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苯甲酮类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英杰
潘泽晖
+4 位作者
陶正煜
王妍
童碧海
冯敏强
宋明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3,共12页
合成了4种以吩噁嗪为给体的苯甲酮类发光材料,考察了不同芳烃取代基对材料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平面的稠环芳烃修饰会使分子间存在大量的强π-π堆积作用,而三维的三蝶烯基团则能避免这些作用的产生.4种化合...
合成了4种以吩噁嗪为给体的苯甲酮类发光材料,考察了不同芳烃取代基对材料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平面的稠环芳烃修饰会使分子间存在大量的强π-π堆积作用,而三维的三蝶烯基团则能避免这些作用的产生.4种化合物均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5%热失重温度(Td,5)在400℃以上,分子间π-π堆积会明显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除苝修饰的化合物外,其它3种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延迟荧光,单线态-三线态能隙(ΔEST)值不超过0.01 eV;光致发光效率高,在PMMA薄膜中的发光效率在0.60~0.78之间,且随分子间作用力的降低先增加后降低.电致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三蝶烯修饰的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最佳,掺杂器件的最大亮度可达48480 cd/m^(2),峰值功率效率(PE_(max))和峰值外量子效率(EQE_(max))分别为54.4 lm/W和19.0%,且非掺杂器件的PE_(max)和EQE_(max)依然高达33.5 lm/W和13.4%.这说明其浓度猝灭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有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延迟荧光
有机电致发光
苯甲酮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蓝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薇
姜丽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28,共11页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蓝光作为三基色之一,是OLED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蓝光材料禁带宽度大,所需激发能量过高,容易影响蓝光器件的效率与寿命,这限制了OLED的发...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蓝光作为三基色之一,是OLED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蓝光材料禁带宽度大,所需激发能量过高,容易影响蓝光器件的效率与寿命,这限制了OLED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发展高效、稳定的纯蓝光材料是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长寿命商业化OLED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具有100%内量子效率的磷光蓝光材料和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最新发展。同时,针对使用二元共混发光层系统的溶液处理存在的结晶性、相分离、基体材料选择以及精确控制掺杂剂浓度等问题,探究了蒽类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延迟荧光以及“热激子”材料作为非掺杂发光层材料在OLED领域的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蓝光OLED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开发稳定、纯蓝的电致发光材料提供多种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蓝光发光材料
热活化
延迟
荧光
材料
聚集诱导延迟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苯甲酮类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英杰
潘泽晖
陶正煜
王妍
童碧海
冯敏强
宋明星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资源学院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材料研究院
吉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152701,61875144)
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批准号:YJS20210332)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212558JC010184135)资助。
文摘
合成了4种以吩噁嗪为给体的苯甲酮类发光材料,考察了不同芳烃取代基对材料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平面的稠环芳烃修饰会使分子间存在大量的强π-π堆积作用,而三维的三蝶烯基团则能避免这些作用的产生.4种化合物均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5%热失重温度(Td,5)在400℃以上,分子间π-π堆积会明显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除苝修饰的化合物外,其它3种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延迟荧光,单线态-三线态能隙(ΔEST)值不超过0.01 eV;光致发光效率高,在PMMA薄膜中的发光效率在0.60~0.78之间,且随分子间作用力的降低先增加后降低.电致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三蝶烯修饰的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最佳,掺杂器件的最大亮度可达48480 cd/m^(2),峰值功率效率(PE_(max))和峰值外量子效率(EQE_(max))分别为54.4 lm/W和19.0%,且非掺杂器件的PE_(max)和EQE_(max)依然高达33.5 lm/W和13.4%.这说明其浓度猝灭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有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的潜力.
关键词
聚集诱导延迟荧光
有机电致发光
苯甲酮
分子间相互作用
Keywords
Aggregation-induced delayed fluorescenc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Benzophenon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分类号
O621.22 [理学—有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蓝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薇
姜丽丽
机构
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28,共11页
文摘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蓝光作为三基色之一,是OLED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蓝光材料禁带宽度大,所需激发能量过高,容易影响蓝光器件的效率与寿命,这限制了OLED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发展高效、稳定的纯蓝光材料是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长寿命商业化OLED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具有100%内量子效率的磷光蓝光材料和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最新发展。同时,针对使用二元共混发光层系统的溶液处理存在的结晶性、相分离、基体材料选择以及精确控制掺杂剂浓度等问题,探究了蒽类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延迟荧光以及“热激子”材料作为非掺杂发光层材料在OLED领域的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蓝光OLED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开发稳定、纯蓝的电致发光材料提供多种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蓝光发光材料
热活化
延迟
荧光
材料
聚集诱导延迟荧光
Keywords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blue light-emitting material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t material
aggregation induced delayed fluorescence
分类号
TQ55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苯甲酮类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王英杰
潘泽晖
陶正煜
王妍
童碧海
冯敏强
宋明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蓝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杨薇
姜丽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