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例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缺乏症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1
作者 张彦 邱文娟 +4 位作者 张惠文 陈婷 徐烽 顾学范 韩连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检测资料,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结果:6例CPT2缺乏症患儿中男性... 目的:探讨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2(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检测资料,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结果:6例CPT2缺乏症患儿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2个月(15 d~9岁)。其中1例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2例迟发型、3例婴儿型。3例由新生儿筛查确诊;3例因临床表现就诊,起病时有发热、肌肉乏力伴肌酶增高。5例患儿表现为游离肉碱降低,棕榈酰基肉碱、十八碳烯酰肉碱升高。6例患儿检测到CPT2基因变异8个位点(携带双位点突变4例,携带单位点突变2例),3种为已知变异(p.R631C、p.T589M和p.D255G),5种为新报道变异(p.F352L、p.R498L、p.F434S、p.A515P、c.153-2A>G)。经PolyPhen2和SIFT软件预测,5个新报道变异中c.153-2A>G和p.F352L为疑似致病变异,p.R498L、p.F434S和p.A515P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结论:CPT2缺乏症临床表型多样,通过新生儿血串联质谱筛查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后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酰基转移2缺乏症 临床特征 CPT2基因 串联质谱技术 游离肉碱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CPT1A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慧 袁远宏 +2 位作者 唐莲 谭艳芳 李双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液串联质谱分析酰基肉碱谱。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 L,提取DNA,通过测序技术,对CPT1A基因所有外显子... 目的:分析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液串联质谱分析酰基肉碱谱。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3 m L,提取DNA,通过测序技术,对CPT1A基因所有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侧翼区域)序列进行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抽搐,随后出现意识障碍,发育倒退。血生化示转氨酶、心肌酶升高,低血糖,血氨增高,血液相串联质谱仪分析示游离肉碱(C0)193.61(参考值10.00~90.00),棕榈酰肉碱(C16)0.06(0.20~3.00),棕榈烯酰肉碱(C16:1)0.01(0.02~0.30),十八碳酰肉碱(C18)0.07(0.10~1.50),十八碳烯酰肉碱(C18:1)0.04(0.20~2.80),十八碳二烯酰肉碱(C18:2)0.02(0.10~1.10),C0/(C16+C18)为1595.54(6.50~100)。基因检测示CPT1A基因存在c.281+1G>A(Intron3)剪接突变与15-18号外显子杂合缺失,患儿母亲携带CPT1A基因c.281+1G>A(Intron3)剪接突变,患儿父亲携带CPT1A基因15-18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父母亲均为杂合突变,临床表型正常,为该突变的携带者。结论:CPT1A缺乏症临床表现为低酮性低血糖、肝损伤伴肝大、高血氨、凝血功能异常、惊厥、昏迷等,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血酰基肉碱谱分析、基因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转移1A缺乏症 串联质谱 肝损害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在恶性肿瘤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婷 林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是LPCAT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肿瘤恶性增殖...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是LPCAT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肿瘤恶性增殖、迁移和侵袭密切相关。LPCAT1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其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泛癌特性的恶性肿瘤潜在的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该文就LPCAT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1 恶性肿瘤 磷脂代谢 生物学标志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缺乏症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艳芬 金润铭 白燕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总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CPT2)缺乏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7个月,第二次发病,两次临床表现主要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基因检测CPT2基因提示突变c.... 目的:总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CPT2)缺乏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PT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7个月,第二次发病,两次临床表现主要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基因检测CPT2基因提示突变c. 338C>T(p. S113L)和c. 1711C>A(p. P571T),c. 338C>T(p. S113L)来自母亲,c. 1711C>A(p. P571T)来自父亲,最终确诊为CPT2缺乏症。结论:反复发作的较小年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儿需警惕遗传代谢病如CPT2缺乏症,通过基因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肉碱棕榈转移2缺乏症 CPT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宝莉 高爱琴 +1 位作者 李金泉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共6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CPT)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CPT1BmRNA在绵羊腹外斜肌中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CPT)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CPT1BmRNA在绵羊腹外斜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PT1A、CPT2。CPT1A mRNA在山羊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mRNA在山羊脾脏中的表达,CPT1BmRNA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腹外斜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PT1A、CPT2mRNA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山羊中CPT1A mRNA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绵羊心脏、脾脏、腰大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山羊中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绵羊中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绵羊、山羊各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各基因表达模式、肌肉组织纤维类型、脂肪沉积含量不同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山羊 肉碱棕榈转移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基因外显子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进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贤慧 常玲玲 +6 位作者 吴正常 李蕊 朱怡慧 毛永江 倪海球 郭娉婷 杨章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7,共4页
