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转基因研究及肌动蛋白A3启动子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春 徐汉福 +3 位作者 陈玉琳 李春峰 张美蓉 夏庆友 《蚕学通讯》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转基因栽体pBcA3EG及辅助质粒pA3H导入产后1h的蚕卵,在G_1代获得家蚕转基因的阳性个体。通过对G_2代转基因蚕基因组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获得的该转基因品系为EGFP基因的单拷贝插入。同时对G_2代个体不同发育时期... 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转基因栽体pBcA3EG及辅助质粒pA3H导入产后1h的蚕卵,在G_1代获得家蚕转基因的阳性个体。通过对G_2代转基因蚕基因组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获得的该转基因品系为EGFP基因的单拷贝插入。同时对G_2代个体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进行荧光观察,发现EGFP在转基因家蚕幼虫期的表达较其它时期强,而幼虫时期强烈的EGFP主要由中肠组织的杯形细胞高量表达所致。这些结果初步表明A3启动子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存在表达的活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基因 PIGGYBAC 肌动蛋白a3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肌动蛋白actin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孔卫青 杨金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2-366,共5页
肌动蛋白在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基因表达与调控模式的内标参考。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获得了桑树肌动蛋白actin基因1612bp的序列,该基因CDS长1312bp(GenBank登录号:HM623866),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与水稻、葡萄等的... 肌动蛋白在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基因表达与调控模式的内标参考。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获得了桑树肌动蛋白actin基因1612bp的序列,该基因CDS长1312bp(GenBank登录号:HM623866),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与水稻、葡萄等的同源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在90%以上。基因内含子的数目及其在基因组上的位置也与水稻、葡萄等的相似。对来自不同物种的24个肌动蛋白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基因被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明显的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肌动蛋白 染色体步移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叶越桔肌动蛋白Actin7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蒲芝雨 杨玉菊 +2 位作者 张安勉 赵平 丁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7-795,共9页
【目的】研究樟叶越桔肌动蛋白Actin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方法】在樟叶越桔三代转录组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PCR技术成功克隆VdActin7基因cDNA和DNA序列。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并分析VdActin7基因在樟叶越桔幼嫩叶片、成熟叶片、... 【目的】研究樟叶越桔肌动蛋白Actin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方法】在樟叶越桔三代转录组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PCR技术成功克隆VdActin7基因cDNA和DNA序列。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并分析VdActin7基因在樟叶越桔幼嫩叶片、成熟叶片、花芽、花、绿色果实、红色果实、绿色果梗和红色果梗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VdActin7基因DNA序列1657 bp, cDNA序列1387 bp。VdActin7基因含有3个内含子,分别为93 bp的intron1、89 bp的intron2和88 bp的intron3,完整开放阅读框长1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1.70 KD,等电点为5.31,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属于稳定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VdActin7蛋白与同为越橘属的兔眼越橘(Vaccinium ashei)Actin7亲缘关系最近。VdActin7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总GC含量和同义密码子第三位核苷酸含量(GC3s)分别为48.2%和44.1%,有效密码子数(ENC)为49.28%,高频密码子共有31个。VdActin7与枣树(Ziziphus jujuba)ZjActin7基因相似,均对CUU偏好性最强,GUU次之,但VdActin对CUU的偏好性(3.43)明显强于ZjActin7(2.57)。qRT-PCR结果显示,VdActin7基因表达呈现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嫩叶中高表达,在成熟叶和果梗中表达量较低,而在果实中检测不到表达量或不表达,暗示VdActin7基因可能在嫩叶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樟叶越桔Actin7基因序列及序列特征,并发现VdActin7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VdActin7基因功能、表达调控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7 基因克隆 密码子偏好性 组织表达 樟叶越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肌动蛋白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郭金兰 张晓宁 +1 位作者 江佳慧 袁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 探讨α-肌动蛋白1(ACTN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CSCC患者(CSCC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对CSCC患者术后进行随... 