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电脑三维骨骼肌肉模型作生物力学分析在运动科学及医学上的意义与应用(英文)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以甦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7-192,共16页
将生理学、工程分析和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结合起来打开了创造"虚拟人"的大门。本文报道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基础且功能齐全的人类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生物力学仿真技术。该仿真技术从结构水平、静态和动态模型的可视化结果上,... 将生理学、工程分析和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结合起来打开了创造"虚拟人"的大门。本文报道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基础且功能齐全的人类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生物力学仿真技术。该仿真技术从结构水平、静态和动态模型的可视化结果上,并综合利用生物力学分析及图形化建模的专业知识来研究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可与人体组织符合的模型包括假体植入物、内固定系统、功能康复锻炼装置,以及一个功能强大的计算平台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在不同边界及加载条件下作静态、动态、动力学、应力及应变分析的应用软件系统及数据库—简称为VIMS(Virtual Interactive Musculoskeletal System虚拟互动的肌肉骨骼系统)。在该数据库中,包含长骨的几何形状、尺寸、骨及软组织的材料性能以及骨骼关节肌肉系统的功能活动及受力状况的丰富资料。这些资料与数据可以随时修改、更新和扩展。该应用软件也可让众多的终端用者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合作与交流。在一个虚拟实验室的环境下,这个模拟软件可作下列具体的应用:1)骨关节系统动力分析;2)肩关节在运动时的负力情形和接触压力的分布;3)日常活动中髋关节接触面及压力的分布;4)负载步态下踝关节接触压力分布与韧带张力负荷状况;5)踝关节损伤和治疗措施的模拟;6)膝关节连续被动运动和计算机辅助增力练习和恢复;以上应用的实例足以证明这仿真技术与数据库在运动科学及医学上独特的效应。这一个精而广的生物力学分析和叮视化的技术可以促进基础研究、改良运动器材精化运动员筛选/训练、增强损伤预防和康复。它对运动医学和科学将会产生不可预料影响。这门先进的技术与其发展的观念将会造福于奥运级运动员和自我强身的一般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图形为基础的模型建立 生物力学分析 仿真 动画及可视化图像 肌肉骨骼系统 运动科学和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Chêneau支具腰代偿弯矫正压力可获得更优的生物力学表现:基于Rigo A3型AIS张拉整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张晓辉 廖八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3-343,共1页
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肌肉骨骼张拉整体有限元模型,模拟Chêneau支具矫正力耦合,分析骨骼、肌肉和椎间盘的力学特性。方法纳入1例Rigo A3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CT数据,使用Mimics 21.0、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 W... 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肌肉骨骼张拉整体有限元模型,模拟Chêneau支具矫正力耦合,分析骨骼、肌肉和椎间盘的力学特性。方法纳入1例Rigo A3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CT数据,使用Mimics 21.0、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 Works 2020软件,建立包含肌肉、骨骼、椎间盘的AIS张拉整体有限元模型。使用Ansys Workbench 19.0模拟Chêneau支具经典的三点力耦合、反重力和Bengding等机制,观察张拉整体中骨骼、肌肉和椎间盘力学特性。再根据前期课题组的临床研究结果,逐渐下调腰代偿弯的矫正力,综合评价符合引导脊柱对称生长的Chêneau支具矫正力耦合。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括肌肉、椎间盘、骨骼的张拉整体的模型,经验证有效后进行模拟。模拟中发现:当Chêneau矫正力耦合达到最大矫正压力阈值时,主胸弯的Cobb矫正率、顶椎的椎间隙高度与椎间盘应力的凹凸比值最佳;然而,近胸弯Cobb角加重,肌肉的轴向力凹凸比值失衡。当腰代偿弯区域的矫正力逐步下调至25%最大阈值时,主胸弯曲线的矫正率随着之略降低,但近胸弯Cobb角未加重,椎间盘、侧肌肉的轴向力凹凸比值则更趋平衡。结论在AIS整体张拉的模型模拟中,将Chêneau支具代偿性腰弯的矫正力下调,可获得更优的张拉整体的生物力学表现,这提示对打破主胸弯进展的恶性循环模式、引导脊柱良性生长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临床研究结果 肌肉骨骼 矫正率 生物力学 顶椎 椎间隙高度 支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舒适性生物力学模型分析
3
作者 刘腾 代吉 +2 位作者 张建军 刘承磊 郭士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索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人机交互力学特性与被护理人舒适性感受的潜在关联,研究显性的人机接触力相对于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的映射关系,揭示影响被护理人舒适性的主要作用肌群,提出了舒适性测试试验与AnyBody背抱运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相... 为探索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人机交互力学特性与被护理人舒适性感受的潜在关联,研究显性的人机接触力相对于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的映射关系,揭示影响被护理人舒适性的主要作用肌群,提出了舒适性测试试验与AnyBody背抱运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被护理人的肌肉激活程度入手,对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背抱运动舒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舒适性测试试验系统,基于主观舒适性评分规划了服务于试验的基础运动轨迹,并通过试验得到了人机主要接触部位力学信息.