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蕾 孙海磊 +4 位作者 毛衍伟 王梦雪 韩永胜 马伟东 张一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93-404,共12页
肌原纤维蛋白是决定肌肉品质的一种盐溶性蛋白,其热诱导凝胶特性直接影响乳化和肉糜类制品的品质,探究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因素是目前国内外肉品研究领域的热点。对肌原纤维蛋白进行技术改良,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可提高肌原纤维蛋... 肌原纤维蛋白是决定肌肉品质的一种盐溶性蛋白,其热诱导凝胶特性直接影响乳化和肉糜类制品的品质,探究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因素是目前国内外肉品研究领域的热点。对肌原纤维蛋白进行技术改良,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可提高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功能特性。目前研究对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修饰的策略主要包括外源性添加物质和物理技术处理。然而不同处理方式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功能的影响缺乏全面的总结。因此,本文重点从蛋白所处的环境、物理技术和外源添加物方面论述影响和改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各类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明晰了蛋白所处环境的不同和物理技术处理会通过改变蛋白自身构象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而外源添加物通过与蛋白结合形成聚集体影响凝胶特性。本文可为改善凝胶类肉制品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凝胶特性 外源添加物 物理处理技术 蛋白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对微波场下低盐鲟鱼肌原纤维蛋白预凝胶化的影响
2
作者 石彤 解钰 +3 位作者 张昊 王鑫 李梦哲 高瑞昌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精氨酸(Arg)对微波场下低盐肌原纤维蛋白预凝胶化的影响,利用200 W微波分别在不同Arg浓度条件下加热肌原纤维蛋白1、3 min和5 min(<40℃),对该加热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特性、结构特性、分子间作用力和形态学特性进行研究... 为探究精氨酸(Arg)对微波场下低盐肌原纤维蛋白预凝胶化的影响,利用200 W微波分别在不同Arg浓度条件下加热肌原纤维蛋白1、3 min和5 min(<40℃),对该加热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特性、结构特性、分子间作用力和形态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溶液的溶解度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在相同的微波时间下,适宜浓度的Arg能够显著提高其溶解度(P<0.05)。在微波处理5 min时,随Arg浓度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浊度显著降低(P<0.05)。肌原纤维蛋白粒径随Arg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Arg抑制了微波加热过程中较大蛋白聚集簇的形成。未添加Arg溶液的肌原纤维蛋白经微波加热3 min,其离子键和氢键含量显著降低,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含量显著增加(P<0.05);40 mmol/L Arg抑制了蛋白分子间的离子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了氢键和二硫键的贡献。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300 K模拟系统中Arg与肌球蛋白结合后,均方根偏差约从0.52 nm增大至5.85 nm;Arg-肌球蛋白复合物与肌球蛋白自身相比具有较高的回旋半径。以上结果表明,Arg促进了低盐条件下肌原纤维蛋白聚集体的解聚,使其在微波场下的聚集特征由原来以较大蛋白簇为主转变为以较小颗粒为主;此外,肌球蛋白的结构紧密性因Arg的结合而下降,蛋白构象更加松散,为其在后续凝胶增强阶段的进一步交联提供充足的储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低盐 纤维蛋白 精氨酸 解聚 子力显微镜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条件下姜黄素对肌原纤维蛋白乳液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常海军 胡渝 +2 位作者 石源伟 周文斌 伯朝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5-202,共8页
以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选择5 mmol/L H 2O 2浓度模拟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体系,添加不同浓度水平(0、5、10、15、20μmol/L)的姜黄素,通过分析蛋白荧光猝灭程度、乳液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液贮存稳定性、乳液粒度和流变特性... 以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选择5 mmol/L H 2O 2浓度模拟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体系,添加不同浓度水平(0、5、10、15、20μmol/L)的姜黄素,通过分析蛋白荧光猝灭程度、乳液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液贮存稳定性、乳液粒度和流变特性等变化,研究不同浓度水平姜黄素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姜黄素对肌原纤维蛋白荧光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与氧化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的加入可以形成乳液粒度更小、乳液更加稳定、乳化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的乳液体系(P<0.05),同时发现在4种不同浓度姜黄素添加的情况下,随着姜黄素浓度的上升,乳化活性先降低再趋于稳定,而乳化稳定性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在5μmol/L姜黄素下,乳化活性最高,20μmol/L时乳化稳定性最高;通过对乳液流变频率扫描和温度扫描的分析表明,与氧化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的添加都有利于2种模式下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的增加,且均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频率扫描下,5μmol/L姜黄素可以获得更好的G′和G″,在温度扫描下,10μmol/L姜黄素可以获得更好的G′和G″。