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外伤术后胆道出血并发症的肝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1 位作者 吴良平 周宏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817-818,共2页
关键词 外伤 术后胆道出血 肝动脉栓塞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申权 杨维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检测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各干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 HAE+octreotide组肿瘤体积也小于 HAE组(P<0.05); HAE+octrotide组 VEGF表达低于HAE组(P<0.05);Octreotide组、HAE+octreotide组 MV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中,行肝动脉栓塞时联用奥曲肽,可降低单纯肝动脉栓塞引起的癌组织 VEGF高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强其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动脉栓塞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Octreotide 实验研究 奥曲肽对 微血管密度(MVD) WALKER256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新生血管生长 肿瘤体积 VEGF表达 抑瘤作用 对照组 HAE 癌模型 肿瘤标本 检测标本 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栓塞治疗及并发症分析》一文的商榷 被引量:10
3
作者 欧阳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治疗 并发症分析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经导管动脉 介入放射学 胆并发症 治疗方法 操作不当 无损伤 PLE CH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
4
作者 甄宇洋 曹绣虎 +3 位作者 叶维基 黄洁夫 梁力建 叶小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0-72,共3页
作者从1988年1月~1989年12月开展慢性肝动脉栓塞治疗不能作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27例,与同期在本院施行开腹肝动脉栓塞治疗的46例作对照进行临床研究。慢性栓塞组手术死亡为1/27例,对照组为5/46例,半年存活率较对照组高(P<0.05),长... 作者从1988年1月~1989年12月开展慢性肝动脉栓塞治疗不能作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27例,与同期在本院施行开腹肝动脉栓塞治疗的46例作对照进行临床研究。慢性栓塞组手术死亡为1/27例,对照组为5/46例,半年存活率较对照组高(P<0.05),长期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与多次(或再次)肝动脉栓塞不同,多次肝动脉栓塞是在常规肝动脉栓塞后当肝肿瘤又趋增大或为提高栓塞治疗效果而又进行再次肝动栓塞治疗,而慢性肝动脉栓塞只是将本该1次栓塞的药量分多次作慢性栓塞治疗。该方法可在一般县医院开展应用,特别适宜肝肿瘤巨大,肝功能较差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肝动脉栓塞治疗 对照组 肿瘤 开腹 县医院 施行 一般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O纳米药物载体联合碘化油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琪 邓灵灵 +4 位作者 冯智超 刘晓 丁劲松 胡鹏志 王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8-1256,共9页
目的:评价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纳米药物载体联合碘化油(lipiodol,LIP)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肝内种植VX2瘤组织制作VX2肝癌模型,将荷瘤兔随机分为阿霉素(DOX... 目的:评价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纳米药物载体联合碘化油(lipiodol,LIP)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肝内种植VX2瘤组织制作VX2肝癌模型,将荷瘤兔随机分为阿霉素(DOX)组、DOX-LIP组、SPIO-DOX组、SPIO-DOX-LIP组共4组,每组6只,行肝动脉栓塞治疗。于术前以及术后1,3,5,7 d检测血清ALT和AST水平;术后0,5,15,30,60,120 min检测血清DOX浓度;术后7 d行MRI及CT扫描观察SPIO及LIP在肝组织及其肿瘤中的分布和沉积情况;术后7 d取肝及其肿瘤组织检测组织DOX浓度,同时行病理学检查,包括HE染色、普鲁士兰染色及TUNEL染色,计算肿瘤坏死率和凋亡指数。结果:与DOX组相比,其他3组术后1和3 d血清AST和AL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7 d DOX组、DOX-LIP组和SPIODOX-LIP组血清AST和ALT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IO-DOX-LIP组术后120 min内各时间点的血清DOX浓度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SPIO-DOX-LIP组术后7 d肿瘤组织DOX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术后7 d T2加权像(T2WI)示SPIO-DOX组和SPIO-DOX-LIP组肿瘤信号降低,CT示DOX-LIP组和SPIO-DOX-LIP组肿瘤区域LIP沉积。术后7 d病理结果示SPIO-DOX-LIP组肿瘤中心大部分区域凝固性坏死,肿瘤坏死率和凋亡指数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SPIO纳米药物载体联合LI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化学治疗栓塞体系,具有良好的MRI和CT可视性,可提高兔VX2肝癌的化学药物栓塞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 动脉化学治疗栓塞 超顺磁性氧化铁 碘化油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油化学药物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现状
6
作者 胡诗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T10期139-139,140,共2页
关键词 中晚期 碘油 药物治疗 肝动脉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治疗肝脏血管瘤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林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肝血管瘤患者24例,瘤体最小3cm×3.5cm、最大8cm×11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混合乳剂,...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肝血管瘤患者24例,瘤体最小3cm×3.5cm、最大8cm×11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年,结果显示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大部分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疼痛,少部分病例还可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一过性转氨酶升高,3例发生急性胆囊炎,经内科治疗后好转,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动脉灌注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较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血管瘤 SELDINGER技术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海绵状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治疗 超液化碘油 血管瘤 栓塞介入治疗 平阳霉素 不同程度 动脉插管 上腹部疼痛 转氨酶升高 急性胆囊炎 严重并发症 动脉灌注 供血动脉 术后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邢爱丽 王洋 李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51-2254,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85000例新增患者,致死率在恶性疾病中居第三位[1]。最新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肝癌发病人数约为46.61万,因肝癌死亡人数约42.4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全球总数...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85000例新增患者,致死率在恶性疾病中居第三位[1]。最新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肝癌发病人数约为46.61万,因肝癌死亡人数约42.4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全球总数的50%以上[2]。由于肝癌发病机制多且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晚期肝癌治疗难度大等特点,肝癌的治愈面临极大困难和挑战。目前在肝癌的多种治疗方式中,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和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两者的联合治疗也已经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原发性 索拉非尼 分子靶向药物 恶性肿瘤 世界范围 恶性疾病 发病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丁 向华 +3 位作者 张智明 刘觉仕 方志勇 龙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其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血清VEGF含量下降,其治疗前后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血清VEGF水平指标分析,TACE联合氩氦刀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很可能优于单纯TACE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氩氦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志刚 曹建民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将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将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刀治疗组(A组)、TACE组(B组)和联合组(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②通过治疗前、后AFP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评价。结果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F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Th、Ts及Th/T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分析,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组AFP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好于其他单纯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氩氦刀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微球内照射联合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任飞 谭建 +1 位作者 董峰 曹喜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35-636,共2页
背景与目的肝脏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及各种转移瘤)发病率较高,预后很差,确诊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时机,而且术后复发率高。全身化疗效果亦甚微,无论应用生物调节剂与否,其反应率不超过20%-30%。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明显抑制肿... 背景与目的肝脏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及各种转移瘤)发病率较高,预后很差,确诊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时机,而且术后复发率高。全身化疗效果亦甚微,无论应用生物调节剂与否,其反应率不超过20%-30%。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周边往往残留部分癌组织,故易导致复发及肝内播散,而且也不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近年来,肿瘤局部内照射治疗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经肝动脉灌注放射性核素弛P标记的玻璃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放射性核素 栓塞介入治疗 微球内照射 临床研究 联合化疗 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术后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疗法治疗肝血管瘤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杨山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8-518,共1页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治疗 疗效观察 血管瘤 介入疗法 脏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征象 上腹不适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