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颅脑外伤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光勇 庄恺 +1 位作者 刘宇 王知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高低分4组,分别于伤后2、6、12、24、48和72 h留取...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高低分4组,分别于伤后2、6、12、24、48和72 h留取血和尿标本,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L-FABP水平,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分析血SCr及尿L-FABP水平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AK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实验B、C、D组血SCr与尿L-FAB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GCS评分的降低(严重程度增高),血SCr与尿L-FABP水平逐渐升高,呈现负相关性(P〈0.05),尿L-FABP升高较血SCr升高更加明显;AKI发生率约21.54%,AKI患者的尿L-FABP升高高峰期在伤后6 h,SCr升高高峰期在伤后24-48 h,尿L-FABP较SCr升高时间点明显提前。结论尿L-FABP测定可作为早期预判颅脑外伤病情及预测AKI发生的重要新型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尿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肾损伤 SCR GC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能量代谢、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婷 罗婧 +6 位作者 钟伟 孙伟丽 王卓 孙皓然 樊燕燕 邢敬亚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8-626,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能量代谢、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4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含10%、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能量代谢、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4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含10%、12%、16%、20%、24%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对应的脂肪水平为12.85%(A组)、14.71%(B组)、18.72%(C组)、22.23%(D组)、26.11%(E组)。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75 d。结果显示:1)饲粮脂肪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冬毛期银狐干物质日采食量、日采食代谢能、平均日增重和代谢能增重比(P<0.05或P<0.01),而对总能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冬毛期银狐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水平呈升高趋势,且E组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A组血清GLU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脂肪水平对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肝脏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PUFA和MUFA的比例升高,而SFA的比例则下降。4)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冬毛期银狐肝脏中L-FABP mRNA相对表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其中E组极显著高于A、B、C组(P<0.01)。由此得出,过高的饲粮脂肪水平不利于冬毛期银狐充分利用饲粮中营养物质;提高饲粮脂肪水平可增加冬毛期银狐血清TG和GLU水平,同时促进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沉积;提高饲粮脂肪水平可上调冬毛期银狐肝脏中L-FABP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酸的转运,减轻高脂饮食对肝脏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狐 脂肪水平 血清生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其与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国康 徐建明 +2 位作者 李若慧 蒋丹 黄迎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9-335,共7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含氟的烃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相当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行业中;但其可降解性差,对大气、土壤甚至生物体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本文总结了PFCs在水体...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含氟的烃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相当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行业中;但其可降解性差,对大气、土壤甚至生物体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本文总结了PFCs在水体、植物以及水产品、肉和蛋等食品中的污染现状,综述了PFCs与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相互作用干扰脂代谢,进而导致与肥胖、胰岛素耐受性、二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相关的脂毒性,探讨PFCs与L-FABP的结合特征以及造成生物累积性和肝脏毒性的可能机制。进一步研究PFCs与体内9种类型FABPs的结合活性,对了解PFCs的体内分布和生理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食品污染 脂肪酸结合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尼酯X受体可下调肝细胞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董金瑜 刘红 +5 位作者 彭家和 张艳 王强 李良鹏 王永超 江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研究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对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50、100μmol/L的鹅脱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CDCA)以及1、5μmol/L的GW4064分别... 目的研究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对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50、100μmol/L的鹅脱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CDCA)以及1、5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人胚胎肝细胞LO2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XR特异靶基因小异二聚体配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和L-FABP mRNA表达,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FABP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LO2和HepG2细胞经FXR特异性激动剂CDCA以及GW4064刺激后,细胞内的SHP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FXR在这两种细胞中是有功能活性的;而L-FABP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激活后的FXR可抑制L-FABP的表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酯X受体 脂肪酸结合蛋白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华 吕青 +1 位作者 薛晖 陈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脂肪酸合成酶(FA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L-FABP、FA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目的:探讨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脂肪酸合成酶(FA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L-FABP、FA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L-FABP和FAS主要分布于浸润性导管癌的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L-FABP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在Ⅲ级浸润性导管癌的较Ⅰ、Ⅱ级明显上调(P<0.05)。相反,FAS的表达量在Ⅲ级浸润性导管癌的较Ⅰ、Ⅱ级明显下调,两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是,L-FABP的表达与VEGF呈明显相关性。