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蒋政 温凯淋 +2 位作者 查煌旗 郭正军 伍文静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21-24,88,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前海人寿广州总...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HAIC,观察组采用TACE。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为(8.17±1.23)μg/L、糖类抗原125为(23.45±3.52)U/ml、谷草转氨酶为(51.66±5.24)U/L、谷丙转氨酶为(69.36±7.22)U/L、总胆红素为(15.79±2.6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65±1.14)μg/L、(28.97±3.29)U/ml、(62.70±6.35)U/L、(78.95±9.13)U/L、(19.45±3.06)μ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AIC相比,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获得更好的疗效,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改善肝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动脉灌注化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中实时多模影像融合和双期C臂锥形束CT对改善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曾帅 王嵇 +4 位作者 程杰军 赵亮 管逊 马鋆 郭哲中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对术前双期多模影像(增强CT和MRI)与实时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融合图像和单期单一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多模融合影像对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选择肝脏占位病灶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5~63岁,平... 目的对术前双期多模影像(增强CT和MRI)与实时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融合图像和单期单一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比较,评估多模融合影像对肝脏占位病灶检测能力的提高。方法选择肝脏占位病灶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术前均接受肝脏增强CT或MRI扫描,得到双期图像。DPCBCT则在TACE术初期进行采集,完成采集后在控制室立即将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与已有的双期图像分别进行融合,对融合后动脉期或门静脉期的肝脏占位病灶的多模图像并排显示,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分别计算单模影像和多模融合影像的检出率、漏诊率和误诊率。融合精度则在TACE术后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基于实时多模融合影像进行的病灶分析显示,确定116个动脉期和149个门静脉期病灶。术前单模影像(增强CT或MRI)的动脉期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7.9%、12.1%、0.0%,而DPCBCT则分别为95.7%、5.1%、0.9%;在门静脉期增强CT/MRI分别是77.2%、22.8%、0.0%,而门静脉期DPCBCT分别为97.3%、26.8%、0.0%。融合影像与单模影像相比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尤其是较术前CT/MRI图像而言。DPCBCT对于病灶的检测更敏感,但相较增强CT/MRI具有更高的病灶误诊率。多模融合的精确度为95%。结论双期DPCBCT和增强CT/MRI多模融合是可行可靠的。该方法可以改善肝脏占位病灶的检测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施术者更精确地定位病灶,优化TACE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癌 双期C臂锥形束CT(DPCBCT) 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 多模影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肝VX2移植瘤经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超声微泡在瘤周抗血管生成实验研究
3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4 位作者 刘云 王爽 周宇 李兴伟 严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经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瘤周抗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2~3 kg。用VX2鳞癌制作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每组10只)。实验A组行TACE过...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经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瘤周抗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2~3 kg。用VX2鳞癌制作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每组10只)。实验A组行TACE过度栓塞结合索拉非尼超声微泡治疗,实验B组行TACE过度栓塞结合索拉非尼治疗,阳性对照C组行灌喂0.9%氯化钠溶液和TACE过度栓塞。治疗4周后,行MSCT检查,计算碘油沉积的体积(V_I)和残瘤灶的体积(V_R),然后取实验兔标本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强度。结果实验A组VI为(4.5±2.1)cm^3,明显大于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1.5±1.8)cm^3、(1.4±1.2)cm^3;P<0.01],但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V_R为(2.8±2.7)cm^3,明显小于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5.1±3.8)cm^3、(8.9±4.6)cm^3;P<0.05、P<0.01];实验B组也明显小于阳性对照C组(P<0.05)。实验A组没有发现肝内外转移,实验B组3只发现肝内外转移,而阳性对照C组10只均发现肝内外转移。实验A组、实验B组及阳性对照C组平均VEGF表达强度值分别为0.11±0.06、0.21±0.08、1.48±0.32。实验A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C组(t=5.14,P<0.001),实验B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C组(t=3.36,P<0.001)。结论兔肝VX2移植瘤经索拉非尼微泡造影剂增强脉冲式聚焦超声组织毁损术和TACE过度栓塞,在瘤周可形成抗血管生成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动脉化学治疗栓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术联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赵颖颖 徐秋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联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两组...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联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两组患者均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心理状况评分、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评分、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LC)评分。结果术后2周两组患者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均下降(均P<0.05),但组间上述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均比入院当天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均P<0.05);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C-SUPPH评分均比入院当天上升,且研究各时间点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QOL-LC评分均比入院当天上升,且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术联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心理状况,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 护理干预 原发性 肿瘤标志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谈帅 朱绪臻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肝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2年内的复发情...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肝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2年内的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治疗后1、2年内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18.18%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较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86.06±5.75)分、躯体功能评分(82.75±4.09)分、物质生活评分(81.64±5.43)分、心理功能评分(80.70±5.8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42±6.91)、(69.06±6.97)、(68.76±6.75)、(68.86±6.48)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AST、HBV-DN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ALT(46.66±10.25)U/L、TBIL(17.55±2.74)μmol/L、AST(30.50±3.55)U/L、HBV-DNA(0.92±0.51)×10^(3)copies/ml均低于对照组的(57.68±10.44)U/L、(20.65±2.37)μmol/L、(36.72±3.11)U/L、(2.82±0.71)×10^(3)copies/ml,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虽然术后2年内复发率和肝动脉灌注化疗差异不大,但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和肝功能的改善,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 后复发 动脉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谢青云 雷泽华 +2 位作者 高峰畏 蒋康怡 刘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2组,42例采用甲磺酸阿帕替...