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38激酶-HSP27信号通路在染料木黄酮诱导人乳腺癌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解聚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树树 宋鸣子 +1 位作者 戈应滨 顾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p38激酶-HSP27信号通路对染料木黄酮诱导的细胞骨架肌动蛋白重组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12.5、25.0、50.0和100.0μmol/L)体...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影响,探讨p38激酶-HSP27信号通路对染料木黄酮诱导的细胞骨架肌动蛋白重组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12.5、25.0、50.0和100.0μmol/L)体外孵育MDA-MB-435细胞24h后,用免疫印迹法研究细胞内p38激酶和HSP27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同时分析肌动蛋白,HSP27其在细胞内定位的改变。结果:染料木黄酮处理24h,胞浆中的G-肌动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而细胞骨架中的F-肌动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38激酶和HSP27的蛋白总量无明显改变,但二者磷酸化水平随着染料木黄酮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与此相应的是HSP27在胞浆中含量明显减少,在细胞骨架中含量明显增多。结论:p38激酶途径以及HSP27磷酸化/脱磷酸化过程可能介导染料木黄酮所致MDA-MB-435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乳腺癌细胞(MDA-MB-435细胞)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P38激酶 热休克蛋白27(HS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BPL2介导RhoA/ROCK2信号通路调控听觉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2
作者 张城 杨倩 +1 位作者 姚俊 曹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8-654,共7页
目的:探索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样蛋白2(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2,OSBPL2)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OSBPL2基因敲除(Osbpl2-KO)HEI-OC1细胞探讨OSBPL2缺陷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 目的:探索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样蛋白2(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2,OSBPL2)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OSBPL2基因敲除(Osbpl2-KO)HEI-OC1细胞探讨OSBPL2缺陷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Osbpl2-KO小鼠毛细胞静纤毛形态;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EI-OC1细胞和耳蜗内Rho/ROCK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因子Rho激酶2(Rho-associated coiled-coil-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2,ROCK2)、Lim激酶1(LIM domain kinase 1,LIMK1)、肌动蛋白解聚因子/丝切蛋白1(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cofilin 1,ADF/CFL-1)的表达水平。结果:Osbpl2-KO HEI-OC1细胞微丝骨架中纤维肌动蛋白(F-actin)的分布明显减少,细胞外周微刺突和丝状伪足明显减少,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Osbpl2敲除导致小鼠耳蜗内毛细胞静纤毛变短且排列紊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HEI-OC1细胞和小鼠耳蜗中OSBPL2-KO均导致RhoA/ROCK2信号通路的抑制。结论:在听觉细胞中OSBPL2介导的RhoA/ROCK2信号通路在维持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态和功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蛋白2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RhoA/ROCK2信号通路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 丝切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TN基因对牛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盛辉 郭益文 +5 位作者 张林林 谭皓云 胡德宝 李新 丁向彬 郭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54-3564,共11页
为探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对牛骨骼肌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前期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与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野生型蒙古牛(MG.WT)和MSTN+/-蒙古牛(MG.MSTN+/-)腿臀肌肌肉组织中蛋白质水平和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差异变化,使... 