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神经束侵犯
1
作者 谭智霖 刘子蔚 +3 位作者 张榕 陈新杰 罗纯 胡秋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0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神经束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机构1)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构2)经病理确诊为ICC的患者共217例,其中来...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神经束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机构1)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构2)经病理确诊为ICC的患者共217例,其中来自机构1的136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内部验证集,来自机构2的81例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病理判定将ICC患者分为PNI阳性组和PNI阴性组。在训练集中,比较两组之间的增强CT影像特征、临床特征的统计学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预测PN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构建最佳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模型实现个体化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集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OR=1.007;95%CI:1.000~1.013;P=0.043)、肿瘤位置(OR=5.018;95%CI:1.670~15.079;P=0.004)、肿瘤包膜(OR=5.102;95%CI:1.345~19.355;P=0.017)、动脉期肿瘤周围强化(OR=4.013;95%CI:1.468~10.969;P=0.007)是PNI的独立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95%CI:0.729~0.897)、0.838(95%CI:0.684~0.963)、0.754(95%CI:0.643~0.866)。结论:术前增强CT影像联合临床特征可无创性预测ICC患者发生PNI的风险,并通过列线图模型实现个体化预测,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神经束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特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利霉素通过抑制AXL/c-Met/c-Myc信号轴调控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
2
作者 王童舒 周敏 +1 位作者 刘慧敏 朴红心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04-2310,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可利霉素(carrimycin,CAM)对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系,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CAM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计算IC50浓度;通过划痕实验验证CA...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可利霉素(carrimycin,CAM)对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系,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CAM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计算IC50浓度;通过划痕实验验证CAM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CAM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AM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CAM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WB实验检测CAM对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周期等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实验检测CAM对AXL/c-Myc/c-Met信号轴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M能显著抑制HuCCT1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平板克隆结果显示,CAM能显著抑制HuCCT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5);划痕实验证实经CAM处理后,HuCCT1细胞迁移速度减缓,并且迁移面积变小(P<0.05)。经CAM处理的HuCCT1细胞G0/G1期占比上调,S期下调(P<0.05),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证实,G1/S期转化关键蛋白CCND1和CDK4表达下调,p21表达上调(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提示,CAM能抑制HuCCT1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N-Cadherin以及Vimentin表达下调(P<0.05)。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经AXL重组蛋白处理后的HuCCT1细胞AXL、c-Met和c-Myc的表达上调(P<0.05),而经CAM联合AXL重组蛋白共同处理后HuCCT1细胞的上述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CAM可以抑制肝内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等过程从而发挥抗肿瘤特性,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AXL/c-Met/c-Myc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峻芳教授团队揭示层粘连蛋白可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翻译驱动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
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06,共1页
2024年3月25日,《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教授团队的成果论文“Oncogenic roles of laminin subunit gamma-2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via promoting EGFR translation”(DOI:... 2024年3月25日,《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姬峻芳教授团队的成果论文“Oncogenic roles of laminin subunit gamma-2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via promoting EGFR translation”(DOI:10.1002/advs.202309010),揭示层粘连蛋白亚基γ2(LAMC2)促进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发生发展的新机制,为LAMC2高表达iCCA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或靶向LAMC2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层粘连蛋白 成果论文 生命科学 蛋白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技术与实验》出版:MRI影像组学对混合型肝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4
作者 黄三明 冉启文 陈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7-I0007,共1页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 书名:《MRI技术与实验》主编:张卫萍、谢寰彤、甘泉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408400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性居全球第2位。根据发病原理,原发性可以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肝癌、混合型肝癌三种,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而混合型肝癌最为罕见,但预后生存最差,是因为混合型肝癌是临床上少见的既具有肝细胞癌又具有胆管细胞癌结构的单一肿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混合型 发病原理 MRI技术 MRI影像 细胞 细胞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分析
