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黄柴术方调控Nrf2抗氧化应激防治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1
作者 刘彬彬 姚嘉明 +4 位作者 杨晴柔 陈曦 陈芝芸 叶蔚 张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三黄柴术方对异硫氰萘酯(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脏Nrf2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UDCA)组,每组8只。实验第3天使用一次性灌服4%ANI... 目的探讨三黄柴术方对异硫氰萘酯(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脏Nrf2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UDCA)组,每组8只。实验第3天使用一次性灌服4%ANIT 100 mg/kg造模,各药物干预组于第1~5天进行不同药物灌胃。造模后48 h取材。空腹麻醉后腹腔静脉抽血检测血清肝功能;分离肝脏,存入-80℃冰箱中待用,测定SOD活力、MDA含量、GSH-PX和CAT活力,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测定肝组织Nrf2、SOD1、SOD2、SOD3、CAT的mRNA表达,WB检测肝组织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48 h肝脏MD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SOD、GSH-Px、CAT活性明显降低,肝组织Nrf2mRNA及蛋白、SOD、CAT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三黄柴术方各剂量组及UDCA组肝脏MDA含量明显下降,SOD、GSH-Px及CAT的活性全部或部分升高,Nrf2mRNA及蛋白、SOD、CAT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黄柴术方对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淤积性肝损伤的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Nrf2蛋白及mRNA的表达,加强肝脏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肝组织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NRF2 氧化应激 三黄柴术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SULT2A1、GLUT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倩睿 束俊玫 +1 位作者 唐娟 岳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CP孕妇9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健康产检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CP孕妇分为轻度ICP 4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CP孕妇9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健康产检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CP孕妇分为轻度ICP 40例、重度ICP 57例;根据妊娠结局将评ICP孕妇分为结局不良44例、结局良好53例。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ULT2A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GLUT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P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SULT2A1、GLUT1对ICP孕妇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P均<0.05)。与轻度ICP孕妇比较,重度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P均<0.05)。与结局良好ICP孕妇比较,结局不良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重度ICP比例高(P均<0.05)。高水平SULT2A1是ICP孕妇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高水平GLUT1、重度ICP是ICP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SULT2A1、GLUT1二者单独及联合预测ICP孕妇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810、0.861,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二者水平变化可反映ICP孕妇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硫酸基转移酶2A1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CCFM1077缓解小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柳雅茹 于雷雷 +3 位作者 张程程 张青松 田丰伟 翟齐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使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探究长双歧杆菌CCFM107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CFM1077)对该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 longu...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使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探究长双歧杆菌CCFM107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CFM1077)对该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 longum CCFM1077可显著改善ANIT诱导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主要肝功能相关酶水平以及胆汁酸(BAs)浓度。此外,B. longum CCFM1077可能通过激活肠-肝轴FXR-FGF-15信号通路来上调fxr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BAs合成基因cyp7a1的表达。该菌株可显著提高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共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小鼠肝脏中结合态BAs(T-β-MCA、TCDCA、TUDCA)水平,升高游离态BAs(CDCA、CA、DCA、UDCA)水平,进而促进BAs排出体外。B. longum CCFM1077可降低小鼠肠道中志贺氏埃希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Ruminococcaceae_UCG_014菌属的相对丰度。这些结果表明B. longum CCFM1077能够通过抑制BAs的合成代谢来缓解肝内胆汁淤积,这与菌株调控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肝内胆汁淤积 长双歧杆菌 胆汁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程威 杨璈 +1 位作者 钟世林 邓玉清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PE 864例(PE组)和同期分娩的非PE 33909例(非PE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中ICP的比例,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分层分析探讨ICP与PE...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PE 864例(PE组)和同期分娩的非PE 33909例(非PE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中ICP的比例,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分层分析探讨ICP与PE的相关性。结果(1)PE组中年龄、BMI及辅助生育受孕、ICP、妊娠期糖尿病、双胎妊娠、抗磷脂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比例均显著大于非PE组(P<0.05);(2)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BMI、辅助生育受孕、ICP、双胎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与PE显著相关(P<0.05),其中ICP对PE的OR值为2.159(95%CI:1.434-3.251,P<0.01);(3)分层分析提示在孕妇年龄<35岁、体重不足(BMI<18.5kg/m^(2))、正常BMI(18.5kg/m^(2)≤BMI<24.0kg/m^(2))、单胎妊娠和初产妇中,ICP与PE显著相关(P<0.05),其OR值分别为2.871(95%CI:1.869-4.410)、3.935(95%CI:1.633-9.483)、1.954(95%CI:1.127-3.386)、2.307(95%CI:1.473-3.613)、2.424(95%CI:1.495-3.930)。结论ICP与PE显著相关,在孕妇年龄小于35岁、BMI<24.0kg/m^(2)、单胎妊娠和初产妇中尤为明显,ICP可能是PE的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子痫前期 初产妇 双胎妊娠 高龄妊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联合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璠 程慧英 王晓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联合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疗效。方法10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联用熊去氧胆... 目的探究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联合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疗效。方法10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联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1%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ALT、AST、ALP、DBIL、TBIL、TBA分别为(82.34±10.56)U/L、(103.12±10.16)U/L、(51.23±8.54)U/L、(6.14±1.43)μmol/L、(18.23±3.24)μmol/L、(18.79±3.6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28.56±13.27)U/L、(156.43±13.19)U/L、(89.96±9.67)U/L、(9.68±1.62)μmol/L、(24.05±3.78)μmol/L、(29.94±4.37)μmol/L(P<0.05);治疗2周后,两组ALT、AST、ALP、DBIL、TBIL、TBA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联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指标与母婴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熊去氧胆酸胶囊 腺苷蛋氨酸 治疗效果 功能指标 不良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6
