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及融合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PLIF手术1250例,对其中29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患者术前诊断、手术过程、术后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及融合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PLIF手术1250例,对其中29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患者术前诊断、手术过程、术后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9~82岁,平均61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12例,双节段14例,3节段3例。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最长为2年半,平均1年7个月。23例随访结果满意,受累肌力恢复到4~5级,3例患者随访效果较差,最终肌力为0~2级。术后恢复的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大部分2周之内即可有明显改善。结论:PLIF术后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神经根损伤 肌肉麻痹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咽喉肌麻痹10例报告
2
作者 杨传华 杨海新 程卫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良性咽喉肌麻痹 吞咽困难 肌肉麻痹 回顾分析 咽喉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痹性斜视的术式选择
3
作者 王利华 马鲁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麻痹性斜视 术式选择 非共同性斜视 手术治疗 肌肉麻痹 保守治疗 眼球运动 手术方案 获得性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 :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_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 目的 :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_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2例,双节段6例,3节段1例。单纯三角肌无力及疼痛麻木7例,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同时无力及疼痛麻木2例。肌力0级1例,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2个月,最长为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7例肌力恢复到4~5级。术后恢复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3周之内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10.89±1.89,术后发生C_5神经根麻痹时8.92±1.91,末次随访时14.48±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节段,操作准确轻柔,控制术中椎间隙撑开的幅度及椎体次全切的宽度等是预防此并发症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内固定术 C5神经根损伤 肌肉麻痹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5
作者 米琨 钟远鸣 +3 位作者 周宾宾 张家立 贺启荣 杨光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移位 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手术治疗 肌肉麻痹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臂旁内侧核在“人中”穴加压效应中的作用
6
作者 陈宗伟 卿德华 +1 位作者 郑煜 谢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16-16,共1页
18只家兔,局麻作气管插管、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股动脉插管记录血管,肌肉麻痹,并行人工呼吸。在电解和化学毁损臂旁内侧核(NPBM)前,分别及同时电刺激“人中”穴和NPBM均可引起加压效应。但同时刺激时,加压效应加强,而且主要表现为NPBM... 18只家兔,局麻作气管插管、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股动脉插管记录血管,肌肉麻痹,并行人工呼吸。在电解和化学毁损臂旁内侧核(NPBM)前,分别及同时电刺激“人中”穴和NPBM均可引起加压效应。但同时刺激时,加压效应加强,而且主要表现为NPBM的加压效应。毁损NPBM刺激点后,再刺激毁损点,NPBM的加压效应消失,而“人中”的加压效应虽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内侧核 刺激点 股动脉插管 电刺激 气管插管 肌肉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臂旁内侧核在“人中”穴呼吸效应中的作用
7
作者 陈宗伟 卿德华 郑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1期4-6,共3页
在肌肉麻痹、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的25只家兔进行实验,观察电解和化学毁损臂旁内侧核(NPBM)前、后,分别电刺激“人中”穴、NPBM以及同时刺激“人中”穴和NPBM对膈神经放电(PND)活动的影响。毁损前电刺激“人中”穴在NPBM内记录到诱发电位(E... 在肌肉麻痹、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的25只家兔进行实验,观察电解和化学毁损臂旁内侧核(NPBM)前、后,分别电刺激“人中”穴、NPBM以及同时刺激“人中”穴和NPBM对膈神经放电(PND)活动的影响。毁损前电刺激“人中”穴在NPBM内记录到诱发电位(EP),刺激EP记录点,能引起PND的兴奋效应,并且能改变单独刺激“人中”穴的PND效应。毁损后刺激毁损点,不表现NPBM的PND效应,同时刺激毁损点和“人中”穴时只表现“人中”穴的PND效应。结果表明在整体情况下,NPBM可能参与“人中”穴的呼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内侧核 电刺激 膈神经 诱发电位 记录点 肌肉麻痹 呼吸神经元 刺激点 疑核 红藻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昏迷的院前抢救措施
8
作者 宋治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43期26-27,共2页
判断标准 具有下述情况者可考虑为昏迷:①意识完全丧失;②不能被唤醒;③无自发睁眼;④缺乏觉醒一睡眠周期。极少数情况下,如闭锁综合征、严重的神经一肌肉麻痹,可能易误判为昏迷。前者仅能通过眼球运动示意;
关键词 院前抢救 昏迷 闭锁综合征 睡眠周期 肌肉麻痹 眼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运输引起的抽搦病的诊治
9
作者 张文达 《中国畜禽种业》 2014年第12期17-17,共1页
运输抽搦病是指妊娠后期母羊经过长途运输发生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食欲废绝、昏迷、抽搦和卧地不起。1发病情况2014年4月下旬河北省承德县下板城镇文某从外地购进一批小尾寒羊妊娠母羊,到家1d后,母羊陆续出现食欲废绝、不安、磨牙... 运输抽搦病是指妊娠后期母羊经过长途运输发生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食欲废绝、昏迷、抽搦和卧地不起。1发病情况2014年4月下旬河北省承德县下板城镇文某从外地购进一批小尾寒羊妊娠母羊,到家1d后,母羊陆续出现食欲废绝、不安、磨牙、体温升高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促迫 妊娠母羊 河北省承德 寒羊 心搏 肌肉麻痹 临床症状 长途运输 运输计划 后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螫伤急救
10
《中国农村科技》 1995年第1期51-52,共2页
1.蜂螫伤 峰螫后局部红肿。如螫刺断在伤口内,应先取出。蜜蜂螫伤可用氨水,小苏打或肥皂水洗敷,也可用芋头茎的汁液涂抹。
关键词 普鲁卡因封闭 蜜蜂螫伤 小苏打 局部红肿 肥皂水 肌肉痉挛 肌肉麻痹 大蒜汁 毒汁 鸡蛋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OF FACIAL MUSCLE AND EFFERENT NERVE ON PHYSIOLOGY AND ANATOMY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重 柳斌 马秀岚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0-52,共3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speciality of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s, nerves and oris muscles, nerves and mechanism of difference of faclal muscular injury in facial paralysis deeply.Methods. The conductive velocity of the ... Objective.To study the speciality of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s, nerves and oris muscles, nerves and mechanism of difference of faclal muscular injury in facial paralysis deeply.Methods. The conductive velocity of the efferent nerves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ris muscles of the health human beings and guinea pigs is measured with electromyogram (EMG) apparatus.Results. The conductive velocity of orbicularis oculi nerve is quicker and oris muscles are controlled by facial nerves on both sides. Measuring the threshold of Strength-Duration (S-D) curves of the motor point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ris muscles shows the threshold of the former is lower. Measuring the diameter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ris nerve fibers on the guinea pigs and rabbits shows the diameter of orbicularis oculi nerve fiber is bigger. The area of secondary synapse space of orbicularis oculi motor end plat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oris under scanning electromicroscope.Conclusions.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s,orbicularis oculi nerves and oris muscles,oris nerves a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on physiology and anatomy. It elucidated the mechanism that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is easy to be injur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al nerve action potentials motor endplate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