5
作者 于书敏 常秀娟 +4 位作者 谷月月 贾晓东 黄加干 宫嫚 曾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4-1143,共10页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BV-ICC)组(n=62)与非HBV相关性ICC(Con-ICC)组(n=35)。其中,HBV-ICC组包括HBV表面抗原阳性(HBsAg+)且HBV核心抗体阳性(HBcAb+)患者34例,HBsAg-且HBcAb+患者28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Con-ICC与HBV-I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以及Con-ICC、HBsAg-/HBcAb+HBV-ICC与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OS和RFS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致病因素、有无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化、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肝切除范围、有无胆囊切除和有无后续治疗等指标中影响患者OS、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结果 97例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79例(81.4%);中位随访时间92.2个月,其中88例(90.7%)复发,73例(75.3%)死亡。HBV相关病因及CA199>37 k U/L是ICC患者术后OS(HR=0.45,95%CI 0.26~0.77,P=0.003;HR=2.10,95%CI 1.24~3.57,P=0.006)、RFS(HR=0.43,95%CI 0.27~0.68,P<0.001;HR=1.78,95%CI 1.12~2.81,P=0.014)及早期复发(HR=0.42,95%CI 0.26~0.70,P=0.001;HR=2.02,95%CI 1.20~3.39,P=0.008)的独立影响因素。AJCC分期Ⅲ期是ICC术后RFS(HR=1.81,95%CI 1.04~3.14,P=0.037)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是ICC患者术后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3,95%CI 1.07~2.77,P=0.024;HR=1.90,95%CI 1.12~3.24,P=0.017)。HBsAg-/HBcAb+HBV-ICC患者与Con-ICC患者的OS、RFS及早期复发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HBcAb+是ICC患者术后OS(HR=0.32,95%CI 0.16~0.62,P=0.001)、RFS(HR=0.32,95%CI 0.18~0.55,P<0.001)及早期复发(HR=0.29,95%CI 0.15~0.54,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HBV-DNA阴性HBV-ICC患者的预后优于Con-ICC患者。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预后较HBsAg+/HBcAb+HBV-ICC患者差,而与Con-ICC患者预后相似。应重视对HBV-ICC患者的术后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乙型炎病毒 早期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6
作者 吕珂 姜玉新 +5 位作者 戴晴 蔡胜 常小燕 夏宇 谭莉 高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征象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分别行常规超声及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大小、回声、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的特征。结果3例病灶在二维声像图上没有特异性,...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征象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分别行常规超声及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大小、回声、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的特征。结果3例病灶在二维声像图上没有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灶均为少血供型,超声造影显示3例病灶均表现“快进快出”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门脉相病灶呈低回声,周边可见高回声环。结论超声造影在本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例中表现出的共同特征,对病灶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内胆管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 被引量:10
7
作者 毛枫 张兴伟 +3 位作者 李超伦 黄备建 王文平 丁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EUS与增强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ICC患者(36个病灶)的CEUS及增强CT表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EUS显示36个病灶均为动脉期增强,门静脉... 目的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EUS与增强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ICC患者(36个病灶)的CEUS及增强CT表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EUS显示36个病灶均为动脉期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回声减弱,呈"快进快出"型。增强CT动脉期图像示36个病灶均强化,28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另8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CEUS显示19个病灶(19/36,52.78%)周边部环状增强,17个(17/36,47.22%)整体增强;21个(21/36,58.33%)表现为"树枝样"向内延伸。增强CT显示22个病灶(22/36,61.11%)周边环状强化,其中5个呈分隔样强化;14个(14/36,38.89%)为整体强化。达峰值时,CEUS示23个病灶不均匀增强,13个均匀增强;增强CT示20个病灶不均匀增强,16个均匀增强。以"快进快出"、环状增强和(或)"树枝样"增强作为CEUS诊断ICC的标准,CEUS的诊断准确率为70.00%(21/30);以动脉期"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作为CT诊断ICC的标准,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73.33%(22/3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4)。结论周围型ICC的CEUS与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方法对于周围型ICC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丽华 刘爱连 +3 位作者 宋清伟 汪禾青 孙美玉 解立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脏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ICC 20例(ICC组)、HCC 32例(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MRI常规T1WI、T2WI、DWI及DTI序列扫描,观...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脏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ICC 20例(ICC组)、HCC 32例(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MRI常规T1WI、T2WI、DWI及DTI序列扫描,观察病变影像学特征。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两组病灶DTI的弥散系数(D)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DWI的ADC值,分析其测量的一致性并进行组间比较。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及阈值。结果 ICC组9例(9/20,45.00%)病灶边界清晰,HCC组15例(15/32,46.88%)边界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0)。ICC组11例(11/20,55.00%)可见邻近胆管扩张,高于HCC组(4/32,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01)。2名观察者测得的2组各参数结果一致性良好,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0。