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表达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传莉 刘依凌 +2 位作者 王裴 孙玮 王凤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磷酸化在严重烧伤早期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变化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烧伤后1、2、6、12、24h组,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磷酸化在严重烧伤早期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变化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烧伤后1、2、6、12、24h组,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检测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F-肌动蛋白(F-actin)及磷酸化型MLC(phosphorylated MLC,p-MLC)的变化。结果烧伤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伤后6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P<0.01);烧伤后肠上皮通透性的增加伴随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明显重分布、细胞紧密连接损害以及肠上皮细胞p-MLC表达的增加。结论MLC磷酸化可能在严重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及通透性增加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黏膜 通透性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Z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0b调控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信号通路对肠上皮紧密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玉洁 张琮 陈颖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究mi R-200b对肠上皮紧密连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阴性对照慢病毒及表达mi R-200b的慢病毒感染Caco-2细胞形成NC株和200b株,以10 ng/m 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建立体外肠上皮损伤模型,并分为NC组、NC+TNF-α组、200b组... 目的探究mi R-200b对肠上皮紧密连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阴性对照慢病毒及表达mi R-200b的慢病毒感染Caco-2细胞形成NC株和200b株,以10 ng/m 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建立体外肠上皮损伤模型,并分为NC组、NC+TNF-α组、200b组和200b+TNF-α组。测量4组细胞对肠上皮跨膜电阻抗(TEER)及对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及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NC+TNF-α组TEER值降低、对FITC-dextran通透量显著增高、MLCK和P-MLC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TNF-α组相比,200b+TNF-α组TEER显著升高、FITC-dextran通透量显著降低、MLCK和P-MLC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 R-200b可调控MLCK/P-MLC信号通路修复TNF-α导致的肠上皮紧密连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0b 肠上皮紧密连接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肌球蛋白轻链非磷酸化途径 被引量:4
3
作者 叶丽虹 郭威 +4 位作者 赵铁军 张伟英 叶婷婷 吴晶辉 张晓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为了阐明平滑肌细胞迁移存在肌球蛋白轻链非磷酸化调节途径,研究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对肌球蛋白轻链非磷酸化状态下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经Boyden小室跨膜迁移实验发现,AA对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SM3细... 为了阐明平滑肌细胞迁移存在肌球蛋白轻链非磷酸化调节途径,研究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对肌球蛋白轻链非磷酸化状态下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经Boyden小室跨膜迁移实验发现,AA对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SM3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迁移作用.然而,当预先用10μmolL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lightchainkinase,MLCK)特异性抑制剂ML7作用SM3细胞后,发现AA对SM3细胞仍然具有明显的诱导迁移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这种诱导作用可被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或磷脂酶C(PLC)的特异性抑制剂U73122所拮抗.此外,Ⅱ型肌球蛋白抑制剂blebbistatin(BLB)可部分抑制“非磷酸化”状态下AA的诱导迁移作用.经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10μmolLML7可完全抑制SM3细胞中20kD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并且加入AA后MLC20仍为非磷酸化状态.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肌动蛋白在SM3细胞中分布的变化,发现在AA作用下肌动蛋白呈细胞边缘聚集现象,有伪足形成,细胞形态表现为迁移状态.预先用ML7作用后再加入AA,肌动蛋白的分布与上述结果相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平滑肌细胞迁移的作用途径中,在MLC磷酸化调节途径受到抑制时,AA可诱导MLC非磷酸化的平滑肌细胞发生迁移,其分子机理可能与ERK12和PLC信号传导途径有关,非磷酸化的肌球蛋白直接参与了该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平滑肌细胞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及其激酶在耐药颞叶癫癎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劲梅 何梅 +7 位作者 曾艳 王学峰 肖飞 林涛 朱丹 郭强 卢涌 李红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性癫癎颞叶和海马脑组织中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rylation of myosin light chain,P-MLC)及其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表达在癫癎芽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2例耐药性颞叶癫癎中P-MLC及其激... 目的探讨耐药性癫癎颞叶和海马脑组织中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rylation of myosin light chain,P-MLC)及其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表达在癫癎芽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2例耐药性颞叶癫癎中P-MLC及其激酶MLCK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P-MLC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耐药性颞叶癫癎组颞叶光密度值(0.35±0.13)高于对照组(0.19±0.027,P<0.05);耐药组海马光密度值(0.41±0.02)高于对照组(0.10±0.06,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耐药组的MLCK表达水平在颞叶组织和海马组织中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MLC及其激酶MLCK的功能与苔藓纤维芽生关系密切,P-MLC蛋白质产物在耐药性癫中明显升高,但其磷酸化激酶MLCK的表达并不升高,提示MLCK和去磷酸化酶间动态平衡被打破是P-MLC升高的原因,而P-MLC的升高可能在苔藓纤维芽生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苔藓纤维 癫癎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路燕 宋育林 +1 位作者 季巍巍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四氯化碳(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特点,以及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Thr18/Ser19)]在该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Cl4组(M1)和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CCl4组(M2)。... 