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理特点及5年随访 被引量:13
1
作者 陆忠华 陈卫 +6 位作者 王娟华 冯云霞 杨小娟 邓俊 顾锡炳 黄利华 范钦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按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分组,2组炎症活动度轻重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炎症重于HBeAg阳性组;2组纤维化程度轻重进行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纤维化重于HBeAg阳性组。按年龄分组,<40岁组及≥40岁组,2组间炎症活动度轻(G0-1)重(≥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化程度轻(S0-1)重(≥S2)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0岁组纤维化明显重于<40岁组。5年间,220例中有35例出现乙型肝炎再激活,占总数的15.9%(35/220),其中肝脏病理有明显炎症者(≥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为27%(33/122),而原肝组织炎症为G0~G1者再激活率为2%(2/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高炎症者(≥G2)再激活率明显高于低炎症者。35例乙型肝炎再激活患者中≥40岁占27例(77.1%),显示年龄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再激活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40岁组再激活率明显高于<40岁组,而性别与再激活率无相关性。56例行2次肝活检,23例行3次肝活检,原(第1次肝活检)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病理炎症较重者不易恢复,但可以在小范围内波动。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55%有明显异常(炎症≥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与肝脏炎症分级及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活检 肝脏病理 乙型肝炎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莫显昆 孙振球 +4 位作者 史静琤 雷世岳 王琪 罗明明 彭丽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8-951,共4页
目的 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高校839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态... 目的 了解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相关防控措施和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5所高校839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大学生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大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乙肝防控知识相关信息。结果在校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42.79%~92.37%,预防途径知晓率在53.28%~89.03%。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歧视态度。高年级、入学前来自城市、不住校、不知道最近一次HBs Ag检查结果或者检查结果为阴性、没有和不知道家人、朋友或熟人中是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或者不知道是否患过其他类型肝炎、乙肝防控知识缺乏的大学生对乙肝携带者表现出更高的歧视态度,是乙肝歧视防治的重点人群。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应结合筛选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大学生乙肝相关的健康教育,切实减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红方 马科 宁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2-574,590,共4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 目的探讨Fibroscan无创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脏硬度值、肝脾彩超、肝组织病理学等),其中80例行肝脏组织学活检。结果 19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为(6.22±2.50)kPa;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和HBV DNA定量≥500copies/mL组的肝脏硬度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病毒携带时间超过15年以上的患者肝脏硬度值明显高于病程≤5年者(P<0.01);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2或纤维化<S2者(49例)肝脏硬度值为(6.72±2.33)kPa,炎症坏死分级≥G2或纤维化≥S2者(31例)肝脏硬度值为(9.95±4.00)kPa,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动态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硬度值有助于监测肝纤维化的发生,并对肝活检时机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FIBROSCAN 肝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小友 于立新 +6 位作者 付绍杰 徐健 杜传福 邓文锋 王亦斌 叶桂荣 张彦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9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52例)和环孢霉素A(CsA)治疗组(57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AR...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A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9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组(52例)和环孢霉素A(CsA)治疗组(57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和药物转换率等。结果CsA和FK506组的2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0%/73.7%和94.2%/90.3%(P<0.05)。AR发生率分别为10.5%和9.6%(P>0.05)。CsA组和FK506组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3%和15.4%(P<0.05)。CsA组有21.1%的患者接受静脉护肝药物治疗,而FK506组为9.6%(P<0.05)。CsA组有14.4%的患者转换为FK506,而FK506组没有病人转成CsA(P<0.05)。转换后,谷丙转氨酶/谷草氨酶在10~50d内由[(255.13±31.38/201.88±21.25)U/L)]降至[(31.25±11.50/25.13±9.68)U/L](P<0.01)。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患者,FK506比CsA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可作为首选的基础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肾移植 普乐可复 环孢霉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免疫四联疗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443-1443,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慢性HBV感染 疗效研究 四联疗法 HCC 病毒免疫 机会 增加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疗效的免疫学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龙玲 姚云清 +5 位作者 汪燕 蒋影 陈雪霞 龙琴 张清秀 颜成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61-968,共8页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c)的疗效,为CHB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CHBc 61例为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30例为阳性对照组,健康人30例...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c)的疗效,为CHB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CHBc 61例为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30例为阳性对照组,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CHBc组和CHB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NC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收集初次就诊和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的外周血样本,Treg、Th17细胞频率用流式检测仪进行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IL-17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治疗前,CHBc组(18.58±10.79)Treg/Th17比值较NC组(6.26±3.29)、CHB组(2.68±1.39)高(P=0.000),NC组又较CHB组更高(P=0.000)。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CHBc、CHB组Treg/Th17比值均降低(P=0.000),且CHBc组(6.60±5.27)较NC组(6.26±3.29)、CHB组(1.09±0.72)高(P=0.000),NC组、CHB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986)。CHBc组(r=0.827;r=0.353;r=0.391)和CHB组(r=0.826;r=0.529;r=0.580)Treg/Th17比值与HBV-DNA、HBsAg和HBeAg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0)。结论:恩替卡韦可以调节CHBc的免疫应答,使Treg/Th17比值下降,从而促进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标志物的清除,远期可能有助于减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进展。本研究证实CHBc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且疗效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恩替卡韦 病毒治疗 Treg/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以当医生吗?——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伦理思考及相关建议
