 朱为梅 +1 位作者 刘海 王玉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38-939,共2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大伟 陆天飞 +8 位作者 华相伟 夏强 张建军 李齐根 徐宁 陈小松 张明 韩龙志 奚志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系统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1例小儿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患儿术前诊断均为胆道闭锁。术前... 目的探讨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系统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1例小儿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患儿术前诊断均为胆道闭锁。术前对每例患儿进行PELD评分,根据PELD评分将患儿分为两组:低分组(PELD评分<16分,62例)和高分组(PELD评分≥16分,39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年龄和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性别、移植物(肝)重量/受体的体重、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LD高分组患儿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分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PELD评分可用于预测婴幼儿肝移植的预后,为婴幼儿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的治疗、监护及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对于术前PELD评分较高的患儿,应加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监护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 婴幼儿 活体肝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价人工肝支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志红 江建宁 +5 位作者 罗光汉 吴继周 邓一鸣 苏明华 吴健林 张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人工肝治疗组(PE组)和非人工肝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D分值,观察90d内的临床转归...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人工肝治疗组(PE组)和非人工肝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D分值,观察90d内的临床转归,并根据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比病死率及生存时间评价其疗效。结果经过人工肝治疗后1h,MELD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PE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0d的MEL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MELD分值在<30,30~40,≥40不同范围内,PE组病死率分别为25%,35%,73%,对照组分别为22%,41%,8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E组生存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近期随访血浆置换治疗与内科治疗相比,不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但可以延长生存期,从而争取时机,等待肝细胞再生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血浆置换 终末期肝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 被引量:4
6
作者 占国清 谭华炳 +3 位作者 李芳 李儒贵 张薇薇 李金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65例具有完整住院资料和随访结果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65例具有完整住院资料和随访结果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人院后首次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的能力。结果 3个月内有58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CTP及CrCTP分值(分别为22.15±5.67、31.45±8.50、11.60±2.70、12.72±2.54)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2.35±3.56、17.24±4.75、8.73±2.35、9.05±2.50)(P<0.01),两组在MELD分值和CTP分级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868、0.758、0.794,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评分(P<0.05),MELD与MELD-Na、CrCT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CTP及CrCTP模型均可有效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即CrCTP评分可以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郑晓丽 汪良芝 吴宝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38-740,745,共4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钠比值(MESO指数)、Child-Pugh(CTP)分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3、6...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钠比值(MESO指数)、Child-Pugh(CTP)分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指数及CTP分值,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MELD-Na评分、MESO指数和CTP分值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获取最佳临界值。结果在随访的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MELD、MELD-Na、MESO及CTP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在判断患者3、6及12个月生存率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与MESO指数、MELD评分及CTP分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评分、MESO、MELD及CTP均能较好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其中MELD-Na仍是以上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中最具优势的评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预测2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刚 胡美金 李青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9-761,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测2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以台州市中心医院100例2型HR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治疗方法和转归,计算MELD评分。自确诊之日起,随访3个月...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测2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以台州市中心医院100例2型HRS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治疗方法和转归,计算MELD评分。自确诊之日起,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患者被纳入死亡组,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2型HR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死亡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水平及MELD值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脑病、消化道出血、脓毒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尿酸、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C反应蛋白(CRP)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ELD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33.8%;总胆红素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20.5%;血肌酐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增加18.5%。结论 MELD评分可预测2型HRS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浓度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预测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洵 王赛楠 吴安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比较乳酸浓度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及时的预测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于本院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 目的比较乳酸浓度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及时的预测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于本院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29例,年龄25~78岁,ASAⅢ或Ⅳ级。按术后30 d内是否存活分为两组: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术前和术毕乳酸浓度,计算术前和术毕MELD评分。比较两组术前乳酸浓度、术毕乳酸浓度、术前MELD评分和术毕MELD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比较术前和术毕乳酸浓度和MELD评分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术后30 d)死亡率的预测准确性。