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立新 杨光华 +2 位作者 姜勇 李俸媛 廖殿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 探讨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方法 对 95例DFSP中筛选出的15例肌样型DFSP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女性比男性稍多见 (1 5∶1)。 18~ 4 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73% ... 目的 探讨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中肌样区域的组织发生和性质。方法 对 95例DFSP中筛选出的15例肌样型DFSP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女性比男性稍多见 (1 5∶1)。 18~ 4 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73% )。肿瘤部位常见于躯干和肢体 (11/15 )。镜检 :在 15例肌样型DFSP中 (9例为纤维肉瘤型 ,最为常见 ;4例为经典型 ;2例为色素型 ,后者伴有肌样区域未见文献报道 )均观察到散在分布的肌样结节和肌样束 ,即肌样区域 ,且与瘤内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密切的关系 ,并发现血管壁改变具有不同程期的特点。早期 :瘤内小血管和少许较大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显著增生 ,细胞无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 ;中期 :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形成特征性的嗜伊红性肌样结节和肌样束 ,可伴轻度玻璃样变 ,在大多数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中常可见偏位、不规则、变小变窄的血管腔 ;后期 :肌样结节和肌样束可相互融合 ,血管腔萎陷或消失 ,伴有广泛玻璃样变甚至钙化。免疫表型 :肌样结节和肌样束呈SMA、MSA、Vim弥漫强阳性 ,但对Des、smoothmusclemyosin、caldesmon和CD34均呈阴性。需特别指出的是肌样结节和肌样束中偏位的血管腔衬覆的内皮细胞呈CD34阳性 ,证实了肌样区域与血管壁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样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区域 组织发生 免疫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例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立新 杨光华 +3 位作者 姜勇 杨果 李俸媛 廖殿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色素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8例色素型DFSP进行了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其中 4例做电镜观察。结果 色素型DFSP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生长方式与普通型DF SP相同。随访... 目的 探讨色素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8例色素型DFSP进行了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其中 4例做电镜观察。结果 色素型DFSP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生长方式与普通型DF SP相同。随访结果 3例发生复发 ,无 1例发生转移。 4例肿瘤切面见浅黑色或黑色斑。所有病例既可见典型的DFSP组织形态学特征 ,同时又见散在性分布、数量多少不等的黑色素细胞。本组 6例瘤组织显示普通型DFSP图像 ,2例部分区域显示纤维肉瘤型DFSP图像 ,偶可见血管壁平滑肌增生形成的肌样结节和黏液样变性区。Fontana染色黑色素细胞呈阳性 ,Perls染色则为阴性。梭形瘤细胞呈Vim和CD34阳性 ,CD34阳性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S 10 0蛋白和NSE阴性 ;黑色素细胞呈S 10 0蛋白和Vim阳性 ;纤维肉瘤型DFSP区Ki 6 7阳性表达率高于普通型DFSP区。电镜观察 :可见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含有许多成熟黑色素小体黑色素细胞。结论 色素型DFSP是一种少见的DFSP亚型 ,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型DFSP对比有许多共同之处 ,需与动脉瘤样型纤维组织细胞瘤、弥漫性神经纤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皮肤纤维肉瘤 光镜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皮肤肿瘤 黑色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锦 周晓军 马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FS-DFSP)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亚型。有别于经典DFSP交界恶性/潜在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FS-... 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FS-DFSP)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亚型。有别于经典DFSP交界恶性/潜在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FS-DFSP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因此目前认为其生物学行为属明确恶性。由于小面积纤维肉瘤样变区域即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临床应重视FS-DFSP的诊断,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尽管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DFSP的临床实践指南,但目前对于FS-DFSP患者还没有公认的或特别推荐的治疗选择,FSDFSP的诊治尚存在一些问题。加深对FS-DFSP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协助诊断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小洁 徐文俊 王亚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报告1例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女,24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皮肤出现红斑,逐渐变大,中央萎缩。皮肤科检查:胸部一3 cm×4 cm暗紫红色近圆形斑块,表面光滑,中央萎缩,触之质地韧,无凸起包块,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报告1例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女,24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皮肤出现红斑,逐渐变大,中央萎缩。皮肤科检查:胸部一3 cm×4 cm暗紫红色近圆形斑块,表面光滑,中央萎缩,触之质地韧,无凸起包块,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萎缩变薄,真皮及皮下脂肪可见短梭形细胞增生,增生细胞和表皮之间可见肿瘤细胞无浸润带;真皮浅、中层区域肿瘤细胞数目较少,排列稍稀疏,细胞呈波浪状排列,平行于表皮;真皮深部和皮下脂肪层可见密集排列的梭形细胞增生,梭形细胞密集排列呈车幅状、席纹状或束状。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CD34。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OL1A1-PDGFB融合基因阳性。诊断: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 COL1A1-PDGFB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合并胃肠道间质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莫文法 李科俭 +1 位作者 杜丽虹 陆竞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244,共2页
