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桂酸衍生物的太赫兹光谱及弱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转平 赵帅宇 +1 位作者 刘榆杭 曾方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共8页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测试了对羟基肉桂酸(PCA)、反式-2-羟基肉桂酸(OCA)和4-氟肉桂酸(4-FCA)三种肉桂酸的衍生物(CADs)在0.5~3.5 THz范围内的吸收峰。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借助振动模式自动关联判定方法(VMARD)对三种样品...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测试了对羟基肉桂酸(PCA)、反式-2-羟基肉桂酸(OCA)和4-氟肉桂酸(4-FCA)三种肉桂酸的衍生物(CADs)在0.5~3.5 THz范围内的吸收峰。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借助振动模式自动关联判定方法(VMARD)对三种样品THz吸收峰的来源进行了指认。最后采用分子力场能量分解法(EDAFF)分析了分子体系的弱相互作用力形式,通过VMD绘制原子着色图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研究了其原子在分子体系中对弱相互作用力的贡献类型和强弱。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Hz-TDS、DFT与VMARD、EDA-FF方法结合不但能有效地辨别同分异构体及结构近似的有机分子,而且也能为其生化功能揭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肉桂酸衍生物 振动模式 能量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肉桂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杜传荣 陈丹丹 +1 位作者 樊希望 林翠梧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4-1021,1026,共9页
以咖啡酸、间羟基肉桂酸为母体,分别与止血芳酸反应,设计合成两种羟基肉桂酸衍生物(E)-4-{[1'-(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酰氨基]甲基}苯甲酸(Ⅰ)、(E)-4-{[1'-(3″-羟基苯基)丙烯酰氨基]甲基}苯甲酸(Ⅱ),并用MS、IR、1HNMR、13C... 以咖啡酸、间羟基肉桂酸为母体,分别与止血芳酸反应,设计合成两种羟基肉桂酸衍生物(E)-4-{[1'-(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酰氨基]甲基}苯甲酸(Ⅰ)、(E)-4-{[1'-(3″-羟基苯基)丙烯酰氨基]甲基}苯甲酸(Ⅱ),并用MS、IR、1HNMR、13C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其在体外生理条件下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Ⅰ和Ⅱ都可以使HSA的内源荧光发生静态猝灭,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且对HSA的构象产生一定影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衍生物Ⅰ、Ⅱ与HSA结合在亚结构域ⅡA(即site I)中,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还存在着疏水作用,且衍生物距色氨酸残基(Trp214)很近,很好地解释了衍生物有效猝灭HSA内源荧光的实验现象。分子对接与实验获得了一致性的结果,二者相互佐证,提高了实验结果推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肉桂酸衍生物 人血清白蛋白(HSA) 荧光光谱法 分子对接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月 刘策 +2 位作者 杨鹏 张利辉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了寻找新的除草活性化合物,利用茎叶处理、叶绿体光密度测定及相对电导率测定等方法对天然产物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及其3个衍生物进行了除草活性研究。结果表明: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酰肼、4-乙酰氧基-3-... 为了寻找新的除草活性化合物,利用茎叶处理、叶绿体光密度测定及相对电导率测定等方法对天然产物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及其3个衍生物进行了除草活性研究。结果表明: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酰肼、4-乙酰氧基-3-甲氧基肉桂酸和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在光照条件下对马唐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4.31,1.97,4.26和0.67mg/mL;黑暗条件下分别为2.65,0.83,2.54和0.36mg/mL;4-乙酰氧基-3-甲氧基肉桂酸对马唐叶绿体光密度的影响呈上升趋势;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酰肼、4-乙酰氧基-3-甲氧基肉桂酸和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处理后,马唐的相对电导率分别增加了19.24%,11.96%和18.33%。可见这3个衍生物的除草活性均高于母体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 作用机制 天然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肉桂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构效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单旺 陈永生 +2 位作者 梁晓为 汪勇 晏日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7-291,332,共6页
