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病异治”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验案3则
1
作者 陈文娜 兰萍 陈四清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4期89-92,共4页
该文介绍采用疏肝健脾、滋养肝肾、清热利湿之法,选用肝郁脾虚方、凉血散瘀方、龙胆泻肝降酶方为主方治疗3则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验案,以示“同病异治”的临证应用要点。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 肥气 同病异治 郁脾虚 肾阴虚 胆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雪莲提取物的保肝活性研究
2
作者 张灵芝 杨建波 +8 位作者 高琛 郭馨怡 李作鹏 郭晓晗 荆文光 程显隆 魏锋 于新兰 孙华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目的:探索天山雪莲提取物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细胞损伤模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氧化性肝细胞损伤模型、油酸钠(NaOL)诱导的人肝细胞脂质沉积模型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大... 目的:探索天山雪莲提取物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细胞损伤模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氧化性肝细胞损伤模型、油酸钠(NaOL)诱导的人肝细胞脂质沉积模型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模型,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评价天山雪莲提取物在体外对肝细胞损伤、肝脂沉积及肝纤维化的作用。制备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和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氧化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检测脏器指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评价天山雪莲提取物对体内肝脏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天山雪莲提取物对体外肝细胞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够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肝细胞脂质沉积、抑制TGF-β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在体内研究中,天山雪莲提取物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和氧化性肝损伤小鼠均表现出良好的保肝活性。天山雪莲提取物(1000 mg·kg^(–1))能够降低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ST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内MDA水平(P<0.05);天山雪莲提取物(500 mg·kg^(–1))能够显著降低氧化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水平(P<0.05),显著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5)、升高GSH水平(P<0.05)。结论:天山雪莲提取物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表现出保护活性,且具有降低肝细胞脂质沉积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活性,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潜能,抗氧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雪莲 保护 脂肪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CT误诊为肝脓肿临床分析
3
作者 杨明 刘振中 +2 位作者 王志鹏 李若旭 董春娇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CT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2例HCC CT误诊为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上腹部胀痛不适,伴腹胀、腹部疼痛、发热,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考虑肝右叶脓肿可能性...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CT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2例HCC CT误诊为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上腹部胀痛不适,伴腹胀、腹部疼痛、发热,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考虑肝右叶脓肿可能性大,后行腹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提示肿瘤,后在CT引导下行肿瘤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检查示HCC,确诊HCC。误诊时间18 d。确诊后在全麻下行肝癌(Ⅶ段)全切术,术后病理检查示中分化HCC。术后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1例右季肋部间歇性胀痛不适,肝区叩击痛阳性,肝酶升高,行CT检查诊断为肝脓肿,后经开腹探查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提示HCC,确诊HCC。误诊时间7 d。确诊后行肝癌(Ⅶ段)全切术,术后病理检查示中分化HCC。术后予免疫治疗,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结论HCC早期表现常与肝脓肿等疾病相似,易误诊。故临床医生应加强对HCC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密切结合临床,仔细鉴别,必要时及时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以避免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 误诊 脓肿 CT检查 病理检查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与大肠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4
作者 孙慧 吕冠华 范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相通”,提出肝肠功能相关,肠道在维持肝脏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内涵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sm-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有着密切联系,其通过... 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相通”,提出肝肠功能相关,肠道在维持肝脏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内涵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sm-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有着密切联系,其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及肠屏障破坏影响MAFLD的进展,因此纠正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失衡成为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文章总结了胆汁酸及肠屏障破坏影响MAFLD的相关机制以及以肠道为靶点的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论治MAFLD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大肠相通 肠道微生物群稳态 肠- 代谢相关脂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肺关系探析气机升降在发声性抽动辨治中的意义
5