7
作者 田冬霞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0,F0003,共3页
分析支持与反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以成为医务人员之各方论据中合理因子及不足,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即非活动型乙肝携带者可以当医生,从事医务工作不受限制;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的医务人员应禁止从事暴露倾向易感性操作,所有从... 分析支持与反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以成为医务人员之各方论据中合理因子及不足,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即非活动型乙肝携带者可以当医生,从事医务工作不受限制;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的医务人员应禁止从事暴露倾向易感性操作,所有从事医务工作的乙肝携带者皆必须接受定期检测及遵循相关指导。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平等就业权 公共卫生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病毒携带者体外循环术中医院感染的预防
8
作者 李双梅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5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携带者 体外循环 医院感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 :将 92例病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4 2例 ,治疗组用拉米夫定 10 0mg·d-1,疗程 5 2wk。治疗前后作肝功能 HBV 二对半 HBV DNA的测定。结果 :治疗 12wk时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 :将 92例病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4 2例 ,治疗组用拉米夫定 10 0mg·d-1,疗程 5 2wk。治疗前后作肝功能 HBV 二对半 HBV DNA的测定。结果 :治疗 12wk时 ,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但对于HBV DNA阴转率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 5 2wk时 ,治疗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79.4 %、74 .0 % ,而对照组为 4 6.9%和 7.1% (P <0 .0 5 )。结论 :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朱琪 刘银环 +5 位作者 程变巧 郑长涛 李雪芳 黄少枫 陈小兰 廖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2-916,共5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相关危险因素模型,对符合诊断的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应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肝硬度(LSM)值,筛选出发生显著肝纤维化者(LSM值≥7.5 kPa),并通过Logistic回归...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相关危险因素模型,对符合诊断的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应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测肝硬度(LSM)值,筛选出发生显著肝纤维化者(LSM值≥7.5 kPa),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性别、年龄、HBV DNA载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239例慢性HBV携带者中,未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占45.19%(108例),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患者占54.81%(131例),其中有16.32%(39例)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经t-检验发现,HBV DNA载量、年龄、性别为男性、HBsAg高水平和HBeAg阴性均为慢性HBV携带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性别为女性及HBeAg阳性是HBV携带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保护因素.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P=eS/(1+eS),S=-5.258+1.807X1+0.749X2-1.154X3+0.219X4-0.124X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123>0.1,表明该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好.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并确定诊断临界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标准误为0.037,p=0.008<0.05,95%置信区间为0.528~0.872,表明该模型对于慢性HBV携带者转归的预测价值中等.综上,HBV DNA载量、年龄、性别、HBsAg和HBeAg是本组研究患者的主要相关因素,该模型或可应用于临床上对肝纤维化进行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纤维化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T淋巴细胞CD_(28)与免疫耐受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安萍,尹波,卞丽,吕丹,曹艳雪,吴星,张丽瑶 安萍 +5 位作者 尹波 卞丽 吕丹 曹艳雪 吴星 张丽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0期1694-1696,共3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CD28表达与乙肝病毒携带(ASC)者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ASC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28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SC者肝组织CD28的表达率。结果不同Knodell积分的ASC者肝组织T淋巴细胞CD28表达情...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CD28表达与乙肝病毒携带(ASC)者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ASC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28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SC者肝组织CD28的表达率。结果不同Knodell积分的ASC者肝组织T淋巴细胞CD28表达情况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ASC者中83.9%为无表达或低表达。ASC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8+/CD2+8表达率分别为(20.0±5.8)%和(19.0±6.8)%,均较正常组低(P<0.05),且肝组织中CD8+/CD2+8水平较外周血下降更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组织中CD8+/CD2+8表达率随着肝组织学积分的减少而下降。结论ASC者肝组织CD28表达明显低下,T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活化,处于相对免疫耐受状态。ASC者肝组织中CD8+/CD2+8表达率较外周血更能反映肝脏免疫耐受状态。T淋巴细胞CD28表达与ASC者免疫耐受关系密切,且在其免疫耐受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耐受 CD28 肝炎 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肝组织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现状
12
