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肛门外括约肌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萍 陈若兰 +3 位作者 郭传家 陈春林 彭程 黄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数据集和三维重建技术构建肛门外括约肌数字化模型并探讨其解剖结构及模型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因各种妇科疾病在我院行盆腔MRI检查的患者12例,对其行高分辨轴位质子加权薄层扫描。将采集的Dicom 3.0原... 目的:利用磁共振数据集和三维重建技术构建肛门外括约肌数字化模型并探讨其解剖结构及模型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因各种妇科疾病在我院行盆腔MRI检查的患者12例,对其行高分辨轴位质子加权薄层扫描。将采集的Dicom 3.0原始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行女性肛门外括约肌及其他盆腔器官、盆底肌肉的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成功重建出肛门外括约肌三维模型,可以进行任意角度旋转以便观察肛门外括约肌的形态及其组成部分。结论:利用MRI及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出的肛门外括约肌模型可以辅助临床和解剖教学,评估相关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手术,能进行生物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肛门外括约肌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肛门外括约肌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逯晓蕾 李建军 +2 位作者 杜良杰 杨明亮 吴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47-348,共2页
脊髓损伤残损分级以ASIA为标准,且以肛门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作为评判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脊髓损伤后肛门外括约肌压力测定及肌电图已有多篇报道,但是,肛门外括约肌压力测定及肌电图与脊髓损伤ASIA分级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价... 脊髓损伤残损分级以ASIA为标准,且以肛门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作为评判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脊髓损伤后肛门外括约肌压力测定及肌电图已有多篇报道,但是,肛门外括约肌压力测定及肌电图与脊髓损伤ASIA分级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价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肛门外括约肌 测压 肌电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门外括约肌断裂一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钱隽 杨力 蒋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肛门外括约肌断裂 直肠腔内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排便造影评价肛门外括约肌的功能
4
作者 李大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7-991,共5页
目的采用CT排便造影显示肛门外括约肌(EAS)的形态及变化,评价其功能。方法分静息、缩肛、排便3期采集60名健康志愿者的坐位CT排便造影图像,重建标准的肛管冠状位及正中矢状位图像,对耻骨直肠肌(Pr)和EAS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 Pr、EAS的... 目的采用CT排便造影显示肛门外括约肌(EAS)的形态及变化,评价其功能。方法分静息、缩肛、排便3期采集60名健康志愿者的坐位CT排便造影图像,重建标准的肛管冠状位及正中矢状位图像,对耻骨直肠肌(Pr)和EAS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 Pr、EAS的深部和浅部分别在肛门直肠结合部、肛管上部和中下部水平压缩肛管,EAS皮下部位于肛管下方,内翻呈圆锥状,与肛周皮肤共同自下而上封堵肛管。静息期,EAS深部间距(31.50±4.10)mm,浅部间距(28.36±4.14)mm,肛管-EAS皮下部夹角(60.95±19.20)°;缩肛期,EAS作向心运动,更紧地闭合肛管,深部间距(30.85±4.10)mm,浅部间距(26.04±3.48)mm,皮下部内翻程度加大,肛管-EAS皮下部夹角(56.87±16.18)°;排便期,EAS作离心运动,肛管开放,深部间距(37.51±5.17)mm;浅部间距(31.68±5.10)mm,皮下部自内上向外下翻转,肛管-EAS皮下部夹角(112.23±22.48)°。结论 EAS主要通过压缩、悬吊、绞索和套塞方式维持肛门自制。EAS的深部、浅部和皮下部在排便时依次开放,其皮下部作翻转运动参与排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肛门外括约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畸形直肠壁和外括约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练英 李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1,共1页
肛门畸形往往伴有盆底肌,特别是外括约肌发育异常。本文对5例肛门畸形病儿直肠远端肠壁和外括约肌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1材料与方法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在1~6个月间。肛门畸形前庭瘘3例,肛门畸形伴尿道瘘及会阴瘘各1例... 肛门畸形往往伴有盆底肌,特别是外括约肌发育异常。本文对5例肛门畸形病儿直肠远端肠壁和外括约肌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1材料与方法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在1~6个月间。肛门畸形前庭瘘3例,肛门畸形伴尿道瘘及会阴瘘各1例。术中取直肠远端肠壁及外括约肌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畸形 肛门外括约肌 超微结构 直肠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猪人造肛门术
6
作者 李小钧 《广西畜牧兽医》 1991年第2期42-43,共2页
1990年10月15日,我场一头白色小猪约20公斤,营养良好。症见尾根下方皮肤突起,大小形如鸭蛋状,外观无肛门(即锁肛),用手按压突起部位可感到紧张直肠盲端滞留的柔软粪便,并从阴户流出少许带有粪汁的液体。从而诊断其直肠的盲端以瘘管和阴... 1990年10月15日,我场一头白色小猪约20公斤,营养良好。症见尾根下方皮肤突起,大小形如鸭蛋状,外观无肛门(即锁肛),用手按压突起部位可感到紧张直肠盲端滞留的柔软粪便,并从阴户流出少许带有粪汁的液体。从而诊断其直肠的盲端以瘘管和阴道相通。于当天下午施行手术,其术式经过如下: (一)因当时找不到麻醉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肛 人造肛门 直肠盲端 尾根 麻醉药品 麻醉情况 确诊方法 十字形 肛门外括约肌 复方氨基比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盆底肌的电生理分析
7
作者 许庆家 陈雨历 +1 位作者 张丽 王治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利用电生理技术,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儿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改变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TCS患儿组及对照组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及阴部神经感觉传导检测。结果TCS患儿组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波幅增加,时... 目的利用电生理技术,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患儿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功能改变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TCS患儿组及对照组行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及阴部神经感觉传导检测。结果TCS患儿组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波幅增加,时程延长,多相波增加,出现纤颤波、正锐波,阴茎背神经感觉传导减慢。结论盆底肌、肛门外括约肌及阴茎背神经检查对了解TCS神经损害程度、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症 盆底肌 肛门外括约肌 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阴道尿道畸形直肠代膀胱术1例
8
作者 杨秀坤 李洪志 王晋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20-120,共1页
先天性阴道尿道畸形直肠代膀胱术1例杨秀坤,李洪志,王晋东张某,21岁。因无月经来潮就诊。女性外貌,智力健全。阴道前庭前部未见尿道口,前庭后部可见一管腔开口,直径1.5cm,深11cm,有粘液性渗出物。导尿管进入8.0... 先天性阴道尿道畸形直肠代膀胱术1例杨秀坤,李洪志,王晋东张某,21岁。因无月经来潮就诊。女性外貌,智力健全。阴道前庭前部未见尿道口,前庭后部可见一管腔开口,直径1.5cm,深11cm,有粘液性渗出物。导尿管进入8.0cm,见尿液流出。取管壁组织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代膀胱术 尿道畸形 先天性 输尿管导管 乙状结 扩张阴道 阴道扩张术 肛门外括约肌 直肠膀胱 尿道开口于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利多卡因鞍麻用于门诊肛周手术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徐汝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剂量 利多卡因 鞍麻 门诊 肛周手术 肛门外括约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