以羟基苯甲醛衍生物和丙二酸为原料,吡啶为溶剂,六水哌嗪为催化剂,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五种羟基肉桂酸。采用熔点分析法、核磁共振氢谱法(_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_1H NMR)、红外光谱法(I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产... 以羟基苯甲醛衍生物和丙二酸为原料,吡啶为溶剂,六水哌嗪为催化剂,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五种羟基肉桂酸。采用熔点分析法、核磁共振氢谱法(_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_1H NMR)、红外光谱法(I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产物的结构和纯度进行鉴定,结合对Fe^(3+)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实验,并与羟基苯甲醛衍生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肉桂酸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别得到目标产物——3,4-二羟基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4-羟基肉桂酸、3-羟基肉桂酸,纯度分别为92.45%、93.14%、99.55%、96.54%、93.50%;3,4-二羟基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对Fe^(3+)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较强,均高于BHT,且对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1.50±0.02)、(16.57±0.04)、(33.04±0.03)μg/m L;酚羟基是羟基肉桂酸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中心,具有邻苯二酚结构或者羟基邻位存在给电子基团的衍生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4'位羟基取代衍生物比3'位羟基取代衍生物的抗氧化活性强;苯环上的α,β-不饱和酸共轭结构可以提高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甲醛衍生物 合成 羟基肉桂酸衍生物 抗氧化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甲氧肉桂酸衍生物光控分子构建光响应蠕虫状胶束的结构性质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同庆 薛芳芳 +3 位作者 易萍 夏志宇 董金凤 李学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138,共10页
本文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和不同结构的甲氧基取代的肉桂酸衍生物构建了光响应蠕虫状胶束体系,研究了甲氧取代基的位置和数量对蠕虫状胶束结构与光响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肉桂酸衍生物通过将其芳香环插进胶束内核促进了蠕虫状胶... 本文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和不同结构的甲氧基取代的肉桂酸衍生物构建了光响应蠕虫状胶束体系,研究了甲氧取代基的位置和数量对蠕虫状胶束结构与光响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肉桂酸衍生物通过将其芳香环插进胶束内核促进了蠕虫状胶束的形成。相较于甲氧基的位置,甲氧基的数量对所形成蠕虫胶束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引入的甲氧基会增大表面活性剂与肉桂酸衍生物之间的空间位阻,不利于更大聚集体的形成。在光诱导蠕虫状胶束结构转变的过程中,甲氧基的取代位置则更为重要。总体而言,含有邻位甲氧基的肉桂酸衍生物体系的转变过程较快,而间位和对位甲氧基取代的肉桂酸衍生物体系的转变则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 肉桂酸衍生物 蠕虫状胶束 光响应 顺反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酸衍生物抗氧化剂对·OH引发的DNA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金 张立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肉桂酸衍生物对DNA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分析法、TBA法在脱氧核糖水平上研究了肉桂酸衍生物对Phen-Cu-VC系统引起的DNA损伤的防护效能。同时设甘露醇作对照。结果:肉桂酸衍生物对·OH引发的DNA损伤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肉桂酸衍生物 羟自由基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酸衍生物抗PRV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苗苗 郭杨丽 +5 位作者 孙耀贵 孙娜 乔美娟 雷海民 王鹏龙 李宏全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5,共10页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PK-15细胞,对27种天然化合物的抗PRV作用进行筛查,并探讨抗PRV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分别将27种天然化合物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感染细胞,采用细胞病变法(CPE)和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其细胞毒性及对病毒吸附、复... 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PK-15细胞,对27种天然化合物的抗PRV作用进行筛查,并探讨抗PRV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分别将27种天然化合物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感染细胞,采用细胞病变法(CPE)和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其细胞毒性及对病毒吸附、复制和直接杀灭的作用。在药物与PRV共同作用于PK-15细胞24、48、72 h后,RT-PCR检测PRV的代表基因IE180、UL30和UL22在胞内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肉桂酸衍生物(cinnamic acid derivative,CAD)具有抗PRV的活性,其EC50为(8.443±0.216)μg/m L,SI为6.6,最高抑制率为76%。3个时间点胞内IE180、UL30和UL22基因的拷贝数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CAD对PRV有直接灭活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阻断PRV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过程,但CAD对PRV的吸附过程没有阻断作用。