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R-Bmal1轴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纤维化
1
作者 薛灵霞 龙瑶琳 +6 位作者 冯佳艳 毛田 郭娇 王卓玺 李杨 王晓晖 王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55-1164,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AA)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生物钟蛋白BMAL1异常表达诱导细胞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的SD雄性大鼠(体质量18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对照组以及使用AT1R细胞外第二环(extracellular loopⅡof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ECLⅡ)主动免疫SD大鼠建立的AT1-AA阳性组。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2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结构变化和纤维化情况(n=3)。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以及原代VSMCs中纤维化标志蛋白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SM22、α-SMA、OPN以及MMP2的表达(n=4),此外,还检测了CT0、CT4、CT8、CT12、CT16、CT20时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V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n=3),使用si-RNA技术敲低Bmal1后检测BMAL1、CollagenⅠ、表型转换相关蛋白的表达(n=3)。另外,构建AT1-AA阳性的AT1R敲除(AT1R-KO)大鼠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胸主动脉血管组织BMAL1的表达(n=4)。结果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壁增厚[(140±9)%vs(120±5)%,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Masson染色蓝染明显,且CollagenⅠ表达较Control组表达上调(P<0.05)。AT1-AA阳性大鼠胸主动脉以及AT1-AA处理的VSMCs中收缩表型相关蛋白α-SMA、SM22表达下降(P<0.05),合成表型相关蛋白OPN、MMP2表达上调(P<0.05);AT1-AA诱导VSMCs划痕愈合能力以及迁移能力都显著增强。进一步发现,Bmal1的mRNA表达(0.67±0.26 vs 1.03±0.17)以及蛋白表达(0.46±0.06 vs 0.85±0.26)均在CT12时显著上调(P<0.05),且Bmal1的节律性消失(P<0.05)。敲低BMAL1后,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现象得到部分改善。与AT1-AA阳性的WT大鼠比较,AT1-AA阳性的AT1R-KO大鼠胸主动脉血管中BMAL1表达明显降低(1.35±0.06 vs 0.86±0.07,P<0.001);细胞水平发现AT1-AA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及胶原蛋白CollagenⅠ高表达的现象在AT1R-KO的VSMCs中得到部分改善。结论AT1-AA通过AT1R-Bmal1轴促进VSMCs表型转换以及血管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自身抗体 BMAL1 血管紧张-1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转换 血管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静默对肝枯否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李旭 孟莹 +1 位作者 周高速 张振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肝枯否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基因静默对肝枯否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肝枯否细胞,免疫组化检测AT-1受体在肝枯否细胞的表达。构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质粒,将其转染肝枯否细胞,予... 目的探讨肝枯否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基因静默对肝枯否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肝枯否细胞,免疫组化检测AT-1受体在肝枯否细胞的表达。构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质粒,将其转染肝枯否细胞,予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60min,设立阴性对照。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检测NF-κBDNA结合活性。结果肝枯否细胞可以表达AT-1受体。AngⅡ可刺激肝枯否细胞NF-κBDNA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转染细胞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NF-κBDNA结合活增强。结论AngⅡ可经肝枯否细胞AT-1α受体激活肝枯否细胞NF-κB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血管紧张1受体 细胞粒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许亚坡 周琳 +1 位作者 王春峰 张连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3-616,共4页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8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40例癌旁肝硬化和24例正常肝组织中ACE2和AT1R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8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40例癌旁肝硬化和24例正常肝组织中ACE2和AT1R的表达情况。结果:AT1R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阳性率)分别是71(86.6%)、14(35.0%)、1(4.2%)(χ2=58.983,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ACE2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阳性率)分别是67(81.7%)、31(77.5%)、2(8.3%)(χ2=48.389,P<0.001),但其在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AT1R和ACE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关(r P=0.543,P<0.001),且均与肿瘤分化程度(AT1R:χ2校正=5.458,P=0.020;ACE2:χ2校正=6.657,P=0.004)、临床分期(AT1R:χ2校正=4.123,P=0.042;ACE2:χ2=8.359,P=0.004)及门脉浸润(AT1R:χ2校正=5.086,P=0.024;ACE2:χ2=4.679,P=0.031)有关。结论:ACE2及AT1R的高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酶 血管紧张1受体 原发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姜衡 于曼丽 +3 位作者 魏勇 欧阳平 梁春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8-973,共6页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 1,AT1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胸主动脉分离、培养VSMCs,并用平滑肌特异性肌纤...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 1,AT1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胸主动脉分离、培养VSMCs,并用平滑肌特异性肌纤蛋白(α-SMA)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用10、100和300μmol/L 3个不同浓度的Hcy孵育VSMCs,或在加入Hcy的同时加入5μmol/L的ERK1/2通路阻断剂U0126,48h后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的ERK1/2及AT1R的蛋白表达。结果经鉴定,成功分离、培养VSMCs。10、100和300μmol/L 3个不同浓度的Hcy均可上调VSMC的AT1R蛋白表达量(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但3个浓度的Hcy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的Hcy可增加VSMC的ERK1/2磷酸化(P<0.05),激活ERK1/2信号通路。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可完全阻断Hcy导致的ERK1/2磷酸化,并取消Hcy导致的AT1R上调。