作者 李芮 唐霓 +1 位作者 游子杰 姚云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4-1001,共8页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CHBVC抗病毒治疗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NA)单用方案,α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IFNα)单用方案及NA+IFNα联合方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文献,并使用Stata17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涉及1623例CHBVC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有效性分析:HBsAg血清清除率为20%(338/1421),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清除率高达52.9%,阳性组仅为1.5%;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为45.6%,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可达59.9%。HBsAg血清转化率为15.3%(196/946),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转化率较高(38.2%),阳性组未见明显变化;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转化率为34.5%,而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血清转化率可达49.4%。HBeAg血清阴转率为6.6%(34/46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92周时可达8.8%。HBeAg血清转化率为8%(63/700),在96周时最高(24%),同时NA+IFNα联合方案比NA单用更具优势(8.1%vs.5.4%)。HBV DNA血清阴转率总体达到70.1%(500/738)。安全性分析:共有494例患者被纳入8篇文献进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5.4%(28/494)。结论:CHBVC抗病毒治疗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A+IFNα联合方案及长期治疗方案对改善CHBVC效益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Α干扰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孕妇抗病毒治疗停药后肝炎活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俞冲 顾玉玲 +1 位作者 顾桂芳 顾尔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121-312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孕妇母婴抗病毒阻断后,停用抗病毒药物导致肝炎活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慢性HBV携带状态孕妇93例,妊娠期给予抗病毒治疗,产后0~3个月停...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孕妇母婴抗病毒阻断后,停用抗病毒药物导致肝炎活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慢性HBV携带状态孕妇93例,妊娠期给予抗病毒治疗,产后0~3个月停用抗病毒药物,分别于抗病毒治疗前、停用抗病毒药物后0、1、3及6个月随访肝功能、HBV⁃M及HBV⁃DNA滴度,了解停用抗病毒药物后肝炎活动情况及评估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停用抗病毒药物后6个月内33例(35.48%)患者出现肝炎活动,根据6个月时肝功能状况,将观察对象分为肝炎活动组和无肝炎活动组。组间比较发现既往抗病毒治疗、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二次妊娠、抗病毒孕周、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及替诺福韦)、产后2⁃3个月停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时间及停用抗病毒药物时HBeAg滴度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停用抗病毒药物时HBeAg滴度水平与肝炎活动独立相关,其OR=3.253,P=0.025,95%CI:1.225~8.163),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561,最佳临界值258 S/CO,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73%和83.33%(P<0.001,95%CI:0.632~0.820)。结论慢性HBV携带状态孕妇可于妊娠中晚期选用替诺福韦抗病毒阻断,动态监测HBeAg滴度可为抗病毒药物的停用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 妊娠 病毒 HBeAg滴度 肝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疗效预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淋淋 秦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IHC)的临床结局,探讨此类慢性乙肝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9年门诊IHC...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IHC)的临床结局,探讨此类慢性乙肝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9年门诊IHC 107例。其中30例IHC未接受治疗干预作为对照组,77例IHC给予Peg-IFNα-2b作为治疗组,疗程不超过96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48周,治疗组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4.7%(19/77)、9.1%(7/77);治疗96周,分别上升为40.3%(31/77)、19.5%(15/77)。对照组在治疗48周及96周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均为0(0/30)。治疗组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治疗第12周HBsAg下降值、治疗第13~36周HBsAg下降值、治疗第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因素可能是治疗后HBsAg清除的关键指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68、0.855、0.783,且临界值分别为基线HBsAg <1.96 lg IU/mL、第12周HBsAg下降>0.70 lg IU/mL、第13~36周HBsAg下降>1.20 lg IU/mL、第4周ALT>40.5 U/L。结论用Peg-IFNα-2b治疗IHC可清除部分患者HBsAg,甚至达到HBsAg血清学转换的目的,且基线低水平HBsAg、治疗第12周及第13~36周HBsAg显著下降、第4周ALT升高预示着HBsAg清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晓霖 杨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检测技术 HBV表面抗原 隐匿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分子生物学技术 抗-HBC阳性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谋多 乔翠霞 +1 位作者 曾科 郎庆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103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对患者证候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的证候中以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4种证...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103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对患者证候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的证候中以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4种证候为主。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中医证候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卫青 张华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4-154,160,共2页
AsC患者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作者随机调查了89例AsC,发现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9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分理分析 ASC 焦虑 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江红 汤正好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患者 隐匿性乙型肝炎 血清 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HBV表面抗原 感染状态 水平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TLRs信号通路与乙肝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永志 朱坚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亿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构成全球疾病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亿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构成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 树突状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信号通路 TLRS 世界卫生组织 HBV感染 健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阳性携带者对子代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杨思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0-351,共2页
探讨HBV阳性父代对子代的影响程度。在 5年中被调查家庭 12 0个 (调查组 ) ,共计 395人。对照组 80个家庭 ,共计 2 5 7人。随访中每年检查 1次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 ,它们分别采用ELISA法和日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结果表明 ,工人... 探讨HBV阳性父代对子代的影响程度。在 5年中被调查家庭 12 0个 (调查组 ) ,共计 395人。对照组 80个家庭 ,共计 2 5 7人。随访中每年检查 1次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 ,它们分别采用ELISA法和日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结果表明 ,工人、农民和干部家庭、父母HBV同时阳性、母亲HBV阳性、与子女接触时间长短等诸因素是父代HBV携带者对子代HBV感染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子代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携带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