作者 郭智丹 李毅 +2 位作者 金渲淬 孙一凡 周正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以发声性抽动治疗更具有挑战性,属于中医学“肝风证”的范畴,内风、外风相召导致的肝肺气机升降失司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肝肺二脏为主要病变脏腑,累及清窍咽喉之病位,笔者以肝升肺降理论...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以发声性抽动治疗更具有挑战性,属于中医学“肝风证”的范畴,内风、外风相召导致的肝肺气机升降失司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肝肺二脏为主要病变脏腑,累及清窍咽喉之病位,笔者以肝升肺降理论源流为切入点,提出构建“肝—咽喉—肺”二脏一窍升降结构体系,辨治时当升肝降肺之气机以“机转肝肺”法为治疗核心。根据肝升太过、肺降不及的不同病机,可分别选用四逆散合升降散以畅达肝气,调气机左升;谷青汤合芍药甘草汤以清润肺金,调气机右降。本文探讨从肝升肺降论治发声性抽动,旨在强调气机升降法在抽动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建立以气机为主,兼顾咽喉清窍的发声性抽动辨治体系,冀为临床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机升降 抽动障碍 发声性抽动 升降结构体系 机转 升太过 肺降不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的机制与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祥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116-119,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铜在肝、脑、肾等器官中的异常沉积。少数患者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误治率高。该文总结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发病机制及研究概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铜在肝、脑、肾等器官中的异常沉积。少数患者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误治率高。该文总结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发病机制及研究概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提供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核变性 肾损害 颤证 痉证 狂证 癫痫 水肿 鼓胀 发病机制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肾同源”探析中医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机与治疗思路
7
作者 刘博鑫 付生渊 +1 位作者 余金羲 王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4-16,共3页
研究发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较高且无特定的西药治疗。文章通过文献整理及理论探讨对于“肝肾同源”这一理论的进行阐述,认为肝阴不足导致肾阴不足,最终... 研究发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较高且无特定的西药治疗。文章通过文献整理及理论探讨对于“肝肾同源”这一理论的进行阐述,认为肝阴不足导致肾阴不足,最终所致肝肾阴虚为MAFLD合并T2DM的中医病机。滋肾柔肝为MAFLD合并T2DM的治疗原则。基于“肝肾同源”这一理论,在中医治疗MAFLD合并T2DM方面,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的应用为常用的中医内治法,普通针刺、穴位贴敷、耳穴疗法、艾灸疗法为常用的中医外治法。“肝肾同源”这一重要中医基础理论,为MAFLD合并T2DM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同源 代谢相关脂肪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病合并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分析
8
作者 余佳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112例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A组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常规护肝治疗,B组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常规护肝治疗+...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112例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A组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常规护肝治疗,B组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常规护肝治疗+抗乙肝病毒(HB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肝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A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23.1±3.6)μmol/L、(102.6±11.7)U/L、(124.5±15.4)U/L,治疗4周后分别为(26.8±4.1)μmol/L、(141.7±13.5)U/L、(156.7±21.3)U/L;治疗2周后,B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14.5±2.8)μmol/L、(69.5±10.1)U/L、(72.3±13.2)U/L,治疗4周后分别为(17.1±3.7)μmol/L、(71.6±11.1)U/L、(89.6±12.8)U/L;治疗2、4周后,B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的HBV-DNA载量为(3.1±0.2)lg copies/ml,明显低于A组的(5.9±0.5)lg 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8.9%、不良反应发生率16.1%明显低于A组的39.3%、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抗HBV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对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预防肝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 肺结核 恩替卡韦 抗结核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世平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诊治经验
9
作者 吕锦珍 胡世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3期41-44,共4页
原发性肝癌大多由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日久耗伤人体正气,加上体内瘀、毒等病邪而成原发性肝癌。该病病机为虚实夹杂,即表现为“阴成形”,治疗应祛邪抑阴散结、补虚扶阳化气,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该文介绍胡... 原发性肝癌大多由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日久耗伤人体正气,加上体内瘀、毒等病邪而成原发性肝癌。该病病机为虚实夹杂,即表现为“阴成形”,治疗应祛邪抑阴散结、补虚扶阳化气,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该文介绍胡世平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积聚 癥瘕 阴成形 阳化气 柴芪益 胡世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128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昊 李钰 《内科》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各型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量化的实验指标。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V感染后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共128例T淋巴细胞亚群,并和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各型慢性乙肝... 目的观察各型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量化的实验指标。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V感染后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共128例T淋巴细胞亚群,并和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各型慢性乙肝病人的CD3+和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t均>2.100,P均<0.05),CD8+T淋巴细胞在慢活肝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0.728,P>0.05),慢迁肝和肝硬化患者则显著降低(t=2.043和2.862,P均<0.05),CD4+/CD8+在慢活肝和慢迁肝组显著低于正常人(t=0.216和0.223,P均<0.05),而在肝硬化组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t=1.78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出现明显异常变化,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了解病情和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外周血 淋巴细胞亚群 正常人 硬化患者 乙型炎病人 慢性迁延性 慢性活动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 CD8+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显著性 慢性乙患者 慢迁 慢活 CD4+/CD8+ 异常变化 病人 细胞免疫 实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肝降酶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陈庆利 缪志伟 +1 位作者 韩怡 蒋志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94-97,171,共5页