作者 刘美子 陈明 +2 位作者 吴远依 冯世兴 涂茜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2期1568-1572,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7水平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其围产期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ICP孕妇作为ICP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终点是...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7水平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其围产期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ICP孕妇作为ICP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终点是围生期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ICP发生和围产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L-37的诊断性能。结果 两组孕妇血清IL-3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37 mRN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TBA)水平、早产儿的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37诊断ICP时曲线下面积高达0.90。相关性分析显示,IL-37与AST、ALT、TBA、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37、ALT、TBA、IL-10及TNF-α与ICP发生相关。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则与TBA、IL-37、IL-6、TNF-α及IL-10密切相关。治疗后血清IL-37和IL-37 mRNA相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结论 IL-37在ICP患者中异常下降,并可能成为诊断和预测ICP患者围产期不良结局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白细胞介素-37 围产期不良妊娠结局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ABCB4表达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液指标及妊娠结局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熊艳敏 周琳娜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胎盘组织中ABCB4基因表达情况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液指标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2例ICP患者,根据临床妊娠结局不同,将6... 目的分析胎盘组织中ABCB4基因表达情况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液指标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2例ICP患者,根据临床妊娠结局不同,将60例伴不良妊娠结局的ICP患者列为预后不良组,将52例正常分娩的ICP患者列为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胎盘ABCB4阳性表达率、ABCB4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胆汁酸、肝功能指标,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胎盘ABCB4表达情况与ICP患者血液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胎盘ABCB4表达情况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经检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ABCB4阳性表达率为85.00%(51/60),高于预后良好组73.08%(38/52),ABCB4 mRNA相对表达量为(7.75±2.31),低于预后良好组(9.03±2.49)(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胆汁酸水平为(55.25±10.31)mmol/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为(88.39±10.47)U/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85.11±10.61)U/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8.24±10.47)mmol/L、(80.24±10.31)U/L、(78.45±10.17)U/L](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胎盘ABCB4阳性表达率会随胆汁酸、AST、ALT水平上升而不断升高,ABCB4 mRNA相对表达量会下降;经ROC曲线验证,ABCB4阳性表达率越高、ABCB4 mRNA相对表达量越低,ICP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越高。结论ICP患者的胎盘ABCB4阳性表达率会明显升高,ABCB4 mRNA相对表达量会明显下降,ABCB4阳性表达率与患者血液指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正相关,ABCB4 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血液指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ABCB4表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血液指标 妊娠结局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片联合注射用腺苷蛋氨酸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效果研究
8
作者 杨萍 余文 王彩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58-1360,共3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片联合注射用腺苷蛋氨酸(Adenosine methionine,AME)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4例ICP患者...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片联合注射用腺苷蛋氨酸(Adenosine methionine,AME)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4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AM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GSH片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 d结束时,测定肝功能指标水平,观察统计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治疗12 d后,研究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皮肤瘙痒、黄疸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流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GSH片联合注射用AME治疗ICP,能促进患者的症状消失,改善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及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谷胱甘肽片 腺苷蛋氨酸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HGF、IL-10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刘艳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17-41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治疗的ICP患者115例。检测患者血清HGF、IL-10水平,随访至患者分娩,观察并记录患者胎... 目的:分析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治疗的ICP患者115例。检测患者血清HGF、IL-10水平,随访至患者分娩,观察并记录患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和正常妊娠结局组。收集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HGF、IL-10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15例ICP患者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28例,占比为24.35%,其中胎儿窘迫8例,新生儿窒息7例,产后出血4例,早产9例,不良妊娠组血清HGF、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对比两组产妇类型、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GF、IL-10水平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GF、IL-10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P<0.05)。结论:血清HGF、IL-10水平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不良妊娠 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尹秀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3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肝功能、血流变学、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6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选择正常妊娠孕妇50例为正常对...