为探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对牛骨骼肌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前期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与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野生型蒙古牛(MG.WT)和MSTN+/-蒙古牛(MG.MSTN+/-)腿臀肌肌肉组织中蛋白质水平和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差异变化,使用已建立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诱导成肌分化模型,检测设计合成的MSTN siRNA(si-MSTN)干扰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转染si-MSTN的增殖期(GM)和分化第3天(DM3)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研究敲低MSTN表达对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在MSTN+/-蒙古牛肌肉组织中共鉴定到16个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丰度上调;转染si-MSTN细胞中的MSTN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在转染si-MSTN的GM期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相关基因ENAH、ACTN4和Cdc42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FN1、RhoA和ACTN4的蛋白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在转染si-MSTN的DM3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ENAH、CFL1、SCIN和Cdc42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hoA基因mRN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PFN1和ACTN4的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干扰MSTN可以促进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探明了MSTN可能通过介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影响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肌分化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MSTN对牛成肌分化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 骨骼肌卫星细胞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通路 增殖 成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粘连蛋白-1和2对极化细胞顶膜区结构及细胞骨架调控的研究
4
作者 李静 向若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7-297,共1页
皮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着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s)和粘附连接(adherens junction,AJ)的结构与功能,紧密连接蛋白分子紧密粘连蛋白(zonula occludens,ZO)-1和2不仅与紧密连接和粘附连接密切相关,而且还可以与肌动蛋... 皮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着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s)和粘附连接(adherens junction,AJ)的结构与功能,紧密连接蛋白分子紧密粘连蛋白(zonula occludens,ZO)-1和2不仅与紧密连接和粘附连接密切相关,而且还可以与肌动蛋白F-actin及其它骨架相关蛋白直接结合,ZO-1与ZO-2在细胞连接区可能具有调控细胞骨架活性的功能。为了验证这一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调控 结构 粘连 F-ACTIN 极化 紧密连接 粘附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SP、Arp2/3与细菌感染时的细胞骨架重排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伟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95-997,共3页
关键词 细胞骨架重排 细菌感染 WASP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肌动蛋白 蛋白质纤维 宿主细胞 细菌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肌动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6
作者 邓顺楠 史敏晶 +1 位作者 吴绍华 田维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5-799,共5页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是橡胶树乳管伤口堵塞物的成分之一。为了研究乳管伤口末端与肌动蛋白互作的蛋白,成功构建了ACTI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37℃条件下,经0.1 mmol/L IPTG诱导2 h,在E.coil BL21(DE3)中大量表达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主要...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是橡胶树乳管伤口堵塞物的成分之一。为了研究乳管伤口末端与肌动蛋白互作的蛋白,成功构建了ACTI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37℃条件下,经0.1 mmol/L IPTG诱导2 h,在E.coil BL21(DE3)中大量表达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41.7 ku。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了该重组蛋白,并用抗HIS标签的鼠单克隆抗体对纯化蛋白进行鉴定。本研究为揭示乳管伤口末端堵塞物形成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乳管堵塞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in骨架偶联IRAK-NF-κB信号通路参与细菌脂蛋白诱导的交叉耐受
7
作者 周荣 刘建仓 +2 位作者 刘良明 刘韧 肖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04-1609,共6页