结论 Hcy可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大鼠VSMC AT1R的表达,这一结果可能有助于揭示高Hcy血症与高血压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半胱氨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ERK1/2 血管紧张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对AngⅡ诱导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α-TNF和IL-1β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小英 高广道 +2 位作者 周娟 国荣 林元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2 receptors,AT2)在成年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α-TNF)和白介素1β(IL-1β)中的作用,明确AT2受体和AT1受体作用的差异。方法差速贴壁分离及培养成年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将...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2 receptors,AT2)在成年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α-TNF)和白介素1β(IL-1β)中的作用,明确AT2受体和AT1受体作用的差异。方法差速贴壁分离及培养成年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进行药物干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AngⅡ+氯沙坦(losartan)组、AngⅡ+PD123319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α-TNF和IL-1β的水平。结果AngⅡ诱导使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α-TNF和IL-1β明显增加。与AngⅡ组相比,α-TNF在AT1受体阻断后下调了58.7%(P<0.05),AT2受体阻断后下调了65.9%(P<0.05);IL-1β在AT1受体阻断后下调了69.1%(P<0.05),AT2受体阻断后下调了78.7%(P<0.05)。结论AT2受体参与介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α-TNF和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2受体 Α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兆子痫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自身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ERK1/2信号途径的激动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舒砚文 肖宏 +2 位作者 孙艳香 朱峰 廖玉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0-6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的自身激动性抗体(AT1-AAs)激动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AT1受体并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途径的能力。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的AT1-AAs。培养大鼠主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的自身激动性抗体(AT1-AAs)激动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AT1受体并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途径的能力。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的AT1-AAs。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AT1-AAs刺激培养的细胞。而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中ERK1/2的表达;逆转录PCR检测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应用钙离子的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培养VSMCs,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荧光强度变化以反映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变化。结果 AT1-AAs能够发挥与血管紧张素Ⅱ类似的效应,能够激动AT1受体,促使ERK1/2的磷酸化并促进其下游的c-fos在VSMCs中的表达;并且ERK1/2的磷酸化一定程度依赖于钙离子信号。结论由于ERK1/2信号通过促进血管炎症、纤维化及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重塑,AT1-AAs可能通过该途径参与先兆子痫患者的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血管紧张 1受体 自身抗体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自身抗体通过上调自噬诱导INS-1胰岛β细胞凋亡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丹 王瑾 +3 位作者 何金玲 冯艳金 曹竹杰 焦向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4-48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能否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自噬是否参与其中以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10-6mol/L AT1-AA处理INS-1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能否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自噬是否参与其中以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10-6mol/L AT1-AA处理INS-1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蛋白水平。使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以及经典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细胞1 h之后再加入AT1-AA处理24 h,检测细胞凋亡、自噬及存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0-6mol/L AT1-AA处理INS-1细胞24 h可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与阴性Ig G对照组相比,AT1-AA分别处理细胞12 h、24 h和36 h后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P<0.05);此外,LC3及beclin 1的蛋白水平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凋亡和自噬水平的升高均可被替米沙坦所阻滞。使用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之后,细胞的凋亡率较单独给予AT1-AA处理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T1-AA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上调自噬来诱导INS-1胰岛β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自身抗体 INS-1细胞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NF-κB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颖 李津 +2 位作者 陈黎红 丁鹤林 傅祖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34,共5页