ICC组FA值(0.45±0.16)高于HCC组(0.3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的ADC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6,在界值为0.31时,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敏感度(85.0%)较高。结论 DTI的FA值对鉴别ICC与HC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肝内胆管细胞癌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通过调控Erk1/2、Cyclin D1及MMP14蛋白促进肝内胆管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艳军 王高雄 +1 位作者 黄天从 李新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ICC癌组织石蜡标本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ICC癌组织石蜡标本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在体外,外源性HMGB1处理细胞及siRNA抑制HMGB1表达后运用CCK-8、细胞迁移、侵袭试验研究HMGB1对肝内胆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运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蛋白。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54.67%(41/75)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过表达HMGB1蛋白,HMGB1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9)、临床分期(P=0.017)及血管侵犯(P=0.033)有明显正相关性。CCK-8结果显示HMGB1可以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HuCCT-1的增殖(P<0.05)。细胞迁移试验显示外源性HMGB1处理后细胞迁移数目增加到空白组的(1.85±0.08)倍(P<0.01);同时,siRNA抑制细胞HMGB1表达后细胞迁移数目减弱到空白组的(0.48±0.04)倍(P<0.01)。同样地,细胞侵袭试验结果显示外源性HMGB1处理后的HuCCT-1细胞穿过基质胶的数目增加到空白组的(1.46±0.05)倍(P<0.01);siRNA抑制细胞HMGB1表达后细胞侵袭数目减弱到空白组的(0.67±0.07)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源性HMGB1处理HuCCT-1细胞后细胞内Erk1/2、Cyclin D1及MMP1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siRNA沉默HMGB1表达后细胞内MMP14蛋白表达减弱。结论 HMGB1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进展中发挥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Erk1/2、Cyclin D1及MMP14蛋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9
10
作者 沈比先 成果 +2 位作者 黎刚 彭珂文 周顺科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其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瘤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其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瘤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态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螺旋CT 动态扫描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晓明 胡士杰 +2 位作者 吴健雄 荣维淇 王黎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74-876,共3页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41例患者中AFP阳性率9...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41例患者中AFP阳性率9.8%(4/41),肝硬化阳性率22.0%(9/41)。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82.3%、45.8%、45.8%;非根治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9.2%、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根治性切除(P<0.01)、淋巴结转移(P<0.01)、术前直接胆红素水平(P=0.01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萨日 赵红光 +3 位作者 关锋 侯森 林秋玉 林承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4,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发生于二级胆管以上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起自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CC生物学特性复杂,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手段。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是将PET设备和CT设备融为一体的同时具备形态学和功能学诊断...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发生于二级胆管以上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起自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CC生物学特性复杂,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手段。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是将PET设备和CT设备融为一体的同时具备形态学和功能学诊断的尖端影像设备。肿瘤诊断已成为PET-CT临床应用的主要内容。因此详细研究PET-CT在I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将会提高ICC的诊断率。现将PET-CT在ICC诊断中的应用做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肝内胆管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建平 段承祥 吕桃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的病理基础。探讨与其它肝内肿瘤的鉴别点。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低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2例、乳头状粘液腺癌2例)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所见与CT(22例)、超声... 目的:研究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的病理基础。探讨与其它肝内肿瘤的鉴别点。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低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2例、乳头状粘液腺癌2例)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所见与CT(22例)、超声(9例)、血管造影(2例)表现。结果:CT上瘤块呈均匀低密度(90%)──反映肝内胆管细胞癌瘤体很少出现出血、坏死、囊变的均质特征;瘤块边界不清(100%)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和缺少纤维包膜有关;增强后仅有轻度强化提示肿瘤的少血管特性;所有病例都无肝硬化的CT表现。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有着和其他肝肿瘤(特别是肝细胞癌)不同的病理特征,CT检查对此可作出较正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CT表现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血管造影 发病机制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健雄 胡士杰 +2 位作者 荣维淇 王黎明 邵永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18例,1、3、5生存率分别为82.3%、45.8...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18例,1、3、5生存率分别为82.3%、45.8%、45.8%;姑息性切除10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11.1%、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21.38,P〈0.01)。行开腹取活检9例,1、3年生存率分别11.1%、0;与姑息性切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2,P=0.89)。淋巴结阴性组2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4%、27.3%、27.3%;淋巴结阳性组16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8%、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13.85,P〈0.01)。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宁尚峰 滨精文 布桂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74-476,共3页
