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泰乐颗粒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英莲 王英军 隋明 《特产研究》 2009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肝泰乐颗粒对实验性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为该临床经验方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对四氯化碳(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慢性肝损伤模型,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的方法。结果肝泰乐颗粒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目的观察肝泰乐颗粒对实验性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为该临床经验方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对四氯化碳(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慢性肝损伤模型,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的方法。结果肝泰乐颗粒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的作用,具有明显降低肝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肝组织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等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泰乐颗粒 急、慢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泰乐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
作者 叶雪平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肝泰乐 水产养殖 水产动物疾病 组织病变 病原微生物 养殖动物 营养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泰乐注射液的处方筛选及变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厚思 王荣恩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5-77,共3页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葡萄糖醛酸内酯为原料生产肝泰乐注射液的处方筛选及工艺过程。用恒温经典法预测了产品的贮存期为2.75年,对3批产品作了留样观察,结果有效期为2.5年,色泽、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内酯 肝泰乐注射液 正交试验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复宁等几组药物对传染性肝炎降低转氨酶作用的比较观察
4
作者 张兴永 余淑媛 +1 位作者 沈传铭 王平 《医药导报》 CAS 1988年第1期12-13,共2页
本文就肝复宁、肝必复、肝宝、胆绿醇、肝可宁等胶囊制剂对迁延及慢性肝炎进行不同例数的临床疗效观察,并以维丙胺+肌苷+肝泰乐药物进行对照,它们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有效率分别为90.0%、69.23%、81.57%、63.14%、72.21%、57.50%... 本文就肝复宁、肝必复、肝宝、胆绿醇、肝可宁等胶囊制剂对迁延及慢性肝炎进行不同例数的临床疗效观察,并以维丙胺+肌苷+肝泰乐药物进行对照,它们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有效率分别为90.0%、69.23%、81.57%、63.14%、72.21%、57.50%、72.29%。六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丙转氨酶 传染性 复宁 必复 胆绿醇 可宁 维丙胺 肌苷 肝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醛内酯生产工艺改进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锡堂 林培喜 胡智华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葡醛内酯生产工艺中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了提高产率,减轻污染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分阶段和全流程工艺实验,确认淀粉氧化工序中硝酸的浓度以70%适宜,氧化温度应控制在50℃或稍低,氧化淀粉水解前...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葡醛内酯生产工艺中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了提高产率,减轻污染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分阶段和全流程工艺实验,确认淀粉氧化工序中硝酸的浓度以70%适宜,氧化温度应控制在50℃或稍低,氧化淀粉水解前用硼氢化钠或氢气对氧化淀粉进行还原是提高葡醛内酯产率的有效手段.通过控制用酸量、改进加料方式和改善吸收可以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醛内酯 生产工艺 淀粉 氧化温度 水解 加料方式 肝泰乐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实验研究──体外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剑 王春 +1 位作者 闫青 李建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本文探讨了大肠杆菌、肝泰乐、胆酸盐及Ca2+对胆红素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能促进胆红素和粘蛋白的沉淀;胆酸盐对游离胆红素(UCB)有助溶作用;肝泰乐能提高胆红素的转化率;Ca2+对胆汁沉淀物中胆酸的含量影响不... 本文探讨了大肠杆菌、肝泰乐、胆酸盐及Ca2+对胆红素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能促进胆红素和粘蛋白的沉淀;胆酸盐对游离胆红素(UCB)有助溶作用;肝泰乐能提高胆红素的转化率;Ca2+对胆汁沉淀物中胆酸的含量影响不大,一定浓度的Ca2+能提高胆汁沉淀物中胆红素的含量。本文还比较了胆汁沉淀物与培植牛黄的超微结构,发现二者结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 大肠杆菌 肝泰乐 胆酸 培植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实验研究——体内实验
7
作者 于剑 王春 +2 位作者 王敖 李建基 闫青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383-386,共4页
本研究选用健康黄牛28头施行双胆囊(DG)植黄手术,使胆汁从胆囊全部流入模拟胆囊(AG)内再回流入十二指肠,使牛黄同时在AG内和胆囊内牛黄床上生长。本文采用向牛体内AG中注入肝泰乐来提高胆红素转化率,加入Ca2+促进... 本研究选用健康黄牛28头施行双胆囊(DG)植黄手术,使胆汁从胆囊全部流入模拟胆囊(AG)内再回流入十二指肠,使牛黄同时在AG内和胆囊内牛黄床上生长。本文采用向牛体内AG中注入肝泰乐来提高胆红素转化率,加入Ca2+促进胆红素沉淀,月产牛黄6.80±1.80g,胆红素含量达到或超过35%的占61.54%,实验组胆红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天然牛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DG内培植牛黄效果优于AG内和胆襄内培植,肝泰乐和Ca2+可明显提高培植牛黄(CCB)的产量和质量,CCB中胆红素含量与胆汁中总胆红素(CB)和游离胆红素(UCB)的乘积呈正相关:y=32.93lgx-27.78,r=0.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胆囊 培植牛黄 牛黄 肝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