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联合嗓音训练对伴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声带息肉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晓葳 黄永望 +4 位作者 刘丽燕 李超 牛俊涛 傅德慧 欧阳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嗓音训练对伴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声带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 117例伴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的声带息肉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组,57例)和手术联合嗓音训练组(联合组,60例),另随机选取50例无嗓音疾患的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嗓音训练对伴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声带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 117例伴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的声带息肉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组,57例)和手术联合嗓音训练组(联合组,60例),另随机选取50例无嗓音疾患的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Xion声学分析软件对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嗓音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嗓音障碍指数(DSI)进行测试并比较。结果手术组、联合组治疗后jitter和shimme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DSI明显升高(P<0.05),而联合组的jitter和shimmer值更低,DSI值更高(P<0.05);手术组治疗后的jitter和shimmer值高于正常组,DSI值低于正常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jitter和shimme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显微外科手术联合嗓音训练有助于提高伴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后的嗓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声带息肉 嗓音训练 嗓音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嗓音训练前后对女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发雅 杨金珊 +8 位作者 蔡谦 梅祥胜 张碧茹 王雅静 关中 龚坚 彭解人 黄晓明 郑亿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分析嗓音训练治疗女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ular tension dysphonia,MTD)前后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的变化,探讨空气动力学检测对噪音训练治疗MTD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对19例诊断为MTD的女性患者(病例组)进行12周嗓音训练,训练内容包... 目的分析嗓音训练治疗女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ular tension dysphonia,MTD)前后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的变化,探讨空气动力学检测对噪音训练治疗MTD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对19例诊断为MTD的女性患者(病例组)进行12周嗓音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凸腹凹腹气息练习、凸腹控制膈肌练习、快速呼吸练习、放松舌根和喉部肌肉练习及诵读发声练习,于训练前、训练12周后采用言语发声空气动力学测试系统分别检测病例组的肺活量、舒适发声时的声门下压、空气动力能、平均气流率、声门阻力及最长声时,并与19例正常成年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训练前的中位声门下压(10.80cmH2O)、声门阻力[108.01cm H2O/(Lit/Sec)]及空气动力能(0.15watts)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中位肺活量(2.7L)及最长声时(12.51s)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后患者组中位声门下压(7.87cmH2O)、声门阻力[67.25cm H2O/(Lit/Sec)]及空气动力能(0.08watts)较训练前下降,中位肺活量(3.0L)及最长声时(20.85s)较训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后病例组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训练可降低MTD患者发声时的声门下压、声门阻力及空气动力能,增大肺活量,延长最长声时;通过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能定量评估嗓音训练治疗女性MT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空气动力学 嗓音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碧茹 龚坚 +2 位作者 郑亿庆 梁茂金 彭解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分析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ular tension dysphonia,MTD)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特性,探讨该方法在MT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言语发声空气动力学测试系统分别测量21例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及20例正常成人舒适发声时的声门下压、声... 目的分析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ular tension dysphonia,MTD)患者发声空气动力学特性,探讨该方法在MT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言语发声空气动力学测试系统分别测量21例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患者及20例正常成人舒适发声时的声门下压、声门阻力、平均气流率及最长声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成人比较,MTD患者声门下压和声门阻力升高,平均气流率下降,最长声时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空气动力学分析能有效评估MTD患者的发声功能,可用于MTD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嗓音矫治治疗原发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小滢 刘小红 +5 位作者 寇晓会 安鹏 闫静 李娜 任晓勇 侯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嗓音矫治对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嗓音矫治组及针灸联合嗓音矫治组(针灸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嗓音矫治组采用放松训练、轻松发音、口腔共鸣及情景对...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嗓音矫治对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嗓音矫治组及针灸联合嗓音矫治组(针灸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嗓音矫治组采用放松训练、轻松发音、口腔共鸣及情景对话四阶段循环嗓音矫治方法治疗,针灸联合嗓音矫治组在嗓音矫治的基础上加用6处穴位的针灸治疗三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声时间(MPT)、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频闪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VHI)评估、嗓音主观评分(GRBAS)、康复时间及3月后复发率。结果①治疗前上述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itter、shimmer、VHI及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MPT及DS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治疗后jitter、shimmer、MPT、DSI及G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VHI评分低于嗓音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至治疗结束时频闪喉镜检查均表现为声门上区挤压消失,室带收缩显著缓解,声带均可正常暴露并观察到正常粘膜波,声门后裂隙不同程度减小甚至消失。③针灸联合治疗组康复时间(中位数32.15天)显著短于嗓音矫治组(中位数41.07天)(P<0.01);针灸联合治疗组3月后复发5例(25.0%,5/20),嗓音矫治组3月后复发6例(30.0%,6/20),治疗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及嗓音矫治治疗原发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者联合能够缩短疗程,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针灸 嗓音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