为了检测荷斯坦牛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基因外显子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预测分析碱基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物种间DGAT1的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SSCP综合测序... 为了检测荷斯坦牛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基因外显子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预测分析碱基突变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物种间DGAT1的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SSCP综合测序方法检测DGAT1基因外显子8的SNPs位点,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DGAT1蛋白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功能,并分析不同物种间DGAT1氨基酸同源性及构建其进化树。PCR-SSCP分析结果显示,DGAT1基因外显子8存在1个双突变位点,即M694和M69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该双突变不影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但能引起蛋白质功能域组成发生改变;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荷斯坦牛DGAT1氨基酸序列与绵羊同源性最高(99.1%),与黑猩猩同源性最低(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基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心 徐细明 +3 位作者 甘园园 曹德东 伍龙 陈志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4-7,15,共5页
目的观察ACAT1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通过脂质体Hiper Fect将ACAT1 siRNA转染至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沉默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基因的表达,Real-time PCR验证沉... 目的观察ACAT1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通过脂质体Hiper Fect将ACAT1 siRNA转染至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沉默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基因的表达,Real-time PCR验证沉默的效果。利用CFSE染色法分别检测加入无血清1640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加入阴性-siRNA-Hiper Fect复合物的阴性对照组和加入ACAT1 siRNA-Hiper Fect复合物的ACAT1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率,比较ACAT1基因沉默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ACAT1基因沉默前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ACAT1 siRNA组转染48 h ACAT1 mRNA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ACAT1siRNA组细胞增殖率下降,侵袭和迁移实验中穿膜细胞数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率、侵袭和迁移能力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AT1基因干扰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减弱侵袭迁移能力,为探寻前列腺癌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酰基A-胆固醇酰基转移1 小干扰RNA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型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1例
8
作者 王彦云 孙云 蒋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93-395,共3页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carnitine-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 deficiency,CACT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92年由Stanley等[1]首次报道,当前在国内的文献中CACTD也被翻译为“肉碱-酰基肉碱转位酶缺乏症”[2]。根据文献统...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carnitine-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 deficiency,CACT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92年由Stanley等[1]首次报道,当前在国内的文献中CACTD也被翻译为“肉碱-酰基肉碱转位酶缺乏症”[2]。根据文献统计,其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发病率约为1∶60000,高加索人群的发病率为1∶750000~1∶2000000[3],然而目前暂无中国内地的发病率数据。CACTD是由于SLC25A20基因编码的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carnitine-acylcarnitine translocase,CACT)缺乏,导致中长链酰基肉碱无法转运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而引起的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缺乏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十六碳酰基肉碱/棕榈肉碱 十八碳烯酰基肉碱/油酸肉碱 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伞形科蔬菜作物棕榈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新业 李文静 +4 位作者 朱姝 孙艳香 王聪艳 闫训友 周志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5-1327,共13页
