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促进成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莉红 陈晨 +1 位作者 马语笛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囊形态结构;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法表征微囊缓释性能;细胞Calcein-AM/PI染色及CCK-8法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48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微囊作用MC3T3-E1细胞后对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微囊均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的趋化作用最佳。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缓释时间长,且初始爆发量减少了约25%。成骨诱导14、21 d后,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形成的钙沉积结节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多。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控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BMP-2的释放,发现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能够更好地诱导MC3T3-E1细胞的长期骨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物微囊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共聚法用外消旋乳酸直接合成聚乙醇酸-乳酸及其表征 被引量:26
2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王方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8-30,32,共4页
以乙醇酸(GA)、廉价的外消旋乳酸(D,L-LA)为原料,以氯化亚锡(质量分数0.5%)为催化剂,在165℃、70 Pa下熔融聚合10 h,通过熔融共聚法直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系列生物降解材料聚乙醇酸-乳酸(PGLA),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 以乙醇酸(GA)、廉价的外消旋乳酸(D,L-LA)为原料,以氯化亚锡(质量分数0.5%)为催化剂,在165℃、70 Pa下熔融聚合10 h,通过熔融共聚法直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系列生物降解材料聚乙醇酸-乳酸(PGLA),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系统地对其进行了表征。当n(GA):n(D,L-LA)=1:1,直接熔融聚合法获得的D,L-PGLA 50/50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 300,比相同条件下合成的L-PGLA 50/50的18 000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乳酸 乙醇-乳酸 直接熔融 药物缓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的合成及在药物缓释微球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帆 汪朝阳 +3 位作者 潘育方 洪慧 赵耀明 徐安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采用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并以其为载体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聚乳酸-乙醇酸微球(IFN-α-PLGA-MS)。通过正交试验对干扰素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同时对微球的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以D,L-乳酸、乙醇酸... 采用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并以其为载体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聚乳酸-乙醇酸微球(IFN-α-PLGA-MS)。通过正交试验对干扰素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同时对微球的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以D,L-乳酸、乙醇酸为原料,氯化亚锡(SnCl2)为催化剂,在165℃、70Pa下熔融聚合10h,PLGA特性粘数[η]最高可达0.2382dL/g,干扰素微球的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0.71μm,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06%、36.97%,且获得了较满意的干扰素微球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 直接熔融 制备 干扰素-Α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二甲基砜/聚乳酸-乙醇酸静电纺丝人工敷料的制备及生物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崔巍巍 刘娅 +4 位作者 王宗良 王昊 崔立国 章培标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9-685,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纳米银(n-Ag)/二甲基砜(MSM)/聚乳酸-乙醇酸(PLGA)抗菌人工敷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能量离散X射线光谱(EDX)研究敷料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元素组成.同时对敷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细胞相容性及抗菌性...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纳米银(n-Ag)/二甲基砜(MSM)/聚乳酸-乙醇酸(PLGA)抗菌人工敷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能量离散X射线光谱(EDX)研究敷料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元素组成.同时对敷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细胞相容性及抗菌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敷料内部纤维呈交叉的网格状结构,互相连结,随着n-Ag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力学强度逐渐增大,吸水性能逐渐增强.当n-Ag质量分数达到1%以上时,敷料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当n-Ag含量在0.01%~10%之间时,敷料属无毒性或低毒性;当其含量小于1%时,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因此,该敷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银 乳酸-乙醇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缓释用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的合成 被引量:16