姜黄素有利于形成粒度小、活性高、稳定性好的乳化体系,有利于提高肌原纤维蛋白乳液乳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纤维蛋白 相互作用 乳化特性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丁香酚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嘉琦 潘德胤 +2 位作者 马金明 刁静静 陈洪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1,共8页
为了探究丁香酚添加量对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猪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模拟乳化香肠的加工过程,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丁香酚(0、5、10、20、50、100 mg/g蛋白质)添加对蛋白的二级结构、凝胶强度、保水率、水分分布、... 为了探究丁香酚添加量对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猪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模拟乳化香肠的加工过程,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丁香酚(0、5、10、20、50、100 mg/g蛋白质)添加对蛋白的二级结构、凝胶强度、保水率、水分分布、流变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的影响,探讨丁香酚添加量对蛋白凝胶形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的丁香酚(20 mg/g)显著提升了蛋白的凝胶强度、保水率(P<0.05),凝胶中不易流动水的含量和储能模量明显增加,蒸煮损失和冻融损失显著降低(P<0.05),凝胶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然而,当添加高浓度的丁香酚(100 mg/g)时,凝胶强度和保水率明显降低,蒸煮损失、冻融损失明显升高,且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晰地看到凝胶网络结构粗糙、孔隙明显增大。综上,添加低浓度丁香酚(20 mg/g)可以有效地提高蛋白的凝胶特性,其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的肉制品品质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纤维蛋白 互作 凝胶特性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不同品种及部位绵羊肉氨基酸及肌原纤维蛋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梁万森 袁媛 +6 位作者 贾一鸣 韩喆 陆健康 李舒婷 牛希跃 许倩 李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1-321,共11页
为分析南疆地区3个不同品种羊肉中的氨基酸以及蛋白特性,本研究对多浪羊、和田羊与策勒黑羊的外脊、颈肉及后腿肉的氨基酸含量以及它们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水合特性、乳化特性及凝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个样... 为分析南疆地区3个不同品种羊肉中的氨基酸以及蛋白特性,本研究对多浪羊、和田羊与策勒黑羊的外脊、颈肉及后腿肉的氨基酸含量以及它们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水合特性、乳化特性及凝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个样品中多浪羊后腿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和田羊颈肉的婴儿必需氨基酸比重(BEAA/TAA)高于其他样品,三个品种羊肉的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均超过FAO/WHO推荐值;在氨基酸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中,三者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与胱氨酸。9个样品均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赖氨酸(Lys)、苯丙氨酸(Phe)与酪氨酸(Tyr)的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s coefficient amino acid,RCAA)均大于1。多浪羊后腿MP的疏水性显著高于其他样品(P<0.05),其所含非极性氨基酸含量也相对较高。此外,多浪羊后腿的MP还具有较好的乳化活性(Emulsifying properties,EAI)及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ESI)。对比外脊、颈肉与后腿MP的凝胶特性,发现三个品种羊肉后腿均具有较好的凝胶品质,其中多浪羊后腿MP凝胶品质最优。本研究明确了南疆地区不同品种及部位绵羊肉的营养品质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特性间的差异性,为肉羊养殖及羊肉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 不同部位 氨基酸 纤维蛋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强度对南极磷虾肉保水性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芳 姜鹏飞 +3 位作者 杜晓平 傅宝尚 尚珊 祁立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4,共11页