结果术后30 d内存活109例(90.0%),死亡12例(10.0%)。死亡组术前MELD评分、术前乳酸浓度、术毕MELD评分和术毕乳酸浓度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术前乳酸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8(95%CI 0.63~0.93),临界值为2.43 mmol/L;术前MELD评分的AUC为0.70(95%CI 0.53~0.87),临界值为24.50分,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乳酸浓度的AUC为0.85(95%CI 0.70~0.99),临界值为9.57 mmol/L;术毕MELD评分的AUC为0.74(95%CI 0.61~0.88),临界值为25.42分;术毕乳酸浓度的AUC明显高于术毕MELD评分(P<0.05)。结论乳酸浓度,尤其是术毕乳酸浓度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能力优于MEL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占国清 郑三菊 +1 位作者 朱琳 李金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通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3个月时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组和非PE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MELD的评... 目的通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3个月时预后的回顾性分析,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15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组和非PE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MELD的评分变化及3个月时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周PE组胆红素、INR、肌酐、MELD分值及在20~29、30~39组MELD分值较非PE组均显著降低(P〈0.01)。PE组病死率及MELD分值在20~29和30~39范围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MELD分值≥40患者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结论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短期内病死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评分系统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人工肝 预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晶莹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68-771,782,共5页
客观、准确地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评估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的评分体系。近年来各种基于MELD评分发展而来的新评分系统不断涌现。加入新的变量例如... 客观、准确地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评估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的评分体系。近年来各种基于MELD评分发展而来的新评分系统不断涌现。加入新的变量例如血清钠可进一步提高MELD的预测能力,此文就MELD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总胆汁酸对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韧 颜炳柱 杨宝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对于判断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10例,测定血清肌酐(CR),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BA,根据公式计算MELD值,单一评估MELD,TBA及二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对于判断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亚急性肝衰竭患者110例,测定血清肌酐(CR),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BA,根据公式计算MELD值,单一评估MELD,TBA及二者联合对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恶化死亡组的MELD值及TBA均明显高于好转治愈组(P<0.05),MELD值、TBA值各组间病死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MELD值≥30,TBA值≥200联合判断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65%,97.37%,MELD值与TBA值呈正相关(r=0.9903,P<0.01)。结论 MELD分值联合TBA可以提高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胆汁酸类和盐类 终末期肝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水平预测肝硬化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春山 展玉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44-1445,共2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分析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与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8分与<18分、TC<3 mmol/L与≥3 mmol/L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联合血清TC水平预测住院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6.77%,高于单独使用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预测结果。MELD评分与TC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是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联合在预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病死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固醇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文洁 朱德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873-87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判别分析研究MELD评分与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辨证为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包括四证以上)患者间的MEL...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采用判别分析研究MELD评分与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辨证为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包括四证以上)患者间的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2,P=0.000);MELD评分按照单证、两证、三证和四证相兼的顺序逐渐递增。MELD评分<6分、6~10分和>10分判别患者的中医证候是单证、两证、三证或四证相兼的符合率分别为48.3%、65.1%和94.3%。结论:MELD评分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的MELD评分越高,患者的中医证候越复杂;当MELD评分>10分时,患者多为复合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医 证候 终末期肝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预测亚急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南晖 沈权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入院当天的资料,计算MELD评分,并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3个月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入院当天的资料,计算MELD评分,并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3个月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3个月内73例患者共死亡32例(43.8%),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E评分高于生存组患者(t=3.125,P=0.002)。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756(P=0.0001),95%CI[0.646~0.866]。当截断值为26时,预测灵敏度为0.906,特异度为0.854,准确性为0.877。结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亚急性重症肝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沙陵 范学工 +1 位作者 罗向群 黄宇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074-4076,共3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MARS治疗(MARS组)患者及56例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MELD评分,按评分分为...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MARS治疗(MARS组)患者及56例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MELD评分,按评分分为4个亚组。观察各亚组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63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ARS组22例,对照组41例),MELD分值在MELD<20、20≤MELD<30、30≤MELD<40和MELD≥40的患者的病死率,MARS组分别为0%、31%、58%、86%,而对照组分别为17%、62%、83%、100%。