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肝功能、血流变学、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6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选择正常妊娠孕妇5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基本治疗加熊去氧胆酸,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保肝利胆、活血化瘀中草药,日一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抽取晨起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血流变学、凝血功能、D-二聚体、炎性因子等。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肝功能变化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变学变化比较,P均<0.00005。两组治疗前血流变学变化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压积、血沉变化比较,P均<0.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低切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变化比较,P均<0.01;两组治疗后血沉变化比较,P<0.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P均<0.01~0.0005。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LT比较,P<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IB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TT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LT、FIB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T变化比较,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APTT变化比较,P<0.005。两组治疗后PLT变化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FIB、PT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APTT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炎性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P<0.05。对照组痊愈4例,占12.90%;显效9例,占29.03%;总有效率77.42%。观察组痊愈20例,占30.77%;显效26例,占40.00%;总有效率98.4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能更大程度的减轻症状和体征、保护胎儿降低早产率、窒息率、死亡率,对母婴无明显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 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应用 血流变学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和思美泰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新艳 邱明娟 +1 位作者 芦婷 陈运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观察茵栀黄和熊去氧胆酸、思美泰中西医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中药茵栀黄和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对照组仅用熊去氧胆酸和思美... 目的观察茵栀黄和熊去氧胆酸、思美泰中西医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中药茵栀黄和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对照组仅用熊去氧胆酸和思美泰治疗,比较2组孕妇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和分娩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TBA、ALT、AST、T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围产儿预后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茵栀黄口服液 中西医结合治疗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袁海英 王建霞 +1 位作者 姜静霞 高娟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9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ICP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地塞米松静推促胎肺成熟,3 d后予腺苷蛋氨酸1 g/d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疏利肝胆、消热利湿,同时辅以穴位针刺...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ICP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地塞米松静推促胎肺成熟,3 d后予腺苷蛋氨酸1 g/d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疏利肝胆、消热利湿,同时辅以穴位针刺。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皮肤瘙痒、肝功生化改善情况,比较分娩后两组围生儿及产妇预后。结果治疗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及瘙痒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孕周延长、新生儿体重增加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提高围生儿质量及产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针灸 腺苷蛋氨酸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母婴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翔 张华 +2 位作者 庞秋梅 朱云霞 刘俊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儿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29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收集同期吉林大学中日...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儿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29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收集同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HBV感染患者71例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白细胞介素(IL)-1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百分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8、IL-12、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较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更容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等各种并发症。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体内IL-18、IL-12、TNF-α水平上升,应采取措施防止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乙型炎病毒 免疫系统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黄合剂对ANIT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照兰 郭胜 郭勇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 观察退黄合剂对 ANIT 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物质 ANIT 复制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并观察退黄合剂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时血清、肝组织指标变化的影响并与赤丹退黄颗粒作对照。结果 退黄合剂和赤丹退黄颗粒能显... 目的 观察退黄合剂对 ANIT 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物质 ANIT 复制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并观察退黄合剂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时血清、肝组织指标变化的影响并与赤丹退黄颗粒作对照。结果 退黄合剂和赤丹退黄颗粒能显著改善大鼠血清 ALT、TBIL、DBIL 以及肝组织内皮素-1(ET-1)、钠-钾-ATP 酶等指标(P<0.01),退黄合剂大剂量在某些方面优于赤丹退黄颗粒(P<0.05)。