为改善南极磷虾虾肉水分易损失,质地较硬等问题,通过测定离心损失、水分分布、质构特性、肌原纤维断裂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蛋白质表面疏水性、蛋白质组成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等指标,研究不同离子强度的浸泡液(0.8、... 为改善南极磷虾虾肉水分易损失,质地较硬等问题,通过测定离心损失、水分分布、质构特性、肌原纤维断裂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蛋白质表面疏水性、蛋白质组成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等指标,研究不同离子强度的浸泡液(0.8、0.9、1.0、1.1 mol/L)和浸泡时间(1、2、4、6 h)对南极磷虾保水性和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虾肉的蒸煮损失、离心损失和硬度先下降后升高,不易流动水增加,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同一离子强度下,虾肉的保水效果在2 h达到最佳,相比对照组,1.0 mol/L浸泡液处理组的虾肉其弹性从0.76增加到0.98,硬度从241.99 g下降到102.66 g;且虾肉的肌原纤维断裂指数达到最大,为11.43;蛋白质表面疏水性从9.85μg下降到1.83μg。在2 h浸泡时间下,肌动蛋白含量和β-折叠相对含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高的离子强度(1.1 mol/L)会使蛋白质出现不同程度的聚集,肌纤维组织破坏较为严重,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保水效果。结合感官评定,离子强度1.0 mol/L、浸泡时间为2 h时能够改善南极磷虾的保水特性,可为南极磷虾虾肉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离子强度 纤维蛋白 蛋白质二级结构 保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家会 房佳琪 +1 位作者 杨维 夏光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谷蛋白显著提高了MP的硬度、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谷蛋白使MP凝胶网络趋于平整,孔洞减小,有利于凝胶的形成。与水浴加热相比,经过一段式真空热处理1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弹性、凝胶强度显著提高,真空热处理2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与凝胶强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真空热处理和谷蛋白添加改善了MP凝胶的水分状态,T22固定水的含量下降,同时T22固定水与T23自由水的迁移受到限制,使凝胶内水分趋于稳定。分子间作用力结果显示,离子键与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MP的凝胶化。综上所述,真空加工和谷蛋白添加促使MP结构伸展,形成更加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纤维蛋白 凝胶 真空热处理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条件下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的体外消化特性
8
作者 付子睿 黄卉 +6 位作者 岑剑伟 郝淑贤 相欢 陈胜军 魏涯 胡晓 李春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6-154,共9页
罗非鱼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为了解不同加热方式对鱼肉品质及蛋白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汽蒸5 min、500 W微波5 min及160℃烤制8 min 3种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进行处理,对加热后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以及蛋白... 罗非鱼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为了解不同加热方式对鱼肉品质及蛋白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汽蒸5 min、500 W微波5 min及160℃烤制8 min 3种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进行处理,对加热后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以及蛋白氧化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体外消化模拟,对其消化率、水解度、肽段分布、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热处理导致了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热变性,溶解度降低,氢键被破坏,α-螺旋占比显著下降,β-折叠占比显著上升(P<0.05)。其中汽蒸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烤制和微波组,烤制组蛋白氧化程度明显高于汽蒸和烤制组(P<0.05)。体外消化实验表明,胃消化阶段,烤制组和微波组的消化率相接近,显著高于汽蒸和生鲜组(P<0.05);在肠消化阶段,汽蒸、烤制、微波组水解度显著高于生鲜组(P<0.05),同时,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热处理组精氨酸(Arg)、赖氨酸(Lys)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能够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热处理不仅促进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消化和游离氨基酸的释放,而且改善了罗非鱼消化产物的生物活性功能。其中,在烤制加工时,轻度氧化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轻微改变和部分解折叠,从而增强其蛋白酶敏感性,造成烤制热加工的消化率相比于其他方式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热加工 纤维蛋白 氧化 蛋白结构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芨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氧化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冻融循环特性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余焱 吴伟伦 +5 位作者 熊光权 吴文锦 汪兰 钱凯 石柳 徐宁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2,共10页
