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对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张萌 孟香弟 +5 位作者 丁文平 陈娇 王爽 王荣国 周美艳 王立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比较单次注射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对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CB)患者反弹性疼痛(RP)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223例,男103例,女12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 目的比较单次注射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对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CB)患者反弹性疼痛(RP)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223例,男103例,女12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8 mg组(D1组,n=113)和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组(D2组,n=110)。记录术后48 h内RP发生情况,两组RP发生率等效界值设为15%。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结果术后48 h内两组R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组与D1组术后48 h内RP发生率差值为4.1%,95%可信区间(CI)为-6.2%~14.4%,在等效区间内。两组RP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1组比较,D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QoR-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次注射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8 mg或右美托咪定1μg/kg在降低CCB患者的RP发生方面效果相似,而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弹性疼痛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患儿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伟涛 涂友兵 +1 位作者 易祖港 马星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 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在CCS集中于腋动脉外侧,位置关系固定,使用较少的局麻药即可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近年来,CCS臂丛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患儿区域麻醉。患儿CCS臂丛神经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超声定位,但血管、神经、胸膜等结构距离较近,超声引导增加了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CCS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及超声定位、阻滞方法及药物用量、患儿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患儿CCS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区域麻醉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静 赵玲 +1 位作者 向富森 李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2-764,共3页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0.5%罗哌卡因用于前臂尺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EV50)。方法选择2018年2-8月行前臂尺骨折手术患者4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CCS臂丛神经阻滞。从预试验中出现阳性反应的其中一个较...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0.5%罗哌卡因用于前臂尺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EV50)。方法选择2018年2-8月行前臂尺骨折手术患者4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CCS臂丛神经阻滞。从预试验中出现阳性反应的其中一个较大容量22 ml开始试验,相邻容量梯度变化为1.2 ml。若前一例患者阻滞30 min内疼痛完全缓解视为阻滞成功,下一例患者罗哌卡因容量下降一级;若阻滞30 min内疼痛未完全缓解视为失败,下一例患者罗哌卡因容量上升一级,获得7个拐点研究结束。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0.5%罗哌卡因用于前臂尺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EV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40例患者中23例(58%)阻滞成功,0.5%罗哌卡因EV50为17.9 ml(95%CI 15.5~20.3 ml)。结论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用于前臂尺骨骨折患者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容量EV50为17.9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和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静 赵玲 +2 位作者 韩彬 乔艳 东利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CS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CS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臂丛神经深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5、10、20、30 min臂丛神经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臂丛神经深度(2.0±1.2)cm,明显浅于B组(3.5±1.8)cm(P<0.05);A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0±1.5)min,明显短于B组(4.0±1.5)min(P<0.05);注射局麻药后5、10 min A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注药后10 min A组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运动阻滞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运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深度浅,神经阻滞穿刺操作时间更短,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喙突入路 骨下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陶红 杨曙光 +2 位作者 陈超 肖海涛 万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3-904,共2页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骨科上肢手术中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臂丛神经的常见阻滞入路包括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深入,超声引导正逐渐成为以上各位点臂丛神经阻滞的标准技术([1])。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骨科上肢手术中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臂丛神经的常见阻滞入路包括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深入,超声引导正逐渐成为以上各位点臂丛神经阻滞的标准技术([1])。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阻滞就是一种新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阻滞位点在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不同于传统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2])。本研究对该新入路的局部解剖进行了复习,对阻滞方法进行了实践和总结,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间隙 超声引导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法在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于鑫 徐杨 +1 位作者 胡倩 崔德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联合血管旁注射法(perineural space expansion-perivascular technique,PSEPV)与传统血管旁注射法(perivascular technique,PV)在腋路臂丛阻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联合血管旁注射法(perineural space expansion-perivascular technique,PSEPV)与传统血管旁注射法(perivascular technique,PV)在腋路臂丛阻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60例急诊手部外伤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PSE-PV组和PV组,每组30例,麻醉方法均为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PSE-PV组在腋动脉正上方12点方位注射5 mL生理盐水将目标神经与腋动脉及周围组织分离后再注射15 mL 0.5%罗哌卡因;PV组在腋动脉12点方位直接注射20 mL 0.5%罗哌卡因。记录操作后30 min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SEPV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评分分别为1.7±0.3和1.6±0.3,PV组分别为1.8±0.4和1.6±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E-PV组操作时间为(4.0±1.3)min,略高于PV组的(3.9±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100%。仅有PV组1例患者发生轻度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法可以减少腋路臂丛阻滞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与传统方法相当,未增加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路阻滞 神经外周间隙扩张 超声 局部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