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投篮时肌肉运动感觉的心理训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白莉
陈茂林
-
机构
哈尔滨市第八十一中学
黑龙江省男篮二队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3年第Z1期85-89,共5页
-
文摘
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完成,都是从有机体产生的感觉开始,以心理活动为调节,通过运动器官的效应活动而实现的。因此,不断地提高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自身的肌肉运动感觉,是形成熟练巩固的运动技巧的重要因素,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圣马丁曾创造过在罚球线连续投中2036次的纪录。另一名神投手纽曼蒙住眼睛进行罚球表演,命中率也高达80%。他们为什么投得这么准?美国教练说:运动员都有很好的动力感,就是很好的肌肉运动感觉。肌肉运动感觉。
-
关键词
肌肉运动感觉
心理训练
篮球运动员
肌肉感觉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投篮命中率
训练手段
技术动作
投篮练习
投篮技术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某些心理特征的测试与分析
- 2
-
-
作者
蔡任民
-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59-65,共7页
-
文摘
问题标枪运动是速度力量性项目,技术比较复杂,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很强的爆发力,而且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专门发展的“枪感”,而这些专门化知觉的形成就有赖于运动员肌肉运动感觉的精细分化以及良好的反应能力。因此,研究和了解优秀标枪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以便为科学的训练和选材提供依据,是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初步的测试、分析、了解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肌肉用力感觉,手的稳定性和简单视反应时的现状与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运动水平的被试中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受年龄、训练、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能否作为标枪运动员选材的指标,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优秀标枪运动员
肌肉用力感觉
运动员选材
视反应时
心理特征
测试与分析
非运动员
不同运动水平
优秀运动员
肌肉运动感觉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感觉信号问题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曹启刚
-
机构
河北师大教育系
-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0年第2期87-88,共2页
-
文摘
一、外加感觉信号的方法:在有些跳跃动作的练习中,利用不同高度的悬挂物(挂球、挂牌子等)作为视觉信号,使练习者用脚踢,或跳起来用手摸,或用头顶等方法,训练练习者跳到一定的高度。在球类训练中,有的教练利用视觉信号或听觉信号训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如听拍手声起动,或看挥手起动。
-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视觉信号
练习者
听觉信号
运动员
球类训练
跳跃动作
不同高度
肌肉运动感觉
动作节奏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我国女篮优秀投篮手若干心理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季浏
黄柏龄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
出处
《体育科学》
1987年第2期61-64,96,共5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实验和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女子篮球优秀投篮手的若干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优秀投篮手在指、肘关节肌肉运动感觉、选择反应准确性及抗干扰能力方面表现出更高水平;(2)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肘关节肌肉运动感觉,其次是选择反应准确性;(3)优秀投篮手中存有心理补偿现象;(4)安静型是优秀投篮手的主要神经类型;(5)优秀投篮手中存有两类不同的心理特征。
-
关键词
投篮手
肌肉运动感觉
心理能力
心理特征
神经类型
投篮命中率
选择反应
肘关节
抗干扰能力
准确性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FUZZY数学在体育中的应用
- 5
-
-
作者
张宗雄
-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55-62,共8页
-
文摘
一、前言模糊数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这里所谓的模糊性,主要是指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介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叫做模糊概念。在体育运动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概念:“年轻”、“高个人”、“疲劳”、“大运动量”、“大强度”、“练习手段好”、“节奏合理”等等。类似这样的概念,不能以某一确定的值来表示,是一个具有可变化的范围。
-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体操运动员
速度分配
体育运动
大强度
练习手段
大运动量
赛跑运动员
肌肉运动感觉
时间知觉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感知觉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作用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张媛美
吴家舵
-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
-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79年第1期1-4,共4页
-
文摘
一、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客和源泉。感觉、知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认识过程的最初阶段。感觉是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知觉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然而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是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当我们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同时也就反映了它的整体,故我们通常将感觉、知觉称之为“感知”。例如,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排球,那是一场足球赛等等,均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列宁曾指出:“感觉、知觉是客观实在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结果”。“不通过感觉。
-
关键词
肌肉运动感觉
感知觉
运动员
空间知觉
运动知觉
客观事物
时间知觉
身体练习
体育教学训练
认识过程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