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星状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肝癌细胞PLC/PRF/5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作者 喻国锋 井莹莹 +3 位作者 寇兴瑞 李蓉 吴孟超 卫立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条件培养基(hepatic stellate cell conditioned medium,HSC-CM)对人肝癌PLC/PRF/5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无血清RPMI 1640培养肝星状细胞LX-2,使其在缺营养的环境下活化,收集其条件培养上清即为HS...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条件培养基(hepatic stellate cell conditioned medium,HSC-CM)对人肝癌PLC/PRF/5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无血清RPMI 1640培养肝星状细胞LX-2,使其在缺营养的环境下活化,收集其条件培养上清即为HSC-CM。PLC/PRF/5细胞在HSC-CM条件下培养24 h后,顺铂处理12 h或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LC/PRF/5细胞的凋亡情况,MTT法检测PLC/PRF/5细胞的增殖,real-time PCR检测PLC/PRF/5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顺铂组12和24 h两个时间点PLC/PRF/5细胞的凋亡率为(22.34±1.12)%和(26.78±1.56)%;HSC-CM+顺铂组细胞的凋亡率为(17.22±1.42)%和(21.52±1.76)%,顺铂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HSC-CM+顺铂组(P<0.05)。同在这两个时间点,顺铂组和HSC-CM+顺铂组PLC/PRF/5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为(68.65±2.56)%和(79.47±1.43)%,(46.54±3.65)%和(62.77±2.89)%,HSC-CM+顺铂组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顺铂组(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顺铂组相比较,HSC-CM+顺铂组PLC/PRF/5细胞中上皮标记物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下降(P<0.05),而间质细胞标记物神经黏附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和ZEB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HSC-CM可能通过诱导PLC/PRF/5细胞发生EMT,从而增强PLC/PRF/5细胞对顺铂的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条件培养基 PLC PRF 5细胞 化疗抵抗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否细胞条件培养基及混合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强 杨雁 +3 位作者 张宵翔 薛绍礼 邹宇宏 陈敏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枯否细胞条件培养基 (KCCM )、混合的新生牛血清 (NBS)和大鼠血清 (RS)对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KCCM、单纯NBS及混合血清刺激大鼠HSC T6细胞 ,用3 H TdR和3 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HSC增殖活性和... 目的 探讨枯否细胞条件培养基 (KCCM )、混合的新生牛血清 (NBS)和大鼠血清 (RS)对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KCCM、单纯NBS及混合血清刺激大鼠HSC T6细胞 ,用3 H TdR和3 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HSC增殖活性和胶原合成状况。结果 不同刺激剂作用 4 8h后 ,HSC均体积增大 ,胞突增多延长 ,核分裂像增多。 4 8h的3 H TdR和 96h的3 H 脯氨酸掺入明显增加。结论 混合血清对HSC T6的综合激活作用较KCCM和单纯 10 %NBS的作用明显 ,能明显促进其增殖和胶原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混合血清 星状细胞 HSC-T6 刺激作用 条件培养基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损伤条件培养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向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美子 王丹丹 +2 位作者 虞振静 段颜莉 马丽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8-1115,I0013,I0014,共10页
目的:制备肝细胞损伤条件培养基(CM),体外模拟损伤组织微环境,探讨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肝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取1周龄乳鼠,经差时贴壁和差速梯度法结合优化梯度离心和贴壁换液时间分离培养BMMSCs。取6~8周龄大鼠,腹腔注射... 目的:制备肝细胞损伤条件培养基(CM),体外模拟损伤组织微环境,探讨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肝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取1周龄乳鼠,经差时贴壁和差速梯度法结合优化梯度离心和贴壁换液时间分离培养BMMSCs。取6~8周龄大鼠,腹腔注射60%四氯化碳溶液(0.75mL·kg^(-1))制备肝细胞损伤组织匀浆上清(CM1)和肝细胞损伤血清(CM2)。将第3代(P3)BMMSCs随机分为0%CM组(对照组,采用10%FBS L-DMEM培养)、10%CM1组、20%CM2组和10%CM1+10%CM2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BMMSCs表面标志物CD105和各组细胞中白蛋白(ALB)的阳性表达率,油红O染色法检测BMMSCs成脂分化的脂滴形成阳性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甲胎蛋白(AFP)和ALB的表达水平,糖原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糖原合成阳性率,鉴定并比较各组BMMSCs肝向分化能力。结果:骨髓细胞原代培养72h,贴壁细胞呈圆形或梭形,铺满瓶底时呈均匀有序的成纤维梭形状,P3BMMSCs表面标志物CD105呈阳性表达。P3BMMSCs经地塞米松、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消炎痛(DX+IBMX+IS+ID)联合诱导后4d,镜下可见脂滴形成。P3BMMSCs经CM诱导后细胞中AFP和ALB呈阳性表达,细胞糖原染色呈阳性。