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表面肌电贡献率的上肢不同力量素质指标年龄、性别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范洪彬
孙有平
季浏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97,共15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贡献率比较体质测试中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及90°俯卧撑3个力量素质上肢指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素上的通用性。方法:以6~14岁学生(共270人)为受试对象(每1岁为1个年龄水平,每个年龄水平男、女...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贡献率比较体质测试中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及90°俯卧撑3个力量素质上肢指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素上的通用性。方法:以6~14岁学生(共270人)为受试对象(每1岁为1个年龄水平,每个年龄水平男、女生各15人),以表面肌电aEMG为测试指标,测试每个学生全身14块肌肉在完成上述2或3个力量素质指标的肌电值,并标准化为表面肌电贡献率;对6~14岁学生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所有肌肉的肌电贡献率分别进行关于年龄和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对12~14岁男生3个力量素质指标所有肌肉的肌电贡献率分别进行关于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分别进行指标间差异的比较。结果:6~14岁学生修正(屈膝)俯卧撑对于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2、7、6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男、女生共计110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13块,年龄组为22个;6~14岁学生修正引体向上对于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3、3、6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男、女生共计116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9块,年龄组为18个;12~14岁男生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及90°俯卧撑对于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分别为0、2、2块,年龄组的成对数量分别为0、2、2。结论:6~14岁学生完成修正(屈膝)俯卧撑的年龄及性别通用性优于修正引体向上;12~14岁男生完成修正(屈膝)俯卧撑的年龄通用性优于90°俯卧撑与修正引体向上,后两者通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肌肉贡献率
体质测试
力量素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中键盘手托对上肢肌肉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西雅
王文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探究用户在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中使用有托和无托的键盘对人体上肢相关肌肉活动及主观舒适度的影响,并完成上肢肌肉的活性筛选,利用主观评价和表面肌电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经过调研,抽选10名被试,通过让被试分别使用有托键盘与无托键盘进...
为探究用户在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中使用有托和无托的键盘对人体上肢相关肌肉活动及主观舒适度的影响,并完成上肢肌肉的活性筛选,利用主观评价和表面肌电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经过调研,抽选10名被试,通过让被试分别使用有托键盘与无托键盘进行一定时间段的键盘输入,实验后选取上肢肌肉活动影响较大的肌肉块,并分析相关部位主观舒适度。使用有托键盘,上肢肱二头肌(BB)和拇短展肌(APB)负荷明显降低,可提升受试者右手与右手腕的主观舒适度。使用无托键盘,除对受试者的右手与右手腕有不舒适影响,对其余各个部位的主观舒适度均无影响。此外,经肌肉贡献率的量化计算,筛选出几块活性较强、伸缩性较大的上肢肌肉,给予后续应用。使用有手托键盘可有效减小上肢中前臂肌肉负荷;并增加右手腕与右手的主观舒适度。活性较强、伸缩性较大的上肢肌肉排序,即伸腕桡侧肌(ECR)、屈腕桡侧肌(FCR)、伸腕尺肌(ECU)和拇短展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盘手托
肌肉
活动
积分肌电
肌肉贡献率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的下肢动态稳度、关节运动及肌电活动规律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毛敏
马刚
+6 位作者
权琳琳
王疆娜
曹传宝
张藤
宋祺鹏
张翠
孙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0,共7页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比太极拳练习者搂膝拗步与正常行走动作的动态稳度、运动学及肌电学指标,探析太极拳典型动作内在的神经肌肉控制特征,以期揭示太极拳预防跌倒功效的机制性原因。方法:以25名10年以上太极拳专业运动经历练习者...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比太极拳练习者搂膝拗步与正常行走动作的动态稳度、运动学及肌电学指标,探析太极拳典型动作内在的神经肌肉控制特征,以期揭示太极拳预防跌倒功效的机制性原因。方法:以25名10年以上太极拳专业运动经历练习者为研究对象,应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MegaWi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同步记录受试者搂膝拗步和正常走动作运动学、肌电学数据;应用动态稳度、下肢关节运动幅度、肌肉激活指标对动态稳度、关节活动及肌电活动规律特征进行量化评定。结果:与正常行走相比,搂膝拗步动作动态稳度在前后方向上显著较大(P<0.05),左右方向上显著较大(P<0.05);髋关节屈伸(P<0.05)、膝关节屈伸(P<0.05)和踝关节内外翻(P<0.05)运动幅度显著较大;股直肌(P<0.05)和胫骨前肌(P<0.05)的积分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正常行走与搂膝拗步肌肉激活顺序相同,激活时间和收缩持续时间不同,但并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搂膝拗步动作中股二头肌在右单支撑和第一双支撑(右脚着地到左脚离地)阶段中贡献率显著较大(P<0.05),股直肌在左单支撑和第二双支撑(左脚着地到右脚再次离地)阶段中贡献率较大,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正常行走相比,太极拳经典上步动作搂膝拗步的动态稳度、下肢关节运动幅度、股直肌与胫骨前肌的肌肉积分肌电值较大。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练习者通过在非稳定状态下的练习,更大程度地激活了下肢肌肉,改善了下肢肌肉尤其是股直肌与胫骨前肌的力量,优化了下肢肌肉用力协调性。增加关节运动幅度的策略,可能有利于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高姿势控制能力,起到预防跌倒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度
关节运动幅度
积分肌电
肌肉
积分肌电
贡献率
太极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表面肌电贡献率的上肢不同力量素质指标年龄、性别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范洪彬
孙有平
季浏
机构
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97,共15页
基金
上海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竞争性引导项目(44891-400)
