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肝代谢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丹 韩永龙 +4 位作者 余涛 孟祥乐 余奇 王军 郭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88-694,共7页
在所有参与药物生物转化的器官中,肝脏是最主要的场所。药物在肝脏或者肝外的代谢是药物消除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药物在肝脏的代谢直接与其药理活性和毒性特征相关,进而影响药物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药物在肝脏的代谢是临床... 在所有参与药物生物转化的器官中,肝脏是最主要的场所。药物在肝脏或者肝外的代谢是药物消除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药物在肝脏的代谢直接与其药理活性和毒性特征相关,进而影响药物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药物在肝脏的代谢是临床前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相对于整体模型来说,体外研究模型以其快速、准确、高通量的优势在药物的肝脏生物转化研究中被药物研发的科学工作者广泛使用。目前常用的体外研究模型包括重组酶、微粒体、胞质溶胶、肝脏S9(S9)、细胞株、转基因细胞株、原代肝细胞、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细胞、精密肝切片和肝脏灌流。笔者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概述,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阐述其具体应用方向,方便研究人员选择合适可行的代谢模型,研究药物在肝脏中可能的生物转化模式,最终对药物在人体内的消除方式作出科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模型 优缺点 应用 药物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无肝状态肾脏罗库溴铵相关转运蛋白OATP-3及其基因的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毅飞 陶国才 +1 位作者 崔剑 易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研究无肝状态前后大鼠肾脏罗库溴铵相关转运蛋白阴离子转运多肽3(organanion transportingpoly peptides3,oatp3)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初步阐释罗库溴铵无肝期肝外代谢特点形成的原因。方法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6只/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无肝状态前后大鼠肾脏罗库溴铵相关转运蛋白阴离子转运多肽3(organanion transportingpoly peptides3,oatp3)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初步阐释罗库溴铵无肝期肝外代谢特点形成的原因。方法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6只/组),对照组与阻断肝门60min组,取各组大鼠肾脏组织,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OATP3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各组oatp3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肾脏组织OATP3蛋白表达水平阻断肝门60min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肾脏组织oatp3mRNA表达水平阻断肝门60mi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肾脏组织oatp3在无肝期比无肝期前增多,oatp3基因表达在无肝期比无肝期前增多,这可能是罗库溴铵无肝期肝外代谢增强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oatp-3 RT-PCR 转运蛋白阴离子转运多肽-3 肝外代谢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在大鼠无肝期前后血药浓度变化的研究
3
作者 顾健腾 陶国才 +2 位作者 易斌 戴青 黄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66-1768,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持续恒速输注在大鼠无肝期前后血药浓度变化规律、肝外代谢、肺脏对异丙酚肝外代谢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左颈深静脉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于分离肝门时、肝门阻断即刻、肝门阻断15、30、60 m in等时间点,同时从右侧颈深动... 目的探讨异丙酚持续恒速输注在大鼠无肝期前后血药浓度变化规律、肝外代谢、肺脏对异丙酚肝外代谢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左颈深静脉持续恒速输注异丙酚,于分离肝门时、肝门阻断即刻、肝门阻断15、30、60 m in等时间点,同时从右侧颈深动、静脉分别采血(100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颈深静脉或颈深动脉异丙酚血药浓度各时相点间比较,肝门阻断15、30、60 m in时的血药浓度比阻断前和阻断即刻明显升高(P<0.01),但3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深静脉与颈深动脉异丙酚血药浓度比较,任何时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脏是异丙酚主要代谢器官,异丙酚存在肝外代谢,肺脏不是异丙酚肝外代谢的主要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肝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大鼠无肝期芬太尼血药浓度的影响
4
作者 胡宇 陶国才 易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5-1076,共2页
目的揭示大剂量地塞米松处理后大鼠无肝期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探讨芬太尼的肝外代谢及地塞米松对其肝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无肝期组(B组)、地塞米松处理无肝期组(C组),每组10只,其中,B组直接分离并夹闭大鼠... 目的揭示大剂量地塞米松处理后大鼠无肝期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探讨芬太尼的肝外代谢及地塞米松对其肝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无肝期组(B组)、地塞米松处理无肝期组(C组),每组10只,其中,B组直接分离并夹闭大鼠肝门,C组于夹闭肝门前1h,注入地塞米松20mg/kg。单次20μg/kg芬太尼静脉注射后,采取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芬太尼血药浓度。结果无肝期组芬太尼浓度下降比对照组明显减慢(P<0.01),地塞米松处理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脏是芬太尼代谢的主要器官,芬太尼存在肝外代谢,地塞米松可以增强芬太尼的肝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地塞米松 肝外代谢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