诱导后7d,含CM成分的3组BMMSCs中均可见细胞胞浆内容物变得丰富,细胞呈圆形、三角形或肝板样排列;诱导后7、14和21d,与对照组比较,含CM成分的3组BMMSCs中ALB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加(P<0.01);10%CM1+10%CM2组BMMSCs中ALB阳性表达率高于10%CM1组和20%CM2组(P<0.05)。诱导后7和14d,与对照组比较,含CM成分的3组BMMSCs中糖原合成阳性率均明显增加(P<0.01);10%CM1+10%CM2组BMMSCs中糖原合成阳性率高于10%CM1组和20%CM2组(P<0.05)。结论:CM1和CM2可诱导大鼠BMMSCs向肝细胞分化,在达到相同诱导作用效果时所需的CM1和CM2浓度更低;CM1和CM2提供的微环境更有利于BMMSCs向肝细胞分化,其诱导细胞分化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细胞增殖 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小型猪腹腔镜肝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焦智慧 张千振 +6 位作者 王月 刘涛 刘博洋 马亚军 刘笑凝 朴晨曦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4-1743,共10页
旨在探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nditioned medium,ADSCs-CM)对小型猪肝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作者选取24头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IRI)、DMEM对照组(DMEM)... 旨在探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nditioned medium,ADSCs-CM)对小型猪肝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作者选取24头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IRI)、DMEM对照组(DMEM)、ADSCs-CM治疗组(CM)和ADSCs治疗组(ADSCs)。4组均通过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合并部分肝切除的肝损伤模型,IRI组移植生理盐水,DMEM组移植浓缩的基础培养基,CM组移植浓缩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ADSCs组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集血液与肝组织样本,使用肝功能检测试剂盒对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进行检测;使用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对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髓内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模型组和对照组肝功能严重损伤,发生明显氧化应激反应,CM和ADSCs治疗组显著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氧化应激相应指标较模型组和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术后7 d,各组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果显示:腹腔镜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部分切除损伤可致小型猪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均可改善肝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腹腔镜 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切除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硬度通过Piezo1介导肝星状细胞活化重编程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促MET表型调控胰腺癌肝转移
5
作者 朱必文 吴迪 +3 位作者 严家帅 张雪 郭益冰 陆玉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7-617,共1页
目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选择有限导致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高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索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的驱动力,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Gel MA水凝胶构建仿生肝硬度平台;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种植在不同硬度平台上并通过RT-q PCR、免疫... 目的胰腺癌肝转移治疗选择有限导致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的高死亡率。本文旨在探索胰腺癌肝转移过程中的驱动力,为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利用Gel MA水凝胶构建仿生肝硬度平台;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种植在不同硬度平台上并通过RT-q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验证Piezo1在不同硬度上的LX-2细胞中的表达;收集接受不同硬度刺激的LX-2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M)刺激人胰腺癌细胞,通过转录组及代谢组测序分析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变化并通过RT-q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对胰腺癌细胞“上皮”或“间充质”身份进行鉴定;用不同硬度CM刺激后的人胰腺癌细胞构建体内模型,体外实验相互验证。结果高硬度促进肝星状细胞高表达Piezo1并形成活化正反馈环;高硬度CM刺激的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显著增强,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上升,而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下降;体内实验也表明高硬度CM刺激的胰腺癌肝转移灶脂质代谢更强并重新获得上皮细胞特征。从机制上讲,高基质硬度促使肝星状细胞增强开放Ca^(2+)通道,高硬度CM可以增强胰腺癌细胞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从而促进脂肪酸合成及间充质-上皮转化。