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外治法干预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影响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之豪 范兴良 +1 位作者 盛晓华 李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18-3721,共4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原发于肌肉、筋膜等结缔组织且以颈肩腰背痛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伴有一个或多个激痛点(Trps),目前普遍认为肌筋膜Trps(MTrPs)是“阿是穴”的一种特定形式。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MPS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见效...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原发于肌肉、筋膜等结缔组织且以颈肩腰背痛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伴有一个或多个激痛点(Trps),目前普遍认为肌筋膜Trps(MTrPs)是“阿是穴”的一种特定形式。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MPS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目前相关的实验研究主要从MTrPs病理形态、肌肉电生理、中枢和外周神经病理改变以及能量代谢产物堆积等方面来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MPS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痛点 痛点 中医外治法 针灸 推拿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研究电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2
作者 王列 王树东 +10 位作者 董宝强 林星星 于嘉祥 马俊杰 卞镝 王鹰 胡哲 李记泉 陈怡然 马帅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1,I0024-I0026,共10页
目的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Trk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探讨电... 目的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Trk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建立MP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予以电针干预,连续治疗7 d。西药组给予塞来昔布(21 mg·kg-1)干预,连续给药5 d,停药2 d。治疗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下肢热缩足潜伏期、自发电活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观察局部肌肉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X-42)[microglia specific marker(OX-42)]的阳性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脊髓组织BDNF、TrkB、p38、JNK mRNA表达水平;Wes法检测脊髓组织BDNF、TrkB、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B(phospho-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p-TrkB)、P38、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p-P38MAPK,p-P38)、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c-Jun N-terminal kinases,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及西药干预能提高大鼠热缩足潜伏期,改善局部肌肉组织形态及炎症状态,抑制血清促炎因子释放,促进抗炎因子分泌,减少脊髓组织GFAP、OX-42阳性表达,降低BDNF、TrkB、P38、JNK的mRNA表达水平和BDNF、TrkB、p-TrkB、P38、p-P38、JNK、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且电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电针及塞来昔布均可以显著改善MPS大鼠痛阈,但电针在局部组织病理形态及自发电位恢复中更具优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DNF-TrkB-p38/JNK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 疼痛综合征 电针 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痛点针刺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应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俞晓杰 陈雪吟 +2 位作者 朱中亮 叶乐 王祥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评价激痛点针刺对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主客观功能障碍指标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60名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肌筋膜激痛点上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30名... 目的:评价激痛点针刺对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主客观功能障碍指标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60名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肌筋膜激痛点上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疼痛部位上接受低强度感觉阈经皮电刺激安慰性对照治疗。两组各接受每周一次,共4周的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内容包括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DQ)水平以及客观的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和腰部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各项主观(VAS、RDQ)和客观(PPT、ROM)指标在针刺后均显示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在治疗后仅有主观症状的显著改善,并且两组间比较仍显示针刺组主观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除了针刺后酸痛反应,没有观察到其他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激痛点针刺对于改善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和功能性表现均具有积极的治疗效应,是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痛点 针刺 压力疼痛阈值 活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对胸背肌筋膜炎患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聂勇 朱俊琛 +5 位作者 李迎春 马幸福 苏毅 王超 熊应宗 李富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65-227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对胸背肌筋膜炎(TDMS)患者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TDMS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中药膏... 目的探讨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对胸背肌筋膜炎(TDMS)患者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TDMS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接受中药膏摩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刀联合中药膏摩治疗。每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χ^(2)=5.316,P=0.021)。