目的 探讨α-肌动蛋白1(ACTN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0例CSCC患者(CSCC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对CSCC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并分为预后不良组(n=69)和预后良好组(n=81),预后不良组中69例CSCC患者根据ACTN1中位表达水平分为ACTN1低表达组(n=35)和ACTN1高表达组(n=34)。logistic回归分析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预测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临床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K-M曲线分析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与CSCC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中位时间的关系。纳入40例CSCC患者作为独立验证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ACTN1在C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CSCC组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分别为(4.56±1.02)和(12.12±2.26)ng/mL,与对照组相比,CSCC组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 <0.001)。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浸润深度为脂肪下层、有淋巴结转移占比及血清ACTN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3.253)、ACTN1(OR=2.894)是CSCC患者术后出现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预测CSCC患者术后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当截断值为13.19 ng/mL,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8%和92.12%。ACTN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18.5个月,相对于ACTN1低表达组,ACTN1高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的中位时间显著缩短(HR=6.627,P <0.001)。40例CSCC组织中ACTN1高表达32例,ACTN1低表达8例;CSCC癌旁组织中ACTN1高表达11例,ACTN1低表达29例,与癌旁组织相比,ACTN1高表达率在CSCC组织中显著升高(χ~2=22.175,P <0.001)。结论 CSCC患者血清中ACT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CSCC患者术后评估预后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α-肌动蛋白1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协同超声波杀菌对金枪鱼肌动蛋白结构及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孙协军 刘孝芳 +2 位作者 李秀霞 王珍 励建荣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目的】分析微酸性电解水协同超声波杀菌对0℃冷藏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肌动蛋白结构和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组织蛋白酶B对鱼肉肌动蛋白的降解机制。【方法】以未经处理的金枪鱼为对照组,用55.0 mg/mL微酸性电解水... 【目的】分析微酸性电解水协同超声波杀菌对0℃冷藏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肌动蛋白结构和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组织蛋白酶B对鱼肉肌动蛋白的降解机制。【方法】以未经处理的金枪鱼为对照组,用55.0 mg/mL微酸性电解水协同280 W超声波对金枪鱼进行杀菌处理5 min后,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对金枪鱼肉肌动蛋白组成进行分析,结合组织蛋白酶B、L、D活性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金枪鱼肉经协同杀菌处理后,0℃冷藏期间鱼肉的肌蛋白结构及相关组织蛋白酶活性变化。【结果】处理组变性焓值降低速度低于对照组,对照组α-螺旋相对占比降低69.09%,而处理组只降低41.33%。处理组色氨酸残基的稳定性更高。对照组肌动蛋白电泳条带更浅。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肌动蛋白-组织蛋白酶B结合时极性溶剂化能达-2179.70 kJ/mol,两者间氢键出现频率较高。【结论】55.0 mg/mL微酸性电解水和280 W超声波协同杀菌处理5 min处理后,金枪鱼肌动蛋白热稳定性更高,肌动蛋白的二级与三级结构得到较好保持。组织蛋白酶B在鱼肉肌动蛋白降解中发挥关键作用,肌动蛋白与组织蛋白酶B结合驱动力为极性溶剂化能,氢键在两者结合中起主导作用。本实验结果为微酸性电解水协同超声波杀菌在金枪鱼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肌动蛋白结构 微酸性电解水 超声波 肌动蛋白降解 组织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分析
6
作者 袁惠君 关玉晨 +3 位作者 王春梅 冯欢 张欢欢 袁毅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8,共9页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是重要的野生禾本科牧草,具有多种抗逆性。为深入挖掘野大麦的抗逆基因,本研究以RT-PCR法克隆了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的核心片段。采用BLAST序列比对,qRT-PCR实时定量方法对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 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是重要的野生禾本科牧草,具有多种抗逆性。为深入挖掘野大麦的抗逆基因,本研究以RT-PCR法克隆了野大麦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的核心片段。采用BLAST序列比对,qRT-PCR实时定量方法对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大麦ACT的基因片段长518 bp,编码171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野大麦的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与大麦(Hordeum vulgare)ACT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达97%,与ACT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1%,并将其命名为HbACT。与11种相关植物进行ACT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bACT含152个保守氨基酸和19个非保守氨基酸,说明HbACT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q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盐浓度处理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野大麦各器官的HbACT的Ct平均值为19.30,地上部的变异系数为3.5,峰度系数为0.262;地下部的变异系数为5.3,峰度系数为0.409,均属于尖峰分布,Ct值的稳定系数均小于1.7。综上所述,HbACT基因表达稳定,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研究野大麦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肌动蛋白基因 克隆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核周肌动蛋白环是防止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安全带”