结论:在Ⅲ级浸润性导管癌,随着FAS表达下调,L-FABP和VEGF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和蛋白质表达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合成酶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进展判断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彩妹 孙铸兴 +2 位作者 薛婧 刘晓斌 王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及预测进展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肺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尿液和血液标本,分别检测尿L-FABP和血肌酐(Scr)。根据KDIGO标准中Scr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及预测进展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肺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尿液和血液标本,分别检测尿L-FABP和血肌酐(Scr)。根据KDIGO标准中Scr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观察两组各时间点尿L-FABP和Scr水平动态变化。结果:119例患者中57例术后发生AKI。两组术后即刻至48 h尿L-FABP均显著升高,其中6~48 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价值上,尿L-FABP术后6 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取2 254.52 ng/mg Cr为AKI诊断截点时,其诊断AK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0.782和0.814;在预测AKI进展上,尿L-FABP术后6 h的ROC下AUC为0.852,取4313.17 ng/mg Cr为AKI诊断截点时,预测AKI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0.867和0.700。结论:尿L-FABP在肺移植术后早期诊断及预测AKI进展上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许能作为AKI早期诊断并判断其进展趋势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肺移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肝脏基础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配基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玉芳 冷丽 +4 位作者 王守志 张慧 王宇祥 王启贵 李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0,共5页
为探讨鸡肝脏基础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b-FABP)和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蛋白的配基结合属性,诱导表达并利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了鸡的GST/Lb-FABP和GST/L-FABP融合蛋白,得到的GST/Lb-FABP和GST/L-FABP融合蛋白大... 为探讨鸡肝脏基础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b-FABP)和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蛋白的配基结合属性,诱导表达并利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了鸡的GST/Lb-FABP和GST/L-FABP融合蛋白,得到的GST/Lb-FABP和GST/L-FABP融合蛋白大小分别为38ku和40ku。将鸡的Lb-FABP和L-FABP分别与1,8-ANS探针结合,结果显示Lb-FABP和L-FABP均表现出对荧光探针的较强结合能力;为进一步测定棕榈酸、花生四烯酸、油酸、胆汁酸和维甲酸这5种配体与Lb-FABP和L-FABP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合力,使用这些脂质分子与1,8-ANS探针进行置换分析,结果表明鸡Lb-FABP与维甲酸结合能力最强,而L-FABP与油酸的结合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Lb-FABP和L-FABP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基础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结合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根 周芳芳 +3 位作者 叶红华 罗群 王春燕 韩利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31-2035,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高龄患者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rinary liver-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u L-FABP)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及肾脏预后(90 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高龄患者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rinary liver-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u L-FABP)与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及肾脏预后(90 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48例高龄(60岁及以上)患者PCI前后不同时相(术前和术后6 h、24 h、48 h)的尿液标本,并监测他们术前及术后24 h、48 h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 Cr)水平。其中14个患者s Cr在术后48 h内上升大于20μmol/L,我们将这14位患者纳入本研究,检测这些患者的u L-FABP值,对各个时相的u L-FABP值与48 h内s Cr上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对上述14位患者随访90 d,监测他们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的变化,分析u L-FABP和90 d e GFR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4 h和48h的u L-FAB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患者s Cr水平在术后48 h才显著升高(P<0.05)。术前、术后48 h的u L-FABP与48 h内s Cr上升值均呈正相关(P<0.01);术后随访90 d,各个时相的u L-FABP和术后90 d的e GFR变化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高龄患者PCI术后u L-FABP的升高早于s Cr的升高,术前u L-FABP可提示术后48 h内的急性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脂肪酸结合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肾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比白介素18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康晓征 赵勇 +4 位作者 乐磊 李珍 郑微 任春梅 张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探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白介素18(IL-18)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肾损伤(AK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将符合AKI诊断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0),选取年龄、性别以及疾病严重程度与观察组匹... 目的探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白介素18(IL-18)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肾损伤(AK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将符合AKI诊断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0),选取年龄、性别以及疾病严重程度与观察组匹配的患者为对照组(n=30)。分析两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IL-18、L-FABP、血肌酐(sCr)和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用ROC曲线分析5种生化指标对AK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GAL、L-FABP、IL-18、Cys-C和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血清学诊断指标sCr、L-FABP、IL-18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95%CI:0.564~0.913)、0.905(95%CI:0.822~0.985)、0.880(95%CI:0.723~0.947)。sCr最佳诊断点为74.79,敏感度为45%,特异性为95%;L-FABP最佳诊断点为9.68,敏感度为95%,特异性为75%;IL-18最佳诊断点为95.71,敏感度为85%,特异性为80%。结论与IL-18相比,L-FABP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AKI的价值最高,临床意义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脂肪酸结合蛋白 白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头梅童鱼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10