治疗后两组ODI、BAI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SF-MPQ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与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激痛点理论的针刀联合中药膏摩治疗可有效改善TDMS患者的功能障碍、焦虑情绪及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 针刀 中药膏摩 痛点理论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压迫减轻肌筋膜激痛点痛觉增敏与自发性肌电活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永慧 张杨 +5 位作者 丁欣利 陈静 宁丽萍 刘西花 刘庆梅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研究大直径有髓鞘肌肉传入纤维是否参与了肌筋膜激痛点(MTrP)的痛觉增敏和自发性肌电活动。方法:20名青年志愿者均可在肱桡肌上找到潜在的MTrP,参与本项目两部分的实验。用7cm宽的袖带对一侧肱桡肌进行施加压力20min以引起缺血压... 目的:研究大直径有髓鞘肌肉传入纤维是否参与了肌筋膜激痛点(MTrP)的痛觉增敏和自发性肌电活动。方法:20名青年志愿者均可在肱桡肌上找到潜在的MTrP,参与本项目两部分的实验。用7cm宽的袖带对一侧肱桡肌进行施加压力20min以引起缺血压迫阻滞(ICB)大直径有髓鞘的肌肉传入纤维。第一部分研究受试者肱二头肌受压至缺血前,压迫阻滞20min后及解除压迫10min后,肱桡肌MTrP局部疼痛、牵涉痛及自发性电活动的改变;第二部分在1周后,研究受试者肱二头肌受压至缺血前,压迫阻滞20min后及解除压迫10min后,肱桡肌MTrP与对侧肱桡肌相应部位non-MTrP(非激痛点)的压力疼痛阈值(PPT)与牵涉痛阈值(PTRP)的改变。结果:ICB后MTrP的局部疼痛、牵涉痛及自发性电位活动的波幅及频率均明显降低,解除压迫后恢复至未压迫前水平;MTrP的PPT和PTRP均在ICB后明显升高,解除压迫后又降低;ICB后,MTrP的PPT仍然低于非MTrP区。结论:大直径的有髓鞘的肌肉传入纤维参与了MTrP的机械性痛觉增敏和自发性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点 缺血压迫阻滞 压力疼痛阈 牵涉痛阈 有髓鞘纤维 疼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复合激痛点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思兰 王丽娜 金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压痛点注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以及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门诊诊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0例,男48例,女42... 目的比较压痛点注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以及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门诊诊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每个压痛点注射复合镇痛液5ml;B组:以压痛点定位冲击点,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疼痛区域),每个冲击点次数2 000次;C组:冲击波治疗后,在冲击波诱发的激痛点注射复合镇痛液5 ml。三组的治疗周期均为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时间为5~10min,并随访记录首次治疗前(T0)、首次治疗后即刻(T1)、首次治疗后1周(T2)、2周(T3)、3周(T4)的VAS评分、颈椎的活动度(ROM)评分、症状改善优良率、总有效率。结果 90例患者中81例获得完全随访,B组有3例、C组有2例出现了皮下淤血,3d后消散,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2~T4时,三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T1时B组和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T2、T3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T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与T0时比较,T3时三组ROM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3时B组和C组ROM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末次随访总有效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治疗 痛点注射 疼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环境于针刺治疗肌筋膜激痛点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知行 张海华 +4 位作者 陈小砖 林宝城 胡成想 张睿西 许能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260-1262,共3页
作为对肌筋膜激痛点治疗的有效手段,针刺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多种软组织疾病过程中,我们发现血液本身不正常或血液所含营养物质不足均可延迟肌肉恢复速度,影响疗效。正常的血液供应、营... 作为对肌筋膜激痛点治疗的有效手段,针刺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多种软组织疾病过程中,我们发现血液本身不正常或血液所含营养物质不足均可延迟肌肉恢复速度,影响疗效。正常的血液供应、营养代谢是肌肉从病理状态恢复到生理状态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文章将从血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维生素及甲状腺功能四个方面对血环境进行阐述并分析其于针刺治疗肌筋膜痛点中的影响,以期提高针刺在针灸临床镇痛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痛点 血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激痛点联合药物治疗偏头痛病人疗效及血液ET、NO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苏昌钰 吴宗辉 +4 位作者 罗鑫 朱江 郑兵 刘杰 黄强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在进行针刺肌筋膜触发(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s)联合药物治疗后疼痛的疗效和对血液活性物质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清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西南大学医院2020年...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在进行针刺肌筋膜触发(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s)联合药物治疗后疼痛的疗效和对血液活性物质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清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西南大学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5名偏头痛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针刺组及联合组,每组15例。药物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2周;针刺组采用针刺头夹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中的MTr Ps,每周3次,共治疗2周;联合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 mg,每日3次,并针刺病人头夹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中的MTr Ps,每周3次,共治疗2周。