结论本文展示了胰腺癌肝转移发展的一种新驱动力,并将Piezo1/FASN通路确定为胰腺癌肝转移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转移 人胰腺癌细胞 间充质 脂质代谢 脂肪酸合成酶 星状细胞 条件培养基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抑制星状细胞活化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圆圆 樊圆圆 +5 位作者 张永婷 王瑜 王媛慧 蔡洁 李军 章莉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条件培养基(mesenchym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MSC-CM)对肝纤维化是否有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模型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建... 目的:研究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条件培养基(mesenchym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MSC-CM)对肝纤维化是否有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模型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腹腔注射CCL4,1.5 m L/kg,每周2次,持续8周。MSC培养至3~5代用于MSC-CM的制备,获取的MSC-CM并超滤浓缩约25倍,过滤除菌。在实验第5周起,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2 mg/kg MSC-CM,每天1次至第8周末,同时模型组和正常组注射相同剂量的L-DMEM。至实验终点,按照原位灌注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并留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通过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来检测胶原纤维沉积的程度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程度;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Cs中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2,TI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SC-CM治疗组肝脏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减轻,胶原纤维和α-SM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但未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治疗组HSC中TGF-β1、α-SMA、Collagen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MMP-2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静脉注射MSC-CM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有一定治疗作用,这一过程可能与MSC-CM能降低TGF-β1的表达、抑制HSC活化及促进胶原蛋白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纤维化 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强 杨雁 +3 位作者 薛绍礼 张宵翔 邹宇宏 陈敏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92-895,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 (AST)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枯细胞条件培养基 (KCCM )及含新生牛血清 (NBS)和健康大鼠血清 (RS)的混合血清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系HSC T6 ,用 3H TdR和3H 脯氨酸参入法检测HSC增殖活性...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 (AST)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枯细胞条件培养基 (KCCM )及含新生牛血清 (NBS)和健康大鼠血清 (RS)的混合血清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系HSC T6 ,用 3H TdR和3H 脯氨酸参入法检测HSC增殖活性和胶原合成状况。结果 AST(1 6、32、64、1 2 8和 2 56mg·L- 1 )对KCCM 1∶4刺激HSC 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含 1 0 %NBS- 3 %RS混合血清刺激的HSC T6细胞 ,AST(32、64、1 2 8和 2 56mg·L- 1 )作用 48h对HSC T6细胞增殖 ,及AST(1 6、32、64、1 2 8和 2 56mg·L- 1 )作用 72h对HSC T6细胞胶原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呈浓度依赖型趋势。结论 AST对体外激活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产生胶原有明显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细胞 增殖 胶原 条件培养基 枯否细胞 黄芪总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对癌性微环境下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石玉香 官阳 +2 位作者 袁静萍 徐慧 罗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筛选合适时间、稀释度的肝癌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筛选合适时间、稀释度的肝癌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透射电镜观察NGF与条件培养基作用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细胞周期、凋亡率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MTT显示48 h肝癌细胞上清液在1∶2浓度时对HSC的促增殖作用最强;FCM显示在肝癌细胞条件培养基环境中随着NGF浓度增加HSC凋亡率增加,增殖无影响,透射电镜显示:在此环境下随NGF浓度增加HSC凋亡数目增多,并见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结论 NGF在癌性微环境下可以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条件培养基 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星状细胞通过旁分泌效应促进胰腺癌细胞的PIK3C2A表达及生长
9
作者 岳展 甄可妙 +1 位作者 崔皓哲 应万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9-1925,共7页