目的 观察护肝降酶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合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评价护肝降酶汤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80例,... 目的 观察护肝降酶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合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评价护肝降酶汤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基础上加服水煎护肝降酶方汤剂,每天1剂,每天2次;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对症处理,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4 d/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护肝降酶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有显著效果,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肝功能指标,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可为药物性肝损伤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酶汤 药物性损伤 功能指标 临床症状积分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术相关数字医学技术导航的应用
12
作者 王俊青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17-319,F0004,共4页
根治性手术切除依然是肝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80年代,幕内雅敏教授首先提出解剖性肝切除的外科治疗体系,成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重要里程碑[1-2]。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检验,解剖性肝切除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始终处于不断完善... 根治性手术切除依然是肝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80年代,幕内雅敏教授首先提出解剖性肝切除的外科治疗体系,成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重要里程碑[1-2]。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检验,解剖性肝切除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始终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虽然尚有一些实践性、临床性操作在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手术安全性等问题的影响方面仍存在争议,但从肝静脉显露技术、术中门静脉染色技术、腹腔镜下荧光显影、术前肝切除范围流域分析,甚至多模态数字技术融合术中导航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均体现出肝脏外科医师和研究者们对于肝脏手术更为精准和安全的境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切除 脏外科 脏手术 细胞癌 静脉 临床实践 门静脉 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13
作者 沈运秋 肖丹 金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应激指标、... 目的分析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应激指标、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治疗后,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2.69±2.33)U/L、总胆红素(TBil)(20.52±1.01)μmol/L、谷丙转氨酶(ALT)(40.15±2.18)U/L均低于对照组的(49.26±8.15)U/L、(25.15±3.26)μmol/L、(46.26±5.26)U/L(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60.26±2.40)pg/ml、C反应蛋白(CRP)(8.36±0.96)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7.22±0.63)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9.26±7.15)pg/ml、(12.52±2.12)mg/L、(10.26±1.26)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92.45±2.63)U/ml高于对照组的(82.56±7.88)U/ml,丙二醛(MDA)(3.05±0.2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26±0.65)μ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活力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2.58±3.15)、(73.85±3.36)、(75.47±3.54)、(74.84±3.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47±8.62)、(60.78±8.15)、(62.95±8.85)、(63.36±8.41)分(P<0.05)。结论对急性肝炎患者采取舒肝宁与异甘草酸镁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肝功能与炎症指标,也能显著缓解氧化应激水平,效果较好,用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急性 临床疗效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与脂肪肝指数联合评估在健康体检中诊断脂肪肝的价值
14
作者 耿烨 李艳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测定的肝脾指数与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联合应用在健康体检中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空军军医...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测定的肝脾指数与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联合应用在健康体检中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诊疗体检二部健康体检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80例为MAFL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为对照组。收集入选对象临床资料,采用高频超声检查测定肝脾指数,并计算FLI。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MAFL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测定肝脾指数、FLI对MAFLD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肪肝组在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频超声测定肝脾指数、FL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频超声测定肝脾指数(OR=1.415,95%CI=1.224~1.635,P<0.05)与FLI(OR=1.060,95%CI=1.009~1.114,P<0.05)为诊断MAFL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高频超声测定肝脾指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70)、FLI(AUC=0.892)对MAFLD诊断效能良好,而联合检测时诊断AUC达0.950。结论:高频超声测定的肝脾指数与FLI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MAFLD的诊断效能,可为健康体检中的早期筛查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 高频超声 脾指数 脂肪指数 健康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AFP阴性、AFP阳性肝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5