分别对三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和头痛影响评分、血液活性物质ET和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病人基线期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针刺组在干预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三组病人在干预后的ET与NO数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在干预后的ET与NO数值显著低于针刺组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MTr Ps联合药物能显著降低血液活性物质的水平,减轻偏头痛病人的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较单一针刺或药物治疗更有效地减少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ET、NO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点 偏头痛 血浆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痛点注射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廖洋 尤浩军 雷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4-549,共6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常见于各类疼痛病人,临床特征为软组织疼痛及受累骨骼肌局部存在能够触及的疼痛结节和肌纤维痉挛带,即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方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常见于各类疼痛病人,临床特征为软组织疼痛及受累骨骼肌局部存在能够触及的疼痛结节和肌纤维痉挛带,即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MPS的病人呈年轻化,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有关MPS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研究发现,针对MTrPs的治疗是缓解疼痛的关键,激痛点注射因操作简单和疗效显著的优势被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激痛点注射治疗MPS中常用的注射物质,并就其注射方案、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痛点 痛点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激痛点结合拉伸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宁秀娟 马彦韬 +1 位作者 黄强民 郑拥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35-637,共3页
足跟痛(plantar heel pain,PHP)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1]。疼痛以晨起第一步或结束一天活动时最为明显。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发生足跟痛的概率为10%[2]。足跟痛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还间接导致了巨大的医疗开支。... 足跟痛(plantar heel pain,PHP)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1]。疼痛以晨起第一步或结束一天活动时最为明显。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发生足跟痛的概率为10%[2]。足跟痛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还间接导致了巨大的医疗开支。在不考虑时间消耗成本情况下,每年足跟痛相关的医疗支出仅美国就高达2.84亿美元[1],因此足跟痛的治疗方式急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痛 医疗开支 医疗支出 消耗成本 痛点 足部疾病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和肌卫星细胞对肌筋膜激痛点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凯 袁仕国 +1 位作者 廖立青 李义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4-698,703,共6页
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是骨骼肌中坚硬、离散的肌紧张带,可引起自发性疼痛,或受压时疼痛[1],而MTrPs又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核心[2]。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影... 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是骨骼肌中坚硬、离散的肌紧张带,可引起自发性疼痛,或受压时疼痛[1],而MTrPs又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核心[2]。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影响95%的慢性疼痛病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流行病学研究 自发性疼痛 痛点 卫星细胞 慢性疼痛 交感神经 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SORT和STRICTA评价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晓虹 刘步平 +4 位作者 肖薇 梁启放 林丽霞 邓琦 许能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2-1376,共5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原发于肌肉、肌腱、筋膜等结缔组织且主要以腰背部慢性疼痛为特征的症候群,严重影响生活和心理健康[1]。目前该病常用牵引康复、微创松解、局部注射和口服药物等治疗,但仍有2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原发于肌肉、肌腱、筋膜等结缔组织且主要以腰背部慢性疼痛为特征的症候群,严重影响生活和心理健康[1]。目前该病常用牵引康复、微创松解、局部注射和口服药物等治疗,但仍有20%—30%无效,且远期疗效差、副作用多[2]。研究认为MPS的发生与肌筋膜的激痛点(trigger points,TrPs)有关[3]。近年针刺TrPs治疗MPS的临床报道数量逐渐增多,但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尚无质量评价的相关报道,不利疗效评定和临床推广。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是目前全球判断干预疗效的最佳证据[4]。本研究采用国际认证的非药物试验报告CONSORT声明(2010年版)[5]和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STRICTA标准[6]评价国内外针刺TrPs治疗MPS的RCTs报告质量,以期为提高研究报道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痛点 STRICTA CONSORT 药物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慢性疼痛 口服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痛点特种针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祖庆 李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489-1492,1496,共5页
随着现代颈肩疾病的频繁发生,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mdrome,MPS)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因素。针刺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因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 随着现代颈肩疾病的频繁发生,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mdrome,MPS)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因素。针刺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因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对2009—2019年间有关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治疗肌筋膜炎、激痛点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筛选,从激痛点特种针刺手法运用,特种针具使用以及复合其他温热电等针刺疗法临床运用3个方面来对激痛点针刺治疗颈肩MPS临床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发现颈肩MPS在激痛点行特种针刺疗法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点 颈肩疼痛综合征 特种针刺手法 特殊针具使用 复合疗法 疗效 优势 临床运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4
作者 高巍巍 邹德生 +5 位作者 王伍超 李书林 陈华伦 黄磐川 曹芳莉 郭晓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5-458,共4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局部疼痛综合征,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此病,因其发病形式多样、发病部位不定、症状轻重程度不一,故易出现误诊,为让更多医师掌握此病,本文对流行病学、激...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局部疼痛综合征,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此病,因其发病形式多样、发病部位不定、症状轻重程度不一,故易出现误诊,为让更多医师掌握此病,本文对流行病学、激痛点、临床特点、临床检查、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MPS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痛点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筋病灶点与激痛点的比较 被引量:39