然后,以试验数据为边界条件构建了基于AnyBody的背抱运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依托逆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肌肉激活程度,并对比舒适性测试肌肉激活程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人机主要接触部位受力、肌肉激活程度及主观舒适性评分综合分析了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背抱运动舒适性特征,明确了影响被护理人舒适性的主要作用肌群.结果表明:影响被护理人舒适性的主要作用肌群有7个,且被护理人胸部压力与腋下压力值大小分别与影响其躯干和上肢舒适性的肌肉激活程度呈正相关.可通过建立胸部压力与腋下压力值相关的加权函数有效描述不同被护理人整体舒适性特征,为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舒适性运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乘背抱护理机器人 人体生物力学模型 肌肉激活程度 背抱运动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离心收缩运动致延迟性肌肉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田佳 袁群嘉 孙晓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研究离心运动后快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质的变化,以及与延迟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经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后,快慢骨骼肌被动拉伸时的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弹性模量、能量吸收等材料力学性质,在运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 研究离心运动后快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质的变化,以及与延迟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经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后,快慢骨骼肌被动拉伸时的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弹性模量、能量吸收等材料力学性质,在运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著增强,出现超量恢复。结果提示:可能正是由于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材料力学性质的变化,离心运动有效地阻止或减轻了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离心收缩运动 肌肉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急性拉伤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里 陆爱云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3期69-73,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方法,从肌肉急性拉伤的原因等方面,揭示目前肌肉急性拉伤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肌肉拉伤 模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液体弹簧式自身力源膝关节助力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分析
6
作者 张烜 万世昌 +4 位作者 朱浩明 刘清涛 张静 尉萍萍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5,共9页
目的对一款全新的膝关节助力矫形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使用一种液体弹簧驱动的自身力源膝关节助力矫形器,并对穿戴前后的4种运动(水平行走、坐下站起与上下楼梯)进行实验测量。随后使用人体骨骼多体动力学模型对膝关节、髌股关节和... 目的对一款全新的膝关节助力矫形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使用一种液体弹簧驱动的自身力源膝关节助力矫形器,并对穿戴前后的4种运动(水平行走、坐下站起与上下楼梯)进行实验测量。随后使用人体骨骼多体动力学模型对膝关节、髌股关节和髋关节的关节角度与关节压力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穿戴前后关节角度与关节压力的对比,研究此款膝关节助力矫形器对人体下肢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在水平行走时,矫形器会减小穿戴一侧膝关节运动角度;坐下站起时,矫形器会减小穿戴一侧膝关节的关节压力。穿戴矫形器对坐下站起时的关节角度无显著影响,但双侧膝关节与髌股关节的关节压力均有下降。上下楼运动中,膝关节角度穿戴侧与未穿戴侧的变化趋势相反,上楼梯时未穿戴侧膝关节峰值角度增加了(14.3±3.6)%。结论膝关节助力矫形器在日常运动中可以降低膝关节与髌股关节的运动角度与关节压力,为膝关节相关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降低膝关节负荷的保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助力矫形器 骨骼肌肉模型 生物力学 运动学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运动与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万超 王伟 +1 位作者 于洋 霍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3-208,252,共7页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人体运动科学研究和相关产品研发正在飞速发展,对生物力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受仪器高成本、实验高消耗以及人体样本难获取等限制,目前很少有学校将生物力学相关...