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s)合并腹水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婷婷 张丹瑛 +2 位作者 董玲 沈锡中 王吉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9-630,共2页
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portal fistulas.HAPFs)是一种血管畸形疾病,发病机制为肝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发生分流,致使压力较高的大量动脉血流入门静脉.形成门静脉高压,
关键词 肝动脉门静脉瘘 合并腹水 先天性 门静脉系统 门静脉高压 血管畸形 发病机制 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良性肝动脉-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宇宁 杨熙章 +1 位作者 李惠敏 黄艺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7-958,共2页
正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portal fistulas,HAPFs)的病因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病因包括肝细胞癌、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良性病因包括血管瘤、肝脏损伤、介入性治疗(活检、射频消融、脓肿引流、胆汁引流)、肝硬化... 正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portal fistulas,HAPFs)的病因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病因包括肝细胞癌、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良性病因包括血管瘤、肝脏损伤、介入性治疗(活检、射频消融、脓肿引流、胆汁引流)、肝硬化、动脉瘤破裂以及先天性畸形等。HAPFs在肝癌中的发生率较高,肿瘤细胞直接侵犯血管是HAPFs发生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门静脉瘘 硬化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凤林 戴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95-296,共2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先天性动脉-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吴凤林 龚渭冰 李颖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为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检查,并与X线血管造影对照。结果:造影剂经左前臂浅静脉注射后13~15s(平... 目的:探讨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为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检查,并与X线血管造影对照。结果:造影剂经左前臂浅静脉注射后13~15s(平均14s)肝动脉显影,见门脉左、右支周围及其远侧有多个短条状强回声带,宽0.22~0.41cm。几乎与肝动脉显影的同时,门静脉左、右支内亦充满造影剂密集点状强回声,呈“脉冲”样反向流动。超声造影与X线血管造影结果相符。结论: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是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简便、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先天性动脉-门静脉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门静脉瘘所致门静脉高压症一例
5
作者 宋君 黄科峰 +1 位作者 黎昌华 方晓熠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144-144,共1页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肝静脉型、肝窦型、门静脉型和动静脉型[1],其中动静脉型是指肝、脾、肠系膜上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肝静脉型、肝窦型、门静脉型和动静脉型[1],其中动静脉型是指肝、脾、肠系膜上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发生分流,致压力较高的大量动脉血流入门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门静脉 门静脉高压症 hypertension 门静脉系统 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血管压力 血流量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榄香稀治疗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 被引量:3
6
作者 纪东华 王峰 +3 位作者 李城 刘永晟 王凝芳 赵丽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榄香稀持续灌注治疗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的疗效。方法62例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患者给予榄香稀经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治疗。术后定期复查ALT、AST、T-BIL、WBC、AFP等指标以评价肝功能及肿瘤变化,... 目的探讨榄香稀持续灌注治疗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的疗效。方法62例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患者给予榄香稀经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治疗。术后定期复查ALT、AST、T-BIL、WBC、AFP等指标以评价肝功能及肿瘤变化,同时还行肝脏CT或MRI及经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体积、数目的变化及瘘口封堵情况。结果35例(56%)患者肝动脉造影显示原有的瘘口基本闭塞,同时AFP的数值亦有所降低;17例(27%)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50%)。12例(19%)患者生存期超过24个月,其余50例(81%)患者生存期为7~15个月。结论经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榄香稀治疗存在肝动静脉或肝动脉门脉瘘的肝癌是一种既有效封堵瘘口又最大程度灭活肿瘤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肝动脉门静脉瘘 榄香稀 持续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中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立军 杨仁杰 +1 位作者 朱林忠 朱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0-575,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寻找相应的肿瘤治疗及瘘口封堵策略,改善合并动门脉瘘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76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112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shunt,...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寻找相应的肿瘤治疗及瘘口封堵策略,改善合并动门脉瘘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76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112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shunt,HAPVS)者进行影像学分析,认识其特点,结合动门脉瘘的分型,尽可能越过瘘口至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再退至瘘口近端行瘘口封堵;对无法跨过瘘口的中、重度瘘,先行封堵瘘口,再栓塞肿瘤或单纯化疗灌注;对轻度周围型直接同步栓塞肿瘤及瘘口;同时处理合并的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结果:肝癌合并动门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为门静脉早显及异常分流,在112例中、轻度52例、中度34例、重度26例;中央型及中央型合并周围型31例、周围型81例,同时合并肝动-静脉瘘7例,门静脉癌栓50例。成功栓塞肝癌病灶101例(90.1%),成功跨过瘘口栓塞癌灶48例(42.9%);瘘口封堵成功74例(66.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周围型、轻中度动门脉瘘较容易封堵瘘口,而中央型、重度动门脉瘘封堵瘘口难度较大。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肿瘤栓塞及瘘口封堵,介入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门静脉 影像学表现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创伤性破裂修补术后19年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峰锋 彭爽 +4 位作者 司马辉 宋金超 曹鹏 陈国栋 韩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6-819,共4页
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portal fistula,HAPF)是指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瘘因素作用下,肝动脉和门静脉 2 个系统的血流通过瘘口相互交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症[1]。创伤性和医源性有创检查导致的 HAPF 多为个案报告或散发病... 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portal fistula,HAPF)是指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瘘因素作用下,肝动脉和门静脉 2 个系统的血流通过瘘口相互交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症[1]。创伤性和医源性有创检查导致的 HAPF 多为个案报告或散发病例报告[2-5],鲜有对 HAPF 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动脉-门静脉 医源性创伤 X 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内动脉门静脉瘘一例
9
作者 郝宋喜 张宝丰 +1 位作者 肖国文 刘立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动脉门静脉 CT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肝癌伴门脉癌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正元 熊恺 郭武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并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并接受TIPS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病例资料,了解术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及生存期等随访资料... 目的:回顾分析并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并接受TIPS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病例资料,了解术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及生存期等随访资料。结果:接受TIPS手术的肝癌伴PVTT患者共13例,其中成功进行手术患者10例。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成功止血,7例腹水患者中的5例腹水减少,手术成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2.1±41.7)天,而未获成功的平均生存期仅(34.3±25.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应用于肝癌伴门脉癌栓的治疗可行,可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门静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氩氦刀术后的DSA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小纺 魏崇键 +1 位作者 乔英 彭辽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 d左右、30~60 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 cm以下的单发病... 目的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 d左右、30~60 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 cm以下的单发病灶,冰球覆盖较完全.冰球叠加覆盖的病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治疗区内可见到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冰球覆盖遗漏区18个,肝动脉-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各4例,穿刺道出血5例,造影剂外溢6例.ECS治疗区域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ECS治疗术后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病例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①直径5 cm以下的单发病灶,ECS治疗效果满意;②直径5 cm以上的富血型肝癌病理血管对ECS不敏感;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不规则状肝癌ECS治疗后遗漏区较多;④近肝包膜或肝门附近的病灶,ECS治疗时容易出现并发症;⑤ECS治疗术后7 d左右行TACE可提高肝癌综合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 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发性 血管造影 DSA 术后 动脉-门静脉 造影分析 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