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聚醚酯-聚酯共混体短纤维的制造和性能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晓东
李瑞霞
张康
朱谱新
吴大诚
-
机构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纤维材料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1,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GZ0354)
-
文摘
为了制备弹性回复性能更好的纤维,采用聚醚酯(PEE)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共混体切片进行熔体纺丝,得到的弹性纤维在室温下表现出橡胶弹性。对共混体切片进行熔体纺丝的主要工艺流程及主要参数为:双螺杆共混造粒(双螺杆温度255℃,真空度0. 08 MPa);真空干燥(转鼓温度160℃,干燥9 h,真空度0. 092 MPa);熔体纺丝(熔体温度260℃,纺丝箱压力5 MPa,卷绕速度1 200 m/min);初生纤维拉伸(拉伸比3. 05,第1水浴温度63℃,第2蒸汽箱温度102℃)。拉伸工艺结束后,纤维线密度为1. 67 dtex,拉伸强度为2. 84 c N/dtex,断裂伸长率为63%。当纤维伸长率为15%时,其弹性回复率大于95%。所得PEE-PBT共混体纤维与羊毛纤维的力学性能比较接近,且PEE-PBT共混体的弹性回复率稍高于羊毛纤维。
-
关键词
聚醚酯
聚醚酯-聚酯共混体短纤维
熔体纺丝
羊毛纤维
弹性回复性能
-
Keywords
poly(ether ester)
poly(ether ester)-polyester blends staple fibers
melting spinning
wool fiber
elastic recovery
-
分类号
TS102.5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内酯和环氧烷烃共聚合成聚酯-聚醚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高宏娟
任伟民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0-451,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722402)。
-
文摘
脂肪族聚酯作为一种高性能、多用途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被认为是具有吸引力的石油基聚合物替代品之一。现有的脂肪族聚酯存在的结构单一、亲水性差以及脆性较强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因此,高效地实现聚酯的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中,将醚类官能团与酯链段相结合得到聚醚-聚酯共聚物是提高聚酯性能的一类行之有效的改性方法。本文综述了内酯和环氧烷烃共聚合成聚酯-聚醚共聚物的研究进展。以共聚物的主链序列分类,分别介绍了嵌段、无规以及交替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以及相应聚合物的性质和性能。
-
关键词
环氧烷烃
内酯
聚合
聚酯-聚醚共聚物
合成
催化
-
Keywords
epoxide
lactone
polymerization
polyester-polyether copolymer
synthesis
catalysis
-
分类号
TQ317.3
[化学工程—高聚物工业]
-
-
题名涤纶针织布的有机硅改性聚酯-聚醚共聚物整理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袁昂
程凯朋
张继磊
-
机构
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
出处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
文摘
采用酯交换-缩聚反应,在催化剂与稳定剂的作用下,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聚乙二醇与自制聚醚硅油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聚酯-聚醚共聚物整理剂。试验探究了聚醚硅油的用量对反应产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有机硅聚酯-聚醚共聚物的结构,并对其在涤纶针织物上的最佳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醚硅油用量占酯交换反应物质量分数为6%时,用其处理的针织物亲水性和手感较好;最佳使用工艺条件为浸轧法,质量浓度20 g/L,120℃焙烘60s。
-
关键词
整理剂
聚酯-聚醚共聚物
亲水性
柔软性
涤纶
针织物
-
Keywords
finishing agent
polyester-polyether copolymer
hydrophilicity
softness
polyester
knitted goods
-
分类号
TS195.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题名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 4
-
-
作者
武浩浩
谢昊圃
田新欣
孙莹潞
刘向东
杨宇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出处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1,共5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资助项目(XDA17020302)
-
文摘