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胡萝卜(Daucus carota)、芹菜(Apium graveolens)、香菜(Coriandrum sativum)3种伞形科蔬菜作物的棕榈酰基转移酶(protein S-acyltransferase,PAT),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为深入探究该类蛋白在3种伞... 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胡萝卜(Daucus carota)、芹菜(Apium graveolens)、香菜(Coriandrum sativum)3种伞形科蔬菜作物的棕榈酰基转移酶(protein S-acyltransferase,PAT),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为深入探究该类蛋白在3种伞形科作物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利用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和hmmsearch程序,从胡萝卜、芹菜、香菜基因组中筛选、鉴定PAT家族成员;利用TBtools绘制PAT基因染色体分布图;利用Expasy分析PAT蛋白的等电点、分子量;利用TMHMM-2.0预测PAT蛋白跨膜区;利用CELLO v.2.5、WoLF PSORT预测PAT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MEGA6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MEME分析PAT蛋白保守基序;基于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及转录组数据,利用TBtools绘制基因表达热图,分析PAT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胁迫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胡萝卜、芹菜及香菜基因组中各存在27、25、27个PAT基因,分别命名为DcPAT 1~27、AgPAT 1~25、CsPAT 1~27。这些PAT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染色体上,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且均为跨膜蛋白。系统进化分析将伞形科及来源于其他物种的PAT蛋白分为7个类群(Group1~7),伞形科作物PAT蛋白在7个类群中均有分布。结构分析表明,所有的PAT蛋白均含有DHHC-CRD结构域,该序列内的保守氨基酸残基在不同物种间已发生变异。荧光定量PCR和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PAT基因在胡萝卜、芹菜、香菜不同组织间的表达水平有差异,但有部分成员在不同组织间均呈现高水平或低水平表达,另有部分DcPAT基因在盐胁迫和低温胁迫处理后,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科 棕榈酰基转移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晓 孙聪 +5 位作者 杨瑞楠 张林尚 康宝 陈雁然 梁慧敏 梁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66,88,共8页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含量、酰基位移、sn-2位油酸相对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PO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底物(棕榈酸乙酯与高油酸花生油)物质的量比11∶1、酶添加量(以底物总质量计)3%、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POP含量为86.48%,酰基位移为3.25%,sn-2位油酸相对含量为7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酯交换 高油酸花生油 1 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 酰基位移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酶催化制备类可可脂过程中酰基位移和酯交换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海东 魏安池 +1 位作者 赵凯艳 郑彦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该文研究棕榈油中间熔点物(POMF)与硬脂酸(StA)进行酶酯交换制备类可可脂。利用胰脂酶定向水解和Lipozyme TL IM脂肪酶酯交换的特性,结合TLC和GC法分析Sn-2位酰基转移率和酯交换的程度。从而得出棕榈油中间物制备类可可脂的反应条... 该文研究棕榈油中间熔点物(POMF)与硬脂酸(StA)进行酶酯交换制备类可可脂。利用胰脂酶定向水解和Lipozyme TL IM脂肪酶酯交换的特性,结合TLC和GC法分析Sn-2位酰基转移率和酯交换的程度。从而得出棕榈油中间物制备类可可脂的反应条件:POMF为5 g,水活度为0.43,加酶量为10%,底物质量比为1∶1.8,振荡速度为150 r/min,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 h。此时,酯交换程度为75.70%,酰基转移率为12.30%,产品的滑动熔点为31-35℃,酸值为1.2 mgKO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酯交换 酰基转移 棕榈油中间熔点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 CPT1A调控PTE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组织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丹 韩莎莎 +2 位作者 刘颖 李跃峰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 研究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神经组织病变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102眼),其中无DR(NDR)患者22例(28眼)为NDR组,非增生型... 目的 研究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神经组织病变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102眼),其中无DR(NDR)患者22例(28眼)为NDR组,非增生型DR(NPDR)患者38例(48眼)为NPDR组,增生型DR(PDR)患者20例26眼为PDR组。采用OCTA检查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外周血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PTEN以及pRNFL、GCC厚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circRNA CPT1A与PTEN、pRNFL厚度、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均高于NDR组、NPDR组,而PDR组患者外周血PTEN均低于NDR组、NPDR组(均为P<0.05);NDR组与NPDR组患者外周血circ RNA CPT1A、PTE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与PTEN呈负相关性(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pRNFL以及GCC厚度均呈降低趋势,NDR组患者的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NPDR组患者以上指标均高于PDR组(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分别与受检眼的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均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随着DR严重程度的增加,DR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呈增加趋势,且与外周血PTEN、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呈负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circRNA CPT1A负性调控PTEN的表达,从而参与D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肉碱棕榈转移1A 磷酸-张力蛋白基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组织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氨血症11例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
13
作者 崔清洋 李珍珍 +3 位作者 曹银利 孙亚洲 唐成和 张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845-3849,共5页
目的分析11例新生儿高氨血症患儿临床特征、基因变异情况和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及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例新生儿期发病的高氨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并... 目的分析11例新生儿高氨血症患儿临床特征、基因变异情况和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及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例新生儿期发病的高氨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其中2例再生育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11例患儿均表现为反应差,尚有惊厥、意识障碍及呕吐。5例患儿为OTC基因变异所致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TCD),分别为大片段缺失变异、错义变异及剪切变异;4例患儿为CPS1基因变异所致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症(CPS1D),分别为无义变异、错义变异及剪切变异;1例为ASS1基因变异所致的瓜氨酸血症Ⅰ型(CTLN1),为错义变异;1例为基因检测阴性的新生儿暂时性高氨血症(THAN)。