结论 退黄合剂退黄效果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 ET-1 的含量、升高钠-钾-ATP 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肝脏微循环,抗肝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黄合剂 ANIT 肝内胆汁淤积 内皮素-1 钠-钾-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国平 王保莲 王艳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1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IL-17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抽选50例ICP患者,其中轻度32例(轻度ICP组)、重度18例(重度ICP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IL-17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抽选50例ICP患者,其中轻度32例(轻度ICP组)、重度18例(重度ICP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三组蜕膜组织中IL-17蛋白及IL-17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17,采用酶循环法检测外周血总胆汁酸(TBA)水平,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ICP组外周血中IL-17、TBA水平及蜕膜组织中IL-17蛋白及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轻度ICP组,且均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P患者蜕膜组织IL-17蛋白及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IL-17水平均分别与外周血TBA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5、0.477、0.621,P均<0.05),且ICP患者蜕膜组织中IL-17蛋白与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891,P<0.05)。结论 IL-17在ICP患者外周血、蜕膜组织中表达均升高,检测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IL-17表达有利于ICP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免疫调节 白细胞介素 17 蜕膜 胆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胆汁酸与肝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6
作者 钱燕 钱佩兰 +2 位作者 郭丽云 陈美珍 沈丽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7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肝功能的改变特点,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ICP患者和50名正常妊娠女子空腹血清,测定血清TB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肝功能的改变特点,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ICP患者和50名正常妊娠女子空腹血清,测定血清TB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观察ICP患者血清TBA和肝功能异常与母儿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ICP组血清TBA(73.9±13.6)μ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7.8±2.1)μmol/L,(P<0.01);ICP组血清ALT和AST及GGT分别为(98.5±6.8)U/L和(84.2±5.6)U/L及(143.9±14.7)U/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5.1)U/L和(25.3±5.2)U/L及(35.1±4.5)U/L,(P均<0.01)。ICP患者肝功能及血清TBA值异常,可使孕妇自觉症状加重,倒置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产时并发症等。结论血清TBA和肝功能是敏感的指标,反映了病情的严重性,对ICP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ICP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 功能 胆汁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苓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致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敏 刘广洲 +3 位作者 姚欣欣 王维纲 兰汝春 张春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3-1118,共6页
目的研究茵苓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alene isothiocyanate,ANIT)致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熊去氧胆酸,45 mg·kg^-1)和茵苓汤高、中... 目的研究茵苓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alene isothiocyanate,ANIT)致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熊去氧胆酸,45 mg·kg^-1)和茵苓汤高、中、低剂量组(生药77.1、38.5、19.3 g·kg^-1),每组10只。以质量浓度20 g·L-1α-萘基异硫氰酸酯(ANIT)色拉油溶液5 mL·kg^-1一次性灌胃制备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造模48 h后,给药组按公斤体重灌胃给药,一日一次,连续7 d。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2 h胆汁流量,光镜下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from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CAT)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mRNA的表达量。结果茵苓汤能降低TBIL、DBIL、ALT、AST、ALP、TBA水平,提高胆汁流量,改善肝脏形态,降低肝组织MDA活性,提高SOD、GSH-Px、CAT活性,上调肝组织NTCP、BSEP和MRP2 mRNA表达量。结论茵苓汤对ANIT致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影响胆汁酸转运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苓汤 Α-萘异硫氰酸酯 肝内胆汁淤积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华 黎一鸣 戴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血清中ALT、AST、GGTI、BIL和TBIL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逐渐形成;肝组织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梗阻14 d再通后以上变化逐渐恢复,再通7 d后已接近正常。胆道梗阻28 d再通后以上变化恢复速度明显变慢,再通7 d后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结论随着胆道梗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UGT1A1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再通后,UGT1A1的表达恢复缓慢。这可能是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 大鼠 发生机制 丙二醛 胆道梗阻及再通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rin缺陷致肝内胆汁淤积症患儿的血串联质谱及尿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伍秋频 王琳琳 +6 位作者 陈秀奇 唐清 单庆文 黄丽 连淑君 云翔 高国鹏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诊断方法。方法婴儿胆汁淤积、黄疸63例,其中确诊为NICCD 5例。对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 NICCD患儿临床表现为黄疸,不...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诊断方法。方法婴儿胆汁淤积、黄疸63例,其中确诊为NICCD 5例。对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结果 NICCD患儿临床表现为黄疸,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并伴有凝血功能异常、高氨血症、高甲胎蛋白、不同程度贫血。血串联质谱分析发现患儿瓜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水平升高,长链酰基肉碱C14、C16水平升高。尿气相色谱有机酸分析发现患儿苯乳酸-2、尿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和4-羟基苯乙酸水平升高。结论 NICCD早期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早期进行血串联质谱分析、尿气象色谱分析对明确NICC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IN缺陷 新生儿 肝内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维生素B_1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闵羡蕙 黄美霞 +1 位作者 姚祺 林莉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维生素B1针(甲维比)对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妊娠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甲维比高剂量组2ml/(kg.d)、甲维比中剂量组1ml/(kg.d)、...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维生素B1针(甲维比)对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妊娠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甲维比高剂量组2ml/(kg.d)、甲维比中剂量组1ml/(kg.d)、甲维比低剂量组0.5ml/(kg.d)、腺苷蛋氨酸组100mg/(kg.d)。从其妊娠第12天开始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mg/(kg.d),连续6d,同时给药1周。正常妊娠组与模型组均肌注等容积蒸馏水。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甲维比高、中剂量治疗组及腺苷蛋氨酸组均较模型组大鼠流产率、胚胎致死率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TBIL、ALT、TBA、E2水平也降低(P<0.01),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下调(P<0.01),大鼠的肝脏病理变化得到较大改善。结论甲维比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对ICP模型大鼠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维生素B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TH1细胞因子 核因子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