【目的】研究白芨(Bletilla striata)多糖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氧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的抗冻融性能,为白芨多糖在抗冻保水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克氏原螯虾为原料,通... 【目的】研究白芨(Bletilla striata)多糖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氧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的抗冻融性能,为白芨多糖在抗冻保水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克氏原螯虾为原料,通过测定水分分布、色度、质构、流变特性、二级结构、微观结构等指标,探讨添加质量分数0.1%的白芨多糖对7次冻融循环的MP凝胶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与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随冻融循环数增加,MP凝胶出现亮度值L^(*)、白度值(W)、持水能力、β-折叠含量显著下降,凝胶强度上升等劣变现象。而添加白芨多糖组经7次冻融后,MP凝胶W值较未处理组下降4.63,自由水占比减少10.22%,胰蛋白酶活性提高191.52 U/mg,同时MP凝胶黏弹性显著提升,β-折叠含量下降幅度受到抑制。与亚油酸氧化组相比,白芨多糖组胃消化率提高8.39%,肠消化率提高12.92%。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添加BSP后MP凝胶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冰晶孔洞明显减少,表明白芨多糖能有效抑制冻融过程中冰晶对MP凝胶的损伤。【结论】BSP可通过抑制MP氧化交联、维持疏水相互作用和β-折叠结构,稳定MP凝胶网络,并提高MP的消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多糖 克氏螯虾 氧化纤维蛋白凝胶 冻融循环 凝胶特性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的理化特性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质的影响
10
作者 王启龙 王军辉 +1 位作者 左淑荣 刘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9-664,共6页
文章以不同产地的燕麦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 文章以不同产地的燕麦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制备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燕麦β-葡聚糖复合乳液,探究其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乳液液滴尺寸。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燕麦β-葡聚糖均由葡萄糖组成,3种燕麦β-葡聚糖之间没有明显的理化或结构差异;复合乳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明显高于纯MP乳液,且3种燕麦β-葡聚糖均能显著减小MP乳液液滴的尺寸,提高乳液质量。研究结果为MP和燕麦β-葡聚糖食品乳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Β-葡聚糖 纤维蛋白(mp) 乳液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真空长时煮制时间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杜汶清 张佳敏 +4 位作者 刘琰艳 唐丽 白婷 任春平 吉莉莉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探究低温真空长时煮制时间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特性的影响,选取猪背最长肌为实验对象,进行不同煮制时间下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SDS-PAGE、微观结构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测定与分析。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 为探究低温真空长时煮制时间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特性的影响,选取猪背最长肌为实验对象,进行不同煮制时间下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SDS-PAGE、微观结构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测定与分析。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呈现上升趋势(P<0.05),总巯基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煮制时间为30 min时,肌原纤维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轻链条带颜色更浅。由扫描电镜结果可知,60 min时,肌原纤维蛋白聚集形成大量小颗粒聚集物,其破坏程度加深。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α螺旋相对含量减少,β折叠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β转角相对含量增加,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由有序向无序转变。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煮制60 min时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氧化与降解明显,煮制30 min时蛋白结构变化相对较小。该研究为低温真空长时煮制工艺提高猪肉产品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纤维蛋白 低温真空长时煮制 煮制时间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冻与真空冷冻干燥对金线鱼肌原纤维蛋白理化性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史秋艳 林端权 +4 位作者 何文雄 刘康 张凌晶 翁凌 孙乐常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51,共11页