5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2 位作者 王方 王浚 游革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15-518,共4页
以D,L 乳酸、乙醇酸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 乙醇酸(PLGA)。在165℃、70Pa下熔融聚合10h,以w(SnCl2)=0 5%的氯化亚锡为催化剂时,特性黏数[η]最高可达0 2382dL/g。当使用人体营养添加剂如乳酸锌、乳酸钙、乙... 以D,L 乳酸、乙醇酸为原料,通过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 乙醇酸(PLGA)。在165℃、70Pa下熔融聚合10h,以w(SnCl2)=0 5%的氯化亚锡为催化剂时,特性黏数[η]最高可达0 2382dL/g。当使用人体营养添加剂如乳酸锌、乳酸钙、乙酸锌、硫酸锌、牛磺酸等作为无毒催化剂反应时,[η]为0 1036~0 2150dL/g。金属Lewis酸型催化剂乳酸锌与质子酸型催化剂牛磺酸复合使用,[η]为0 1068~0 1357dL/g,比牛磺酸催化时(0 1036dL/g)高,比乳酸锌催化时(0 1507dL/g)低,未见明显的协同效果。简单易行的直接熔融聚合法,尤其是用无毒催化剂催化合成,有利于拓展PLGA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 无毒催化剂 乳酸 牛磺 直接熔融 生物降解材料 药物缓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巍巍 李艳萍 +3 位作者 梁鹏 董海波 甘友华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3-1085,1088,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体外诱导分化对细胞进行鉴定。将人牙髓干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 目的:研究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体外诱导分化对细胞进行鉴定。将人牙髓干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材料形态,细胞粘附、增殖及基质分泌情况;细胞计数检测其增殖力。结果:细胞接种2、5、10d,扫描电镜及细胞计数均显示HDPSCs与PLGA支架材料粘附紧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明显增殖(P<0.05),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PLGA是一种适宜人牙髓干细胞粘附与增殖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牙髓干细胞 乳酸-乙醇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催化剂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乙醇酸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维芬 张超 +3 位作者 黄永毅 李毅伟 曾小兰 林国良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2-385,共4页
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在无催化剂、高真空条件下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乙醇酸(PLGA)无规共聚物,对产物进行了GPC、FTIR1、H-NMR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时间、聚合温度、LA/GA投料比对PLGA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 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在无催化剂、高真空条件下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乙醇酸(PLGA)无规共聚物,对产物进行了GPC、FTIR1、H-NMR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时间、聚合温度、LA/GA投料比对PLGA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聚合温度范围内,PLGA分子质量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聚合温度越高,PLGA所能达到的最高分子质量越小,最佳聚合温度范围为160~170℃,最佳反应时间范围为57~69 h;在相同反应条件下,LA/GA投料比越小,PLGA分子质量越大.该研究为PLGA的合成提供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 无催化剂 直接熔融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丝素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肖红伟 熊杰 +2 位作者 李妮 张红萍 谢军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145,150,共5页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力学性能及亲水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混多孔膜中随SF的加入纤维直径降低,均匀性变好;PLGA与SF只发生分子间的互容并且存在氢键作用;当SF含量超过40%时共混多孔膜的力学性能就会变得极差;另外SF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变共混多孔膜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 丝素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复合纤维制备及其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龙新云 蔡晴 +3 位作者 杨小平 邓旭亮 唐劲天 隋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4-909,共6页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且降解速率可由相对分子质量和共聚物组成来调控。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PLGA为壳层材料、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内芯材料的复合纤维,研究两种模型药物(5-氟...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且降解速率可由相对分子质量和共聚物组成来调控。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PLGA为壳层材料、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内芯材料的复合纤维,研究两种模型药物(5-氟尿嘧啶和硝苯地平)在同轴复合纤维载体中的药物释放行为,并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纤维的形貌与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载药量和累积释放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芯、壳纺丝液浓度、PLGA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共聚物中LA和GA的组成比,可制得具有芯-壳结构且直径大小不同的复合纤维。采用相同电纺丝条件,可以将不同药物以相同载药量包覆于复合纤维中,但药物的释放行为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 同轴静电纺丝 复合纤维 乙烯基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调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超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红伟 李妮 +1 位作者 谢军军 熊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1,共5页
