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缺乏症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艳芬 金润铭 白燕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总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CPT2)缺乏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7个月,第二次发病,两次临床表现主要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基因检测CPT2基因提示突变c.... 目的:总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CPT2)缺乏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7个月,第二次发病,两次临床表现主要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基因检测CPT2基因提示突变c. 338C>T(p. S113L)和c. 1711C>A(p. P571T),c. 338C>T(p. S113L)来自母亲,c. 1711C>A(p. P571T)来自父亲,最终确诊为CPT2缺乏症。结论:反复发作的较小年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儿需警惕遗传代谢病如CPT2缺乏症,通过基因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缺乏症 CPT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例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缺乏症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2
作者 张彦 邱文娟 +4 位作者 张惠文 陈婷 徐烽 顾学范 韩连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检测资料,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结果:6例CPT2缺乏症患儿中男性... 目的:探讨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检测资料,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结果:6例CPT2缺乏症患儿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2个月(15 d~9岁)。其中1例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2例迟发型、3例婴儿型。3例由新生儿筛查确诊;3例因临床表现就诊,起病时有发热、肌肉乏力伴肌酶增高。5例患儿表现为游离肉碱降低,棕榈酰基肉碱、十八碳烯酰肉碱升高。6例患儿检测到CPT2基因变异8个位点(携带双位点突变4例,携带单位点突变2例),3种为已知变异(p.R631C、p.T589M和p.D255G),5种为新报道变异(p.F352L、p.R498L、p.F434S、p.A515P、c.153-2A>G)。经PolyPhen2和SIFT软件预测,5个新报道变异中c.153-2A>G和p.F352L为疑似致病变异,p.R498L、p.F434S和p.A515P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结论:CPT2缺乏症临床表型多样,通过新生儿血串联质谱筛查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后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转移2缺乏症 临床特征 CPT2基因 串联质谱技术 游离肉碱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CPT1A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慧 袁远宏 +2 位作者 唐莲 谭艳芳 李双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液串联质谱分析酰基肉碱谱。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 L,提取DNA,通过测序技术,对CPT1A基因所有外显子... 目的:分析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液串联质谱分析酰基肉碱谱。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 L,提取DNA,通过测序技术,对CPT1A基因所有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侧翼区域)序列进行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抽搐,随后出现意识障碍,发育倒退。血生化示转氨酶、心肌酶升高,低血糖,血氨增高,血液相串联质谱仪分析示游离肉碱(C0)193.61(参考值10.00~90.00),棕榈酰肉碱(C16)0.06(0.20~3.00),棕榈烯酰肉碱(C16:1)0.01(0.02~0.30),十八碳酰肉碱(C18)0.07(0.10~1.50),十八碳烯酰肉碱(C18:1)0.04(0.20~2.80),十八碳二烯酰肉碱(C18:2)0.02(0.10~1.10),C0/(C16+C18)为1595.54(6.50~100)。基因检测示CPT1A基因存在c.281+1G>A(Intron3)剪接突变与15-18号外显子杂合缺失,患儿母亲携带CPT1A基因c.281+1G>A(Intron3)剪接突变,患儿父亲携带CPT1A基因15-18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父母亲均为杂合突变,临床表型正常,为该突变的携带者。结论:CPT1A缺乏症临床表现为低酮性低血糖、肝损伤伴肝大、高血氨、凝血功能异常、惊厥、昏迷等,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血酰基肉碱谱分析、基因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转移1A缺乏症 串联质谱 肝损害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宝莉 高爱琴 +1 位作者 李金泉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共6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CPT)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CPT1BmRNA在绵羊腹外斜肌中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CPT)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CPT1BmRNA在绵羊腹外斜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PT1A、CPT2。CPT1A mRNA在山羊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mRNA在山羊脾脏中的表达,CPT1BmRNA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腹外斜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PT1A、CPT2mRNA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山羊中CPT1A mRNA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绵羊心脏、脾脏、腰大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山羊中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绵羊中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绵羊、山羊各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各基因表达模式、肌肉组织纤维类型、脂肪沉积含量不同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山羊 肉碱棕榈转移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型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1例
5