CAD可作为抗PRV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衍生物 猪伪狂犬病病毒 抗病毒 天然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对双孢蘑菇致腐微生物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柯莉娜 胡泳华 +2 位作者 高焕娟 潘志针 王勤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组织细嫩,营养价值高,采后呼吸代谢旺盛,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容易引起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加速组织的衰老和腐败,极大地降低了双孢蘑菇的商品价值.本文从腐烂的双孢蘑菇中分离...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组织细嫩,营养价值高,采后呼吸代谢旺盛,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容易引起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加速组织的衰老和腐败,极大地降低了双孢蘑菇的商品价值.本文从腐烂的双孢蘑菇中分离鉴定得到6株细菌和8株真菌,分别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2株)、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guillouiae,1株)、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1株)和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ouriae,1株)以及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5株)、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1株)、绿色木霉(T.viride,1株)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1株).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肉桂酸及其衍生物对上述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肉桂酸及衍生物对这些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的强弱依次为4-甲基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肉桂酸>4-羟基肉桂酸.本研究结果可为双孢蘑菇的采后防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衍生物 双孢蘑菇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分散固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亚明 武琪 +3 位作者 高洁 张霞 赵亮 董树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5-331,共7页
通过一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3O4-GQDs),并将其用于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阿魏酸、反-4-羟基肉桂酸)的固相微萃取,并... 通过一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3O4-GQDs),并将其用于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阿魏酸、反-4-羟基肉桂酸)的固相微萃取,并与毛细管电泳联用建立了测定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吸附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脱附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实现了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快速高效富集和高灵敏度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6.2%~96.2%,相对标准偏差为1.8%~4.3%。结果表明,合成的Fe3O4-GQDs磁性纳米粒子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应用于特定样品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石墨烯量子点 磁性纳米粒子 四氧化三铁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酰接枝壳糖胺衍生物的合成
10
作者 武雪芬 侯益民 +1 位作者 李桂兰 孙德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3-926,共4页
目的:制备肉桂酰接枝壳糖胺衍生物。方法:分别用酰氯中间体法和一步合成法制备目标化合物,测定接枝率。用1HNMR、IR和热分析技术进行结构确认。结果:采用酰氨中间体法制得的4种化合物的接枝率在30%~50%,但操作复杂,污染严重;采用一步... 目的:制备肉桂酰接枝壳糖胺衍生物。方法:分别用酰氯中间体法和一步合成法制备目标化合物,测定接枝率。用1HNMR、IR和热分析技术进行结构确认。结果:采用酰氨中间体法制得的4种化合物的接枝率在30%~50%,但操作复杂,污染严重;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得的上述衍生物的接枝率约为20%,操作简单,无污染。一步合成法制得的4种衍生物经结构表征测定均证实为目标化合物。结论:一步合成法合成肉桂酰接枝壳糖胺衍生物优于酰氯中间体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壳糖胺 接枝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含肉桂酸的单链Bola型两亲分子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二聚和聚集行为(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阎云 郭素 +4 位作者 熊玮 卢婷 李子臣 黄建滨 付宏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第一次观察到该分子在有机溶剂中经紫外光照发生光致二聚.分离出来的二聚HDC在2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能形成球形的囊泡.同时发现溶剂的介电常数... 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第一次观察到该分子在有机溶剂中经紫外光照发生光致二聚.分离出来的二聚HDC在20%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能形成球形的囊泡.同时发现溶剂的介电常数大小与光致二聚过程密切相关,介电常数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反应发生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反应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型两亲分子 肉桂酸衍生物 光致二聚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新种型含肉桂酸的Bola型两亲分子在LB膜中的分子排列和分子识别(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阎云 郭素 +3 位作者 熊玮 黄建滨 李子臣 马季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55,共6页
