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1A3基因突变致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景景 司倩倩 +2 位作者 倪俊 王琳 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病率低。ATP1A3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构成了临床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谱系。本文报告1例ATP1A3基因新生突变致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19岁男性,快速发病... 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病率低。ATP1A3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构成了临床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谱系。本文报告1例ATP1A3基因新生突变致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19岁男性,快速发病,进展病程。表现为患者运动后快速出现肌张力增高、球部受累及帕金森样症状。基因检测提示患者ATP1A3基因20号外显子存在c.2806G>A(p.Asp936Asn)杂合突变,其父母均未携带该致病突变。予多巴丝肼片及康复锻炼,随访1年,患者总体症状有所改善。通过分析该病例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点 ATP1A3基因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帕金森综合征的肌张力障碍25型1例报告
2
作者 杨改清 胥丽霞 +2 位作者 徐志强 张晓艺 张东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2-684,共3页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多数为散发病例,少数有家族史,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目前关于基因突变对该病的致病作用逐渐被...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多数为散发病例,少数有家族史,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目前关于基因突变对该病的致病作用逐渐被发现和证实。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姿势异常、重复动作等,与特发性震颤、舞蹈病、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有明显区别,不易误诊。但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研究报告1例经基因确诊的类似帕金森病表现的肌张力障碍患者,经基因检测出GNAL基因突变,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肌张力25型,通过该病例,加深临床医生对肌张力障碍基因诊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征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神症状起病的PLA2G6基因突变帕金森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彬 喻绪恩 +4 位作者 张亮亮 石永光 张杰 沙从波 陈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2-754,共3页
磷脂酶A2第6型基因(phospholipase A2 type 6,PLA2G6)突变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度遗传与临床异质性,根据其临床表现归类为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dystonia-parkinsonism,D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早发性帕金森病[1]。D... 磷脂酶A2第6型基因(phospholipase A2 type 6,PLA2G6)突变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度遗传与临床异质性,根据其临床表现归类为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dystonia-parkinsonism,D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早发性帕金森病[1]。DP患者多于青年期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首发症状可为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早期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用抗精神病药后肌张力障碍可能被诱发或者加重,治疗主要是改善肌张力和控制精神症状,总体预后一般[2]。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以精神症状起病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症状 PLA2G6基因 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岁半起病的SGCE肌阵挛-肌张力障碍1例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牟常华 王纪文 +4 位作者 周昀箐 王英燕 贺影忠 王翠锦 姚如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SGCE基因变异导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肌阵挛-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1岁半起病,以发作性肢体抽动、行走不稳、姿势和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SGCE基因变异导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肌阵挛-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1岁半起病,以发作性肢体抽动、行走不稳、姿势和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智力、语言和情绪等无异常;反复头颅磁共振成像、脑电图、血尿代谢筛查等无异常。全外显子测序发现SGCE基因c.1037+1G>A的缺失变异,为新发突变,国内外未见该基因位点突变报道。患儿确诊为SGCE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经唑尼沙胺治疗有效。结论确诊SGCE基因新发现的c.1037+1G>A变异可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首选唑尼沙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CE基因 阵挛-张力障碍综合征 肢体抽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2G6基因突变致早发型帕金森病2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彤 常燕 +4 位作者 崔志强 尹西 王淼 高中宝 王振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46-749,共4页