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人体运动科学研究和相关产品研发正在飞速发展,对生物力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受仪器高成本、实验高消耗以及人体样本难获取等限制,目前很少有学校将生物力学相关的实验技术纳入本科实验教学中,使得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方面难以达到教学要求。为解决该问题,开发了人体运动与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人体运动捕捉及肌肉骨骼系统分析、骨与软骨压痕实验与力学性能分析、纤维软组织拉伸实验与力学性能分析3个模块。与现有的生物力学实验教学相比,该虚拟仿真实验更符合力学、机械等理工类专业的培养需求,能够有效提升复合型理工类拔尖创新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运动 肌肉骨骼系统 生物力学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最佳枕型的生物力学与工效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山 姚成鸿 +3 位作者 曹学鹏 孙奕珂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2-162,共1页
目的头颈部骨肌系统疲劳及引发的颈椎病已经成为社会性健康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体型受试者仰卧及侧卧的最佳枕型,并以此为依据研发一款自适应调节枕型的智能枕。方法采集23名受试者在6种枕型下的颈椎形态、表面肌电图和主观舒适度... 目的头颈部骨肌系统疲劳及引发的颈椎病已经成为社会性健康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体型受试者仰卧及侧卧的最佳枕型,并以此为依据研发一款自适应调节枕型的智能枕。方法采集23名受试者在6种枕型下的颈椎形态、表面肌电图和主观舒适度等。以卧姿下颈椎形态(运动捕捉、柔性尺测量)、肌肉骨骼内力(头颈部有限元骨肌系统仿真)和表面肌电活动为依据评估枕型优劣。分析受试者身高、肩宽等体型参数与仰卧、侧卧最佳枕型的相关性与回归模型。智能枕通过压力分布监测睡姿,通过气囊充放气实现枕型动态调控。结果受试者侧卧最佳枕高与Hφ(半肩宽与头枕高度之差)显著相关(R^(2)=0.78,P<0.001),此时椎间盘应力分布均匀,且最大应力较小,肌肉应力总和较小。仰卧最佳枕高与身高显著相关(R^(2)=0.68,P<0.001),此时上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中位数频率斜率高于其他枕高,肌肉疲劳程度最低。结论机本研究揭示了枕型与卧姿颈椎曲线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个性化体型参数预测仰卧、侧卧最佳枕型的数学模型。基于上述结论研发了可调整枕型的自适应智能枕,广泛适用于各体型及睡姿习惯人群,确保使用者卧姿下头颈部骨肌系统疲劳的高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肌肉骨骼 受试者 肌肉疲劳 生物力学 运动捕捉 动态调控 肩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模拟急性拉伤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里 陆爱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65,共7页
根据现有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即:拉伤前肌肉的机能水平低,拉伤过程中肌肉为静息状态、拉伸速率慢、拉伸幅度大等,结合运动实践,复制了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并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肌肉在收缩状态下拉... 根据现有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即:拉伤前肌肉的机能水平低,拉伤过程中肌肉为静息状态、拉伸速率慢、拉伸幅度大等,结合运动实践,复制了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并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肌肉在收缩状态下拉伤(离心工作),能够影响肌肉中肌纤维与肌鞘(结缔组织)受损比例,结缔组织受损明显增加。2)肌肉的拉伸速率快,为300%的肌纤维长度/s,明显优于其它学者的模型(6.8%~68%)肌纤维长度/s),更好地模拟运动实践中肌肉急性拉伤的状况(400%肌纤维长度/s)。3)肌肉拉伸时的幅度小,为其肌腹长度的24%,在肌肉正常生理运动范围之内;这样不仅符合运动实践中肌肉离心收缩幅度小的特点,而且在模型中也避免了肌肉邻近关节受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动物模型 急性拉伤 生物力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生物力学特性和组织学手段 建立动物训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思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7,共3页
为了建立动物模型 ,笔者选用S D大鼠进行游泳训练 ,大鼠经 6周渐增负荷训练后 ,测取了大鼠左侧腓肠肌强度极限、肌肉最大伸长量、肌肉弹性刚度和肌肉断裂能密度等力学指标 ,同时进行了组织学实验 ,即电镜与光镜观察 。
关键词 骨骼 减量训练 生物力学 组织学 大鼠 动物训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多尺度建模与仿真
11
作者 王沫楠 姜国栋 刘峰杰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9-531,共23页
针对肌纤维微观结构模型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存在一定差异、微观组分生物力学模型无法有效捕获骨骼肌剪切变形时的力学行为、骨骼肌多尺度数值模型计算成本高的问题,本文从实验、多尺度建模和仿真的角度研究骨骼肌被动力学特性,提出以... 针对肌纤维微观结构模型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存在一定差异、微观组分生物力学模型无法有效捕获骨骼肌剪切变形时的力学行为、骨骼肌多尺度数值模型计算成本高的问题,本文从实验、多尺度建模和仿真的角度研究骨骼肌被动力学特性,提出以曲边泰森多边形作为肌纤维截面形状,并建立骨骼肌微观尺度代表性体元RVE;提出新的生物力学模型(MMA模型),并将MMA模型作为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生物力学模型,MMA模型采用完全的应变不变量I_(4),I_(5),I_(6)和I_(7),使骨骼肌的剪切行为从材料属性层面得以体现;结合骨骼肌力学实验结果、RVE模型、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的生物力学模型,建立骨骼肌多尺度数值模型.