作者 欧阳文杰 宋炜 +4 位作者 陈佳 桂福坤 程家骅 谢正丽 冯广朋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6期317-324,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基因)在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营养调控、脂肪酸代谢和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以棘头梅童鱼全基因组组装数据为基础,获得L-FABP基因的含开放阅读框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 为进一步了解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基因)在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营养调控、脂肪酸代谢和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以棘头梅童鱼全基因组组装数据为基础,获得L-FABP基因的含开放阅读框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及进化关系,采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研究了不同组织中L-FAB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FABP基因cDNA序列为475 bp,其中5’非翻译区为51 bp,3’非翻译区为40 bp,开放阅读框为384 bp,编码127个氨基酸。其结构由10个β-折叠链和2个α-螺旋链组成,在氨基酸3~126位点间具有保守的脂质/胞质性脂肪酸结合结构域。棘头梅童鱼L-FABP基因与大黄鱼、条纹狼鲈同源性较近,与绿河鲀、尼罗罗非鱼和斑马鱼同源性较远。L-FABP基因在棘头梅童鱼肝脏、肠道、眼、大脑、心脏、肌肉、胃、鳃、脾脏、头肾和中肾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的L-FABP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叶文慧 彭湘杭 +3 位作者 艾雅琴 陈宏 张桦 蔡德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8-511,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55名45~85岁社区居民,平均年龄63.90岁,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目的研究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55名45~85岁社区居民,平均年龄63.90岁,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血压(BP)、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FABP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根据血糖情况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A组):90例,糖耐量受损组(B组):85例,糖尿病组(C组):80例,比较各组A-FABP的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FPG、2hPGh、HbA1C、HOMA-IR、SBP、WC、WHR均明显升高(P=0.00),FINs、DBP、TG、HDL-C也显著增高(P=0.038、0.047、0.01、0.046);与B组相比,C组FPG、2hPG、HbA1c、TG、SBP均明显升高(P=0.00),FINs、BMI、WC、DBP、HDL-C也显著增高(P=0.012、0.006、0.03、0.019、0.029)。A-FABP在A组、B组和C组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呈升高趋势。而以上3组年龄差异对A-FABP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A-FABP浓度与FPB、2hPG、FINS、WHR、BMI、WC、SBP、HOMA-IR呈直线正相关,与TG、HDL-C呈负相关(P=0.00)。结论血清A-FABP表达升高与糖调节异常相关,是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 社区人群 2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游离脂肪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莉 韩宇博 +2 位作者 邹国良 隋艳波 金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55-2558,共4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入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0例HF-PEF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入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0例HF-PEF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水饮内停证、血瘀兼水停证和非血瘀水停证4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FFA、H-FABP含量,比较各组间二者的差异性,应用线性相关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FFA、H-FABP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向前最大似然估计模式评价中医证型与FFA、HFABP的相关性。结果:HF-PEF患者NT-proBNP、FFA、H-FAB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NT-proBNP与FFA、H-FABP正相关(r=0.673,P<0.01;r=0.629,P<0.01),且FFA对NT-proBNP的影响大于H-FABP;FFA与心血瘀阻证负相关,H-FABP与心血瘀阻证、水饮内停证正相关,NT-proBNP与中医证型不相关。结论:FFA和H-FABP可能成为HF-PEF诊断的预测因子,同时亦可能是HF-PEF患者心血瘀阻证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中医证 游离脂肪酸 脂肪酸结合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在湖北白猪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梅书棋 彭先文 +4 位作者 李勇 程妮 宋忠旭 周平华 宋光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利用PCR-RFLP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3个位点在湖北白猪中的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与报道的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的检测结果不同,全部为HH纯合子型;(2)在HaeⅢ-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 利用PCR-RFLP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3个位点在湖北白猪中的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与报道的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的检测结果不同,全部为HH纯合子型;(2)在HaeⅢ-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主要为dd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947;(3)在Msp Ⅰ-RFLP位点上,主要为aa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5。检测结果为进一步分析H-FABP基因在湖北白猪中的遗传变异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和该分子标记在湖北白猪育种中的应用,开展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及优质猪配套组合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湖北白猪 PCR-RFLP 肌内脂肪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玮 郑亚虹 +3 位作者 沈颖 许慕蓉 万丽娟 陈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患者外周血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NLEAD组,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患者外周血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NLEAD组,n=90)和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LEAD组,n=39)。