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姜文 郭川 +3 位作者 徐胜 卞海波 王彤 朱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48-553,571,共7页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治疗对亚急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卒中偏瘫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治疗对亚急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卒中偏瘫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入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下肢反复促通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反复促通疗法治疗的同时给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测试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和伸膝位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AROM),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4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因3例病情变化转院,使得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共40例患者入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iEMG、A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50(6.50,16.00)分比11.00(8.25,15.75)分、5.50(2.00,13.50)分比3.50(2.00,14.00)分、17.85(14.10,20.39)V·s比18.25(11.83,20.38)V·s、0.00°(0.00°,0.00°)比0.00°(0.00°,0.00°),均P>0.05]。治疗3周后,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iEMG、AROM治疗组分别为23.00(21.25,25.00)分、37.50(27.00,42.00)分、62.00(54.65,64.88)V·s、5.00°(5.00°,1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16.50,21.75)分、31.50(20.00,36.75)分、43.20(27.51,50.59)V·s、2.50°(0.00°,5.00°),2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iEMG、A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复促通疗法联合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亚急性期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反复促通疗法 肌电反馈式助力电刺激 偏瘫 表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散式冲击波联合痉挛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剑华 沈仁泽 +1 位作者 邱斐 何剑全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9-535,共7页
目的研究发散式冲击波联合痉挛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由医院收治并介入康复的98例肱二头肌痉挛的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组别,各49例。对照组采用痉挛肌... 目的研究发散式冲击波联合痉挛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由医院收治并介入康复的98例肱二头肌痉挛的偏瘫患者,使用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组别,各49例。对照组采用痉挛肌电刺激治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而观察组采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痉挛肌电刺激治疗。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肌张力变化,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运动功能表现的改善情况以及康复满意度和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和上肢FMA的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肌张力评定MAS量表的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康复满意度和依从性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肱二头肌痉挛应用发散式冲击波联合痉挛肌电刺激治疗能降低患者肱二头肌的肌张力,缓解痉挛,增强患者的运动表现和自理能力,有助于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且无伴随药物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肱二头痉挛 发散冲击波 痉挛刺激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模式下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即刻足底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元香南 李晓婷 +4 位作者 李菡婷 刘宇 孙师 万峪岑 张志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研究步行模式下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即刻步行速度、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18例脑卒中患者,患肢因脑卒中引起足下垂内翻,患者存在部分主动踝背屈能力(肌力>2级)。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前后,受试者... 目的研究步行模式下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即刻步行速度、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18例脑卒中患者,患肢因脑卒中引起足下垂内翻,患者存在部分主动踝背屈能力(肌力>2级)。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前后,受试者在足底压力测量步道上分别进行测试。分析比较脑卒中患者刺激前后步行的足底压力特点;比较步行速度、初始触地时间、触地时间占支撑相百分比、峰压力值、冲量、触地面积等指标。结果刺激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的初始触地点大部分由足跖部外侧移至足跟部;偏瘫侧足跟部初始触地时间提前,足跖部外侧的触地时间相对延后,足跟峰压力值、冲量、触地面积均增加(P<0.05)。同时,非偏瘫侧足跟部初始触地时间也提前(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异常模式,使得患者在提高步行稳定性及诱发正常步行模式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生物反馈性功能性刺激 步态 足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鲍勇 谢青 +2 位作者 王国宝 杨帅 高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power-assisted EMG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FES)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脑梗死伴下...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power-assisted EMG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FES)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脑梗死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促通技术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PEFES治疗仪,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低频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每天20分钟,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测量两组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FES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功能,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力反馈 刺激 脑梗死 踝关节背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式呼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焦子珊 王娜娜 +1 位作者 邱金花 沙凯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行腹式呼吸...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干预2个疗程。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盆底肌触诊时疼痛程度、产后腰背肌疼痛程度,采用生物反馈刺激仪检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盆底肌触诊时疼痛评分,腰背肌疼痛评分,盆底肌前、后静息肌电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干预结束1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以有效降低产后盆底肌紧张程度,缓解盆腔痛、腰背痛,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分娩 盆腔筋膜痛 腰背疼痛 呼吸 盆底表面 刺激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电样本熵的反馈式电刺激仪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慧河 郭旭东 +1 位作者 周莹 张娜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提供一种用于肛门成形术的术中入路引导和术后康复训练的仪器,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样本熵的反馈式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通过控制光耦隔离的H桥电路的导通方向、导通时间来精准控制刺激脉冲的脉宽与极性;刺激脉冲的幅值通过微控... 为提供一种用于肛门成形术的术中入路引导和术后康复训练的仪器,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样本熵的反馈式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通过控制光耦隔离的H桥电路的导通方向、导通时间来精准控制刺激脉冲的脉宽与极性;刺激脉冲的幅值通过微控制器控制DAC模块输出特定电压作用于压控恒流电路来实现。