通过超声处理,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制成共混纺丝液。将该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即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超细纤维,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 通过超声处理,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制成共混纺丝液。将该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即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超细纤维,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仪和透射电镜(TEM)对超细纤维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及取向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使纤维直径减小,热稳定性提高;当多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5%时,其在纤维内部分散、取向及增强效果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乳酸-乙醇 静电纺丝 超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乙二醇血管支架置入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玥 迟宝荣 +2 位作者 李淑梅 景瑕斌 孟晓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乙二醇(PLGA-PEG)血管支架置入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白兔30只,经球囊血管内膜剥脱法制成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喂养6周后,随... 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乙二醇(PLGA-PEG)血管支架置入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白兔30只,经球囊血管内膜剥脱法制成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喂养6周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LGA-PEG组,n=15),给予血管支架(PLGA-PEG)置入,对照组(n=15)常规喂养。两组动物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7及30 d分别收集耳缘静脉血1 mL,以SDS-PAGE Zymography法检测MMP-2、MMP-9)及相应酶原(pro MMP-2和pro MMP-9)。结果:实验组支架置入前所测的MMP-2、MMP-9和proMMP-2[(11 568±2 219)、(10 364±1 429和(13 649±1 894)INT.mm2)]明显高于对照组[(6 128±1 562)、(8 519±2 167)和(8 413±2 156)INT.mm2](P<0.05);但proMMP-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支架置入后7 d与置入前相比,MMP-2及MMP-9以及相应酶原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支架置入30 d后MMP-2及酶原高于置入前[(13 935±2 167)、(15 628±1 739)INT.mm2vs(11 568±2 219)、(13 649±1 894)INT.mm2](P<0.01),MMP-9及酶原亦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MMP-2及酶原在动脉硬化动物模型中明显增高,血管支架置入后MMP-2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乙二醇 明胶酶A 明胶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膜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峰 陈欢 +2 位作者 许传亮 孙颖浩 高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2-985,共4页
目的 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作的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PLGA)膜与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成年大鼠OECs,将细胞接种于静电纺丝PLGA膜上,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静电纺丝PLGA膜上OEC... 目的 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作的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PLGA)膜与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成年大鼠OECs,将细胞接种于静电纺丝PLGA膜上,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静电纺丝PLGA膜上OECs的细胞形态与分布;用CFDA SE荧光染色检测接种后1-5d内静电纺丝PLGA膜上OECs的增殖情况;以多聚赖氨酸(PLL)包被细胞做对照。将静电纺丝PLGA膜植入大鼠体内观察其与大鼠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培养纯化所得的OECs的细胞纯度大于90%。相差显微镜下示OECs在静电纺丝PLGA膜孔隙中的纳米纤维上黏附良好,细胞状态佳,且特异性地沿纳米纤维方向生长。接种后1-5d内OECs在静电纺丝PLGA膜上均正常增殖,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电纺丝PLGA膜局部移植后大鼠无死亡,PLGA膜与周围组织融合并部分降解。结论 静电纺丝PLGA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OECs在其膜上的黏附和增殖状况良好,是有潜力的神经修复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静电纺丝 乳酸-乙醇合物 组织工程 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法合成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迪 潘欣 +1 位作者 张冬梅 陈亚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0,共4页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开环的方法合成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CA)测定等手段...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开环的方法合成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CA)测定等手段对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性能等进行分析.考察了一定实验条件下单体投料比对PLGA共聚物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投料比中乳酸含量的增加,所得PLGA分子量增大,而对应的Tg则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熔融 乳酸-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消旋乳酸—乙醇酸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损伤处愈合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春宁 高润霖 +6 位作者 程树军 宋来风 郑金刚 訾振军 阮英茆 孟亮 胡文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了解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PLGA)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损伤处的愈合过程。