【目的】研究抑制NF-κB活性对SD大鼠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SD大鼠系膜细胞分为下列3组:正常葡萄糖培养组(5.6mmol/L D-葡萄糖),高葡萄糖培养组(25mmol/L),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dithioca... 【目的】研究抑制NF-κB活性对SD大鼠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SD大鼠系膜细胞分为下列3组:正常葡萄糖培养组(5.6mmol/L D-葡萄糖),高葡萄糖培养组(25mmol/L),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活性,RT-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NF-κB活性在高葡萄糖培养组(20±7)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8±4,P<0.01)与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8±3,P<0.01),正常葡萄糖培养组与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在高葡萄糖培养组(0.60±0.26)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0.50±0.22)及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0.45±0.23)均无显著性差异;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质表达,在高葡萄糖培养组(0.54±0.22)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0.37±0.14)及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0.40±0.13)均无显著性差异。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高葡萄糖培养组(9.8±2.1)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7.5±1.5,P<0.05),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7.8±1.7,P>0.05)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葡萄糖可激活SD大鼠系膜细胞NF-κB,伴随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加,但是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抑制NF-κB活性似乎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但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NF-ΚB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 1型和2型受体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崔京京 杨洪涛 +5 位作者 贾竹青 阎丽辉 张晨光 杨黄恬 周春燕 张永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3-650,共8页
胚胎干细胞(ESC)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为体内3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类型组织细胞的潜能,经过体外诱导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亦称为胚胎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ESCM).本研究探讨了ESC诱导分化心肌细胞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的亚型AT1R和AT2R... 胚胎干细胞(ESC)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为体内3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类型组织细胞的潜能,经过体外诱导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亦称为胚胎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ESCM).本研究探讨了ESC诱导分化心肌细胞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的亚型AT1R和AT2R的表达特征.10-4mol/L维生素C体外诱导小鼠R1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化后的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辅肌动蛋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在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到ESCM表达AT1R,并且呈时间依赖性逐渐增加的特点,在第14d达到高峰.Western印记法检测AT1R表达特征与RT-PCR结果相符.Western印记法的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10-6mol/L)可作为AT1R激动剂激活AT1R,并使其下游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上调,预孵育AT1R抑制剂Losartan(10-6mol/L),此作用被抑制.RT-PCR方法显示,与新生小鼠心室肌细胞相比,ESCM的AT2R表达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心肌细胞 血管紧张 1和2受体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华 李兆申 许国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ZD7155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裸鼠接种胰腺癌PaTu8988s细胞建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10 mg·kg^(-1)·d^(-1))ZD7155治疗组和高剂...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ZD7155对裸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裸鼠接种胰腺癌PaTu8988s细胞建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10 mg·kg^(-1)·d^(-1))ZD7155治疗组和高剂量(20 mg·kg^(-1)·d^(-1))ZD7155治疗组,每组20只。治疗10 d后每组各处死10只裸鼠.测量肿瘤体积.称取瘤体质量.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新生血管的CD3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其余裸鼠共治疗30 d.记录生存期并观察ZD7155的毒副作用等共49 d。结果:(1)对照组和低、高剂量治疗组的实体瘤平均体积分别为(35.8±6.7)、(21.5±6.1)、(10.7±4.1) cm^3(P<0.01)。(2)低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在治疗后10 d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22.7%和44.6%(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平均微血管数目分别为16.7±0.9、11.5±0.5、6.05±0.7(P<0.01)。(4)对照组细胞未见凋亡改变,两治疗组均可见大量典型的处于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5)治疗组裸鼠生存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而且高剂量组裸鼠生存期较低剂量组亦显著延长(P>0.01)。(6)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在体内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望成为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新生血管 病理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卫卫 田野 +3 位作者 赖晃文 杨传红 杨希山 吴平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1R)在人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12例正常肝组织及 18例纤维化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AT1R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肝... 目的 :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1R)在人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12例正常肝组织及 18例纤维化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AT1R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肝小叶周边及肝窦区星形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的胞浆内。 12例正常肝组织中 8例呈阳性表达 ,18例纤维化肝组织均表达AT1R ,且纤维化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 (P <0 0 0 1)。结论 :AT1R在肝星形细胞胞浆中的表达随肝纤维化的发展明显增强 ,并且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血管紧张受体 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文静 陈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Ⅱ(AugⅡ)、环磷酸腺苷(cAMP)对 AngⅡ1型(AT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稳定性及心肌细胞蛋白代谢的影响。 方法:3天以内 SD乳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刺激因...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Ⅱ(AugⅡ)、环磷酸腺苷(cAMP)对 AngⅡ1型(AT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稳定性及心肌细胞蛋白代谢的影响。 