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麻醉护理经验
1
作者 刘丽娟 林晓东 +2 位作者 刘佳宁 范春潮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9-512,共4页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1,2],但仍然存在术中出血风险高等问题。近年来,我院采用弱阿片化全身麻醉辅助区域阻滞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1,2],但仍然存在术中出血风险高等问题。近年来,我院采用弱阿片化全身麻醉辅助区域阻滞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进行手术配合,显著降低门静脉及肝静脉压力,利于手术视野暴露,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3]。2020年1月~2024年4月我们在48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采用CLCVP辅助区域麻醉介导弱阿片化全身麻醉,效果满意,现将麻醉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理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行血管介入联合TKI及PD-1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置鸿 袁度 +4 位作者 许少伟 庞清清 赵桂霖 韦猛 吴飞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4,共9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4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符合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描述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和术后病理结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40 min,中位出血量为200 mL。24例(22.6%)患者需要术中输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1%(52/106),最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是肝功能衰竭(23例,21.7%)。1例(0.9%)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余10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7个月。随访期间有49例(46.2%)患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1年内)39例(36.8%),肝内复发33例(31.1%)。13例(12.3%)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5.7个月,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9%和40.3%。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8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完全病理缓解(HR=0.410,95%CI 0.172~0.980,P=0.045)、合并微血管侵犯(HR=2.423,95%CI 1.269~4.625,P=0.007)、存在卫星灶(HR=1.916,95%CI 1.014~3.620,P=0.045)和肿瘤多发(HR=1.818,95%CI 1.012~3.241,P=0.046)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血管介入治疗联合TKI及PD-1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可能是一种不良反应可控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不可切除细胞癌 转化治疗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乳酸化修饰促细胞增殖和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
3
作者 肖荣城 魏灿 +4 位作者 韩思远 赵琪 王冉冉 王华 方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5-1453,共9页
目的探究肝再生中肝脏乳酸化修饰变化及对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部分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x)后肝再生模型,腹腔注射草氨酸钠抑制乳酸脱氢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和肝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状态;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 目的探究肝再生中肝脏乳酸化修饰变化及对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部分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x)后肝再生模型,腹腔注射草氨酸钠抑制乳酸脱氢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和肝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状态;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乳酸化修饰;试剂盒检测肝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乳酸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结果PHx后小鼠肝脏体积逐渐增大,d 7恢复至术前大小,PCNA水平在术后48 h达高峰。肝组织乳酸在术后12 h增至术前约1.5倍,该水平持续至d 7。肝细胞的乳酸化水平在术后24 h达到高峰,48 h后逐渐下降,d 7恢复至术前水平。较PHx组,草氨酸钠(750 mg·kg^(-1))+PHx组小鼠的肝细胞的乳酸化修饰水平明显降低,d 7的肝脏增生的体积较小。结论乳酸化修饰可调节肝细胞增殖,进而促进PHx术后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部分肝切除术 乳酸化修饰 乳酸 草氨酸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4
作者 罗雯 张华阳 涂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肝脏微创手术对于特定的病例具有明确的作用,是目前公认的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案。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改善围术期结局,同时也能提供同等的肿瘤学结果。尽管如此,由于肿瘤位置较深、肝脏暴露困难、出血难以控制等原因,部分手术仍... 肝脏微创手术对于特定的病例具有明确的作用,是目前公认的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案。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改善围术期结局,同时也能提供同等的肿瘤学结果。尽管如此,由于肿瘤位置较深、肝脏暴露困难、出血难以控制等原因,部分手术仍通过开放手术进行。机器人手术的三维图像、手腕式的仪器等优势,为微创手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总体而言,目前的证据表明,机器人手术在肝脏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短期和长期肿瘤学结局均显示出可观的结果。由于机器人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因此很少有大型高质量研究可用。该领域的大多数已发表研究包括回顾性综述、病例对照研究等,需要大型前瞻性随机研究来进一步支持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肝切除术 腹腔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肝切除术后肝衰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5
作者 韩嫣 李雨捷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目的探讨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首次接受肝切除术的403例低病毒载量... 目的探讨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首次接受肝切除术的403例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HLF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多种指标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结果本研究确定抗病毒治疗史、饮酒史、乙肝表面抗原值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为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发生PHLF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表现出卓越的区分能力,AUC值分别为0.744(95%CI:0.671~0.818)和0.737(95%CI:0.599~0.876)。校准曲线显示出模型的高准确性(训练集:P=0.995;验证集:P=0.701),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均表明模型提供了更大的临床益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评估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发生PHLF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对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病毒载量乙癌人群 肝切除术 Lasso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宋雨汐 徐小 +3 位作者 高宪 段家翔 文静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0-727,共8页