PLA2G6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的致病基因,临床报道较少。此基因突变可导致iPLA-2β酶不同程度的改变,临床表现为四种不同的临床类型。本文报告两例PLA2G6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其中1例患者为PLA2G6基因c.991G>T合... PLA2G6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的致病基因,临床报道较少。此基因突变可导致iPLA-2β酶不同程度的改变,临床表现为四种不同的临床类型。本文报告两例PLA2G6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其中1例患者为PLA2G6基因c.991G>T合并c.1A>G双杂合突变,临床表型为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dystonia-Parkinsonism,DP),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但运动并发症出现较早,肌张力障碍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术后运动功能较前改善;另1例患者为PLA2G6基因c.991G>T合并c.2752A>G、c.35C>G杂合突变,临床表型为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early-onset Parkinsonism,EOP)型,左旋多巴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分型与杂合突变导致临床异质性有关。基因检测是诊断及鉴别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2G6基因 突变 早发型 帕金森 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 基因检测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帅光英 祝英城 承欧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69-472,共4页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骨骼肌失迟缓缺失引起的临床表现,它可作为单一疾病发生,也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先驱症状而存在,同时影响疾...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期骨骼肌失迟缓缺失引起的临床表现,它可作为单一疾病发生,也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先驱症状而存在,同时影响疾病的进展和程度。但关于RB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干及黑质纹状体功能在RBD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脑干作为睡眠管理中心在RBD发病机制中尤显重要。本文就最近几年国外的主要神经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α-突触核蛋白病 磁共振成像 张力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1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楠 孙斌 +1 位作者 李澍 王诗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77-78,共2页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又名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Hallervorden-Spatz病,HSD)是一种因铁盐在苍白球、黑质沉积引起的神经变性病。早期主要损及锥体外系,出现肌张力异常、不自主运动、姿势和步态异常,中晚期出现构音、吞咽困难、小脑...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又名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Hallervorden-Spatz病,HSD)是一种因铁盐在苍白球、黑质沉积引起的神经变性病。早期主要损及锥体外系,出现肌张力异常、不自主运动、姿势和步态异常,中晚期出现构音、吞咽困难、小脑征和认知障碍[1]。早期脑MRI可见苍白球区长T2周边环绕低短T2即虎眼征。由于罕见,现报道1例误诊30年的HSD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眼征 MRI 张力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 构音障碍 铜蓝蛋白 黑质 中脑 锥体外系 神经变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下丘脑症状起病的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刘洋 刘志 +7 位作者 金嘉慧 赵洋洋 马历兵 张国 刘文革 任俊 李凤娥 孔繁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以下丘脑症状起病的抗LGI1抗体阳性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LE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 目的:探讨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以下丘脑症状起病的抗LGI1抗体阳性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LE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性欲减退、过度进食、沉默寡言,日间多眠,间断大汗,无诱因发热,低钠血症,并间断出现遗忘及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BDS),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2分,不能配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血清抗LGI1抗体阳性(1∶100),脑脊液抗LGI1抗体阳性(1∶10)。头部MRI示双侧海马、杏仁核和颞叶内侧T1低信号,T2、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右侧尤其明显。临床诊断为抗LGI1抗体阳性LE,给予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全部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正常。结论:患者血清与脑脊液抗LGI1抗体均呈阳性结合头部MRI结果可明确诊断抗LGI1抗体阳性LE。下丘脑症状、记忆障碍和FBDS均对免疫球蛋白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反应良好,该病早期可能同时存在下丘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叶脑炎 下丘脑 -张力障碍发作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LGI 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反复误诊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美 陈柯言 +1 位作者 刘东 金善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1-294,共4页
本文报告1例反复误诊的抗LGI 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以精神情绪异常起病,血钠低,初始头颅MR影像表现正常,外院误诊为低钠血症脑病。补钠后出现左侧面臂肌张力障碍,复查头颅MR出现双侧基底节、双侧额叶,左侧颞叶、海马病变,再次误诊... 本文报告1例反复误诊的抗LGI 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以精神情绪异常起病,血钠低,初始头颅MR影像表现正常,外院误诊为低钠血症脑病。补钠后出现左侧面臂肌张力障碍,复查头颅MR出现双侧基底节、双侧额叶,左侧颞叶、海马病变,再次误诊为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后LGI 1抗体阳性,予激素治疗后好转。双侧基底节受累可能为抗LGI 1自身免疫性脑炎早期特征性影像表现,基底节-颞叶内侧-额叶环路网络可能为面臂肌张力障碍产生的潜在机制。如果患者出现双侧基底节区病变,要考虑抗LGI 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 -张力障碍 渗透性脱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