目的: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小剂量BLP诱导THP-1细胞对BLP耐受的细胞模型,观察BLP诱导THP-1细胞对BLP耐受及对LPS交叉耐受时细胞actin骨架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细胞actin骨架在BLP耐受及交叉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单核细胞... 目的: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小剂量BLP诱导THP-1细胞对BLP耐受的细胞模型,观察BLP诱导THP-1细胞对BLP耐受及对LPS交叉耐受时细胞actin骨架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细胞actin骨架在BLP耐受及交叉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小剂量BLP预处理诱导的BLP耐受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浓度;采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actin骨架染色;采用EMSA法检测NF-κB转录活性。结果:大剂量BLP(100μg/L)及大剂量LPS(100μg/L)孵育6h可诱导THP-1细胞的炎症反应激活,TNF-α、IL-1β及IL-6的释放显著增加,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活性显著增强,NF-κB转录活性明显上调,细胞actin骨架收缩成团块状,细胞形态改变并形成伪足;而用小剂量BLP(10μg/L)预处理12h后,THP-1细胞对大剂量BLP(100μg/L)及大剂量LPS(100μg/L)孵育6h的耐受性均明显增强,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释放明显减少,IRAK-1激酶活性被显著抑制,NF-κB转录活性明显降低,细胞伪足形成明显减少且形态明显改善,但仍有肌动蛋白聚集呈"团块"样;此外,actin骨架聚集抑制剂鬼笔环肽可取消由小剂量BLP诱导的耐受及交叉耐受,TNF-α、IL-1β、IL-6释放明显升高,IRAK-1激酶活性明显提高,NF-κB转录活性明显上调。结论:细胞骨架actin参与THP-1细胞BLP耐受及BLP交叉耐受的形成,其机制与actin骨架偶联的IRA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蛋白 交叉耐受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基质刚度通过整合素介导细胞核形变进而促进T细胞活化
8
作者 冯锦腾 赵灵珠 +1 位作者 赵国清 林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9-99,共1页
目的明确基质刚度在淋巴结中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会通过力敏感受体整合素来影响T细胞的活化程度,以及这种机械力调控T细胞活化的力学生物学机制。方法针对淋巴结肿瘤转移的疾病背景,首先通过CT影像Hu值测量及纳米压痕仪和旋转流变仪离... 目的明确基质刚度在淋巴结中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会通过力敏感受体整合素来影响T细胞的活化程度,以及这种机械力调控T细胞活化的力学生物学机制。方法针对淋巴结肿瘤转移的疾病背景,首先通过CT影像Hu值测量及纳米压痕仪和旋转流变仪离体检测,获得淋巴结刚度的变化范围。然后利用PEG水凝胶模拟淋巴结力学微环境,构建T细胞活化的调控体系,实现对于基质刚度和整合素介导力学黏附的独立可控。进一步通过免疫荧光、免疫蛋白印迹、酶联免疫吸附等实验探索基质刚度调控T细胞活化的规律及力学生物学机制,最后借助于力学模型对T细胞核的受力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于刚度大小与配体黏附的独立调控,发现磷酸化Zap 70和IL-2的表达水平随着刚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且受整合素黏附作用的正向调控。进一步研究发现基质刚度增高时,整合素介导肌动蛋白细胞聚合增加,细胞核扁平化程度增大,促进YAP的核易位,最终增强了T细胞活化。并且通过对于皮质层肌动蛋白聚合力等力学载荷进行数值模拟,发现肌动蛋白聚合是T细胞核形变的主要原因。结论基质刚度通过整合素介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聚合,进而诱导细胞核形变促进T细胞激活相关转录因子YAP的核易位,最终增强了T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化 肌动蛋白聚合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整合素 力学生物学 调控体系 活化程度 皮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ngshot丝切蛋白磷酸酶家族的定位及调节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张卫珍 蔡绍曦 赵海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69-771,共3页
Slingshot(SSH)最先是在果蝇的遗传研究中证实的一种专用的丝切蛋白磷酸酶.SSH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磷酸化-丝切蛋白(p-cofilin)和丝状肌动蛋白(F—actin)水平上升及表皮细胞形态改变,包括刚毛的分裂。因分裂的刚毛形状如“弹弓(... Slingshot(SSH)最先是在果蝇的遗传研究中证实的一种专用的丝切蛋白磷酸酶.SSH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磷酸化-丝切蛋白(p-cofilin)和丝状肌动蛋白(F—actin)水平上升及表皮细胞形态改变,包括刚毛的分裂。因分裂的刚毛形状如“弹弓(slingshot)”,因此将其命名为SlingshotE”。研究表明SSH家族可以通过对丝切蛋白的去磷酸化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SSH的精确调控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拟重点对SSH的定位和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 调节 家族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丝状肌动蛋白 去磷酸化 SSH 形态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0连环蛋白及其相关转录因子kaiso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程 李雅男 张朋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922-925,共4页
转录因子kaiso是新近发现的BTB—POZ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是Armadillo连环蛋白及细胞辅助黏附因子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jP120^ctn)的特异性绑定伙伴,已经被证实具有转录抑制功能。P120^ctn可解除kaiso介导的转录抑制作用,并且P... 转录因子kaiso是新近发现的BTB—POZ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是Armadillo连环蛋白及细胞辅助黏附因子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jP120^ctn)的特异性绑定伙伴,已经被证实具有转录抑制功能。P120^ctn可解除kaiso介导的转录抑制作用,并且P120^ctn在肿瘤中的亚细胞定位影响着kaiso蛋白的活性。Kaiso不像其他典型的POZ蛋白,其拥有双重的DNA序列识别,并且kaiso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定位依赖于肿瘤组织的微环境。