方法 :用摩尔比 60∶40的消旋乳酸与乙醇酸共混聚合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作为涂层组 ,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 ,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 ,7日期... 目的 :了解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PLGA)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损伤处的愈合过程。方法 :用摩尔比 60∶40的消旋乳酸与乙醇酸共混聚合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作为涂层组 ,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 ,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 ,7日期与 1个月期各 8只猪 ,每只置入两枚支架。支架置入前、后、终点时行冠状动脉造影 ,处死动物后分离取出支架置入段冠状动脉 ,固定并制备标本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与组织学检查。结果 :7日期 1只于支架置入右冠状动脉后 3h、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1 5h时死亡 ,组织学示损伤后 1 5h已经有血细胞附着 ,3h见到纤维素附着。所有支架置入成功。SEM示 7日期两组均完全内皮化 ,制备标本时撕裂处见内皮下为纤维素。组织学示 7日期对照组 2支、涂层组 1支支架血管段形成血栓 ;7日期内膜组织成份主要为附着的纤维素 ,偶见到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 ,表面为一层内皮细胞 ,两组间无差异 ;1个月期内膜组分主要为纤维素样肌性组织及细胞外基质 ,内膜增生的程度两组间无差异。各组 1个月期内膜均较 7日期的明显增厚。结论 :冠状动脉损伤 +支架置入后的愈合过程为 ,血小板附着于损伤处→纤维素附着→内皮细胞与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增生 ,内膜增生。纤维素附着可能是内皮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冠状动脉损伤 聚-消旋乳酸-乙醇酸 愈合过程 内皮化 PLGA涂层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熔融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程艳玲 龚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935-1937,共3页
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单体,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时间、催化剂种类、搅拌速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LA/乙醇酸GA为1:1,反应时间... 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单体,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时间、催化剂种类、搅拌速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LA/乙醇酸GA为1:1,反应时间10h,氯化亚锡为催化剂,搅拌速度为200f/min时聚合物特性粘数最大。同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 熔融共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血管内局部给药效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苗立夫 杨菁 +4 位作者 黄超联 宋存先 曾玉杰 陈连凤 朱文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1-497,共7页
目的制备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评估其通过DISPATCHTM球囊在血管内局部给药的应用条件及给药效能。方法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 目的制备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评估其通过DISPATCHTM球囊在血管内局部给药的应用条件及给药效能。方法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计算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通过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及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局部给药模型评估DISPATCHTM球囊血管内应用RPM-PLGA-NPs的实验条件及给药后不同时段血管组织药物浓度。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 nm的RPM-PLGA-NPs,包封率为77.53%,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成功建立经DISPATCHTM球囊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局部给药模型,20.27 kPa灌注压力下经DISPATCHTM导管球囊灌注5 mg/ml RPM-PLGA-NPs 10 min,第7和14天后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为(2.438±0.439)和(0.529±0.144)μg/mg干重。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方法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效果满意。纳米载药系统结合DISPATCHTM球囊导管能显著延长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为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乳酸-乙醇 纳米粒子 局部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时相、p27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苗立夫 黄超联 +7 位作者 陈连凤 朱文玲 杨菁 王以光 张华 刘佩毛 佘铭鹏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8,139,共8页