为研究真空冷冻干燥对鱼糜粉品质的影响,以金线鱼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真空冷冻干燥的预冻处理和真空冷冻干燥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理化性质的影响,并探究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协同下... 为研究真空冷冻干燥对鱼糜粉品质的影响,以金线鱼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真空冷冻干燥的预冻处理和真空冷冻干燥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理化性质的影响,并探究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协同下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相比,经预冻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浊度和粒径显著增加(P<0.05),溶解度分别降低32.3%和42.0%,表明蛋白质在处理过程中出现聚集变性;总巯基含量分别降低27.3%和45.35%,羰基含量分别增加112.2%和181.5%,证实其发生氧化变性;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和最大内源荧光强度下降(从5879下降到5487、4144),揭示蛋白质有序结构遭到破坏和微环境发生改变。肌原纤维蛋白经预冻处理与真空干燥处理均导致储能模量G′下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组的G′值最小,但添加TG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值;凝胶微观结构显示,未处理组的凝胶微观网状结构清晰,而预冻组和真空冷冻干燥组的凝胶结构变得不均匀或未见明显凝胶网状结构,添加TG酶则促使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状结构变得致密均匀。综上可知,真空冷冻干燥处理中的预冻阶段与干燥阶段均会对肌原纤维蛋白理化性质和凝胶特性造成影响,其中预冻阶段引起的冷冻变性对蛋白聚集和氧化影响更大,而干燥阶段的脱水变性则对蛋白结构造成更大影响,TG酶可以提升经预冻和真空冷冻干燥之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 纤维蛋白 TG 真空冷冻干燥 理化性质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杆菌后生元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13
作者 魏海旺 张迎阳 +3 位作者 芦鑫 甘钰莎 陈婷 高蕙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4,共9页
以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质量浓度(0、125、250、500、1 000μg/mL)发酵乳杆菌后生元(postbiotics derived from Lactobacillus fermentum,PLF)对MP结构、氧化特性及肉糜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 以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质量浓度(0、125、250、500、1 000μg/mL)发酵乳杆菌后生元(postbiotics derived from Lactobacillus fermentum,PLF)对MP结构、氧化特性及肉糜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肉糜的质构、pH值、持水性、内源酶活性,以及PLF-MP复合物的理化性质(羰基、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蛋白质结构变化与蛋白质之间结合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分析不同质量浓度PLF与MP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PLF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善肉糜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与PLF调控蛋白质微环境、促进凝胶网络形成和交联密切相关。在相同氧化条件下,添加500μg/mL PLF后,MP羰基含量相比于未添加PLF组降低24.92%,巯基含量增加31.63%(P<0.05);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通过PLF的添加调整MP微环境,引发了局部结构的展开与整体重新折叠,芳香族氨基酸残基逐渐嵌入疏水核心,显著提升了MP的结构稳定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过程,显示PLF对MP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调整,增强了蛋白质骨架的规整性,有效减少了结构中的无序区域,改善了MP结构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添加PLF可有效改善肉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后生元 纤维蛋白 氧化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空化对添加复合磷酸盐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理化与凝胶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解坤 任仙娥 杨锋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基于单孔孔板水力空化(hydrodynamic cavitation,HC)装置,对添加3 g/L复合磷酸盐(compound phosphate,CP)的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进行处理。通过研究粒径、Zeta电位、溶解性、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内源荧... 基于单孔孔板水力空化(hydrodynamic cavitation,HC)装置,对添加3 g/L复合磷酸盐(compound phosphate,CP)的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进行处理。通过研究粒径、Zeta电位、溶解性、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光谱、动态流变学性质、凝胶强度、凝胶持水性、凝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分析CP与不同HC处理时间(0,1,2,3,4 min)对罗非鱼MP理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3 g/L CP结合HC处理2 min时,罗非鱼MP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而Zeta电位绝对值、溶解性、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内源荧光光谱结果显示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荧光强度减弱。