目的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4年4-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接受L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4年4-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接受L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椎旁阻滞组(n=26)。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椎旁阻滞组在全麻诱导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其余医疗处置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7 d内、术后第1、2天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水平,麻醉诱导前(T1)、建立气腹前5 min(T2)、建立气腹时(T3)、第1次肝门阻断时(T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七氟烷、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量以及2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第1天ALT[178.40(126.55,325.86)vs 292.20(197.20,468.95)U/L]、术后第2天SII[704.13(486.61,1078.59)vs 1075.09(753.80,1614.38)]、术后24 h镇痛药使用量[29.70(27.37,32.07)vs 31.99(28.92,40.81)mg]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椎旁阻滞组T3、T4时MAP、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LH术后炎症反应和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进而保护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损伤 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占位患者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实现肝脏手术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付红梅 喻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66-1472,共7页
目的 探究肝脏占位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患者实现肝脏手术教科书结局(TOL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医院且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1例肝脏占位患... 目的 探究肝脏占位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患者实现肝脏手术教科书结局(TOL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医院且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1例肝脏占位患者中,170例(80.6%)术后发生TOLS。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患者是否发生肝脏手术教科书式结局与乙肝占比、体质量指数、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血小板、ASA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手术时间、占位最大径、占位性质和肝切除范围有关(P <0.05);其中血清总胆红素、占位最大径、术中出血量和肝切除范围是TOL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四者联合指标的AUC值为0.974(P <0.05),预测价值明显高于独立指标。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占位最大径、术中出血量和肝切除范围是实现TOL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短期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占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脏手教科书式结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射频消融术相对肝切除术对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田雪 韩侨宇 +1 位作者 安海燕 冯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6-780,共5页
目的评估择期肝切除术与肝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的水平,探讨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程度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37例肝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择期肝切除术19例、肝射频消融术18例。采用ELISA法检... 目的评估择期肝切除术与肝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的水平,探讨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程度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37例肝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择期肝切除术19例、肝射频消融术18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毕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IL-6、IL-10、CRP水平,通过非参数检验判断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比较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水平及肝射频消融术患者IL-6、CRP水平均存在动态变化(均P<0.05)。肝切除术后24 h及48 h的IL-6,术毕IL-10,术后24、48、72 h 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肝射频消融术术毕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IL-10、CRP水平在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肝切除术患者比较,射频消融术术后48 h CRP水平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肝射频消融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相对较小,可能有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射频消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围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谢远喜 邱洁净 +3 位作者 唐雯桢 滕艳娟 陈似霞 莫新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发生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发生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χ^(2)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617例肝切除术病人中,54例(8.8%)病人发生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OR=1.985,95%CI(1.071,3.681)]、手术时间≥234 min[OR=1.986,95%CI(1.031,3.828)]、开腹手术[OR=7.927,95%CI(1.876,33.494)]、术中出血量≥300 mL[OR=2.934,95%CI(1.488,5.785)]是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5.953,P=0.65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0.719,0.832]。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医务人员术后早期筛查高危病人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细胞癌 肝切除术 难治性胸腔积液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敏 易明亮 +2 位作者 尹泓 王琼 伍静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因素分析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切除术CPSP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系数以及常数项构建肝切除术CPSP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有42例(38%)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6,敏感性73.8%,特异性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BMI≥25 kg/m^(2)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慢性疼痛 肝切除术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预防性抗凝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纵瑞清 张红艳 +1 位作者 武卉淇 陈影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4-972,共9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LC肝切除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LC肝切除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将患者分为抗凝组(287例,术后接受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和常规治疗组(20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95例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0.7%(152/495),按照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感染(9.1%,45/49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5%,32/495)、出血(6.3%,31/495)、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6.1%,30/495)、静脉血栓栓塞症(VTE;2.8%,14/495)。