方法:3天以内 SD乳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刺激因子)、A组(加入放线菌素 D 5μg/ml)、B组(加人Forskolin及IBMX各30μmol/L);C组(加入放线菌素D 5 μg/ml、Forskolin及IBMX各30 μmol/L),与刺激因子作用后,提取细胞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测定AT1受体mRNA含量。 结果:AT1受体mRNA半衰期约在 4.9 小时,AugⅡ、放线菌素D单独或共同作用心肌细胞 6 小时AT1受体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AT1受体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Forskolin+IBMX分别或共同作用心肌细胞 144小时,使其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的 133. 3%(与对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92.8%(与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105.0%(与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AngⅡ不改变AT1受体mRNA的稳定性,c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血管紧张1受体 信使核糖核酸 稳定性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AT1R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13
作者 余珊珊 朱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58-1261,共4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修复过程引起的肝脏疾病,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生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度沉积为特征。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的主要效应成...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修复过程引起的肝脏疾病,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生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度沉积为特征。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的主要效应成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ngⅡ及其1型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 1,AT1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对长期肝脏损伤引起的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促进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增殖及收缩,诱导人类活化型HSCs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胶原合成及沉积等。本文就AngⅡ及其受体AT1R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受体1 纤维化 星状细胞 NADPH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及组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琦琳 孙明 +5 位作者 杨天■ 李元建 汤参娥 彭振宇 贺石林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489,共5页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及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及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加入AngⅡ10-6mol/L孵育HUVECs24h,观察细胞活力变化的量效关系。选择一个最佳浓度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加入AngⅡ10-6mol/L孵育HU-VECs24h观察TF,AngⅡ1型受体(AT1) mRNA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浓度(NO),并予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再加入通心络含药血浆和AngⅡ,观察孵育24h细胞活力,TF,AT1,NOS及NO变化。结果: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以10%浓度作用最明显,通心络能降低TF及AT1水平及提高NOS活性和NO浓度;L-NAME可明显抑制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的作用。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上调NOS-NO通路提高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力及抗血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血管紧张 内皮细胞 细胞活力 组织因子 Ang1受体 NOS-NO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损伤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保护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鲁辛 吕俊 +2 位作者 张桦 陈宏 蔡德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损伤β细胞(RIN-m)功能的保护,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培养RIN-m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nmol/LAngⅡ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各组干预24h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3.3mmol/L)和葡萄糖(16.7mmol...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损伤β细胞(RIN-m)功能的保护,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培养RIN-m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nmol/LAngⅡ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各组干预24h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3.3mmol/L)和葡萄糖(16.7mmol/L)刺激下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量;DCFH-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RIN-m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各组基础胰岛分泌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高糖刺激下,100nmol/LAngⅡ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胰岛素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AngⅡ组明显增加(P<0.001);②100nmol/LAngⅡ组细胞内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100nmol/LAngⅡ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AngⅡ损伤β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氯沙坦预处理可以拮抗AngⅡ的作用,减少β细胞内ROS水平,下调UCP2表达,最终对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1受体 Β细胞 胰岛分泌 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Ⅱ和PKC对心肌细胞AngⅡ 1型受体的转录调节 被引量:7
16
作者 常文静 崔兆强 +3 位作者 陈曦 陈兰英 黄楚滨 刘力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70-283,共14页