7
作者 杨皓翔 姜洪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0-280,共1页
目的体内上皮组织在日常生理活动中常受到外力刺激和渗透压冲击。例如,运动引起的皮肤应变可达25%,呼吸时肺泡以0.2 Hz频率达15%循环应变,以及心脏跳动时的二尖瓣以4/s的应变率达30%应变。此外,消化道上皮在摄入水或食物后经常暴露于强... 目的体内上皮组织在日常生理活动中常受到外力刺激和渗透压冲击。例如,运动引起的皮肤应变可达25%,呼吸时肺泡以0.2 Hz频率达15%循环应变,以及心脏跳动时的二尖瓣以4/s的应变率达30%应变。此外,消化道上皮在摄入水或食物后经常暴露于强烈的低渗或高渗冲击。然而上皮细胞如何在这些强烈的胞外刺激下防止DNA损伤、减少衰老和凋亡的机制仍不清楚。方法本文利用AFM和微流控技术对细胞施加外力或低渗冲击,并结合肌动蛋白动力学模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细胞行为。结果快速而剧烈地低渗冲击或外力刺激会促使细胞核周可逆的肌动蛋白环组装。结合实验和模拟,证明了这种核周肌动蛋白环的组装是由钙离子介导的肌动蛋白解聚,G-actin扩散以及Arp 2/3依赖的肌动蛋白聚合所诱导的。这是一种胞内肌动蛋白网络对外界刺激的被动响应。然而,这种被动核周肌动蛋白环的约束可以对细胞核施加压缩应力并导致核的瞬时硬化,减少核膜张力的过度增加,避免DNA损伤,最终防止上皮细胞衰老和凋亡。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即核周肌动蛋白环可以作为“安全带”来保护上皮细胞免于剧烈的胞外刺激。此外,核周肌动蛋白环及其相关调节因子也可作为抗衰老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微流控技术 DNA损伤 生物学机制 上皮细胞 压缩应力 细胞衰老 细胞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种肌动蛋白聚合功能及其差异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凌莉 任展宏 王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0-1249,共10页
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分裂、发育、形态发生、运动和极性建立等重要过程。肌动蛋白聚合异常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 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分裂、发育、形态发生、运动和极性建立等重要过程。肌动蛋白聚合异常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物种间和种内肌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暗示其功能可能相似,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它们在聚合功能方面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大部分动物或植物肌动蛋白能够在酵母细胞中被异源使用,但是兔子骨骼肌和玉米花粉肌动蛋白在聚合功能方面几乎无法互相替代。与此相比,酵母肌动蛋白则可以与动物或植物肌动蛋白共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植物和酵母肌动蛋白的聚合特性以及其在体内外聚合功能上的差异性研究进展,以及靶向干预肌动蛋白聚合的药物,不仅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我们深入了解种内外肌动蛋白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型药物。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将有助于揭示肌动蛋白多样性和功能进化的潜在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聚合 显微注射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肌动蛋白抗原表位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庄宝灿 朱进进 余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制备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BepiPred 1.0 Server在线分析设计TgActin抗原表位,并与多种属Actin进行同源比对,选取并合成高特异性多肽片段序列免疫新西兰兔。末次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并使用Protein G纯化抗... 制备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BepiPred 1.0 Server在线分析设计TgActin抗原表位,并与多种属Actin进行同源比对,选取并合成高特异性多肽片段序列免疫新西兰兔。末次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并使用Protein G纯化抗体,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ELISA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分析抗体的特异性及TgActin表位抗体作为内参抗体的可能性,免疫荧光观察胞内速殖子形态。结果显示,ELISA测定抗体效价为1∶128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体特异性识别弓形虫Actin,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gActin表位抗体可以标记纳虫泡内速殖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可用做弓形虫蛋白检测的内参抗体及其在细胞内的免疫荧光检测,为后续弓形虫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肌动蛋白 表位抗体 内参抗体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Ⅲ介导的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抑制肠上皮间质转化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贵梅 蔡向志 +2 位作者 龙海洮 田丽霞 任燕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37-2245,共9页