目的评估本实验室自制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对离体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细胞周期时相、p27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浓度RPM-PLGA NPs设定药物作用组,并设立RPM组、PLG... 目的评估本实验室自制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对离体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细胞周期时相、p27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浓度RPM-PLGA NPs设定药物作用组,并设立RPM组、PLGA组和M231培养基及平滑肌细胞生长添加剂(M231-SMGs)组作为对照。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不同处理组HUASMC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技术评价各处理组对HUASMC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RPM和RPM-PLGA NPs对HUASMC存活率的影响。结果10μg/L及以上浓度的RPM和50μg/L及以上浓度的RPM-PLGA NPs可明显抑制HUA-smc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时间曲线显示,100μg/L RPM和500μg/L RPM-PLGA NPs作用于HUASMC 24 h后细胞计数值明显低于M231-SMGs对照组;单纯PLGA NPs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与PLGA组和M231-SMGs培养基对照组相比,RPM组和RPM-PLGA NPs组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及G_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均<0.01),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00μg/LRPM和500μg/L RPM-PLGA NPs组的HUASMC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PLGA组和M231-SMGs培养基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RPM-PLGA NPs抑制体外培养的HUASMC生长效果与RPM相似,并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HUASMC p27蛋白表达,阻抑其细胞周期进程于G_1/S期而抑制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乳酸-乙醇 纳米粒子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p2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制备及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诚 王锐 +1 位作者 朱志国 董振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4-46,共3页
以L-乳酸(L-LA)和乙醇酸(GA)为原料(L-LA和GA投料摩尔比为80∶20),二水合氯化亚锡和对甲苯磺酸(TSA)为复合催化剂,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制OLGA预聚物,然后在扩链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存在下进行熔融扩链,最终得到较高分子量的乳酸-... 以L-乳酸(L-LA)和乙醇酸(GA)为原料(L-LA和GA投料摩尔比为80∶20),二水合氯化亚锡和对甲苯磺酸(TSA)为复合催化剂,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制OLGA预聚物,然后在扩链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存在下进行熔融扩链,最终得到较高分子量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其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分别为5.5×104和1.3×105。将溶液浇铸法制备的PLGA薄膜在37℃、pH=7.3~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降解实验,采用pH分析、失重率测量、GPC、SEM、FT-IR等方法研究了PLGA薄膜的降解行为,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随着降解的进行,PLGA薄膜的相对分子量和质量都会逐渐下降,在降解反应进行的前21天中,相对分子量的减小较明显,21天之后质量损失较明显。结合FT-IR谱图的研究,分析可知PLGA的降解主要是通过酯键的水解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醇 熔融缩 扩链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纳米氧化锌复合电纺纤维装载亲疏水药物的控释及体外细胞毒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莉 胡俊 魏俊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88-1794,共7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亲水性药物阿霉素(DOX)以及疏水性药物喜树碱(CPT)的复合纳米纤维.先用巯基封端的普朗尼克(F127)修饰纳米氧化锌(FZnO),再将FZnO负载盐酸阿霉素(DOX@FZnO),最后将DOX@FZnO与CPT一起纺入聚乳酸-乙醇酸(PLGA)...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亲水性药物阿霉素(DOX)以及疏水性药物喜树碱(CPT)的复合纳米纤维.先用巯基封端的普朗尼克(F127)修饰纳米氧化锌(FZnO),再将FZnO负载盐酸阿霉素(DOX@FZnO),最后将DOX@FZnO与CPT一起纺入聚乳酸-乙醇酸(PLGA)纤维中.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能够减小亲水性药物的突释,减缓药物释放速率,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体外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双载药复合纤维比单载药复合纤维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 氧化锌 药物控释 细胞毒性 乳酸-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应用场景中聚乙醇酸低聚物的迁移和形成机理研究
20
作者 刘胜峰 梁进欣 +5 位作者 尹甜 陈胜 段逸品 董犇 李丹 钟怀宁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2,I0005,共10页
聚乙醇酸(poly glycolic acid,PG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需关注PGA中乙醇酸低聚物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法筛查分析食品模... 聚乙醇酸(poly glycolic acid,PG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用作食品接触材料时,需关注PGA中乙醇酸低聚物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法筛查分析食品模拟液中PGA低聚物,并研究PGA样品在低温食品的包装容器或器具、短期储存的热罐装一次性容器以及热饮餐具及容器3种应用场景中在酸性食品、非酸性食品和含酒精饮料中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当PGA样品用作低温食品包装容器时,在食品模拟物4%乙酸、10%乙醇和50%乙醇中均未检出PGA低聚物;而用作短期热罐装和热饮餐具及容器时,在3种食品模拟物中均检出多种线性低聚物及环状低聚物,且线性GA5-GA8和cyclic GA6-cyclic GA8的迁移量较高。上述低聚物可能的形成机理是:PGA的非结晶区是无定形状态,水分子逐渐扩散后酯键开始断裂,将链段断裂为长链低聚物,长链低聚物经过多次断裂降解为短链低聚物。由于短链低聚物的分子质量较小,更容易在非结晶区域迁移到模拟液中,同时短链低聚物能够自我重组,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容易形成链状和环状的低聚物。本研究表明,温度对PGA样品中低聚物的形成影响较大,应用场景温度越高,检出的低聚物种类越多且迁移量越高。因此,用PGA材料及其制品在高温场景下储存酸性食品、非酸性食品及含酒精饮料时,需要关注低聚物的迁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 MS) 乙醇 迁移量 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