"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40500-541235-14203/004)
文摘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贡献率比较体质测试中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及90°俯卧撑3个力量素质上肢指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素上的通用性。方法:以6~14岁学生(共270人)为受试对象(每1岁为1个年龄水平,每个年龄水平男、女生各15人),以表面肌电aEMG为测试指标,测试每个学生全身14块肌肉在完成上述2或3个力量素质指标的肌电值,并标准化为表面肌电贡献率;对6~14岁学生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所有肌肉的肌电贡献率分别进行关于年龄和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对12~14岁男生3个力量素质指标所有肌肉的肌电贡献率分别进行关于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分别进行指标间差异的比较。结果:6~14岁学生修正(屈膝)俯卧撑对于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2、7、6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男、女生共计110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13块,年龄组为22个;6~14岁学生修正引体向上对于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3、3、6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男、女生共计116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9块,年龄组为18个;12~14岁男生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及90°俯卧撑对于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分别为0、2、2块,年龄组的成对数量分别为0、2、2。结论:6~14岁学生完成修正(屈膝)俯卧撑的年龄及性别通用性优于修正引体向上;12~14岁男生完成修正(屈膝)俯卧撑的年龄通用性优于90°俯卧撑与修正引体向上,后两者通用性相当。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肌肉贡献率
体质测试
力量素质指标
Keywords
surface eleetromyograph y
muscugar contribution
physical fitness tesg
strength indicators
分类号
G804.2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中键盘手托对上肢肌肉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西雅
王文亚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16GY-258
2015XT-09
+1 种基金
2016GY-253
2015GY179)资助
文摘
为探究用户在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中使用有托和无托的键盘对人体上肢相关肌肉活动及主观舒适度的影响,并完成上肢肌肉的活性筛选,利用主观评价和表面肌电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经过调研,抽选10名被试,通过让被试分别使用有托键盘与无托键盘进行一定时间段的键盘输入,实验后选取上肢肌肉活动影响较大的肌肉块,并分析相关部位主观舒适度。使用有托键盘,上肢肱二头肌(BB)和拇短展肌(APB)负荷明显降低,可提升受试者右手与右手腕的主观舒适度。使用无托键盘,除对受试者的右手与右手腕有不舒适影响,对其余各个部位的主观舒适度均无影响。此外,经肌肉贡献率的量化计算,筛选出几块活性较强、伸缩性较大的上肢肌肉,给予后续应用。使用有手托键盘可有效减小上肢中前臂肌肉负荷;并增加右手腕与右手的主观舒适度。活性较强、伸缩性较大的上肢肌肉排序,即伸腕桡侧肌(ECR)、屈腕桡侧肌(FCR)、伸腕尺肌(ECU)和拇短展肌。
关键词
键盘手托
肌肉
活动
积分肌电
肌肉贡献率
舒适性
Keywords
keyboard hand rest
muscle activity
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
muscle contribution rate
comfort
分类号
TN919.8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的下肢动态稳度、关节运动及肌电活动规律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毛敏
马刚
权琳琳
王疆娜
曹传宝
张藤
宋祺鹏
张翠
孙威
机构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联合健康学院物理治疗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卫生勤务系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0815)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Y-04-20203-004)
+1 种基金
武警后勤学院基础研究项目(WHJ202106)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20CXGC010902)。
文摘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比太极拳练习者搂膝拗步与正常行走动作的动态稳度、运动学及肌电学指标,探析太极拳典型动作内在的神经肌肉控制特征,以期揭示太极拳预防跌倒功效的机制性原因。方法:以25名10年以上太极拳专业运动经历练习者为研究对象,应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MegaWi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同步记录受试者搂膝拗步和正常走动作运动学、肌电学数据;应用动态稳度、下肢关节运动幅度、肌肉激活指标对动态稳度、关节活动及肌电活动规律特征进行量化评定。结果:与正常行走相比,搂膝拗步动作动态稳度在前后方向上显著较大(P<0.05),左右方向上显著较大(P<0.05);髋关节屈伸(P<0.05)、膝关节屈伸(P<0.05)和踝关节内外翻(P<0.05)运动幅度显著较大;股直肌(P<0.05)和胫骨前肌(P<0.05)的积分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正常行走与搂膝拗步肌肉激活顺序相同,激活时间和收缩持续时间不同,但并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搂膝拗步动作中股二头肌在右单支撑和第一双支撑(右脚着地到左脚离地)阶段中贡献率显著较大(P<0.05),股直肌在左单支撑和第二双支撑(左脚着地到右脚再次离地)阶段中贡献率较大,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正常行走相比,太极拳经典上步动作搂膝拗步的动态稳度、下肢关节运动幅度、股直肌与胫骨前肌的肌肉积分肌电值较大。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练习者通过在非稳定状态下的练习,更大程度地激活了下肢肌肉,改善了下肢肌肉尤其是股直肌与胫骨前肌的力量,优化了下肢肌肉用力协调性。增加关节运动幅度的策略,可能有利于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高姿势控制能力,起到预防跌倒的效果。
关键词
动态稳度
关节运动幅度
积分肌电
肌肉
积分肌电
贡献率
太极拳
Keywords
margin of stability
range of joint motion
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
IEMG contribution
TAI CHI
分类号
G804.6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表面肌电贡献率的上肢不同力量素质指标年龄、性别通用性研究
范洪彬
孙有平
季浏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中键盘手托对上肢肌肉活动的影响
郭西雅
王文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的下肢动态稳度、关节运动及肌电活动规律特征分析
毛敏
马刚
权琳琳
王疆娜
曹传宝
张藤
宋祺鹏
张翠
孙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