目的:探寻白术内酯Ⅲ(AT-Ⅲ)的关键靶点,探究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Arp2/3)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有限酶切-质谱法(lip-SMap)筛选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特征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目的:探寻白术内酯Ⅲ(AT-Ⅲ)的关键靶点,探究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Arp2/3)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有限酶切-质谱法(lip-SMap)筛选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特征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确定AT-Ⅲ的关键靶点。脂多糖(LPS)与IEC-6共孵育模拟UC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划痕实验测定IEC-6迁移速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上皮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Arp2/3含量;分子对接评估AT-Ⅲ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基于lip-SMap获得的特征蛋白参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和紧密连接(TJ)信号通路;与对照组比较,LPS组中IL-6和TNF-α释放量升高(均P<0.05),迁移速率变快(P<0.05),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均P<0.05);与LPS组比较,LPS+CK666+AT-Ⅲ组显著降低IL-6和TNF-α含量(均P<0.01),有效逆转LPS诱导的细胞迁移变化及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均P<0.05);分子对接显示,Arp2/3与AT-Ⅲ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Arp2/3作为AT-Ⅲ的关键靶点,可通过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缓解LPS诱导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Ⅲ 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 有限酶切-质谱法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紧密连接通路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环在伤口/间隙闭合中的行为和作用机制
11
作者 王乾春 和世杰 +1 位作者 谢广嵩 季葆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5-85,共1页
目的肌动蛋白环是由肌动蛋白丝形成的一种环状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内产生张力来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伤口/间隙闭合、细胞凋亡、跨内皮迁移和细胞分裂等。实验表明,在闭合过程中伤口形状可以演变成圆形、椭圆形或狭缝形。然而,决... 目的肌动蛋白环是由肌动蛋白丝形成的一种环状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内产生张力来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伤口/间隙闭合、细胞凋亡、跨内皮迁移和细胞分裂等。实验表明,在闭合过程中伤口形状可以演变成圆形、椭圆形或狭缝形。然而,决定伤口形状演变的机械策略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肌动蛋白环在由多种活性细胞力驱动的伤口/间隙闭合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复变量方法的力学模型来分析应力场和细胞极化场,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一个三维的相图,用于说明在不同伤口形状的细胞层的主动力、自由能和伤口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肌动蛋白环与其他机械力一起可以在组织中产生拉力场,引导细胞垂直于伤口边界极化和排列,进而调节伤口模式。肌动蛋白环的收缩力调控伤口形状,随着收缩力增大,伤口形状从圆形演化成狭长的椭圆。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生物体通过组织修复和发育中的内部活性细胞力主动控制复杂过程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细胞 肌动蛋白 收缩力 组织修复 环状结构 细胞凋亡 病理过程 闭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内皮迁移中肌动蛋白环的力学机制
12
作者 谢广嵩 蒋超慧 季葆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6-636,共1页
目的肌动蛋白环是一种由肌动蛋白丝构成的环状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内产生张力,以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跨内皮迁移、伤口/缺口闭合、细胞凋亡和细胞分裂等。本研究旨在揭示肌动蛋白环在细胞跨内皮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上... 目的肌动蛋白环是一种由肌动蛋白丝构成的环状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内产生张力,以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跨内皮迁移、伤口/缺口闭合、细胞凋亡和细胞分裂等。本研究旨在揭示肌动蛋白环在细胞跨内皮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上构建了一个细胞跨内皮迁移的体外模型,并且将整个迁移过程抽象成连续介质的力学模型。使得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方法分析肌动蛋白环结构约束跨内皮迁移的机制。结果有几个因素通过影响肿瘤细胞与肌动蛋白环结构、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来调节侵袭过程。首先,内皮细胞的密度影响内皮层对肿瘤细胞的约束效果。细胞密度越高,细胞间隙和肌动环结构越小,从而产生更强的约束效果。其次基质硬度可以调节血管内皮层中肌动蛋白丝的分布,进而调节肌动环的约束效果,影响癌细胞的侵袭。第三,细胞核的硬度对跨内皮迁移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对于理解肌动蛋白环结构的关键作用和肿瘤转移的细胞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型 肌动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肿瘤转移 内皮层 环状结构 结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桑树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军 赵爱春 +5 位作者 王茜龄 张琼予 黎其友 金筱耘 李镇刚 余茂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1-649,共9页