抗凝组术后VTE、ARDS、PHLF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4%(4/287)vs 4.8%(10/208)、3.8%(11/287)vs 10.1%(21/208)、3.8%(11/287)vs 9.1%(19/208),均P<0.05],但两组间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门静脉高压、肿瘤数量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门静脉高压、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前降钙素原是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腹水、术前胆红素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抗凝是VTE、ARD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PL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防性抗凝可以降低VTE、PHLF、ARDS的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年龄、门静脉高压、肿瘤数量、术中出血、术中输血、腹水、术前降钙素原、术前胆红素是PLC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肝切除术 原发性 预防性抗凝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功能衰竭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丹璞 赫嵘 +4 位作者 贾哲 王米雪 何楠 张萌 张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超声(LUS)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LH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CT三维重建及LUS分为观察组(n=46)或对照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预后。结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超声(LUS)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LH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CT三维重建及LUS分为观察组(n=46)或对照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预后。结果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主体所在肝段、切除方式、肿瘤切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15例,对照组死亡14例;组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40)。结论LUS联合CT三维重建用于引导LH可降低术中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CC患者无瘤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肝脏灌注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时来 蔡菲 +2 位作者 吕虎 张军 陈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深度和中度神经肌肉阻滞(以下简称:肌松)对肝脏灌注和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深度肌松组(D组,n=30)和中度肌松组(M...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深度和中度神经肌肉阻滞(以下简称:肌松)对肝脏灌注和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深度肌松组(D组,n=30)和中度肌松组(M组,n=30)。麻醉诱导时,D组给予罗库溴铵0.9 mg/kg,M组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维持D组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tetanic count,PTC)1-2和M组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ratio,TOF)1-2。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和标本切除后,静脉给予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0.25 mg/kg,监测ICG 15 min残留率(retention rate at fifteen minutes,ICG_(R15))。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罗库溴铵用量、外科手术操作满意度、术后肩膀疼痛以及术后第一天肝功能和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相比,D组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间麻醉诱导后和标本切除后ICG_(R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1),围术期肝功能各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M组相比,D组外科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肩膀痛发生率(P=0.037,OR=1.37,95%CI:1.01~1.86)及术后第一天呕吐发生率(P=0.017,OR=1.64,95%CI:1.07~2.53)明显降低。结论与中度肌松组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深度肌松组外科手术操作满意度增加,术后肩部疼痛以及呕吐发生率降低,但两组患者术中肝脏灌注及围术期肝功能未发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吲哚菁绿(ICG) 残留率 脏灌注 功能 肝切除术 腹腔镜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预测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晓烨 贺业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6-220,共5页
目前肝切除术已成为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不断改进,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仍然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最严重的原因。准确预测PHLF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综述... 目前肝切除术已成为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不断改进,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仍然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最严重的原因。准确预测PHLF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影像学预测PHLF的研究进展,从形态、功能影像学和人工智能角度进行分析,旨在增进对PHLF的理解,力求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衰竭 影像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S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室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栋 付秀荣 李恒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46-2349,共4页
对快速康复护理(ERAS)的概念、基于ERAS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室护理研究和病人结局进行综述,探讨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并指出研究方向,以期为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提供更优化、更适合的ERAS护理方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腹腔镜 肝切除术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肝切除术后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迎 董健 +4 位作者 王万里 张谞丰 刘学民 王博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总结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切除的效果,探讨影响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行肝切除术的79例年龄≤40岁的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目的总结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切除的效果,探讨影响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行肝切除术的79例年龄≤40岁的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67例年龄≥65岁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分析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手术切除术后的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肝癌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甲胎蛋白值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丙肝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吲哚氰绿15min滞留率、肝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肝硬化、肿瘤个数、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后发现,术前白蛋白<35g/L和最大肿瘤直径≥5cm是影响青年原发性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治疗青年、老年肝癌是安全的、可行的。