引入了肌电样本熵分析表面肌电信号的复杂性,用于评估刺激训练后肌肉收缩力的康复效果,并将其作为反馈量用于刺激参数的调节。采用开发的系统样机进行了验证试验,由实验可知,该样机实现了刺激脉冲的多参数可调以及输出脉冲的恒流效果;对采集到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基于样本熵的复杂度计算,拟合得到复杂度与肌力之间呈现线性关系。本文设计的电刺激仪采用样本熵来对sEMG-肌力进行定量评价,为反馈式电刺激仪提供了一种新的刺激参数调节方法及神经肌肉功能的评估方法,对神经肌肉系统的临床诊断和康复训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成形术 刺激 反馈 表面信号 样本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亚 白文佩 +1 位作者 张瑾 张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能,以预防和治疗PFD。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PFMT)联合疗法在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分娩后存在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对照组仅采用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以及SUI比例、POP分度情况;产后PFMT训练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共纳入327例、对照组共纳入343例。治疗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SUI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5);两组POP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MT频次≥5次/周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DI-20、PFIQ-7、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PFMT比较,产妇经阴道分娩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进行盆底功能康复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更好、SUI比例更低,实施PFMT的依从性更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刺激 阴道分娩 盆底训练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自适应调节的肌电反馈式电刺激仪的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小月 郭旭东 郝又国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8,共8页
功能性电刺激是脑卒中后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现有的功能性电刺激仪多采用被动式或参数恒定式刺激方式,治疗效果不佳。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参数自适应调节的生物反馈式电刺激仪。以放松状态和最大自... 功能性电刺激是脑卒中后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现有的功能性电刺激仪多采用被动式或参数恒定式刺激方式,治疗效果不佳。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参数自适应调节的生物反馈式电刺激仪。以放松状态和最大自主收缩状态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为参考,用刺激间歇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作为反馈信号调节下一刺激周期的脉宽和幅值。为了避免过度刺激造成疲劳和伤害,提出了基于特征Q值的疲劳检测算法,实时检测Q值变化并在肌肉达到疲劳阈值b时终止电刺激。实验结果:仪器可以输出频率、脉宽和幅值范围分别为1~10 Hz,0.1~5 ms,5~30 mA的刺激波形,脉宽和幅值的实际输出值与设定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分别为2.3%和2.5%;相同刺激幅值下12组负载上的电压和负载阻值线性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7,实现了恒流输出;仪器可以根据肌电均方根值调节脉宽和幅值,在检测到肌肉达到疲劳阈值(50%)时电刺激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表面信号 生物反馈 疲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9
作者 蒋玮 张茂舒 +4 位作者 谭波涛 殷樱 贾功伟 虞乐华 廖春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25-1728,共4页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36例神经源性膀胱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患者每日给予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和标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每日仅给予标准护理干预治疗。两组分...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36例神经源性膀胱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患者每日给予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和标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每日仅给予标准护理干预治疗。两组分别进行8周的治疗。治疗前后患者采用排尿日志、尿动力学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提高(P<0.05),但膀胱压力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在排尿次数、日均排尿量、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生存质量评分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上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盆底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反馈电刺激对偏瘫后肌力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0
作者 胡永善 吴毅 +4 位作者 李放 白玉龙 杨晓冰 范振华 屠丹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3,共3页
用肌电反馈电刺激仪和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对脑血管病变后的偏瘫病人的手足肌力功能恢复分别作疗效观察,肌电反馈电刺激仪包括肌电反馈和电刺激两种治疗,对17例偏瘫后病人的治疗证实是有效的、安全的。该机疗效明显优于低频脉冲经皮神... 用肌电反馈电刺激仪和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对脑血管病变后的偏瘫病人的手足肌力功能恢复分别作疗效观察,肌电反馈电刺激仪包括肌电反馈和电刺激两种治疗,对17例偏瘫后病人的治疗证实是有效的、安全的。该机疗效明显优于低频脉冲经皮神经电刺激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 刺激 偏瘫 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即时效应 被引量:36
11
作者 兰月 王茜媛 +3 位作者 徐光青 窦祖林 于帆 林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无干预措施下吞咽唾液(干吞咽)2次及吞咽3ml水2次。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实时采集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的压力及时间参数。参数包括:咽部收缩峰值压,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收缩速率,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与无干预状态时相比,干咽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42),咽部收缩峰值增加(P=0.029),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16),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8)。NMES组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1)。吞咽3ml水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33),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07),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4)。NMES组UES松弛残余压升高(P=0.020),咽部收缩速率有所降低(P=0.008),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39)。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显著延长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和咽部收缩持续时间;神经肌肉电刺激会显著增加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降低咽部收缩速率,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咽部收缩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高分辨率测压 神经刺激 表面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2
作者 杨玺 刘进 马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分别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分别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摄食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FOIS评分均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较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提高更明显(P=0.032);综合训练组比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治疗后提高更明显(P=0.044,P=0.000)。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的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深层咽肌神经刺激优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优于单独进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或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刺激 表面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晓东 湾明月 +4 位作者 史景 刘承梅 李瑞青 谷玉静 马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坐位与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坐位组和卧位组,每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坐位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目的:观察坐位与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坐位组和卧位组,每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坐位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时采用坐位,卧位组采用卧位,并于治疗前后分别用X线检查、上肢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检查、上肢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坐位组优于卧位组(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时坐位效果优于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体位 生物反馈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31