患者女性,41岁。2013年6月,发现左侧腋下肿物4个月,局部皮肤暗红、无破溃,皮下触及一大小3 cm×2. 5 cm×2 cm界清肿物。遂行左侧腋下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肉瘤(低~中度分化),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D34阳性,Ki-67增殖... 患者女性,41岁。2013年6月,发现左侧腋下肿物4个月,局部皮肤暗红、无破溃,皮下触及一大小3 cm×2. 5 cm×2 cm界清肿物。遂行左侧腋下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肉瘤(低~中度分化),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D34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20%,S-100和actin均阴性。患者术后行PET/CT检测示胃底局部胃壁隆起,考虑为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纤维肉瘤皮肤纤维肉瘤 COL1A1/PDGFB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部黏液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克荣 周炳同 黄兆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1-252,共2页
患者女性,47岁,发现左侧腰部肿物2个月,于2017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发现左腰部有一肿块,约桂圆大小,无疼痛,2个月后肿块逐渐增大,略感不适。体检:左侧腰部皮下可触及一大小5.0 cm×5.0 cm×2.0 cm肿块,质软,无压痛,边界... 患者女性,47岁,发现左侧腰部肿物2个月,于2017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发现左腰部有一肿块,约桂圆大小,无疼痛,2个月后肿块逐渐增大,略感不适。体检:左侧腰部皮下可触及一大小5.0 cm×5.0 cm×2.0 cm肿块,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可,于2017年12月14日行肿块完整切除术,术后未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余,肿瘤复发,于2018年2月5日再次入院行肿块扩大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大小2 cm×2 cm×1.5 cm,切缘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黏液 分子病理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7
作者 王玮 周桂芝 +1 位作者 王建文 杜东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7-458,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女,19岁。因脐周萎缩性斑块16年,结节1年。于2014年4月20日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6年前脐周无明显诱因出现浸润性斑块,无痛痒,未行任何治疗,斑块逐渐增大,中央出现萎缩,1年前斑块边缘出现结节。患者既... 1病历摘要 患者女,19岁。因脐周萎缩性斑块16年,结节1年。于2014年4月20日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6年前脐周无明显诱因出现浸润性斑块,无痛痒,未行任何治疗,斑块逐渐增大,中央出现萎缩,1年前斑块边缘出现结节。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肉瘤 皮肤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斑块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8
作者 冯建兵 赵梦洁 +1 位作者 黄长征 陈思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1-282,共2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局限性低度恶性的皮肤纤维肉瘤。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无痛性持续缓慢生长的淡红色或青紫色结节,罕见病例表现为表面萎缩的斑块,笔者最近诊治一例表面呈萎缩斑块样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现报告如下。1病...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局限性低度恶性的皮肤纤维肉瘤。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无痛性持续缓慢生长的淡红色或青紫色结节,罕见病例表现为表面萎缩的斑块,笔者最近诊治一例表面呈萎缩斑块样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46岁。发现胸前正中部暗褐色斑块3年余,斑块逐渐增大,表面部分出现萎缩,病程中一直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14年9月25日就诊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9
作者 徐蕾 党林 柏冰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属于DFSP的一种亚型,临床少见,近期我科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因右侧腰部褐色斑3年余,于2014年5月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腰部出现点状褐色斑疹。无明显...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属于DFSP的一种亚型,临床少见,近期我科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因右侧腰部褐色斑3年余,于2014年5月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腰部出现点状褐色斑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10
作者 李兴 黄月香 +1 位作者 王永 燕华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3-444,共2页
患者女,47岁。左胸部萎缩性斑块26年,增大1年。患者26年前左胸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拇指盖大棕褐色斑块,皮损表面可见凹陷,呈浸润性,质稍硬,无不适,无破溃,未治疗。1年前皮损逐渐增大,无瘙痒及疼痛,为求诊治遂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 患者女,47岁。左胸部萎缩性斑块26年,增大1年。患者26年前左胸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拇指盖大棕褐色斑块,皮损表面可见凹陷,呈浸润性,质稍硬,无不适,无破溃,未治疗。1年前皮损逐渐增大,无瘙痒及疼痛,为求诊治遂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远处转移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倩倩 罗雯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4例转移性DFSP的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转移性DFSP,原发灶1例为经典型DFSP,1...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4例转移性DFSP的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转移性DFSP,原发灶1例为经典型DFSP,1例为经典型DFSP伴20%黏液样变,2例为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FS-DFSP);4例转移灶为FS-DFSP,均发生肺转移,1例合并头部顶叶转移。经典型DFSP组织学表现为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或漩涡状排列,FS-DFSP除有经典型DFSP区域外,还可见纤维肉瘤样区域。原发灶弥漫表达CD34,1例转移灶CD34表达缺失,1例p53表达增加,FS-DFSP核分裂象与Ki-67增殖指数均高于经典型DFSP。结论FS-DFSP与经典DFSP相比,侵袭性更强,转移风险更大。肿物局部切除是经典型DFSP进展为FS-DFSP的高危因素,建议尽早扩大切除,减少肿瘤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 经典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