动态流变学性质结果显示罗非鱼MP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终值均得到提升,且热诱导凝胶强度与持水性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罗非鱼MP形成了更加均匀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结构。因此,HC处理与CP的协同作用能够通过改变罗非鱼MP的理化结构来改善其凝胶特性,在减盐淡水鱼糜制品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水力空化 复合磷酸盐 理化性质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涂膜剂对冷藏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及熟化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游刚 谢福瑜 +7 位作者 蓝曼宁 黄晓雯 王昌宇 陈小芳 彭家俊 罗珍玲 黄一支 牛改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300,共10页
为探究复合涂膜剂对冷藏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冷藏(4℃)过程中(0、2、4、6、8 d)茶多酚-壳聚糖(T-Ch)/茶多酚-海藻酸钠(T-SA)复合涂膜剂对鱼片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理化性质(溶解度、浊度、总疏基/活性巯基、... 为探究复合涂膜剂对冷藏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冷藏(4℃)过程中(0、2、4、6、8 d)茶多酚-壳聚糖(T-Ch)/茶多酚-海藻酸钠(T-SA)复合涂膜剂对鱼片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理化性质(溶解度、浊度、总疏基/活性巯基、Ca^(2+)-ATPase活性和表面疏水性)及熟化鱼肉品质变化(红外光谱、凝胶形成作用力、质构、体外消化性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涂膜剂均能减缓冷藏鱼片MP溶解度、总巯基/活性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的降低幅度,减缓MP浊度和表面疏水性的增加幅度,延缓冷藏鱼肉MP变性聚集,改善冷藏鱼片品质。其中T-Ch处理对MP溶解性、活性巯基、表面疏水性和Ca^(2+)-ATPase活性的维持效果优于T-SA处理,而T-SA处理则可较好保持MP的总巯基含量。尽管涂膜剂处理降低了冷藏后熟化鱼肉消化率,但涂膜处理增加鱼肉MP的疏水作用力和二硫键含量,增强鱼肉凝胶特性,改善鱼肉感官特性和质构劣化程度,且T-Ch处理效果由于T-SA处理。因此,复合涂膜剂处理能够有效延缓冷藏鱼片品质下降,提高其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复合涂膜剂 冷藏 纤维蛋白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和NaCl浓度对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孙栋 胡婷 +4 位作者 冯耀文 王钢 余龙驹 李璇 郝刚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在3种pH值(5.0、6.0、8.0)下构建Fenton氧化体系和不同NaCl浓度体系,以氧化1 h的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通过MP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 在3种pH值(5.0、6.0、8.0)下构建Fenton氧化体系和不同NaCl浓度体系,以氧化1 h的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通过MP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测定及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和NaCl浓度对MP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pH值下,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MP总巯基含量、溶解度下降,表面疏水性增加,膨胀程度横向缩小。在同一H2O2浓度下,随着pH值的增加,MP总巯基含量和溶解度增加,表面疏水性降低,发生横向膨胀,A带变窄,Z线被破坏;同一pH值下,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MP溶解度增加,表面疏水性减小,发生横向膨胀,横桥被破坏。在相同NaCl浓度下,随着pH值的增加,MP溶解度增加,表面疏水性降低,发生横向膨胀,在pH 8.0、NaCl浓度1 mol/L时可明显观察到M线和Z线被破坏,MP整体变得模糊,肌节部位发生断裂,横桥被破坏,粗丝与细丝发生分离。综上,不同pH值条件下,氧化和NaCl均对牦牛肉MP产生不利影响,pH 6.0、NaCl浓度0.4 mol/L时,氧化对MP结构的负面影响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蛋白氧化 PH值 NaCl浓度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过程中卤鸭腿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京九 宋明菲 +5 位作者 牛越 朱玲娇 郭丹郡 胥伟 易阳 王宏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卤鸭腿嫩度的改善机制,本研究通过测定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化学作用力、二级结构、微观结构等指标,分析了超高压处理(400 MPa,15 min)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先上升...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卤鸭腿嫩度的改善机制,本研究通过测定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化学作用力、二级结构、微观结构等指标,分析了超高压处理(400 MPa,15 min)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先上升后下降,在处理12 min时达到最大值51.03。总巯基含量在处理15 min后下降了40.6%,而游离巯基含量上升了42.7%,二硫键显著(P<0.05)增加了189.2%。色氨酸和酪氨酸基团暴露。以上变化表明蛋白三级结构发生改变。超高压处理15 min后,肌原纤维蛋白α-螺旋含量从20.63%减少到13.45%,无规则卷曲含量从23.93%增加到28.67%,说明蛋白二级结构重排。SDS-PAGE电泳和扫描电镜结果分别显示,超高压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发生解聚,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综上所述,在超高压处理过程中,鸭腿肌原纤维蛋白的三级结构、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有利于提高鸭肉嫩度。该研究为超高压技术在肉制品嫩度改善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纤维蛋白 蛋白结构 卤鸭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对牛肉干肌原纤维蛋白理化性质及风味的影响
