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造影术在肝癌术后肝内亚临床复发诊断中的价值(61例报告) 被引量:7
1
作者 程洁敏 王建华 +2 位作者 颜志平 王小林 李茂全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59-261,共3页
收集了61例肝癌术后肝内结节型(≤5cm)、亚临床复发病例,对甲胎蛋白(AFP)、B超、CT和肝动脉造影的检出率作了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63.9%、60.7%、73.8%和934%。提示血管造影是检出肝内结节复发最敏感的方法。由于碘油CT检查... 收集了61例肝癌术后肝内结节型(≤5cm)、亚临床复发病例,对甲胎蛋白(AFP)、B超、CT和肝动脉造影的检出率作了比较,其检出率分别为63.9%、60.7%、73.8%和934%。提示血管造影是检出肝内结节复发最敏感的方法。由于碘油CT检查和CTA(经动脉造影CT)、CTAP(经动脉门脉造影CT)开展均需依赖肝动脉插管,而肝动脉造影如发现术后复发即可行介入放射学处理,可起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所以血管造影方法应作为肝癌切除术后随访中的综合方法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术 复发 肝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5
2
作者 曾庆乐 陈勇 +2 位作者 赵剑波 朱桥华 李彦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对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SCHL)进行分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硬化性栓塞(PLE-IASE)方法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材料和方法:89例SCHL分为三型:Ⅰ型为富血型,Ⅱ型为乏血型,Ⅲ型为动静脉分流型(AVS)。所有患者行PLE-IASE。结果:富血... 目的:对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SCHL)进行分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硬化性栓塞(PLE-IASE)方法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材料和方法:89例SCHL分为三型:Ⅰ型为富血型,Ⅱ型为乏血型,Ⅲ型为动静脉分流型(AVS)。所有患者行PLE-IASE。结果:富血型51例,乏血型26例,AVS型12例。总体瘤体缩小率为46.6%,其中富血型56.2%,乏血型27.9%,动静脉分流型46.5%。动脉造影分型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HL根据动脉造影表现可分为富血、乏血、AVS三种类型。富血型和AVS型瘤体缩小率较乏血型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富血型和AVS型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肝动脉造影术 动脉栓塞术 抗生素类 抗肿瘤 治疗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