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似物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闫东 姚雪松 +6 位作者 高钦宗 刘德忠 曾辉英 李忱瑞 史仲华 郭彦君 李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297,共5页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例。对两组进行常规TAIT同时,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A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初始治疗药物选择:恩替卡韦14例,拉米夫定8例,阿德福韦酯8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经加用另一核苷(酸)类似物后实现病毒持续抑制。B组中,13例(13/30,43.33%)患者分别在第1~9次TAIT后发生病毒学突破,中位突破时间为5.52个月(4次TAIT后)。两组共死亡48例,其中A组20例,B组28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63、14.77个月(χ2=7.51,P=0.01)。A组和B组中BCLC分期C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63、8.07个月(2χ=7.1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分级、肝癌BCLC分期影响患者预后。未发生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TAIT治疗HBV相关HCC时联合应用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乙型 肝动脉介入治疗 核苷(酸)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总结 被引量:50
2
作者 肖立森 朱为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57-760,共4页
本项临床研究组织了全国12家临床单位,旨在对榄香烯乳注射液经肝动脉介入治疗71例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治疗方法为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所用药物用量为榄香烯400~1000mg,每次治疗临床观察1个月。根... 本项临床研究组织了全国12家临床单位,旨在对榄香烯乳注射液经肝动脉介入治疗71例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治疗方法为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所用药物用量为榄香烯400~1000mg,每次治疗临床观察1个月。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CT等结果表明,使用榄香烯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有效率为56.3%,不良反应轻微,与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顺铂(DDP)疗效比较,榄香烯疗效优,且毒副作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药物疗法 榄香烯 肝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丁 向华 +3 位作者 张智明 刘觉仕 方志勇 龙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其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血清VEGF含量下降,其治疗前后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血清VEGF水平指标分析,TACE联合氩氦刀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很可能优于单纯TACE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氩氦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志刚 曹建民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将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将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刀治疗组(A组)、TACE组(B组)和联合组(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②通过治疗前、后AFP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评价。结果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F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Th、Ts及Th/T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分析,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组AFP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好于其他单纯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氩氦刀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变异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晋 马建军 +5 位作者 康鹏程 张敏 侯卜文 尚进 李鹏亮 刘俨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9-629,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其肝固有动脉仅发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腹腔干起始部管径为5.44 mm,于第12胸椎椎体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斜向右前方走行1.68、2.64、2.76、2.91 cm...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其肝固有动脉仅发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腹腔干起始部管径为5.44 mm,于第12胸椎椎体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斜向右前方走行1.68、2.64、2.76、2.91 cm后依次发出胃左动脉、肝右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起始部外径依次为3.24、2.46、3.28、4.50mm),其中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走行、分支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腹腔干 胃左动脉 动脉 椎体前方 腹主动脉 变异类型 动脉 肝动脉介入治疗 右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