目的探讨运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四氯化碳(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特点,以及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Thr18/Ser19)]在该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Cl4组(M1)和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CCl4组(M2)。N组皮下注射花生油3 ml/kg,2次/周;M1组采用400 ml/L CCl4花生油混合液,3 ml/kg,2次/周皮下注射;M2组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CCl4造模,其CCl4用量2 ml/kg,浓度和频次同M1组。造模后8周末、10周末分批处死,检测肝功能、血脂、光镜观察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P-MLC的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8周和10周末,M1组血浆球蛋白(GL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P-MLC的表达及肝脂肪变性,纤维化程度均升高,但白球比(A/G)下降。与M1组比较,8周末,M2组ALT、AST下降,但脂肪变性增强;10周末,M2组白蛋白(ALB)、A/G下降,而ALT、AST上升明显;8周和10周末M2组P-MLC的表达及肝纤维化程度均强于M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CCl4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的优点。P-MLC的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而增加,P-ML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模型 大鼠 高脂饮食 四氯化碳 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诱导肌球蛋白磷酸化被抑制的平滑肌细胞迁移的信号传导途径
6
作者 吴晶辉 叶婷婷 +8 位作者 王洪辉 周晓雷 米达 吴莲英 王长晔 郭威 张伟英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84-990,共7页
在应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特异抑制剂ML-7抑制了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后,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仍可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SM3)发生迁移.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信号传导途径,应用多种信号抑制剂,采用免疫印迹、Boyden小室和提取细胞膜... 在应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特异抑制剂ML-7抑制了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后,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仍可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SM3)发生迁移.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信号传导途径,应用多种信号抑制剂,采用免疫印迹、Boyden小室和提取细胞膜蛋白等实验方法,对上述迁移作用的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PTX(Gi蛋白抑制剂)、U73122(PLC抑制剂)、staurosporine(PKC抑制剂)、PD98059(ERK1/2抑制剂)和SB203580(p38抑制剂)分别可拮抗上述AA诱导的SM3细胞迁移作用,而SP600125(JNK抑制剂)的作用较弱.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A可提高SM3细胞中PKC(ε)、ERK1/2、p38和JNK信号的磷酸化水平,呈时间依赖性,PTX或U73122可抑制上述作用;staurosporine可抑制由AA引起的ERK1/2和JNK的磷酸化水平增强,但对p38的磷酸化水平无影响.还发现AA可促进PLCβ2的细胞膜移位,PTX可抑制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当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被抑制后,AA可通过Gi蛋白的活化促进PLCβ2向细胞膜移位,进而通过激活PKC(ε)、ERK1/2、p38和JNK等信号转导途径而诱导SM3细胞发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平滑肌细胞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细胞迁移 信号传导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后增强效应与激活后表现提升:重塑定义与认知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恺 唐文静 +1 位作者 路恒 王然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激活后增强(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效应是指最大或接近最大强度自主收缩后颤搐力(矩)的急性增强,激活后表现提升(post-activatio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PAPE)则尤指运动表现的急性提升。然而,两种术语的定义与应用存在... 激活后增强(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效应是指最大或接近最大强度自主收缩后颤搐力(矩)的急性增强,激活后表现提升(post-activatio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PAPE)则尤指运动表现的急性提升。然而,两种术语的定义与应用存在混淆。研究通过系统检索和文献分析发现,术语PAP在发展的历史中逐渐从宽泛的概念转变为具体、明确的术语。目前,PAP效应的主要机制被认为是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这可能会提升运动表现相关测试的发力速率和向心负荷-速度关系。然而,在纳入的32篇同时报告PAP效应和PAPE的研究中,50%的研究未同时观察到PAP效应和PAPE,9.4%的研究在PAP效应无差异和显著下降的同时却观察到了PAPE的显著提升。PAP效应只有在激活后的早期(5 min以内)且幅度极高时,才可能影响PAPE,但并不是PAPE的主要机制。结合国外学者对PAP和PAPE的定义,认为在以运动表现作为测量结果时,应统一使用术语PAPE描述相关内容。建议将PAPE翻译为“激活后表现提升”,定义为“最大或接近最大强度自主收缩后运动表现的急性提升”;将PAP翻译为“激活后增强”,定义为“最大或接近最大强度自主收缩后颤搐力(矩)的急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后表现提升 激活后增强效应 运动表现 颤搐 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在大鼠严重烧伤后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依凌 王凤君 +1 位作者 陈传莉 王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不同时相点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Rho激酶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制备烧伤大鼠模型后取回肠末段,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6h+Y27632组,以荧光素标记法(FITC-D)检测大鼠肠黏膜在未烧伤、1、2...