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MD基因c.2622+2T>C导致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分析
1
作者 张李钰 车凤玉 +3 位作者 王国霞 李本昌 莫丽党芝 杨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1,共9页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临床数据和家族史,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目标基因拷贝数变异是否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先证者致病...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临床数据和家族史,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目标基因拷贝数变异是否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先证者致病基因、Sanger测序验证可疑位点。针对发现的剪切位点突变构建mini-gene表达载体,采用mRNA体外剪接mini-gene实验验证变异对mRNA剪切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先证者男,双下肢无明显受累,外周血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700-1600U/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MLPA检测未发现受检者DMD基因存在外显子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DMD基因(NM_004006.2)c.2622+2T>C母源剪切变异。体外mini-gene实验发现该变异影响剪切且产生多种新转录本。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推测受检者为DMD基因剪切变异导致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结论:本研究明确了DMD基因剪切变异为一例DMD患儿致病原因,进一步丰富了中国DMD突变谱,证实了DMD基因c.2622+2T>C变异可产生多种转录本导致不同的功能受损,对患者临床表现与基于时空表达相关联,有一定的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 剪切变异 Mini-gene技术 假肥大型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营养不良蛋白-α在胃癌中的表达、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2
作者 孙艺萌 孙艺菲 +3 位作者 卢慧雯 朱子锐 姚君桥 黄宝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5年第8期847-853,共7页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ɑ(DT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DTNA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预后相关性。采用q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ɑ(DT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DTNA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预后相关性。采用q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细胞中DTNA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DTNA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DT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DTNA基因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RNA干扰、q PCR及WB实验检测远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FUBP1)对MGC-803细胞中DT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T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其高表达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DTNA在胃癌组织(P<0.000 1)和细胞(P<0.05)中表达上调,与T分期(P<0.001)及TNM分期(P=0.001)有正向关联,且与不良预后有正向关联(Log-Rank P=0.0039)。敲减DTNA可以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FUBP1下调可降低DTNA的表达(P<0.01)。结论:DTNA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敲减DTNA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表达受FUBP1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ɑ-营养不良蛋白相关蛋白基因 MGC-80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