肌动蛋白基因在植物各种生理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与反向PCR的方法,克隆了3个肌动蛋白基因的核心片段,其中一个为已报道的MaACT1,另2个分别被命名为MaACT2和MaACT3,进而PCR扩增获得MaACT1和MaACT2肌动蛋白全长CDS,其... 肌动蛋白基因在植物各种生理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同源克隆与反向PCR的方法,克隆了3个肌动蛋白基因的核心片段,其中一个为已报道的MaACT1,另2个分别被命名为MaACT2和MaACT3,进而PCR扩增获得MaACT1和MaACT2肌动蛋白全长CDS,其中MaACT2基因全长1704bp,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CDS为1134bp,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了3个基因在叶、茎、果、根等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茎、叶和托叶的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变化。MaACT1在茎中表达量较弱但有随着茎的生长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幼叶中有较高的表达,MaACT2与MaACT3在根、茎、叶等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MaACT3在叶、托叶和茎的各个发育时期表达都很稳定,可以作为桑树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肌动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Siniperca chuatsi)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与5′侧翼区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秀霞 梁旭方 +3 位作者 王琳 端金霞 李光照 廖婉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再用基因组步行法(Genome Walker)克隆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5′调控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全长1897bp,其中5′-UTR长94bp,3′-UTR长675bp,编码区长1128... 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序列,再用基因组步行法(Genome Walker)克隆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5′调控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全长1897bp,其中5′-UTR长94bp,3′-UTR长675bp,编码区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将所得序列与其它动物类群的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显示,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等不同类群脊椎动物β-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6%以上,说明该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通过鳜鱼与其它脊椎动物β-肌动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脊椎动物β-肌动蛋白聚类成3个分支,鱼类β-肌动蛋白基因形成一个独立的分化群,说明鱼类β-肌动蛋白基因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克隆得到的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5'侧翼序列长1399bp,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在其起始密码字ATG上游200bp范围内发现含有CAATbox、CC(A/T)6GG(CArGbox)、TATA box对转录调控起重要作用的顺式元件,同时在侧翼区也发现含有GC box、MYOD、YY1、SP1、GATA等多个潜在调控元件。鳜鱼β-肌动蛋白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成功,为今后转基因鳜鱼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肌动蛋白基因 CDNA序列 5′调控区 克隆 鳜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缕草肌动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舟 宗俊勤 +2 位作者 宣继萍 郭爱桂 刘建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163,共10页
根据植物肌动蛋白(Actin)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结缕草叶片的总RNA,进行RT-PCR。并采用RACE技术扩增出1 560 bp的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117 ... 根据植物肌动蛋白(Actin)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结缕草叶片的总RNA,进行RT-PCR。并采用RACE技术扩增出1 560 bp的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117 bp,3′非编码区309 bp。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均在85%以上,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高达97%以上。将其命名为ZjACT,GenBank登录号为GU290545。根据高等植物肌动蛋白相似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结缕草肌动蛋白与大麦和圆锥小麦肌动蛋白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进化中分化时间最为接近。进一步分离克隆了结缕草Actin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登录号GU290546),它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植物Actin基因家族的进化历史,为研究植物Actin基因家族功能和进化上的多样性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开展草坪草和牧草Actin基因的功能分析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肌动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cDNA文库的构建及肌动蛋白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秦玉明 苏秀榕 +5 位作者 李晔 马斌 李惠 王孟前 贺静静 李太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60,共7页