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早期不同时相点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Rho激酶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制备烧伤大鼠模型后取回肠末段,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和烧伤6h+Y27632组,以荧光素标记法(FITC-D)检测大鼠肠黏膜在未烧伤、1、2、6、12、24h等不同时相点通透性的变化指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肠黏膜肌球蛋白轻链(myosinlightchain,MLC)、磷酸化MLC(p-MLC)和Rho激酶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并呈时相依赖性变化,6~12h达到最高;p-MLC以及Rho激酶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上述蛋白表达的增强可在加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后消失。结论严重烧伤后肠黏膜Rho激酶激活和p-MLC表达增加,是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及屏障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肠黏膜通透性 RHO激酶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对4-HPR抑制HepG2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玲 魏翔 +2 位作者 张素梅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对N-(4-羟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4-HPR)抑制肝癌细胞HepG2体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PMA单独或联合4-HPR处理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形态学变化和药物对生长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 目的观察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对N-(4-羟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4-HPR)抑制肝癌细胞HepG2体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PMA单独或联合4-HPR处理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形态学变化和药物对生长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epG2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迁移相关蛋白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表达和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程度。结果 PMA联合4-HPR处理组细胞密度小,形态更为细长;二者联合处理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减少,而PMA单独处理细胞迁移距离增加(P <0. 05);抑制细胞迁移过程中,N-cadherin、MLCK表达减少,MLC磷酸化亦降低(P <0. 05)。结论 PMA联合4-HPR可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相比4-HPR组能更显著减少MLCK的表达和MLC的磷酸化,为进一步探讨4-HPR联合PMA治疗肝癌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肉豆蔻佛波醇 N-(4-羟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神经钙黏蛋白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肝癌HEPG2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脂多糖诱导人肺动脉内皮细胞表达P-MLCK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闽加 白建文 +1 位作者 李锦师 许淑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表达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phosphorylated myosin lightchain kinase,P-MLCK)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PAEC,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2μg/mL LPS孵育1 h,经免疫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表达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phosphorylated myosin lightchain kinase,P-MLCK)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PAEC,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2μg/mL LPS孵育1 h,经免疫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MLCK。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LPS刺激HPAEC后较生理盐水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HPAEC在LPS刺激30、60 min后,P-MLCK表达由0.41±0.05分别增加至0.82±0.43和1.56±0.07(P<0.05,P<0.01),同时LPS 30 min组和60 mi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PS刺激60 min后P-MLCK免疫反应细胞由1.25±2.1增加至16.4±4.8(P<0.01)。结论P-MLCK可能与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所致的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动脉内皮细胞 细菌脂多糖 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通过RhoA/ROCK信号通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严小丽 陈诚 +1 位作者 王丹 常青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99-1206,共8页
目的 探讨孕酮通过RhoA/ROCK信号通路影响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临产与未临产人子宫平滑肌组织各5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肌球蛋白轻链20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myosin light chain 20,p-MLC20)、ROCK1、R... 目的 探讨孕酮通过RhoA/ROCK信号通路影响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临产与未临产人子宫平滑肌组织各5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肌球蛋白轻链20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of myosin light chain 20,p-MLC20)、ROCK1、ROCK2的表达;分离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并经免疫荧光技术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Ca;浓度([Ca;]i);孕酮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及孕酮(P4)干预子宫平滑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MLC20及ROCK1、ROCK2的表达,以及ROCK抑制剂Y-27632与孕酮干预后子宫平滑肌细胞中p-MLC20的表达。结果 与未临产组织相比,临产子宫平滑肌组织中p-MLC20、ROCK1、ROCK2表达明显上升(P<0.05);孕酮诱导子宫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内ROCK1、ROCK2、p-MLC20水平增加(P<0.05);Y-27632与孕酮干预子宫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内p-MLC20水平下降(P<0.05)。结论 孕酮通过RhoA/ROCK信号通路调控p-MLC20水平,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RhoA/ROCK信号通路 肌球蛋白轻链20磷酸化 子宫收缩 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