利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蛋白激酶C(PKC)在诱导AngⅡ1型受体(AT1)基因表达及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AngⅡ可诱导AT1mRNA水平一过性下调,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1... 利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蛋白激酶C(PKC)在诱导AngⅡ1型受体(AT1)基因表达及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AngⅡ可诱导AT1mRNA水平一过性下调,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10nmol/LAngⅡ刺激细胞6h,引起AT1mRNA水平降低幅度最大,降至对照的51.6%±9.5%,然后逐渐回升,24h恢复至对照水平.30μmol/LH-7(PKC抑制剂)能阻断AngⅡ诱导的AT1mRNA水平的下调.0.3μmol/L的PMA(PKC激活剂)单独应用可诱导AT1mRNA水平下调达对照的43%±8%,加入AT1拮抗剂DMP811及Dup753均可阻断AngⅡ诱导的AT1mRNA水平的下调.10nmol/L的AngⅡ刺激心肌细胞96h可使蛋白含量降低至对照的73.4%±5.6%,而加药持续刺激144h可使蛋白含量较对照增加33.8%±6.3%,H-7不能阻断AngⅡ诱导的蛋白含量降低,但可有效地抑制蛋白含量的增加.以上结果提示:AngⅡ对心肌细胞AT1基因的转录和细胞的蛋白代谢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血管紧张 1受体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榆华 迟路湘 陈一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 /1型受体拮抗剂 (AT1Rantagonist)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 ,培养 96h后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无血清培养 2、6、12、2 4h ;AngⅡ组 :以 1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 /1型受体拮抗剂 (AT1Rantagonist)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 ,培养 96h后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无血清培养 2、6、12、2 4h ;AngⅡ组 :以 10 -7mol/LAngⅡ刺激 2、6、12、2 4h ,用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数 ,免疫组化观察Bcl 2蛋白染色 ,荧光法检测caspase 3活性 ;AngⅡ +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 (Irbesartan)组 :以 10 -7mol/LAngⅡ与 10 -5mol/L伊贝沙坦共同孵育 ,观察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AngⅡ组TUNEL染色凋亡心肌细胞数量显著增高 ;同时伴有Bcl 2蛋白表达下降 ,caspase 3活性增高 ;加入伊贝沙坦后 ,TUNEL染色凋亡细胞数下降 ,caspase 3活性下降。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伊贝沙坦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其作用可能通过 1型受体介导 ,Ang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是以caspase依赖方式 ,Bcl 2蛋白参与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凋亡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BE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
18
作者 吴丽媛 闫丽辉 +3 位作者 贾竹青 王家骥 周春燕 张永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3-568,共6页
为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采用10-4mol/L维生素C诱导小鼠R1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Western印记检测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中表达血管紧... 为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采用10-4mol/L维生素C诱导小鼠R1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Western印记检测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中表达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诱导分化期间用1μmol/L AⅡ刺激胚胎干细胞,计数搏动拟胚体的比例;诱导分化第14 d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印记检测心肌标志物的表达确定其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 AⅡ处理组可显著增加搏动拟胚体的比例,上调心肌标志物mRNA的表达.预先用1μmol/L洛沙坦处理1 h后可显著阻碍这种上调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AⅡ通过AT1R可促进小鼠R1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胚胎干细胞 心肌细胞 血管紧张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管炎症抑制作用
19
作者 徐梦丹 戴秋艳 刘少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6期461-466,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炎性反应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CC亚家族受体2(CCR2)途径的影响,探讨MCP-1/CCR2途径在自发性高血压血管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炎性反应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CC亚家族受体2(CCR2)途径的影响,探讨MCP-1/CCR2途径在自发性高血压血管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HC)、低剂量氯沙坦组(LL)、高剂量氯沙坦组(HL)和替米沙坦组(T组),正常血压大鼠(WKY)6只为正常对照组(NC)。每天1次灌胃给药:LL组氯沙坦5 mg/kg,HL组氯沙坦30 mg/kg,T组替米沙坦30 mg/kg,HC组及NC组等量蒸馏水。4周后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胸主动脉壁巨噬细胞浸润(ED-1标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肾、胸主动脉、循环血单个核细胞MCP-1、CCR2的表达,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MCP-1的趋化功能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大鼠血清MCP-1水平。结果SHR组与WKY组相比,胸主动脉壁ED-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心、肾、胸主动脉、循环血单个核细胞MCP-1 mRNA、CCR2 mRNA明显升高(均为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MCP-1的趋化性明显升高(P<0.01),血清MCP-1水平升高(P<0.01)。不同剂量氯沙坦及替米沙坦均能有效抑制各组织和循环中MCP-1及CCR2的表达、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MCP-1的趋化性以及胸主动脉壁ED-1阳性细胞数(与HC组相比,LL组、HL组及T组均为P<0.01),上述作用不依赖ARB的降压作用。结论ARB通过调节MCP-1/CCR2途径抑制血管炎性反应,此作用独立于其降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受体拮抗剂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趋化因子 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1受体、ACE基因静默对肝星状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旭 张艺军 +2 位作者 孟莹 周高速 张振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静默对肝星状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系。构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pSilencer/ACE siRNA质粒,将其转染HSC-T6,予10-6mol/L血管紧张素...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静默对肝星状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系。构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pSilencer/ACE siRNA质粒,将其转染HSC-T6,予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设立对照组。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EM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EMSA显示:AngⅡ可刺激肝星状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转染细胞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NF-κB DNA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ACE siRNA转染细胞后可抑制NF-κB DNA结合活性。结论AT-1受体、ACE基因静默可抑制肝星状细胞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细胞 核因子-ΚB 血管紧张1受体 血管紧张转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