18
作者 张新斌 张倩 +2 位作者 李君冉 杜文静 胡炜东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3,共8页
为改善牛肉干嫩度,探讨超声波技术与蛋白酶协同作用对牛肉干品质的提升机制。牛肉干样品制备最佳工艺为:复合蛋白酶缓冲液(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质量比1∶2)添加量为牛肉质量的0.04%,经600 W、40 kHz超声30 min后,于51℃嫩化3.1 h。... 为改善牛肉干嫩度,探讨超声波技术与蛋白酶协同作用对牛肉干品质的提升机制。牛肉干样品制备最佳工艺为:复合蛋白酶缓冲液(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质量比1∶2)添加量为牛肉质量的0.04%,经600 W、40 kHz超声30 min后,于51℃嫩化3.1 h。结果表明,相较于空白组,超声辅助蛋白酶处理促使牛肉干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提升,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提高213.27%(P<0.05),表面疏水性和牛肉干微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这些变化揭示了超声波处理能有效破坏牛肉的肌原纤维结构,降低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11种醇类、5种醛类、17种烃类、5种酮类、1种酚类、2种酯类、1种酸类、2种醚类、1种其他物质,超声波辅助蛋白酶处理有助于增加牛肉干风味物质种类与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干 超声辅助 复合酶 纤维蛋白理化性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蒸煮罗非鱼片冻藏期间品质与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辰晏 廖添洪 +1 位作者 吉宏武 张迪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55,共8页
为探究真空低温蒸煮(sous-vide,SV)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常压高温蒸煮处理(TH)罗非鱼片作为对照组,以水分含量、质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pH、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 为探究真空低温蒸煮(sous-vide,SV)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常压高温蒸煮处理(TH)罗非鱼片作为对照组,以水分含量、质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pH、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为指标,分析在-18℃冻藏120 d对真空低温蒸煮罗非鱼片品质特性和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120 d后,SV组罗非鱼片的水分含量损失2.26%,低于TH组的3.61%;与TH组相比,SV组的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一直维持着优于TH组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TH组的菌落总数、TVB-N、pH和硫代巴比妥酸值都显著高于SV组(P<0.05)。肌原纤维蛋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藏过程中,SV组的总巯基含量、二级结构的α-螺旋比例与内源荧光强度都高于TH组,冻藏120 d后表面疏水性的升高较TH组低9.31%。综上所述,冻藏时间的延长会加剧罗非鱼片品质的劣变,其中SV组品质的劣变程度弱于TH组。该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片预制食品的发展和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蒸煮 冻藏 罗非鱼片 品质特性 纤维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性淀粉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特性及香肠质构的影响
20
作者 侯惠静 王紫晰 +2 位作者 卞妮 胡方洋 吴子健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101,共8页
研究玉米抗性淀粉(CRS)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向MP乳化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CRS(0、1、2、4、6 g/100 mL),并与添加玉米淀粉(CS)的对照组对比,发现CRS或CS的加入提升了MP乳化液的表观黏度、触变性、储能模量(G′)... 研究玉米抗性淀粉(CRS)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向MP乳化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CRS(0、1、2、4、6 g/100 mL),并与添加玉米淀粉(CS)的对照组对比,发现CRS或CS的加入提升了MP乳化液的表观黏度、触变性、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且添加CRS比CS具有更好的弹性;CRS的质量浓度为6 g/100 mL时,乳化液的结构最为稳定。凝胶强度结果表明,CRS质量浓度超过2 g/100 mL时,MP/CRS复合乳液凝胶的凝胶强度显著增强。进一步将MP/CRS复合乳化液应用于香菇香肠制作,结果表明:添加MP/CRS乳化液的香肠的硬度、弹性、咀嚼度均明显高于添加MP/CS乳化液的对照组。添加CRS能够增强MP的乳液凝胶特性,改善香肠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抗性淀粉 纤维蛋白 乳液 流变特性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