术前白蛋白<35g/L和最大肿瘤直径≥5cm是青年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原发性 肝切除术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韩冰 丁义涛 +8 位作者 朱新华 吴亚夫 汤宁 高加林 戴俊 徐庆祥 崔恒 何宁宁 施晓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7-57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肝切除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ERAS组(27例)和围手术期常规处理组,即对照组(28例),比较... 目的初步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肝切除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ERAS组(27例)和围手术期常规处理组,即对照组(28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C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术后康复体力评分及生活状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指标变化趋势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中各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除术后第5天AS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68、2.291,P值均<0.05),其余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AS组术后非手术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0,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手术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康复评分中综合评分、疼痛评分、活动评分ERAS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97、2.777、3.009,P值均<0.05),且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91、2.577、4.229,P值均<0.05)。结论 ERAS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可减少手术应激,降低非手术部位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隋承军 张敏峰 +3 位作者 戴炳华 沈伟峰 陆炯炯 杨甲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0-1238,共9页
目的 评估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THHVE)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肿瘤复发、转移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拟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所有入选患者随... 目的 评估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THHVE)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肿瘤复发、转移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拟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HHVE组患者在肝切除术中采用THHVE法控制血流,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控制血流。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总出血量、断肝过程中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进行比较。结果 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有14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最终分析,THHVE组71例,Pringle组72例。与Pringle组相比较,THHVE组患者的术中总出血量[250.0(150.0-400.0)mL vs 350.0(200.0-637.5)mL,P〈0.001]及断肝过程中出血量[100.0(50.0-200.0)mL vs 215.0(100.0-380.0)mL,P〈0.001]均减少。THHVE组患者的血流阻断时间长于Pringle组[27.0(20.0-31.0)min vs 20.0(16.0-24.0)min,P〈0.001],术后第1、第3、第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Pringle组(P〈0.05),术后第7天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Pringle组(P=0.013)、血清前白蛋白高于Pringle组(P=0.038)。THHV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ingle组(21.1%vs 37.5%,P=0.032)。THHVE组患者的总生存期长于Pringle组(P=0.03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采用THHVE法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之一,采用THHVE法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采用Pringle法的47.6%。结论THHVE法是肝癌肝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控制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较Pringle法明显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法 失血 存活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肝切除术与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生军 刘敏丽 +1 位作者 常琦 刘勇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比较精准肝切除术与传统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4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精准肝切除术组(72例)和传统肝切除术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比较精准肝切除术与传统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4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精准肝切除术组(72例)和传统肝切除术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瘘)、术后合并症(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住院费用以及术后结石残留及复发等情况。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生存函数分析生存资料。结果精准肝切除术组较传统肝切除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0、58.681、19.169、5.990、6.944,P值均<0.05);两组在术后并发胆瘘、切口感染及术后合并肺炎、胸腔积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术后结石残留率及结石复发率方面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术后结石复发时间的生存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结石复发时间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肝切除术,精准肝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存在住院费用高的不足。同时,精准肝切除组并未增加术后并发胆瘘、切口感染及术后合并肺炎、胸腔积液等的风险;也并未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及术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胆管 胆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暨捷 黄明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3-1335,共3页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hepatectomy,LH)发展迅速,但离断肝实质过程中断面出血一直是限制LH发展的难题。因此LH仍被认为是一项难度高、风险大的复杂手术。将开腹肝切除术中应用成熟的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LH术中...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hepatectomy,LH)发展迅速,但离断肝实质过程中断面出血一直是限制LH发展的难题。因此LH仍被认为是一项难度高、风险大的复杂手术。将开腹肝切除术中应用成熟的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LH术中,减少了镜下断肝过程出血,推动了LH发展.也促进了肝门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下应用的不断改进及发展。现将目前腹腔镜下常见的几种肝血流阻断方式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阻断方式 血流 开腹肝切除术 阻断技 复杂手 LH 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