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β-羟基烷酸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明强 王亮梅 益小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76-480,共5页
聚 β -羟基烷酸酯作为一种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的微生物合成材料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其成本高、质脆、特别是加工温度区间窄 ,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就PHA的结构特点、质脆的原因、共混改性的手段。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酯 共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β–羟基烷酸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严乐平 吴刚 王迎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6-1269,共4页
介绍了聚β-羟基烷酸酯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针对PHA的缺点进行改性的方法:生物合成改性;与生物活性无机材料的复合改性及表面改性。展望了改性后的PHA在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可降解生物材料 β-羟基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聚羟基烷酸酯体外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其友 戎利民 +1 位作者 徐义春 蔡道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评价聚羟基烷酸酯(PHBV)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与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原代培养犬BMSCs,传至3-4代后,接种至PHBV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上,以接种至培养板上细胞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于培养1、2、3周... 目的:评价聚羟基烷酸酯(PHBV)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与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原代培养犬BMSCs,传至3-4代后,接种至PHBV膜和泡沫样三维支架上,以接种至培养板上细胞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于培养1、2、3周分别采用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在5、10、14d用Hoechst33258荧光法定量测定细胞内DNA含量,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PHBV纤维较粗,且透光性差,在相差显微镜下不易观察。第3-4代BMSCs接种至PHBV膜上2h后即大部黏附,3d后伸展良好,呈纺锤形或梭形,在三维支架的孔隙内立体生长,1周开始细胞间连接,3周广泛连接,分泌大量基质;培养接种1周后,取二个膜状PHBV固定,HE染色后,见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培养接种2周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明显,呈梭形密布于膜状PHBV上。培养接种3周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较第二周无明显变化。定量测定接种的细胞内D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PHBV作为BMSCs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干细胞 3-羟基-co3-羟基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剂对P(3HB-co-4HB)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蓝小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24-127,共4页
用模压法制备不同增塑剂种类、含量与聚酯-聚羟基烷酸酯[P(3HB—co-4HB)]共聚物的混合物,通过拉伸试验考察其对P(3HB-co-4HB)共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DSC法分析了增塑剂对共聚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增塑剂随着用量的... 用模压法制备不同增塑剂种类、含量与聚酯-聚羟基烷酸酯[P(3HB—co-4HB)]共聚物的混合物,通过拉伸试验考察其对P(3HB-co-4HB)共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DSC法分析了增塑剂对共聚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增塑剂随着用量的增加,P(3HB-co-4HB)拉伸屈服强度随之下降,断裂伸长率随增塑剂用量的增加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P(3HB—co-4HB)与增塑剂质量比为100:8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增塑剂的加入可以降低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 增塑剂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反硝化除磷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曾薇 李磊 +2 位作者 杨莹莹 张悦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07-1415,共9页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TN平均去除率仅为47.1%;此时A2O工艺除磷能力较差,缺氧段有释磷现象的发生.当设置预缺氧区后,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提高,TN平均去除率可达60.7%,PO43--P平均去除率为55.9%;此时系统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缺氧段除磷率为31.4%~46.9%.在设置预缺氧区的基础上,通过外加碳源,提高进水ρ(C)/ρ(N),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TN平均去除率可达74.4%,出水ρ(PO34--P)小于0.5 mg/L,缺氧段除磷率高达66.2%~90.9%.同时研究了外加碳源情况下污泥内PHA成分、含量及糖原含量在A2O系统内的沿程变化趋势.经过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相对于全部聚磷菌的代谢活性从31.1%提高到74.7%.A2O工艺反硝化除磷能力的增强,提高了碳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生活污水 -β-羟基(PHA)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