关键词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影像学诊断进展 影像学检查技术 原发恶性肿瘤 生长方式 内胆管 胆管上皮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立达 徐辉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3-465,共3页
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有持续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准确分期诊断是临床关注重点。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就该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和影像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鹏举 严福华 +5 位作者 王建华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樊嘉 周恒花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 (MRI)平扫及联合动态增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P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全部病灶显示满意。参考平扫胆管扩张情况定性诊... 目的 :评价磁共振 (MRI)平扫及联合动态增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P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全部病灶显示满意。参考平扫胆管扩张情况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3 3 .3 % ,联合动态增强定性符合率提高至 86.7%。结论 :MRI平扫能较好显示病灶和胆管扩张情况 ,平扫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可提高对PCC的定性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 MRI PCC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微球在治疗不可切除且其它治疗方法失败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钇-90微球放射栓塞系列回顾(八)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草叶 郑扬 +2 位作者 胡红杰 谢双双 王维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7-1114,共8页
目的评价钇-90(^(90)Y)微球治疗手术不可切除且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有关ICC的综述以及临床型研究文章中所引用的... 目的评价钇-90(^(90)Y)微球治疗手术不可切除且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有关ICC的综述以及临床型研究文章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提取的数据包括总体生存时间(OS)、疾病控制率、^(90)Y微球栓塞治疗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各项数据,之后对以上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有10个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患者296例。所有患者均为手术不可切除的ICC,其中大部分(69.9%)为其他治疗包括化疗、手术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失败者,只有6.4%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23.7%未说明是否在^(90)Y微球之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是14.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16.3个月,3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是87.9%,其中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疾病稳定率分别为5.8%、29.0%和53.1%。^(90)Y微球治疗后共有18(18.9%)例患者的肿瘤降级,17例成功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1例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及胆囊疾病(15.3%)、腹水(8.7%)、胸水(3.8%)、消化道溃疡(2.3%)、放射性肝病(2.2%)和肺栓塞(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劳(56.3%)、腹痛(45.1%)、恶心(32.2%)、厌食(20.6%)、呕吐(14.2%)和发热(12.7%)。结论本系统分析研究显示,^(90)Y微球放射栓塞在治疗手术不可切除且其它治疗失败的ICC时,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提高疾病控制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因而有希望成为一种治疗ICC的新补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钇-90 玻璃微球 树脂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切除治疗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预防复发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杨卿 杨甲梅 沈伟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肝切除治疗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IHCC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肝切除治疗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IHCC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10 mg MMC的用药组共计38例,未行任何化疗药物注射的对照组共计35例,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病毒行肝炎、肝硬化、术前是否接受肝细胞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等治疗、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肿瘤是否合并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术后是否接受TACE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复发与肿瘤数量及大小有关,危险系数分别为1.877(P=0.001)及1.391(P=0.0294),MMC用药与否对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用药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时间,即无瘤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术后5个月及3个月(P=0.125 3)。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65.79%,68.57%(P=0.8004);81.58%,94.29%(P=0.0990);89.47%,97.14%(P=1.67955);92.11%,97.14%(P=0.3447)。结论:肝切除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MMC(10 mg)对预防IHCC术后肿瘤复发可能没有确切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切除术 复发 大网脉静脉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IgG4相关疾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璇 何晓红 黄清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8-1198,1207,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8个月”入院。患者2013年4月因鼻息肉在当地医院查:谷丙转氨酶(ALT)66U/L,谷草转氨酶(AST)68.9U/L,碱性磷酸酶(ALP)246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580U/L,
关键词 IgG4相关疾病 肝内胆管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