采用SMART(switching met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缢蛏cDNA基因文库。并对cDNA文库的滴度,重组率和插入片段的大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cDNA文库的滴度为5.50×104cfu/ml,重组率为92.5%,插入片段的长度大多... 采用SMART(switching met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缢蛏cDNA基因文库。并对cDNA文库的滴度,重组率和插入片段的大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cDNA文库的滴度为5.50×104cfu/ml,重组率为92.5%,插入片段的长度大多在1kb以上。对478个克隆子进行了测序,共得到430个有效序列,其中166个序列无同源性,264条序列具有同源性。从中得到肌动蛋白(actin)cDNA的全长1538bp,开放阅读框(ORF)为1131bp,编码376个氨基酸,其预测蛋白的分子量为41.78kD,等电点为5.30。该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大都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CDNA文库 序列分析 肌动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鹏 郭玉海 +2 位作者 祁建军 周莉丽 李先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470-8471,8474,共3页
[目的]克隆与分析地黄肌动蛋白基因片段。[方法]根据与地黄相近物种肌动蛋白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地黄编码区肌动蛋白基因。[结果]扩增片段全长为724 bp,对应编码240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其他高... [目的]克隆与分析地黄肌动蛋白基因片段。[方法]根据与地黄相近物种肌动蛋白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地黄编码区肌动蛋白基因。[结果]扩增片段全长为724 bp,对应编码240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其他高等植物肌动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0%以上,氨基酸序列在90%以上。[结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扩增到的地黄肌动蛋白基因与烟草actin7基因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地黄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肌动蛋白(Actin)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鹏飞 刘雪梅 +4 位作者 宋福南 宋兴舜 刘霓 金微微 刘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45,共7页
以白桦(Betulaplatyphylla Suk.)次生木质部为材料,用改良CTAB方法提取总RNA。根据植物肌动蛋白(Actin)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后进行RT-PCR,并采用RACE技术扩增出Actin基因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785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 以白桦(Betulaplatyphylla Suk.)次生木质部为材料,用改良CTAB方法提取总RNA。根据植物肌动蛋白(Actin)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后进行RT-PCR,并采用RACE技术扩增出Actin基因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785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1134bp,编码377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157bp,3′非编码区495bp。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其它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6%以上。此基因已在GenBank注册(EU588981)。根据高等植物肌动蛋白相似性构建了进化树,表明白桦肌动蛋白与蓖麻肌动蛋白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进化中分化时间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肌动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一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猪血小板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文 宋芝娟 +2 位作者 梁念慈 佘戟 莫丽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2-93,共2页
槲皮素一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猪血小板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的影响*刘文宋芝娟梁念慈佘戟1莫丽儿1(广东医学院医用生化研究所、1化学教研室,湛江524023)中国图书分类号R331.143;R973.2;R977.29血小... 槲皮素一硫酸酯对凝血酶诱导的猪血小板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的影响*刘文宋芝娟梁念慈佘戟1莫丽儿1(广东医学院医用生化研究所、1化学教研室,湛江524023)中国图书分类号R331.143;R973.2;R977.29血小板激动剂如凝血酶、ADP等诱导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硫酸酯 血小板聚集 肌动蛋白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肌动蛋白基因cDNA序列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卫东 赫崇波 +2 位作者 刘彤 鲍相渤 虞星炬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9-522,共4页
采用RT-PCR和RACE法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分离和克隆了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775 bp(不包括poly A),5′端非编码区94 bp,3′端非翻译区551 bp,阅读框1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在基因组DNA中,该基因被一个内含... 采用RT-PCR和RACE法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分离和克隆了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775 bp(不包括poly A),5′端非编码区94 bp,3′端非翻译区551 bp,阅读框1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在基因组DNA中,该基因被一个内含子分为两段,内含子位于第42和第43个氨基酸之间,长度为2041 b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肌动蛋白属于α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肌动蛋白 RACE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