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2组,42例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DEB-TACE治疗纳入观察组,58例采用DEB-TACE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生化指标、药物不良反应、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76.19%,大于对照组的51.72%(P <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升高、上消化道出血、心脏毒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生存率和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和42.86%,均大于对照组的56.90%和24.14%(P <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1(4~16)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7(3~13)个月,观察组累积生存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疗效显著,明显提高生存率,但不良反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中晚期 甲磺酸阿帕替尼 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魏淑萍 苏茗羽 +1 位作者 李均彪 蒋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各49例,对比两组应激反应、不良情绪、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TACE联合MWA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可减轻其应激反应,改善其不良情绪,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护理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 应激反应 不良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辅助免疫靶向治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彭茴茴 李媛 孟德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4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辅助免疫靶向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晚期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基于计...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辅助免疫靶向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晚期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基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和TACE组各5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TACE组采用TACE辅助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近期疗效,短期生存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TACE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分别为(20.33±5.28)ng/mL、(21.45±5.33)U/mL、(42.19±10.44)U/mL,均低于常规组[(23.39±5.34)ng/mL、(24.49±5.28)U/mL、(47.65±10.22)U/mL](P<0.05);TACE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为(70.24±10.33)%、(71.25±10.45)%、(1.75±0.45),均高于常规组[(65.22±10.41)%、(66.39±10.27)%、(1.26±0.77)](P<0.05);TACE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4.91%(45/53)、90.57%(48/53),均高于常规组[60.38%(32/53)、67.92%(36/53)](P<0.05);截止随访结束时,TACE1年内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86.79%(46/53)、(10.23±2.15)个月、(11.35±2.44)个月,均高于常规组[66.04%(35/53)、(9.27±1.52)个月、(10.34±2.15)个月](P<0.05)。TACE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8.30%(15/53),与常规组[24.53%(13/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辅助免疫靶向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能增强抗肿瘤效果,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提升近期疗效、改善短期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切除内胆管细胞癌 动脉化疗栓塞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微波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9
作者 何文 梁晓宁 +3 位作者 张晓蓉 姜晓红 郑永才 张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微波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35例大肝癌采用超声引导微波联合TACE介入治疗 (微波联合TACE组 ) ,并选择同期 4 0例大肝癌采用单纯微波治疗 (单纯微波...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微波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35例大肝癌采用超声引导微波联合TACE介入治疗 (微波联合TACE组 ) ,并选择同期 4 0例大肝癌采用单纯微波治疗 (单纯微波治疗组 )和 31例采用单纯TACE治疗 (单纯TACE治疗组 )作为对照。 结果 微波联合TACE治疗后 30例AFP降至正常 ,3例明显下降 ;超声检查 :80 0 % (2 8/35 )肿块缩小 ,2 0 0 % (7/35 )无变化 ,肿块中心回声增强 ,周边呈低回声 ,境界清晰 ,其中可见钙化回声 ,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 12例超声引导下活检 ,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 :肿瘤完全坏死 9例 ,不完全坏死 3例。 30例CT检查 ,76 7% (2 3/30 )肿块缩小。微波联合TACE组缓解率 (CR +PR) 88 6 % (31/35 )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 6 % (31/35 )、71.4 % (2 5 /35 )、6 0 0 % (2 1/35 )、4 2 9% (15 /35 ) ,均高于单纯微波组及单纯TACE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超声引导微波联合TACE介入治疗大肝癌安全、有效、实用 ,比单纯微波或TACE治疗效果好 ,为不能手术切除或其它治疗效果不佳的大肝癌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动脉化疗栓塞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学武 姜靖雯 林福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栓塞后综合征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肝功能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服龙胆泻肝汤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疗效较好,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 原发性 tace 栓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健 佟小强 +3 位作者 吕天石 宋莉 吕永兴 邹英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4年1月52例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43例,...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4年1月52例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43例,肝转移癌9例)均先行TACE治疗,TACE术后适时行RFA。RFA引导方式为超声联合CT,或X线透视正侧位引导。RFA术后即刻,术后1周,1、3、6、12个月进行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有无并发症发生,并进行局部肿瘤活性的全面评估。结果 52例均顺利完成TACE联合RFA治疗。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全部存活,49例(94.2%)肿瘤达到完全消融;3例(5.8%)肿瘤影像学表现有局部残存征象,为不完全消融,继续行TACE。结论 TACE联合RFA能够有效灭除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具有安全、有效,可重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特殊部位 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迪肝动脉灌注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天昌 蒋明 崔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中晚期 tace 动脉灌注 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 艾迪 动脉化疗栓塞 后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付宁 李正平 罗道蕴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晚期PHC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联合组患者行TACE治疗,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奥...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晚期PHC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联合组患者行TACE治疗,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对照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E-钙粘连蛋白(EC)、内皮抑素(E)、VEGF和免疫细胞水平、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AFP、EC、E、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恶心、呕吐外,联合组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及奥沙利铂可有效杀灭肝癌细胞,改善患者免疫水平及远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 中晚期原发性 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吡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辅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闫德祺 白雪峰 刘群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辅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42例。常规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辅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42例。常规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汤剂辨证加减。比较2组患者肿瘤体积、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各有37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3个疗程结束时,肿瘤客观反应率联合治疗组为91.9%,常规对照组为86.4%。