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毛虫属ActinⅠ、α-TBP和DNA polα乱序基因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然 陈天兵 +3 位作者 黄俊 石文俊 区淑青 伊珍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5-295,共11页
研究旨在对尖毛虫属内现有物种的3种乱序小核基因结构进行比较,探讨其乱序模式。于湛江湖光红树林水域中采集到一个尖毛虫属物种Oxytricha sp.(ZJ),成功扩增了其肌动蛋白Ⅰ(ActinⅠ)、端粒结合蛋白(α-TBP)、DNA聚合酶α(DNA polα)3个... 研究旨在对尖毛虫属内现有物种的3种乱序小核基因结构进行比较,探讨其乱序模式。于湛江湖光红树林水域中采集到一个尖毛虫属物种Oxytricha sp.(ZJ),成功扩增了其肌动蛋白Ⅰ(ActinⅠ)、端粒结合蛋白(α-TBP)、DNA聚合酶α(DNA polα)3个乱序基因的完整大核基因序列和完整/部分小核基因序列,并结合已有资料对比研究了尖毛虫属这3个乱序基因的进化。结果表明:(1)Oxytricha sp.(ZJ)与O.nova的小核ActinⅠ基因具有相同的乱序模式,区别于其余的尖毛虫属物种;在增加尖毛虫属物种的基础上,对前人推测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MDS-IES接合处移动现象在乱序MDSs之间并非比非乱序MDSs之间更保守。(2)Oxytricha sp.(ZJ)与O.nova的小核α-TBP基因具有相同乱序模式和相似长度的IESs。(3)Oxytricha sp.(ZJ)的小核DNA polα基因乱序模式,区别于任一已报道物种,与属内O.trifallax最为相近。基于序列分析,在DNA polα基因中发现了一例IES转换为MDS的痕迹,以及由此导致原先MDS的丢失。研究发现在编码区内IES向MDS的转变,使得本应删除的序列成为基因组永久保留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毛虫 乱序基因 大核命运序列 内部删除序列 肌动蛋白ⅰ型 端粒结合蛋白 DNA聚合酶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