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生物力学模型参数,通过多尺度均匀化方法实现微观尺度和宏观尺度之间的连接,最终获得骨骼肌宏观力学行为,通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平面外纵向剪切和平面内剪切4种变形形式的仿真结果验证骨骼肌多尺度数值模型的收敛性.研究了生物力学模型中模型参数、肌纤维体积分数和肌纤维结构对骨骼肌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多尺度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骨骼肌多尺度数值模型不仅能够用于研究骨骼肌微观因素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也可用于研究疾病对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及模拟骨骼肌重塑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生物力学模型 力学实验 多尺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果糖制剂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肌肉与骨骼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梁美婷 王可欣 +3 位作者 吕思敏 崔燎 许碧莲 吴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85-2489,共5页
目的通过Micro-CT扫描、骨生物力学测试和石蜡切片染色等方法,观察黄芪果糖制剂对D-半乳糖致雄性小鼠衰老模型肌肉与骨骼的影响。方法选取17周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骨化三醇组、果糖组和黄芪果糖制剂组,每... 目的通过Micro-CT扫描、骨生物力学测试和石蜡切片染色等方法,观察黄芪果糖制剂对D-半乳糖致雄性小鼠衰老模型肌肉与骨骼的影响。方法选取17周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骨化三醇组、果糖组和黄芪果糖制剂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2周。实验结束时,采用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做生物力学的三点弯曲实验与Micro-CT扫描,取腓肠肌称重、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腓肠肌质量、腓肠肌重/体质量、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均有下降趋势;模型组小鼠股骨Micro-CT检测指标显示骨连接密度(Conn.D.)、骨体积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数量(Tb.N)均降低(P<0.05),结构模型指数(SMI)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果糖制剂干预组的腓肠肌质量、腓肠肌重/体质量和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均增加(P<0.05);股骨Micro-CT指标的Conn.D.、BMD、BV/TV、Tb.N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增加(P<0.05),SMI降低(P<0.05)。结论黄芪果糖制剂可改善D-半乳糖雄性小鼠股骨骨小梁微观结构、增强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增加D-半乳糖雄性小鼠的肌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果糖制剂 骨质疏松 D-半乳糖 肌肉 骨骼 生物力学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肌骨-外骨骼耦合仿真框架的平地和上坡行走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靳葳 刘佳奇 +1 位作者 张琦炜 方虹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7-831,共15页
评估人体穿戴外骨骼后的运动性能是指导外骨骼硬件迭代和控制策略优化的重要依据.与传统的基于实验的评估相比,基于人-外骨骼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的评估避免了平台搭建和实地测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巨大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如将人体... 评估人体穿戴外骨骼后的运动性能是指导外骨骼硬件迭代和控制策略优化的重要依据.与传统的基于实验的评估相比,基于人-外骨骼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的评估避免了平台搭建和实地测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巨大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如将人体神经肌骨动力学纳入人-外骨骼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还能够生成肌肉激活、肌肉力和关节力矩等实验中难以测量的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信息,从而可以从肌肉发力的层面评估不同环境下穿戴外骨骼对人体运动的影响.本研究以人体肌骨-髋关节外骨骼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考虑人体神经肌骨动力学、足地接触和人-外骨骼交互作用的完整神经-肌骨-外骨骼耦合正向动力学仿真框架,对系统在平地和上坡(5.71°,10%)两种场景以0.8 m/s步速行走的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给定模型中的神经肌肉反射参数,综合考虑系统运动状态、肌肉收缩动力学、肌骨运动学、肌肉代谢、不同环境下的地反力和人机交互力等因素,并采用协方差矩阵自适应进化策略进行分阶段多目标优化,可以在不需要实验数据输入的条件下,高效完成全系统的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仿真框架不仅能够生成包括肌肉激活、肌肉力、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在内的完整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信号,还能够反映和解释不同肌肉的激活模式随步行环境的适应性变化.此外还在与仿真情况一致的步行条件下进行了人体穿戴外骨骼行走测试,并进一步将肌肉激活数据与测得的肌电信号对比.