对于P120^ctn来说,基于它在细胞内的定位不同,它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比如钙粘蛋白依赖性的细胞间的粘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再塑造和位于细胞核内时对kaiso活性的影响。本文就核内P120^ctn和其伙伴转录因子kaiso以及他们在肿瘤基因表达调控中的角色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转录因子 肿瘤组织 P120^ctn 白及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肿瘤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定位 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6-Co与B6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无血清培养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泽艳 郑良凤 +1 位作者 李瑶 邵义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3-397,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B6-Co小鼠眼睑发育缺陷机制,首次培养了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胞,并对B6-Co和B6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能力进行划痕实验分析,FITC-phalloidin染色比较B6-Co和B6小鼠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果表明,B6-Co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 为进一步研究B6-Co小鼠眼睑发育缺陷机制,首次培养了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胞,并对B6-Co和B6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能力进行划痕实验分析,FITC-phalloidin染色比较B6-Co和B6小鼠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果表明,B6-Co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数目和距离明显少于B6小鼠,细胞骨架异常,B6-Co小鼠眼睑闭合不全(EOB)是由小鼠眼睑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缺陷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眼睑闭合不全(EOB) 角质形成细胞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无血清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GhWLIM5在棉纤维发育中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世鹏 刘文丽 +2 位作者 程昌豪 李学宝 李扬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974-982,共9页
LIM结构域蛋白是重要的发育调控因子,常作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Actin)参与调控细胞骨架建成。为了进一步研究GhWLIM5在棉纤维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研究棉花的遗传转化并获得相应的转基因植株,同时对多株转基因植株进行表型分析,并通过... LIM结构域蛋白是重要的发育调控因子,常作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Actin)参与调控细胞骨架建成。为了进一步研究GhWLIM5在棉纤维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研究棉花的遗传转化并获得相应的转基因植株,同时对多株转基因植株进行表型分析,并通过分子试验对棉花LIM蛋白GhWLIM5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功能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抑制GhWLIM5表达的GhWLIM5 RNAi转基因棉花纤维中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较为稀疏,细胞生长速度降低,成熟纤维较短,纤维强度较弱。通过低速共沉淀检测发现,GhWLIM5促进F-Actin成束的能力与pH环境密切相关,随着pH值的升高,GhWLIM5促进F-Actin成束的能力逐渐下降。高速共沉淀结果显示,加入同等浓度F-Actin的情况下,经高速离心,GhXLIM6存在于沉淀中的比例明显高于GhWLIM5,说明GhWLIM5结合F-Actin的能力弱于GhXLIM6。纤维品质分析表明,抑制GhWLIM5的表达还会影响棉纤维次生壁的发育;但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棉花纤维中这些纤维素合酶基因GhCESA4/7/8的表达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GhWLIM5可能不直接影响棉纤维次生壁发育。研究结果揭示,GhWLIM5通过结合并维持动态的F-Actin细胞骨架在棉纤维伸长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纤维伸长生长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LIM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WASP通过polyPro和VCA结构域调控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秀莲 逯宜超 +1 位作者 甲芝莲 吴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0-401,共12页
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与细胞骨架构建和重塑的调控息息相关。N-WASP蛋白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WASP-WAVE family)的一个重要成员,又名WAS-like蛋白(WASL),直接参与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丝状... 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与细胞骨架构建和重塑的调控息息相关。N-WASP蛋白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WASP-WAVE family)的一个重要成员,又名WAS-like蛋白(WASL),直接参与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丝状分支的动态调控。本研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N-WASP表达于小鼠胚胎发育时期(E12.5~E18.5)的大脑皮层中,并且其表达水平随着发育逐渐降低。