14
作者 曹丽 苏园园 +5 位作者 韩燕华 陈汝虹 刘晓珊 黄瑾 翁丽 龙丽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46-3748,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8月收治的168例住院行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82)和对照组(n=86)。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由专...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8月收治的168例住院行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82)和对照组(n=86)。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由专职康复师指导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1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术后进行一般健康宣教。两组均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询问记录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并测定盆底肌肉肌力和POP-Q分度,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顶端脱垂三方面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康复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即时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16.0%;术后12个月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6.4%,对照组为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盆底肌肉肌力及C点测量值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延缓阴道顶端下移,维持阴道紧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生物反馈 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力阴道顶端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式呼吸辅助肌电生物反馈中的心率变异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丽 王淑珍 +2 位作者 王庭槐 林桂平 邵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对健康受试者进行腹式呼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并从心率变异性角度入手探讨其作用的生理机制。方法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本科生中选取27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腹式呼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11名,腹式呼吸组9名和肌电生物反馈组7名,... 目的对健康受试者进行腹式呼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并从心率变异性角度入手探讨其作用的生理机制。方法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本科生中选取27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腹式呼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11名,腹式呼吸组9名和肌电生物反馈组7名,观察试验过程中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低频高频比值的变化。结果腹式呼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中低频/高频成分降低(P<0.05),腹式呼吸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中低频功率谱成分降低(P<0.05),高频功率谱成分增高(P<0.05),低频/高频成分降低(P<0.05)。结论腹式呼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肌电生物反馈、单纯腹式呼吸都能够使健康受试者低频/高频降低,交感-迷走神经间的平衡朝迷走神经占优势的方向调整,三种训练方法对受试者低频/高频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呼吸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剑锋 闫金玉 +1 位作者 张旭 刘遵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IM及FMA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为4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经皮神经刺激 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17
作者 刘青 程慧 井松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781-2783,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产妇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产妇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电压、盆底肌力、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60d后观察组盆底肌电压(14.74μV±3.06μV)、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57μV±1.64μV,73.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干预可提高产妇盆底肌电压,增加盆底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 刺激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先辉 程健 +3 位作者 朱华 张希玲 余丹 兰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治疗(Est-EMGBFT)。两组患儿均于治... 目的探讨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治疗(Est-EMGBFT)。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胫前肌徒手肌力测定(MMT)及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I-ROM)测定,治疗组患儿同时经表面肌电图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均方根值(RMS)。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儿肌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EMG及RMS增加(P<0.05),主动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Est-EMGBFT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足背屈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反馈疗法 主动关节活动范围 积分 均方根值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阳慧 李昌叶 张惠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绝经后PF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绝经后PF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子宫脱垂及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Ⅰ、Ⅱ、Ⅴ级肌力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轻型与Ⅱ度重型子宫脱垂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尿失禁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在增强绝经后PFD患者盆底肌力、减少子宫脱垂和尿失禁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锻炼 盆底生物反馈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在偏瘫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萍 张健 +2 位作者 段立彦 韩旭 马立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观察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发病 4周内的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 ,治疗组加用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使用该仪器测定的... 目的观察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发病 4周内的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 ,治疗组加用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使用该仪器测定的肌电值及简式Fugl Meyer功能评价表进行评定。 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电值及功能评分值均有显著提高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康复效果与治疗次数正相关。结论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可促进早期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反馈刺激 偏瘫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