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的肌肉激活结果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并呈现出相对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在上坡行走时,腘绳肌、臀大肌、髂腰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肉激活程度的RMS值均显著高于平地行走的情况,而股直肌与胫骨前肌的肌肉激活程度的RMS值则有所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提出的动力学仿真框架可以在无实验数据输入的条件下有效且准确地捕捉在不同地形中行走时肌肉激活模式的定性差异.本研究为人体肌骨-外骨骼耦合系统在多场景下的行走仿真与性能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外骨骼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仿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力外骨骼 力学建模 人机动力学 肌肉骨骼模型 肌肉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接触力学与下肢骨肌生物力学耦合模拟研究
14
作者 金鲲鹏 靳忠民 李俊言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7-307,共1页
目的关节接触力学的计算模拟有助于提高对踝关节病理的认识。然而,目前的骨肌模型大多是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没有考虑肌肉力导致关节的变形和运动,进而改变肌肉的力臂和地面反作用力,影响肌肉力和接触力的预测。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验证... 目的关节接触力学的计算模拟有助于提高对踝关节病理的认识。然而,目前的骨肌模型大多是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没有考虑肌肉力导致关节的变形和运动,进而改变肌肉的力臂和地面反作用力,影响肌肉力和接触力的预测。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验证一个踝关节接触力学与下肢骨肌生物力学耦合模型,该模型包含软骨柔性接触。方法建立了一个包括下肢骨骼、软骨、肌肉和韧带的有限元骨肌模型。将踝关节的柔性接触模型分别耦合和非耦合到下肢肌肉骨骼模型中。以步态时的关节角度和地面反作用力作为输入。直接对有限元肌肉骨骼模型进行肌肉力冗余优化,以同时求解踝关节的肌肉力、接触力和接触应力。结果模型预测的踝关节肌肉力和接触力的大小与趋势和文献一致,并且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变形对踝关节的肌肉力、接触力和接触应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本文开发了一个踝关节接触力学与下肢骨肌生物力学耦合模型,考虑了关节变形和运动对肌肉力和接触力影响,本研究为未来踝关节模型所需的复杂程度提供了指导,并可用于评估干预后的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系统 关节变形 下肢骨 生物力学 接触力学 踝关节 多刚体动力学 关节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水枪外骨骼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志 王建敏 +1 位作者 庄延杰 李国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3-807,共5页
针对当前大健康需求,开展基于人体生物力学的消防人员穿戴专用消防水枪外骨骼的分析,为减小消防人员职业损伤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参考。设计并组织消防人员穿戴和未穿戴专用消防水枪外骨骼的模拟试验,获得消防人员在工作状态下的身... 针对当前大健康需求,开展基于人体生物力学的消防人员穿戴专用消防水枪外骨骼的分析,为减小消防人员职业损伤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参考。设计并组织消防人员穿戴和未穿戴专用消防水枪外骨骼的模拟试验,获得消防人员在工作状态下的身体动作信息,分析在工作状态下消防人员在穿戴和未穿戴消防水枪外骨骼时的肌肉活动情况和关节反作用力。与未穿戴外骨骼时相比,穿戴外骨骼时,右边肩背部肌肉激活度明显下降,左边肌肉激活度略微上升,两边肌肉激活度趋于平衡,避免了单侧肌肉过度疲劳。同时,穿戴外骨骼时,消防水枪外骨骼对于左侧下肢关节受力情况有所改善,水枪单侧放置导致下肢关节力矩均略微增加,但右边盂肱关节反作用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水枪用外骨骼 人体生物力学 肌肉激活度 关节反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骨骼肌的力学模型及其收缩特性的补充性解说
16
作者 袁庆成 刘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44-48,6,共6页
苏联顿斯柯依和扎齐奥尔斯基合著的《生物力学》(以下简称顿书)在我国翻译出版之后,吸引了众多读者。该书不仅体系有独到之处,而且概念严谨。
关键词 力学模型 肌肉长度 弹性成分 运动生物力学 骨骼 收缩特性 收缩成分 肌肉收缩 补充性 体育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的踏板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枫 何智成 +1 位作者 成艾国 谭纯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9-465,共7页
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了踏板设计参数对踏板操作时下肢肌肉疲劳的影响。定义了4个设计因子:座椅高度、踏板行程、踏板行程倾角和踏板高度,进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应用生物力学软件Any Body对25组试验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 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了踏板设计参数对踏板操作时下肢肌肉疲劳的影响。定义了4个设计因子:座椅高度、踏板行程、踏板行程倾角和踏板高度,进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应用生物力学软件Any Body对25组试验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出各设计因子的影响权重,并分析了每个因子对不同百分位人体最大肌肉活动度的影响,给出设计因子的推荐取值范围。该方法建立了踏板的工程设计与驾驶员踏板操作舒适性的联系,为汽车踏板的人机工程参数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板设计 生物力学 人机工程 肌肉骨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构模型参数的肌肉主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凡 粟思橙 +2 位作者 胡伟 黄晶 杨济匡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9-54,共6页