15
作者 沈宇平 董宝强 +1 位作者 林星星 高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46-2649,共4页
经筋理论源起于内经时代,是古代医家对反复出现在筋肉组织之上的常见劳损痛点及其扩延现象进行的朴素总结和概括。肌筋膜激痛点理论最早在1942年提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肌肉和筋膜。而基于经筋理论的结筋病灶点与激痛点无论在基础理论、... 经筋理论源起于内经时代,是古代医家对反复出现在筋肉组织之上的常见劳损痛点及其扩延现象进行的朴素总结和概括。肌筋膜激痛点理论最早在1942年提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肌肉和筋膜。而基于经筋理论的结筋病灶点与激痛点无论在基础理论、形成机理角度,还是在检查、分布分类、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必要对二种"点"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发现能使古今贯串、中西结合的"点",借以推动现代针灸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点 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时间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傅俊钦 赵百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远离痛点方向平刺(15°),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之按压力量,每一次试验前后,试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试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订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对肌筋膜疼痛之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完全缓解率增加。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之总有效率均相同,可达100%。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平均减分率仅略为增加。3种针刺时间比较,疼痛缓解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得宜,针刺5min即有很好的疼痛缓解效果;针刺时间延长,疼痛再缓解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腧 疼痛综合征 针刺时间 扳机点 痛点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欢 薛朝霞 +1 位作者 康博闻 杨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1]又称足底筋膜炎,是一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的足部疾病,约有1/10的成年人受到PF影响,病程迁延不愈,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当前,PF多采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2]作为一种非侵入、安全、有效的... 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1]又称足底筋膜炎,是一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的足部疾病,约有1/10的成年人受到PF影响,病程迁延不愈,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当前,PF多采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2]作为一种非侵入、安全、有效的治疗,被认为是PF的优选治疗方法。研究发现[3]在PF病人的腓肠肌上存在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围绕MTrPs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疼痛及足踝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4]。当前,手法触诊是诊断MTrPs的“金标准”[5],然而受临床医师经验的影响,极易产生MTrPs的漏判和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师 红外热成像技术 痛点 足底 体外冲击波 腓肠 非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像图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急性腰部肌筋膜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乔保光 王燕敏 +2 位作者 赵欢 张雁 杨中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1-624,共4页
腰部肌筋膜炎(myofascitis)是指腰部肌筋膜软组织及肌肉发生水肿、渗出及变性而出现疼痛、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常因外伤、过度劳损等导致形成痛点引起[1]。该病病程反复,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久站等行为增加了腰部肌筋膜炎的... 腰部肌筋膜炎(myofascitis)是指腰部肌筋膜软组织及肌肉发生水肿、渗出及变性而出现疼痛、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常因外伤、过度劳损等导致形成痛点引起[1]。该病病程反复,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久站等行为增加了腰部肌筋膜炎的发病以及增加急性发作的概率[2]。急性发作时疼痛程度加重、腰部功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活方式 红外热像图 运动障碍 功能受限 急性发作 痛点 肉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玄其文 顾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1-915,共5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局部疼痛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无创、非侵入性、非药理性的疗法,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有氧运动、拉伸运动、肌筋膜自...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局部疼痛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无创、非侵入性、非药理性的疗法,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有氧运动、拉伸运动、肌筋膜自我释放训练)、被动运动(手动按压、器械辅助、肌内效贴)、中医特色运动疗法及综合疗法等。本文对运动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疼痛综合征 痛点 疼痛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综合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葛绍清 陈旭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颈肩背肌筋膜痛综合征病人158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9例,治疗组给予针刀综合(针刀、手法、中药熏蒸、锻炼)程序化治疗,对... 目的:探讨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颈肩背肌筋膜痛综合征病人158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9例,治疗组给予针刀综合(针刀、手法、中药熏蒸、锻炼)程序化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20%,高于对照组的78.48%,差异显著(P〈0.01)。随访半年~1年后,治疗组半年后有1例复发,但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对照组半年后有8例复发,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综合程序化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痛综合征,疗效显著且更能巩固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综合征 痛点 针刀松解 程序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