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该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形成多分子层Langm uir膜结构.紫外光照可使膜中H D C 分子发生光致二聚,也可使H D C与1,16-十六碳二醇形成的混和膜中HDC ... 制备了一种含肉桂酸基团的Bola型两亲分子HDC(4-(10-羟基癸氧基)-10-羟基癸氧基肉桂酸酯).该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形成多分子层Langm uir膜结构.紫外光照可使膜中H D C 分子发生光致二聚,也可使H D C与1,16-十六碳二醇形成的混和膜中HDC 分子发生二聚.光照前后膜中分子倾角分别为58.8°和53.2°.从实验结果推测了分子排列模型,认为HDC 分子在LB膜中有序排列,这来源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和疏水亚甲基链的Z 型构象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型肉桂酸衍生物 LB膜 光致二聚 分子排列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及其药物灯盏花素中酚类成分的鉴定和含量测定(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人伟 樊献俄 +2 位作者 李来伟 林隆泽 James M.Harnly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2-970,共9页
本研究采用一个标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PDA-ESI/MS)分析方法和酚类成分定量方法确定了灯盏花中的33个肉桂酸衍生物和16个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中18个黄酮类化合物。使用干燥后的绿原酸(326 nm)作为标准品,根据326 nm处紫外吸收峰... 本研究采用一个标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PDA-ESI/MS)分析方法和酚类成分定量方法确定了灯盏花中的33个肉桂酸衍生物和16个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中18个黄酮类化合物。使用干燥后的绿原酸(326 nm)作为标准品,根据326 nm处紫外吸收峰相对强度和克分子(mole)相对响应因子(MRRF)确定了每个肉桂酸衍生物的含量。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干燥后的芹菜素(336 nm)和芦丁(354 nm)确定了8个芹菜素,3个木犀草素,3个黄酮醇3-糖苷和7-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这是首次报道十余微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灯盏花素,以及灯盏花全植物中每个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全草 灯盏花素 肉桂酸衍生物 黄酮苷 HPLC-PDA-ESI/MS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条蜂胶化学成分分析
14
作者 蔡蕊 王世盛 +2 位作者 李悦青 郭修晗 赵伟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68,共5页
该文对荆条蜂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考察,蜂胶原胶经体积分数65%的乙醇于80℃加热得到蜂胶提取物,将提取物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逐级溶剂分配、硅胶色谱柱层析、重结晶、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 该文对荆条蜂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考察,蜂胶原胶经体积分数65%的乙醇于80℃加热得到蜂胶提取物,将提取物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逐级溶剂分配、硅胶色谱柱层析、重结晶、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通过对化学物理性质分析以及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的测定解析,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其中,黄酮类化合物14个,肉桂酸衍生物7个,咖啡酸酯类化合物6个,其他类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条蜂胶 黄酮类化合物 肉桂酸衍生物 咖啡酸酯类衍生物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野生咖啡特有的酚酸
15
作者 张诒仙 江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6年第9期13-13,共1页
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野生咖啡特有的酚酸取9个非洲种(真咖啡)的14个样品和马尔加什地区的56群野生咖啡(马斯加咖啡)成熟果实的咖啡豆,系统分析其羟基肉桂酸衍生物。总酚份的色层分离谱是复杂的,通过保存时间、商用控制的紫... 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野生咖啡特有的酚酸取9个非洲种(真咖啡)的14个样品和马尔加什地区的56群野生咖啡(马斯加咖啡)成熟果实的咖啡豆,系统分析其羟基肉桂酸衍生物。总酚份的色层分离谱是复杂的,通过保存时间、商用控制的紫外线光谱和质谱的比较,发现酚酸往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咖啡 非洲大陆 羟基肉桂酸衍生物 系统分析 酚酸 香豆酸 阿魏酸 咖啡酸 咖啡豆 保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