目的研究胰腺星状细胞(PSC)的分泌蛋白对胰腺导管腺癌细胞(PANC-1)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间接共培养的方式,收集PSC的条件培养基(CM),分别培养PANC-1细胞0、2、24 h。CCK-8检测不同刺激时段PANC-1细胞的增殖表型。运用蛋白质组学手... 目的研究胰腺星状细胞(PSC)的分泌蛋白对胰腺导管腺癌细胞(PANC-1)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间接共培养的方式,收集PSC的条件培养基(CM),分别培养PANC-1细胞0、2、24 h。CCK-8检测不同刺激时段PANC-1细胞的增殖表型。运用蛋白质组学手段,分析PANC-1细胞在蛋白水平上发生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验证变化最显著的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PSC来源的CM刺激后,PANC-1细胞增殖速度加快;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PANC-1细胞在PSC的CM分别培养0、2、24 h后,代谢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不断升高;基于Western blot验证了PIK3C2A在PANC-1细胞中的升高趋势,表明PSC的CM可能通过上调PIK3C2A的表达从而促进PANC-1细胞的增殖。结论PSC的CM可能通过旁分泌效应上调PIK3C2A的表达从而促进PANC-1细胞的增殖,提升了肿瘤微环境中PSC与胰腺癌细胞之间的交互对话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星状细胞 条件培养基 间接共培养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增强MSCs对肝星状细胞炎性活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逐宇 汪显耀 +1 位作者 陈艳 何志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4-791,共8页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炎性活化以及巨噬细胞促炎表型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HUC-MSCs,并采用MTT法评估丁香酚对HUC-MSCs的毒力作用;体外划痕实验探究丁香酚对H...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炎性活化以及巨噬细胞促炎表型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HUC-MSCs,并采用MTT法评估丁香酚对HUC-MSCs的毒力作用;体外划痕实验探究丁香酚对HUC-MSCs迁移能力的影响;丁香酚处理HUC-MSCs后的旁分泌产物(EU-MSCs-CM)、HUC-MSCs旁分泌产物(MSCs-CM)处理经TGF-β1处理活化的LX-2细胞,WB实验检测LX-2的α-SMA、COL1A1、Smad2/3、p-Smad2/3表达的变化。EU-MSCs-CM、MSCs-CM处理经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CD86、CD206的表达情况,qPCR检测THP-1巨噬细胞促炎基因TNF-α、IL-1β、IL-6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结果显示在0、7.5、15μg/mL浓度处理细胞24 h、48 h后,细胞活力保持在90%以上;体外划痕显示,丁香酚处理可以增强HUC-MSCs迁移能力。WB结果显示,与MSCs-CM处理相比,EU-MSCs-CM处理对活化状态的HSCs的α-SMA、COL1A1、Smad2/3、p-Smad2/3表达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与MSCs-CM处理,EU-MSCs-CM处理对THP-1巨噬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CD86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MSCs-CM处理,EU-MSCs-CM处理更加显著的抑制THP-1巨噬细胞促炎基因TNF-α、IL-1β、IL-6的表达。【结论】丁香酚增强了HUC-MSCs对HSCs炎性活化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HSCs的活化;丁香酚增强了HUC-MSCs对巨噬细胞促炎表型的抑制作用;促炎表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HSCs炎性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化 星状细胞 巨噬细胞 条件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使肝培养细胞生长
11
作者 朱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4-24,共1页
当Geoffrey Block宣布他找到了使肝培养细胞生长的方法时,许多人对此抱怀疑态度。虽然肝脏本身能。够再生,但30年来许多专家尝试在体外培养肝细胞使之生长都以失败告终。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成批的肝细胞在培... 当Geoffrey Block宣布他找到了使肝培养细胞生长的方法时,许多人对此抱怀疑态度。虽然肝脏本身能。够再生,但30年来许多专家尝试在体外培养肝细胞使之生长都以失败告终。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成批的肝细胞在培养条件下生长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兹堡大学 培养细胞 研究人员 细胞 基因治疗 培养条件 细胞生长 生长培养基 维生素混合物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L-CM在昆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三华 曹斌云 +2 位作者 牟玉莲 张莉 冯书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025-3026,共2页
目的:探讨Buffalo大鼠肝细胞条件培养基(BRL-CM)在昆白小鼠胚胎干细胞(ES)分离培养中的应用。方法:用BRL-CM培养生长在STO(一种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的昆白小鼠的桑椹胚和囊胚,然后由囊胚内细胞团(ICM)得到ES细胞集落,在有饲养层和... 目的:探讨Buffalo大鼠肝细胞条件培养基(BRL-CM)在昆白小鼠胚胎干细胞(ES)分离培养中的应用。方法:用BRL-CM培养生长在STO(一种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的昆白小鼠的桑椹胚和囊胚,然后由囊胚内细胞团(ICM)得到ES细胞集落,在有饲养层和无饲养层时用BRL-CM培养分离得到的ES集落。结果:桑椹胚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能发育成囊胚,然后囊胚在饲养层上长出ICM;用0.1%Trypsin-0.016%EDTA离散ICM,接种到饲养层上培养得到ES集落,ES集落能维持早期传代。结论:在分离培养昆白小鼠的ES细胞时,BRL-CM结合STO饲养层可以用来培养桑椹胚和囊胚,桑椹胚可以发育为囊胚并孵出内细胞团;同时,这种培养条件也能维持昆白小鼠ES细胞的增殖和早期传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细胞条件培养基 胚胎干细胞 ST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