另选择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外周血AFABP、IL-17浓度,比较各组间A-FABP、IL-17水平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血清A-FABP、IL-17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A-FABP、IL-17是否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NLEAD组、LEAD组的A-FABP、IL-17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LEAD组A-FABP、IL-17水平较NLEAD组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FABP与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胰岛素抵抗(HOMA-IR)、血肌酐(SCr)、白细胞介素-17(IL-17)均呈正相关性(r=0.224、0.164、0.147、0.183、0.173、0.203,P<0.05);IL-17与LDL-c、HbA1c、SBP均呈正相关性(r=0.162、0.255、0.15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FABP、IL-17为LE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LEAD患者外周血A-FABP、IL-17水平明显增加,与LEAD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亚巍 田苗 +2 位作者 蒋知新 洛佳坤 衣志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方法样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疑诊ACS患者的血浆或血清,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160例样本,分别采用兰州与荷兰H-FABP试剂盒进行平行、对照试验标准检测,两种试验产品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兰州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8.7%,正确率为90.4%。荷兰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6.8%,正确率为88.8%。两种产品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668,>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6,P<0.01)。结论兰州生物研究所生产的H-FABP与荷兰HBT公司生产的H-FABP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ACS具有等效性且临床符合性良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2
16
作者 林育辉 戴文军 何晓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7-1329,1334,共4页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房...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并选取78例心功能正常的窦性节律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H-FABP、hs-CRP以及Hcy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的H-FABP、hs-CRP以及Hcy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这三种标记物的浓度也逐渐增加(P<0.05)。结论 H-FABP、hs-CRP以及Hcy与房颤发生、维持及心肌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且与房颤患者的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脂肪酸结合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3 位作者 王洪 尹秋林 陆林祥 赖珩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31-3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计算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各组血浆H-FABP、MYO和cTnI、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H-FABP、MYO、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AP组、AMI组患者H-FABP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无论是<3 h,还是≥3 h,其血浆H-FABP、MYO、cTnI及CK-M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中46例心脏射血分数(EF)≥40%,34例EF<40%,其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H-FAB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血浆H-FABP、MYO、cTnI以及CK-MB水平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肌钙蛋白I对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继红 杨小巍 +3 位作者 柏金秀 姬静璐 孙东明 李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 Tn I)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发病后3 h、24 h及7 d检测血清H-FABP和c Tn I浓度。败血症患儿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害组和...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 Tn I)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发病后3 h、24 h及7 d检测血清H-FABP和c Tn I浓度。败血症患儿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间H-FABP和c Tn I水平,计算HFABP、c Tn I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心肌损害组在3 h、24 h H-FABP浓度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7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在24 h、7 d时c Tn I血清浓度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3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 h时H-FAB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 Tn I,7 d时c Tn I的灵敏度高于H-FABP。结论 :H-FABP与c Tn I可联合用于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动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心肌损害 婴儿 新生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郑玉强 齐娜 +1 位作者 王晶 崔朝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33-3936,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ECOPD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120例AECOP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肺功能级别分为4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ECOPD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120例AECOP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肺功能级别分为4组,每组30例。另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清晨空腹血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H-FABP及cTnI水平,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H-FABP、cTnI、APACHEⅡ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增加,H-FABP、c TnI、APACHEⅡ评分也越来越高,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浆H-FA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03,P <0.05),血浆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6,P <0.05)。结论 H-FABP和cTnI是判断AECOPD早期心肌损伤的良好标记物,联合APACHEⅡ评分对判断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洁琪 何成毓 +1 位作者 李晓翔 彭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22-4324,共3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35例胸痛患者H-FABP、IMA、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按发病时间分为<3h、3~6h、6~12h时段,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CS的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35例胸痛患者H-FABP、IMA、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按发病时间分为<3h、3~6h、6~12h时段,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CS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H-FABP、IMA在<3h时间段诊断ACS的灵敏度分别为40.0%和52.0%,在3~6h时间段的灵敏度分别为53.3%和50.0%,H-FABP联合IMA灵敏度分别为64.0%和75.0%,均优于cTnT(P<0.001),在6~12h段H-FABP与cTnT差异无显著性,IMA灵敏度明显降低。三项指标诊断ACS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IMA对ACS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H-FABP联合IMA可明显提高ACS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CTN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