作者 张一 蒋波 胡美庆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AFP阴性、AFP阳性肝癌(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HCC患者57例(HCC组)及FNH患者57例(FNH组)。HCC组依据AFP结果分为AFP阴性组(20例)与AFP阳性组(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AFP阴性、AFP阳性肝癌(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0月HCC患者57例(HCC组)及FNH患者57例(FNH组)。HCC组依据AFP结果分为AFP阴性组(20例)与AFP阳性组(37例)。比较HCC组与FNH组CEUS各定量参数指标。比较AFP阴性组与AFP阳性组CEUS各定量参数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CEUS定量参数指标对HCC与FNH的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分析CEUS定量参数指标对AFP阴性、AFP阳性HCC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AT、TTP均更短,WT更长、PI更高(P<0.05)。AFP阳性组TTP更短,WT更长(P<0.05)。AT、TTP、WT、PI及参数联合的AUC为0.706(95%CI:0.612~0.801)、0.791(95%CI:0.710~0.871)、0.723(95%CI:0.631~0.815)、0.688(95%CI:0.590~0.787)、0.895(95%CI:0.840~0.951);敏感度为0.789、0.842、0.737、0.684、0.912;特异度为0.561、0.614、0.579、0.667、0.702。TTP、WT及二者联合的AUC为0.736(95%CI:0.609~0.863)、0.758(95%CI:0.635~0.881)、0.841(95%CI:0.738~0.943);敏感度为0.900、0.486、0.784;特异度为0.568、0.950、0.800。结论 CEUS定量分析在AFP阴性、AFP阳性HCC和FNH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阴性 AFP阳性 局灶性结节增生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蛋白源解酒护肝水解物的筛选制备及功效评价
16
作者 冯杨梦晓 任青兮 +3 位作者 刘双平 周志磊 姬中伟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8种海洋生物为原料,通过双酶酶解制备了336种样品,从中筛选出综合效果最好的目标酶解物,海参水解物(Stichopus japonicus peptides,SJPs),即海参先后经过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的产物。SJPs拥有较高的体外乙醇脱氢酶激活率(118.8... 以8种海洋生物为原料,通过双酶酶解制备了336种样品,从中筛选出综合效果最好的目标酶解物,海参水解物(Stichopus japonicus peptides,SJPs),即海参先后经过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的产物。SJPs拥有较高的体外乙醇脱氢酶激活率(118.86%)、疏水性氨基酸含量(45.97%)、小分子肽含量(81.04%)和胃肠道消化稳定性。建立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模型和早期酒精肝病模型,分别评价SJPs解酒和护肝活性。结果表明,饮酒前口服SJPs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潜伏期并缩短睡眠期,增强了对急性酒精毒性的耐受性;此外,SJPs通过激活酒精代谢酶系,加速酒精及其代谢物的清除,降低了肝脏氧化应激和脂肪堆积,对早期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综上所述,SJPs可作为功能食品潜在成分发挥解酒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水解物 解酒护 双酶酶解 乙醇脱氢酶激活率 酒精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赵彩莎 孔洪彬 +3 位作者 李卫强 李改叶 裴晓敏 张运豪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77-83,共7页
目的探究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仅予丙酚替诺福... 目的探究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仅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各5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肝脏硬度、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水平和治疗前后差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阴转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肝脏硬度及MMP-2、TGF-β1、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及MMP-2、TGF-β1、IL-8、TNF-α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大肠杆菌菌落数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肠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当归散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硬度,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且不影响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慢性 纤维化 柴胡当归散 丙酚替诺福韦 脏硬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中医证候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军 孙备 +2 位作者 陶维阳 李军 周尊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14-414,共1页
关键词 部分切除 囊肿开窗引流术 腹腔镜脏手术 脏部分切除术 哈尔滨医科大学 微波固化术 腹腔镜治疗 临床医学院 脏外科 活检术 血管瘤 修补术 外伤 转移瘤 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瘀劫肝”论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思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2 位作者 蒋祖玲 蒙健林 刘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化的病理进程。其在遵循中医“正不胜邪”基本病机的基础也必须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也可理解为在慢性肝病持续进展的病理状态下将一般性的病机进行指向性和特征性的阐发。肝正虚主要是指维持正常肝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和途径异常或紊乱,肝邪胜则是指肝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及其下游触发的恶性肝再生状态进行性亢进;而“瘀”作为正邪交争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病理产物也在不断推动疾病的恶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虚瘀劫肝”论肝癌的病理新认识及补虚(补肾生髓、健脾)祛瘀(疏肝、柔肝、化肝)阻断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以防治肝癌的基本思路,期望有益于疑难肝脏病症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正邪交争 补肾调治脾 虚瘀劫 再生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肝损伤研究进展
20
作者 唐千茴 张昊然 +1 位作者 张陆勇 江振洲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总结雷公藤甲素肝毒性机制的相关研究,为了解雷公藤甲素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直接毒性和间接毒性两方面总结雷公藤甲素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结果雷公藤甲素肝毒性机制涉及肝细胞氧化应激... 目的总结雷公藤甲素肝毒性机制的相关研究,为了解雷公藤甲素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从直接毒性和间接毒性两方面总结雷公藤甲素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结果雷公藤甲素肝毒性机制涉及肝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代谢异常、NKT细胞激活、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肝脏对炎性刺激的敏感性增加等。结论雷公藤甲素肝毒性机制复杂,直接毒性作用靶点广泛,间接毒性具有更强的隐匿性和复杂性,雷公藤甲素肝毒性的研究可为雷公藤及其制剂的增效减毒以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损伤 毒性 直接毒性 间接毒性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