作者 王彦云 孙云 蒋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93-395,共3页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carnitine-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 deficiency,CACT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92年由Stanley等[1]首次报道,当前在国内的文献中CACTD也被翻译为“肉碱-酰基肉碱转位酶缺乏症”[2]。根据文献统...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carnitine-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 deficiency,CACT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92年由Stanley等[1]首次报道,当前在国内的文献中CACTD也被翻译为“肉碱-酰基肉碱转位酶缺乏症”[2]。根据文献统计,其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发病率约为1∶60000,高加索人群的发病率为1∶750000~1∶2000000[3],然而目前暂无中国内地的发病率数据。CACTD是由于SLC25A20基因编码的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carnitine-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CACT)缺乏,导致中长链酰基肉碱无法转运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而引起的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肉碱移位缺乏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十六碳肉碱/棕榈肉碱 十八碳烯肉碱/油酸肉碱 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通过上调ACC/FAS/DGAT2通路表达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玲 杨汶菱 +6 位作者 张绘艳 卞建春 刘宗平 袁燕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7-2544,共8页
为探究棕榈酸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PA(0、0.2、0.4、0.6 mmol·L^-1)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CCK-8法、RTCA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生成情况;DAPI/F-actin双染,观察细胞核及骨架形态;采用... 为探究棕榈酸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PA(0、0.2、0.4、0.6 mmol·L^-1)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CCK-8法、RTCA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生成情况;DAPI/F-actin双染,观察细胞核及骨架形态;采用比色法测定TG含量;采用RT-PCR检测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a、Fasn、Dgat 2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合成关键蛋白ACC、FAS、SCD1、GPAM、DGAT 2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0.4 mmol·L^-1 PA对细胞增殖无影响,0.6 mmol·L^-1 PA抑制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0.4 mmol·L^-1 PA处理细胞24 h,脂滴大量蓄积,发生明显脂肪变性;随PA浓度升高,细胞核发生皱缩、变形、碎裂,细胞骨架被破坏,微丝断裂;TG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浓度PA(0.2、0.4、0.6 mmol·L^-1)处理组脂肪合成关键基因Acaca、Fasn、Dgat 2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CC、FAS、SCD1、GPAM、DGA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6 mmol·L^-1 PA组与0.4 mmol·L^-1 PA组相比,SC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棕榈酸抑制BRL 3A细胞增殖,对细胞核及骨架产生损伤;棕榈酸诱导细胞发生脂滴蓄积,TG增加,通过上调脂肪合成关键基因Acaca、Fasn、Dgat 2 mRNA转录水平及ACC/FAS/DGAT2通路蛋白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 脂肪变性 A羧化 基甘油转移2 BRL 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肉碱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7
作者 张星 张令歌 +2 位作者 赵田田 陈卓娴 赵成群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肉碱组,每组10只。模型组、左旋肉碱组腹腔注射LPS制作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模型,左旋肉碱...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肉碱组,每组10只。模型组、左旋肉碱组腹腔注射LPS制作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模型,左旋肉碱组腹腔注射LPS前给予左旋肉碱预处理,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7 d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肾功能损伤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肾损伤标志分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8、IL-6,检测肾组织脂肪酸代谢指标ATP、甘油三酯、肾组织脂质,检测肾组织中的棕榈酰转移酶1(CPT1)蛋白。将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Control组、pSilencer3.1组、siCPT1组,pSilencer3.1组、siCPT1组分别转染对照质粒pSilencer3.1、siCPT1,Control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48 h检测各组细胞中的ATP和甘油三酯;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肉碱组,模型组和左旋肉碱组以LPS刺激12 h模拟体外脓毒症模型,左旋肉碱组给予LPS前以左旋肉碱预处理1 h,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检测细胞中的CPT1蛋白、ATP和甘油三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肾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油红O染色阳性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ATP含量及CPT1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左旋肉碱组小鼠血清肾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油红O染色阳性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ATP含量及CPT1蛋白表达增高(P均<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siCPT1组细胞ATP含量低于Control组、pSilencer组,甘油三酯含量高于Control组、pSilencer组(P均<0.05);模型组细胞CPT1蛋白表达及ATP含量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含量高于对照组,左旋肉碱组CPT1蛋白表达及ATP含量高于模型组、甘油三酯含量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左旋肉碱干预能减轻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减轻肾组织炎症,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PT1蛋白表达、调节肾脏脂肪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肉碱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脂代谢 棕榈转移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组织SPTLC2的表达研究