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PUR-T),其中聚己内酯(PCL)和聚四氢呋喃(PTMG)作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作为硬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制备预聚体,然后利用1,4-丁二醇(BDO)进行扩链.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和凝胶渗透色谱对PUR-T的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分别用万能试验机和热重(TG)分析仪对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PTMG和PCL为软段的PUR-T成功合成,当PTMG与P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时,相比于分别以PTMG和PCL为软段合成的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可以分别达到19.06 MPa和1647%.但随着PTMG含量的增加,PUR-T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此外,随着PTMG在PUR-T中含量的增多,PUR-T中PCL结晶性能逐渐降低,这是导致PUR-T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TG分析,发现随着PTMG加入量的增多,PUR-T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
关键词
聚酯-聚醚型聚氨酯
聚己内酯
聚四氢呋喃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
Keywords
polyester-polyether polyurethane
polycaprolactone diol
polytetrahydrofuran
mechanical property
thermal stability
-
分类号
TQ323.8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
-
题名聚酯弹性纤维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 5
-
-
作者
赵蕴慧
盛京
贾宏涛
-
机构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资助项目
-
-
关键词
聚酯弹性纤维
聚酯-聚醚
聚酯-聚酯
合成方法
-
Keywords
elastic polyester fibers
polyether ester
copolyesters
-
分类号
TQ342.206
[化学工程—化纤工业]
-
-
题名聚乙二醇对混合嵌段聚氨酯透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 6
-
-
作者
袁继新
代道胜
刘若望
翟兰兰
-
机构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出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0-903,共4页
-
基金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07C11100)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G20070087)~~
-
文摘
综合考虑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的特点,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G)和聚乙二醇(PEG)混合作为软段,采用溶液预聚法制备了聚酯-聚醚混合型聚氨酯。考察了混合软段中PEG摩尔分数以及PEG相对分子质量对聚氨酯薄膜的表面接触角、吸水率、透湿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摩尔分数的增大和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薄膜的接触角和拉伸强度降低,吸水率、透湿率增大。当PEG摩尔分数从0.28增加到0.71时,薄膜接触角从75.8°降低至63.5°,吸水率从25.7%增加到106.1%,透湿率从1226g/(m2·24h)增加到3408g/(m2·24h);PEG相对分子质量从1000增加到10000时,薄膜接触角从80.5°降到55.7°,吸水率从4.5%增加到356.4%,透湿率从733g/(m2·24h)增加到3577g/(m2.24h)。
-
关键词
聚酯-聚醚
聚乙二醇
聚氨酯
透湿性
皮革化学品
-
Keywords
polyether-polyester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urethan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
leather chemicals
-
分类号
TQ63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
-
题名烷基磷酸铝催化己内酯与环氧烷烃共聚合研究
- 7
-
-
作者
陈首龙
李璠
郭方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
文摘
研究了三异丁基铝(i-Bu_(3)Al)/H_(3)PO_(4)/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催化剂催化环氧烷烃[包括环氧乙烷(EO)、环氧氯丙烷(ECH)、环氧丙烷(PO)]与己内酯(CL)共聚合的性能,通过共聚合动力学、核磁共振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所制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甲苯溶剂中,i-Bu_(3)Al/H_(3)PO_(4)/DBU催化剂可以高效催化环氧烷烃与CL共聚合,制备的EO-CL共聚物、ECH-CL共聚物、PO-CL共聚物的收率均达99%以上。三种共聚物均为高相对分子质量、窄分布的聚合物,改变环氧烷烃和CL与i-Bu_(3)Al的比例可以调控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组成的EO-CL共聚物的熔点在60℃左右;ECH-CL共聚物和PO-CL共聚物中,CL摩尔分数在30%以上,共聚物熔点在55℃左右。EO与CL共聚合时,EO的竞聚率为12.87±0.57,CL的竞聚率(r_(CL))为0.11±0.02;ECH与CL共聚合时,ECH的竞聚率为8.53±0.15,r_(CL)为0.13±0.01;PO与CL共聚合时,PO的竞聚率为2.08±0.20,r_(CL)为0.59±0.08。EO-CL共聚物为楔形共聚物,ECH-CL共聚物为梯度共聚物,PO-CL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
关键词
己内酯
环氧烷烃
聚醚-聚酯
共聚合
熔点
竞聚率
-
Keywords
caprolactone
epoxide
polyether-polyester
copolymerization
melting point
reactivity ratio
-
分类号
TQ326.5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