结论对临床新生儿高氨血症需警惕遗传性疾病可能,及时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积极给予血液净化和肝移植治疗可改善神经发育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血症 新生儿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缺乏症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1缺乏症 瓜氨酸血症Ⅰ型 暂时性高氨血症 基因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肉碱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张星 张令歌 +2 位作者 赵田田 陈卓娴 赵成群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肉碱组,每组10只。模型组、左旋肉碱组腹腔注射LPS制作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模型,左旋肉碱...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肉碱组,每组10只。模型组、左旋肉碱组腹腔注射LPS制作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模型,左旋肉碱组腹腔注射LPS前给予左旋肉碱预处理,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7 d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肾功能损伤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肾损伤标志分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8、IL-6,检测肾组织脂肪酸代谢指标ATP、甘油三酯、肾组织脂质,检测肾组织中的棕榈酰转移酶1(CPT1)蛋白。将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Control组、pSilencer3.1组、siCPT1组,pSilencer3.1组、siCPT1组分别转染对照质粒pSilencer3.1、siCPT1,Control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48 h检测各组细胞中的ATP和甘油三酯;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旋肉碱组,模型组和左旋肉碱组以LPS刺激12 h模拟体外脓毒症模型,左旋肉碱组给予LPS前以左旋肉碱预处理1 h,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检测细胞中的CPT1蛋白、ATP和甘油三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肾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油红O染色阳性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ATP含量及CPT1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左旋肉碱组小鼠血清肾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油红O染色阳性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ATP含量及CPT1蛋白表达增高(P均<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siCPT1组细胞ATP含量低于Control组、pSilencer组,甘油三酯含量高于Control组、pSilencer组(P均<0.05);模型组细胞CPT1蛋白表达及ATP含量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含量高于对照组,左旋肉碱组CPT1蛋白表达及ATP含量高于模型组、甘油三酯含量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左旋肉碱干预能减轻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减轻肾组织炎症,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PT1蛋白表达、调节肾脏脂肪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肉碱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脂代谢 棕榈转移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种子脂肪酸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调控油脂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计平 张玲慧 +2 位作者 赵静 王彦尊 李润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 为了研究种子油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机制,特别是α-亚麻酸的高水平积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7个紫苏品种的成熟种子及晋苏1号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G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分析基因表达与脂肪酸及α-亚麻酸合成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苏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18∶1,18∶2,18∶3)含量占总脂肪酸90%以上,种子发育过程中,总脂肪酸含量随着鲜重增加而不断增加,种子形态也经历由多水透明状转变为乳白色或深紫色最后成为褐色;随着种子不断发育,亚油酸含量逐渐降低,而α-亚麻酸含量不断增加,到种子成熟时达总脂肪酸质量的60%以上。晋苏1号作为高含α-亚麻酸的优质品种,α-亚麻酸含量达456.6mg/g,亚麻酸与亚油酸之比为9∶1。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Pf DGAT1和Pf PDAT在紫苏茎和根系中的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叶片和种子中高量表达,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Pf DGAT1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后30 d,表达量最高。Pf DGAT1基因超量表达之后紧接着α-亚麻酸和总油脂快速积累,表明Pf DGAT1在紫苏α-亚麻酸和总油脂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脂 脂肪酸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基因(DGAT1)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PD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芜猪DGAT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源 姜运良 +2 位作者 武英 魏述东 杨晓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 bp的序列...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 bp的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GenBank登录号:DQ289596)和多态性分析,分别在外显子6的第27 bp位点和外显子8的第56 bp位点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SNP),均属于沉默突变。克隆了莱芜猪5′调控区737 bp的序列,在-241 bp(相对于起始密码子ATG)发现单个碱基的插入,该多态性位点与莱芜猪脂肪沉积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猪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1基因(DGAT1)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通过上调ACC/FAS/DGAT2通路表达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玲 杨汶菱 +6 位作者 张绘艳 卞建春 刘宗平 袁燕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7-2544,共8页