8
作者 何晓燕 焦燕 李红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3期21-24,30,F0004,共6页
目的探究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长链亚基2(SPTLC2)在帕金森病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组分为三组:模型组(2周)、模型组(4周)、模型组(8周),同时设置正常组,采用异常不自主动作(AIM)评分... 目的探究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长链亚基2(SPTLC2)在帕金森病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组分为三组:模型组(2周)、模型组(4周)、模型组(8周),同时设置正常组,采用异常不自主动作(AIM)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行为,同时记录旋转持续时间、启动时间、剂峰旋转圈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SPTLC2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PTLC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AIM评分、旋转持续时间、启动时间、剂峰旋转圈数均高于正常组,随着时间的延长,AIM评分、旋转启动时间、剂峰旋转圈数逐渐升高,旋转启动时间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组α突触核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较少,模型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升高。与正常组、模型组(2周)相比,模型组(4周)、模型组(8周)SPTLC2基因、蛋白表达量均升高;与模型组(4周)相比,模型组(8周)SPTLC2基因、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TLC2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疾病的发生,通过上调SPTLC2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丝氨酸棕榈转移长链亚基2 脑组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 CPT1A调控PTE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组织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尹丹 韩莎莎 +2 位作者 刘颖 李跃峰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 研究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神经组织病变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102眼),其中无DR(NDR)患者22例(28眼)为NDR组,非增生型... 目的 研究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神经组织病变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102眼),其中无DR(NDR)患者22例(28眼)为NDR组,非增生型DR(NPDR)患者38例(48眼)为NPDR组,增生型DR(PDR)患者20例26眼为PDR组。采用OCTA检查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外周血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PTEN以及pRNFL、GCC厚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circRNA CPT1A与PTEN、pRNFL厚度、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均高于NDR组、NPDR组,而PDR组患者外周血PTEN均低于NDR组、NPDR组(均为P<0.05);NDR组与NPDR组患者外周血circ RNA CPT1A、PTE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与PTEN呈负相关性(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pRNFL以及GCC厚度均呈降低趋势,NDR组患者的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NPDR组患者以上指标均高于PDR组(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分别与受检眼的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均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随着DR严重程度的增加,DR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呈增加趋势,且与外周血PTEN、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呈负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circRNA CPT1A负性调控PTEN的表达,从而参与D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肉碱棕榈转移1A 磷酸-张力蛋白基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组织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对高脂日粮小鼠脂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龙囡 王艳艳 +4 位作者 尹彩娜 王舒平 孙进 乐国伟 施用晖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8-614,共7页
为了研究硫辛酸(lipoic acid,LA)对高脂日粮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脂类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日粮),高脂组(高脂日粮,含20%脂肪),LA组(高脂饲料分别添加0.05%、0.10%LA)。6周后测定... 为了研究硫辛酸(lipoic acid,LA)对高脂日粮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脂类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日粮),高脂组(高脂日粮,含20%脂肪),LA组(高脂饲料分别添加0.05%、0.10%LA)。6周后测定小鼠血脂及血浆脂酶水平,全血、消化道及肝脏组织自由基(ROS)水平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并采用RT-PCR检测小鼠肝脏Cpt1a及ApoE的表达。结果表明,高脂日粮导致小鼠血脂显著升高、血浆脂蛋白脂酶(LPL)及肝脂酶(HL)活性显著降低(P<0.05);添加0.10%LA可显著降低血脂并提高LPL、HL的活性(P<0.05)。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血浆和组织中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造成慢性氧化应激;添加LA可显著缓解氧化应激,0.10%LA可使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高脂饮食导致小鼠肝脏Cpt1a表达显著下调,ApoE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添加LA可显著缓解高脂造成的上述基因表达的变化。因此,高脂日粮会导致小鼠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失衡,造成脂代谢紊乱,LA可通过清除自由基、调整氧化还原状态,改善小鼠肝脏脂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 硫辛酸 氧化应激 脂质代谢 肉碱棕榈转移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1β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小慧 胡扬 +1 位作者 席翼 文立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为了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β)基因区的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以及由其组成的单体型与有氧耐力训练前后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标记的可行性,对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有... 