MELD分值在20≤MELD<30和30≤MELD<40的患者的病死率MAR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40的患者的病死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分值能够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在适当时机进行MARS治疗,能改善短期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肝 人工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在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丽红 胡乃中 王亚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44-1046,1054,共4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血清钠比值(MESO)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比较MESO与MELD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的预后预测能力;MESO结合CTP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9月...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血清钠比值(MESO)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比较MESO与MELD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的预后预测能力;MESO结合CTP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间入住本院消化科及感染科的17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病例,根据设计的肝硬化患者MESO调查登记表登记相关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后的首次CTP、MELD及MESO的分值,应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及CTP在同一等级内,MESO指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以入院时间为起点,死亡或者研究终止时间为终点。3个月死亡组(3个月内死亡)的MESO指数及MELD分值明显高于3个月生存组(P<0.05);MESO对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优于MELD和CTP,Youden指数分别为60.92%、37.31%、30.12%;AUC分别为0.88、0.86、0.78(P<0.05)。CTP等级相同时,MESO指数>1.6组死亡率明显高于MESO指数<1.6组(P<0.05)。结论 MESO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中期预后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优于MELD及CTP评分。在CTP等级相同时,MESO联合CTP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血清钠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ld-Turcotte-Pugh评分与终未期肝病模型对晚期肝癌患者围介入术期的预后评估
18
作者 魏建 李洪璐 +1 位作者 郭江 李常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与终未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晚期肝癌围介入手术期患者生存期的优缺点及互补性。方法收集100例晚期肝癌患者,均行TACE,术前根据MELD公式计算患者的MELD值,并同时计算CTP评分。应用ROC曲线及其曲线... 目的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与终未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晚期肝癌围介入手术期患者生存期的优缺点及互补性。方法收集100例晚期肝癌患者,均行TACE,术前根据MELD公式计算患者的MELD值,并同时计算CTP评分。应用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并比较MELD、CTP评分预测患者生存时间的价值。结果采用CTP评分判断患者TACE术前、术后3、6个月生存期的的AUC分别为0.540、0.754、0.889,而采用MELD评分时分别为0.682、0.701、0.801。2种模型判断患者生存时间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判断晚期肝癌短期预后方面,MELD与CTP评分均为较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终未期肝病模型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实验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坤亮 张英 +2 位作者 黄晶 谢仕斌 郑玉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5-940,共6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实验(ICG)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感染科住院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共138例,临床确诊为HBV相关...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实验(ICG)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感染科住院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共138例,临床确诊为HBV相关ACLF,24 h内予吲哚菁绿,记录15 min滞留率(ICGR_(15))及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值,同时记录24 h内临床各项指标。建立ICGR_(15) min滞留率转换模型(ICGR_(15)Score),并应用MELD评分联合ICGR_(15)Score,MELD评分、ICGR15滞留率,EHBF及Child-Pugh评分预测入组病例28 d生存率。根据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比较各评分系统对HBV相关ACLF预后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病例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大于生存组(P=0.011),同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显示:TBi(lP<0.001),DBi(lP<0.001),PT(P<0.001),PTA(P<0.001),CREA(P=0.008),ICGR_(15) Score(P=0.002),MELD评分(P<0.001),CTP分级(P=0.005),EHBF(P=0.014),Meld+ICGR_(15)Score(P<0.001),死亡组肝脏血流量低于存活组,其他指标死亡组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模型对HBV-ACLF短期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MELD+ICGR_(15) Score(AUC:0.877),MELD(AUC:0.851),CTP(AUC:0.638),ICGR_(15)(AUC:0.551),EHBF(AUC:0.378),MELD+ICGR_(15)Score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单一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MELD评分联合ICGR15Score对于HBV相关ACLF短期预后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MELD评分以及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吲哚菁绿清除实验 CHILD-PUGH分级 慢加急性肝衰竭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TP评分系统对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贞利 范作鹏 +1 位作者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62-2466,共5页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eotte-Pugh评分(CTP评分)系统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7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 目的研究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eotte-Pugh评分(CTP评分)系统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7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家医院收治的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49例,随访3年,终点事件为死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资料,计算患者MELD和CTP评分,根据CTP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CTP A级组(评分5~6分)(n=8)、CTP B级组(评分7~9分)(n=23)及CTP C级组(评分≥10分)(n=18);根据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12)和生存组(n=37)。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用于判定CTP、MELD评分对死亡的预测能力。Kaplane-Meier生存曲线用于判定不同CTP、MELD评分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采用log-rank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MELD评分中位数为13.443(8.792~18.379),死亡组MELD评分为19.844(15.487~25.412),明显高于生存组11.578(8.597~15.785)(Z=-3.511,P <0.001)。CTP分值在6~12分,CTP A、B、C级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6.3%(8例)、46.9%(23例)及36.7%(18例)。随着CTP评分增加,患者病死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8,P <0.05)。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A、B、C级组病死率分别为:0、13.0%、50%(χ~2=10.343,P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MELD <14.294 4组(n=26)患者3年预后显著优于MELD≥14.294 4组(n=23)(χ~2=14.893,P <0.001)。CTP评分等级越高,患者3年转归越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3,P <0.05)。CTP分级对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780(95%CI:0.639~0.922),MELD评分的AUC为0.840(95%CI:0.722~0.958),两种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3,P> 0.05)。结论 MELD及CTP评分均可预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两者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相当,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扩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终末期肝病模型 CHILD-PUGH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