为探究棕榈酸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PA(0、0.2、0.4、0.6 mmol·L^-1)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CCK-8法、RTCA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生成情况;DAPI/F-actin双染,观察细胞核及骨架形态;采用... 为探究棕榈酸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PA(0、0.2、0.4、0.6 mmol·L^-1)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CCK-8法、RTCA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生成情况;DAPI/F-actin双染,观察细胞核及骨架形态;采用比色法测定TG含量;采用RT-PCR检测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a、Fasn、Dgat 2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合成关键蛋白ACC、FAS、SCD1、GPAM、DGAT 2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0.4 mmol·L^-1 PA对细胞增殖无影响,0.6 mmol·L^-1 PA抑制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0.4 mmol·L^-1 PA处理细胞24 h,脂滴大量蓄积,发生明显脂肪变性;随PA浓度升高,细胞核发生皱缩、变形、碎裂,细胞骨架被破坏,微丝断裂;TG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浓度PA(0.2、0.4、0.6 mmol·L^-1)处理组脂肪合成关键基因Acaca、Fasn、Dgat 2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CC、FAS、SCD1、GPAM、DGA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6 mmol·L^-1 PA组与0.4 mmol·L^-1 PA组相比,SC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棕榈酸抑制BRL 3A细胞增殖,对细胞核及骨架产生损伤;棕榈酸诱导细胞发生脂滴蓄积,TG增加,通过上调脂肪合成关键基因Acaca、Fasn、Dgat 2 mRNA转录水平及ACC/FAS/DGAT2通路蛋白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 脂肪变性 乙酰辅A羧化 酰基甘油酰基转移2 BRL 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1β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小慧 胡扬 +1 位作者 席翼 文立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为了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β)基因区的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以及由其组成的单体型与有氧耐力训练前后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标记的可行性,对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有... 为了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β)基因区的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以及由其组成的单体型与有氧耐力训练前后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标记的可行性,对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采用活动跑台的逐级递增运动负荷方法测定训练前后"跑节省化"(RE)相关指标;采用卧式蹬车的极限下递增定量负荷运动方式测定训练前后不同负荷状态下(安静时、50 W、100 W、150 W、恢复期)的心脏结构指标;由心脏结构指标获得心脏功能相关指标。采用MALDI-TOF MS方法解析受试者基因组DNA 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基因型。分析训练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与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rs 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跑节省化时心率(ΔHRRE)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2)rs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心脏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ΔPWS指标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3)由rs 131758-rs 470117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T与训练后安静时每搏输出量指数(ΔSVI)、心动周期(ΔT)、心输出量指数(ΔCOI)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说明:rs 131758位点的AA型和由rs131758-rs470117位点组成的AT单体型可以作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对有氧耐力训练敏感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肉碱棕榈转移 有氧耐力 训练敏感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单核—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CAT-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柯丽 成蓓 +2 位作者 余其振 何平 白智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THP-1、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THP-1细胞与PMA孵育48小时使之分化为巨噬细胞,继以100mg/mlOx-LDL处理24小时使之形成泡沫细胞。将THP-1细胞、巨噬细胞、...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THP-1、THP-1源性巨噬细胞泡沫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THP-1细胞与PMA孵育48小时使之分化为巨噬细胞,继以100mg/mlOx-LDL处理24小时使之形成泡沫细胞。将THP-1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分别用300U/mlIFN-γ干预24小时。RT-PCR检测ACAT-1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THP-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以及形成泡沫细胞时ACAT-1mRNA及蛋白含量增加(P<0.05),而后两种细胞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经IFN-γ作用后三种细胞ACAT-1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结论IFN-γ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泡沫细胞ACAT-1的mRNA及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细胞 干扰素-Γ 细胞源性 单核 THP-1细胞 胆固醇酰基转移 RT-PCR检测 IFN-γ Western 巨噬细胞 mRNA水平 蛋白表达 BLOT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 酰基A OxLDL 显著性差异 细胞分化 蛋白含量 种细胞 PMA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对巨噬细胞ACAT-1表达的影响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心 成蓓 +2 位作者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高亲和性配体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葡萄糖和不... 目的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高亲和性配体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葡萄糖和不同浓度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人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在高浓度胰岛素和葡萄糖状态下巨噬细胞ACAT-1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罗格列酮可明显下调其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巨噬细胞ACAT-1表达水平升高,罗格列酮可明显下调其表达;此可能为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酰基A胆固醇酰基转移-1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