为了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β)基因区的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以及由其组成的单体型与有氧耐力训练前后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标记的可行性,对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采用活动跑台的逐级递增运动负荷方法测定训练前后"跑节省化"(RE)相关指标;采用卧式蹬车的极限下递增定量负荷运动方式测定训练前后不同负荷状态下(安静时、50 W、100 W、150 W、恢复期)的心脏结构指标;由心脏结构指标获得心脏功能相关指标。采用MALDI-TOF MS方法解析受试者基因组DNA 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基因型。分析训练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与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rs 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跑节省化时心率(ΔHRRE)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2)rs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心脏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ΔPWS指标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3)由rs 131758-rs 470117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T与训练后安静时每搏输出量指数(ΔSVI)、心动周期(ΔT)、心输出量指数(ΔCOI)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说明:rs 131758位点的AA型和由rs131758-rs470117位点组成的AT单体型可以作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对有氧耐力训练敏感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肉碱棕榈转移 有氧耐力 训练敏感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和犏牛睾丸CPT1a和ETHE1基因mRNA水平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方伟 黄林 +3 位作者 金素钰 雷杰雯 付伟 郑玉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91-1897,共7页
试验旨在探索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后代(犏牛)睾丸脂肪酸氧化特点及其与雄性不育的关联性,阐明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GAPDH和18SrRNA基因为双内参,建立了牦牛和犏牛肝脏型棕榈酰肉碱转移酶1a(CPT1a)和硫双加氧酶1(ETHE1)基因mRNA水平... 试验旨在探索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后代(犏牛)睾丸脂肪酸氧化特点及其与雄性不育的关联性,阐明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GAPDH和18SrRNA基因为双内参,建立了牦牛和犏牛肝脏型棕榈酰肉碱转移酶1a(CPT1a)和硫双加氧酶1(ETHE1)基因mRNA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发现,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特异性好,扩增效率为98.5%~107.8%,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采集成年牦牛(n=9)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和附睾,通过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检测,证实犏牛睾丸和附睾中无精子,而牦牛睾丸和附睾中有精子。试验进一步从牦牛和犏牛睾丸中提取总RNA,测定睾丸中CPT1a和ETHE1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犏牛睾丸中CPT1a和ETHE1基因mRNA水平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牦牛(P<0.05;P<0.01)。CPT1a基因mRNA水平的提高表明犏牛睾丸中脂肪酸β-氧化能力的加强;而ETHE1基因mRNA水平的增加可促进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脂肪酸氧化,或影响其他能量代谢通路,这两种基因mRNA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睾丸脂肪酸的β-氧化供能。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牦牛睾丸相比,雄性不育犏牛睾丸的脂肪酸氧化供能水平加强,可能对脂肪酸燃料分子有更多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杂交雄性不育 棕榈肉碱转移1a(CPT1a) 硫双加氧1(ETH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海拔地区不同暴露时间下大鼠肝脏组织脂肪酸代谢相关指标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保积英 任明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中海拔地区不同暴露时间下大鼠肝脏组织脂肪酸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根据饲养环境不同分为对照组、1 d组、3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各10只,对照组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动物房(海拔400... 目的观察中海拔地区不同暴露时间下大鼠肝脏组织脂肪酸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根据饲养环境不同分为对照组、1 d组、3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各10只,对照组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动物房(海拔400 m)饲养30 d;1 d组、3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分别在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中心动物房(海拔2260 m)饲养1、3、7、15、30 d。检测各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游离脂肪酸(NEFA)及肝脏组织中的酮体(KB);检测肝脏组织中的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蛋白。结果各组血浆ALT、NEFA及肝脏组织中K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脏组织中AMPK mRNA表达量高于1 d组、3 d组、7 d组、15 d组和30 d组(P均<0.05)。15 d组ACC-1、CPT-1 mRNA表达量最低,30 d组ACC-1、CPT-1 mRNA表达量升高至对照组水平;1 d组、3 d组、7 d组、15 d组HIF-1α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30 d组降低至对照组水平。对照组与1 d组AMPK蛋白表达高于3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P均<0.05);3 d组ACC-1、CPT-1、HIF-1α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P均<0.05)。结论中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暴露的大鼠脂肪酸代谢存在差异。中海拔地区急性暴露期大鼠脂肪酸合成与氧化代谢呈现一过性增强,至暴露第7天,随着缺氧迅速改善,又恢复到平原地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海拔 脂肪酸代谢 AMP依赖的蛋白激 A羧化 肉碱棕榈转移1 低氧诱导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