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热、呕吐、腹痛、乏力)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升高(P<0.05),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h1功能水平升高(P<0.05),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肝功能和消化道不良反应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增效作用,并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 原发性 动脉化疗栓塞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庆 吴力群 +3 位作者 张顺 王超 关鸽 张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术后行TACE组(实验组,103例)及未行TACE组(对照组,118例),分别计算2组患者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术后行TACE组(实验组,103例)及未行TACE组(对照组,118例),分别计算2组患者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血管癌栓及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65.0%、40.8%,对照组为71.2%、40.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肿瘤1年复发率为22.3%,对照组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年、3年的复发率为57.3%、73.8%,对照组为61.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行TACE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肿瘤的近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切除 动脉化疗栓塞 复发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口服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莫灿荣 王金林 +1 位作者 黎伟忠 袁树明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4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口服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对比...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口服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的疾病控制率、生存率、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CD8+、CD4+/CD8+T细胞)、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第6个月,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65.00%,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术后第18、24个月,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7天、第6个月,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6个月,观察组CD3+、CD8+、CD4+/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口服可改善接受TACE和RFA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原发性 T淋巴细胞亚群 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2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64-68,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0月3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PTVE联合TAC...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0月3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PTVE联合TACE治疗。观察PTVE术后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复发率,评估TACE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观察PTVE和TACE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VE止血成功率100%,术后1和2年出血复发率分别为13.3%和20.0%。TACE术后1、3和6个月疾病缓解率分别为83.3%、70.0%和6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3%、76.7%和63.3%。随访6、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0%、67.7%和50.0%。TACE术后3 d谷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较术前升高(P<0.05),但术后14 d逐步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术后3和14 d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和TACE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结论PTVE可有效降低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PTVE联合TACE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血压 门静脉 上消化道出血 硬化 动脉化疗栓塞 胃冠状静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孔梅 程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6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4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住院并行经皮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100例为干预组,采取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综合护理,选取同时期仅接受临床常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4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住院并行经皮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肝癌患者100例为干预组,采取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综合护理,选取同时期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术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穿刺出血、消化道出血、肿瘤破裂、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术后出现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46%、39%、42%和15%,明显低于对照组(68%、57%、5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患者,给予必要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综合护理,并注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动脉化疗栓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经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杰 徐霖 +2 位作者 杨守俊 李小力 周选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经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TA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和临床应用初步效果。方法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岁。因肿瘤压迫...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经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TA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和临床应用初步效果。方法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岁。因肿瘤压迫或侵蚀胆总管/肝总管合并梗阻性黄疸。在影像诊断明确病变部位和梗阻程度后,先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PTC),明确肝胆管侵犯和梗阻细节,酌情置入引流导管行外引流或胆管支架行内引流;术后1周患者黄疸减轻后常规进行肝动脉内介入灌注化疗与栓塞。结果 10例置入外引流管,10例置入胆道支架,5例同时置入外引流管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后全部外引流病例引流通畅,内引流患者大便色泽改变;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下降明显,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出现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其他未出现明显并发症。TAE术后肝脏肿块均不同程度缩小(t=10.00,P<0.01)。随访患者最长生存期为3年。结论 PTCD联合TAE治疗原发性肝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疗效可靠,应根据胆管梗阻部位及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及时施行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阻塞性黄疸 经皮经穿刺胆道引流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亚东 胡少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40-42,共3页
目的:调查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9月于孝感市中心医院行TACE的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 目的:调查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9月于孝感市中心医院行TACE的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TACE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07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0例。合并糖尿病、存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发生休克、术中出血量大是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TACE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清蛋白水平高是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TACE后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TACE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情况、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清蛋白水平、休克情况、术中出血量,临床应对术后高危感染人群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自发性破裂出血 动脉化疗栓塞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