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动力学模型及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梦莹 徐凤艳 +6 位作者 黄继汉 李禄金 杨娟 许羚 何迎春 郑青山 王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53-660,共8页
病毒作为人类多种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具有非常复杂的感染和繁殖机制,尤其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肝炎病毒(HBV/HCV),至今没有彻底清除的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对病毒发病机理的研究是攻克抗病毒药物研究难题及改善... 病毒作为人类多种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具有非常复杂的感染和繁殖机制,尤其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肝炎病毒(HBV/HCV),至今没有彻底清除的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对病毒发病机理的研究是攻克抗病毒药物研究难题及改善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数学模型作为促进人们理解病毒产生、复制和消除的重要工具,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研究和病毒发病机理研究。本文概述了:(1)病毒感染动力学的基本模型及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肝炎病毒(HBV/HCV)研究中的应用;(2)以基本模型为基础的药物的干预作用模型;(3)病毒靶细胞模型;(4)机体对病毒产生免疫作用的免疫模型;(5)病毒耐药性突变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为今后的抗病毒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动力学模型 艾滋病毒模型 肝炎病毒模型 定量药理 药效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绿头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调查及其在抗HBV药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奉学 马霄行 +4 位作者 冯劲立 李向阳 周红燕 董伯振 朱宇同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建立先天性感染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筛选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方法: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法(Dot Blot)对广州地区绿头鸭的乙肝病毒(DHBV)的自然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对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的鸭子DHBV-DN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该模... 目的:建立先天性感染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筛选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方法: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法(Dot Blot)对广州地区绿头鸭的乙肝病毒(DHBV)的自然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对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的鸭子DHBV-DN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该模型评价了拉米夫定等的抗病毒效果,并用其筛选了中药成分。结果:广州地区绿头鸭DHBV的自然感染率中最高的是A孵化场的野水鸭,为46.7%;先天性感染的绿头鸭DHBV-DNA水平明显较后天性感染的绿头鸭稳定、持久。核苷类药物在给药时均可不同程度抑制DHBV,但在停药后均出现反跳,与临床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相似。叶下珠醇提物等显示了一定的抗病毒效果。结论:先天感染的绿头鸭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乙型肝炎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绿头鸭/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