利用在体子宫内胚胎电转实验,结果发现过表达或者敲低N-WASP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障碍,说明N-WASP在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中起到关键作用。N-WASP蛋白主要包含4个结构域:WH1、GBD、poly Pro和VCA。为进一步研究N-WASP各结构域在神经元迁移中的调控功能,设计了一系列的显性负性突变实验。通过过表达结构域删除的N-WASP蛋白,发现(35)poly Pro、(35)VCA和(35)WH1均能造成神经元迁移障碍。但是,过表达不能结合Cdc42的N-WASP蛋白(H208D突变体)却不能造成明显的神经元迁移障碍。另外,单独过表达N-WASP的结构域poly Pro或VCA能够造成神经元迁移障碍,而过表达WH1结构域却不能影响迁移。最后,通过过表达poly Pro和VCA结构域同时删除的N-WASP(WH1-GBD),发现WH1-GBD结构域对神经元迁移没有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N-WASP蛋白主要是通过poly Pro和VCA两个结构域调控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 N-WASP 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素作用分子靶标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霖 冉雪琴 王嘉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6,116,共5页
利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S2胚胎细胞系在细胞水平研究了印楝素A(Azadirachtin A)的可能分子靶标,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到印楝素作用后,细胞骨架肌动蛋白(Actin cytoskeleton)以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因子(Actin-related ... 利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S2胚胎细胞系在细胞水平研究了印楝素A(Azadirachtin A)的可能分子靶标,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到印楝素作用后,细胞骨架肌动蛋白(Actin cytoskeleton)以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因子(Actin-related protein)Act57B,Act42A,Arp14D,Arp53D,Actr13E,Act5C,Act87E均表达下调,调控蛋白因子TSR,CNC均表达上调.在此基础上,运用Western蛋白检测技术检测到药物处理24 h后,处理组的β-actin表达量为对照组的93.42%;药物处理32 h后,处理组的β-actin为对照组的91.46%.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验证骨架肌动蛋白极有可能是印楝素的作用靶标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细胞骨架肌动蛋白 基因芯片 蛋白检测 分子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鲁卡品致小鼠癫痫神经元模型的建立及其F-actin、Calponin 3和ROCK2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古小云 张舒岩 +3 位作者 袁羽帆 杨立彬 李艳超 李树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1,I0002,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匹鲁卡品所致小鼠癫痫神经元中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actin)、调宁蛋白3(Calponin 3)和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的表达,研究癫痫发作后RhoA/ROCK2通路与Calponin 3和F-actin解聚和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木瓜... 目的:探讨匹鲁卡品所致小鼠癫痫神经元中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actin)、调宁蛋白3(Calponin 3)和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的表达,研究癫痫发作后RhoA/ROCK2通路与Calponin 3和F-actin解聚和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法分离ICR新生小鼠乳鼠皮层神经元,生长至第7天时用微管关联蛋白2(MAP2)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元。将培养7d的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癫痫模型组,对照组用神经元培养基培养,癫痫模型组在神经元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3和4mmol·L^(-1)匹鲁卡品,24h后换为正常培养基。分别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取出各组细胞固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染色。采用Alex-546标记的phalloidin进行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中F-actin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中Calponin 3、ROCK2和磷酸化ROCK2(p-ROCK2)表达和分布。结果:光镜下观察和F-acitn荧光染色,与对照组比较,造模24h后,2mmol·L^(-1)匹鲁卡品组细胞无明显变化;3mmol·L^(-1)匹鲁卡品组神经元中F-acitn出现解构,神经元部分突起消失,但在更换正常培养基后,细胞形态和F-actin结构在造模7d后逐渐恢复;4mmol·L^(-1)匹鲁卡品组神经元中F-actin结构崩解破坏严重,神经元突起不可逆性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Calponin 3和ROCK2弥散分布于胞质中;在造模1d时癫痫模型组(3mmol·L^(-1)匹鲁卡品)神经细胞中Calponin 3和ROCK2明显聚集在细胞膜下方,随培养时间延长其表达量明显上调,位于细胞膜下方的p-ROCK2表达量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同样随培养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利用3mmol·L^(-1)匹鲁卡品成功建立癫痫神经元模型。3mmol·L^(-1)匹鲁卡品可使神经元细胞内ROCK2活化为p-ROCK2,并上调神经元内的ROCK2和p-ROCK2表达量,促使F-actin解聚导致神经元突起部分消失,p-ROCK2激活Calponin 3磷酸化,促进F-actin重构和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元 匹鲁卡品 细胞骨架丝状肌动蛋白 调宁蛋白3 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