研究了肌肉主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力学性能与稳定性,使其适用于头颈部动力学响应的仿真研究.运用准线性黏弹性被动单元与Hill主动单元相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兔子胫前肌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比Myers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应变率下离心收... 研究了肌肉主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力学性能与稳定性,使其适用于头颈部动力学响应的仿真研究.运用准线性黏弹性被动单元与Hill主动单元相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兔子胫前肌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比Myers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应变率下离心收缩的应力应变特性.同时研究了等长收缩与轴向压缩模式下的肌肉的力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模型与实验输出应力应变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相同应变情况下,最大应力误差仅为0.07MPa.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稳定性与生物逼真度,能够满足人体颈部肌肉建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肌肉主动力 有限元分析 准线性黏弹性材料 本构模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碰撞中乘员颈部肌肉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凡 曹迎春 +1 位作者 粟思橙 黄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51,共7页
建立并验证了具有主动力响应的乘员颈部肌肉有限元模型,用于研究颈部肌肉主被动响应对后碰撞载荷下乘员头颈部动力学响应及颈部损伤的影响.运用50百分位成年男性颈部的MRI数据重建了人体颈部肌肉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将其与... 建立并验证了具有主动力响应的乘员颈部肌肉有限元模型,用于研究颈部肌肉主被动响应对后碰撞载荷下乘员头颈部动力学响应及颈部损伤的影响.运用50百分位成年男性颈部的MRI数据重建了人体颈部肌肉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将其与头颈基础模型进行匹配.肌肉材料定义采用Ogden材料和Hill材料相耦合的办法以分别模拟肌肉的被动和主动特性.根据Davidsson等人开展的后碰撞台车志愿者试验数据对该颈部肌肉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肌肉激活状态下与未激活时比较,头部质心相对T1位移减小了12mm,头部角位移减小了4°,肌肉主动力影响显著.该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志愿者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具有较高的生物逼真度,可应用于后碰撞中的乘员颈部损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主动力 汽车后碰撞 颈部损伤 生物力学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动力学分析的下肢外骨骼助力设计及机构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贵亮 李子浩 +2 位作者 蔡超 李永超 杨冬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2-371,共10页
为设计助力效果良好的被动式下肢外骨骼,基于对人体行走的运动和力学特征以及相关主要肌群的力学表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下肢外骨骼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开展人体行走实验,获取人体运动学信息和足底反力,并将其用于驱动Anybody仿真,从而得... 为设计助力效果良好的被动式下肢外骨骼,基于对人体行走的运动和力学特征以及相关主要肌群的力学表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下肢外骨骼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开展人体行走实验,获取人体运动学信息和足底反力,并将其用于驱动Anybody仿真,从而得到人体行走过程中下肢肌肉的力学数据。借助Hill肌肉模型建立人体矢状面内的髋关节肌肉-肌腱-骨骼简化模型,并在该模型中添加虚拟扭簧以模拟助力外骨骼的作用,形成人体-外骨骼一体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穿戴助力外骨骼行走时的人机交互力以及穿戴者的肌肉激活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以扭簧刚度为变量的肌肉激活程度、代谢能计算模型,并以代谢能最低为目标,利用粒子群算法对虚拟扭簧的刚度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优值。据此,提出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机构设计方案,并以机构的辅助力矩与虚拟扭簧力矩差值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得到机构中拉簧刚度和各个连杆尺寸的最优值,作为外骨骼机构设计参数。同时,制作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样机并开展助力行走实验。结果表明,穿戴该助力外骨骼行走时人体代谢能降低效果显著。研究方法可为其他下肢外骨骼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力外骨骼 人体动力学 人体建模 运动助力 Hill肌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