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学川 王固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简要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结构,综述了它的合成及应用,阐述了制备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硅氢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这两步反应决定了它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双重性质;从物质结构角度讨论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具有优... 简要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结构,综述了它的合成及应用,阐述了制备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硅氢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这两步反应决定了它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双重性质;从物质结构角度讨论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润湿渗透、乳化分散、低泡等性能,从而能在日用化学品等诸多领域应用的原因。最后指出了这种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表面活性剂 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 结构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固霞 郭生伟 王学川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研究了一种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渗透性、起泡力和乳化力等表面性能,探讨了其对皮革进行加脂的加脂效果、皮革的厚度变化以及抗张强度、撕裂强度、伸长率等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此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 研究了一种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渗透性、起泡力和乳化力等表面性能,探讨了其对皮革进行加脂的加脂效果、皮革的厚度变化以及抗张强度、撕裂强度、伸长率等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此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表面性能符合加脂剂的使用要求,用其处理后的皮革在弹性、柔软度、润滑感和丝光感方面表现良好,而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规定负荷伸长率均优于传统加脂剂L-3,综合加脂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改性硅氧烷 磷酸酯 表面性能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烷结构对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杰 卢祉巡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9-1362,共4页
通过硅氢加成法,以七甲基氢三硅氧烷、聚醚F-6和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合成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磷酸酯;以低含氢硅油、聚醚F-6和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合成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对这两种硅氧烷结构不同的磷酸酯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同时进... 通过硅氢加成法,以七甲基氢三硅氧烷、聚醚F-6和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合成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磷酸酯;以低含氢硅油、聚醚F-6和五氧化二磷等为原料,合成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对这两种硅氧烷结构不同的磷酸酯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同时进行了表面张力、接触角、粘度的测试。结果表明,两种产物均具有较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较好的降粘性。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磷酸酯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强于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磷酸酯可使大庆原油粘度降低73.77%,降粘效果好于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磷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低含氢硅油 聚醚改性硅氧烷 磷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磷酸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桂莲 刘燕军 葛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2-54,62,共4页
以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与五氧化二磷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制备了有效物浓度达8000的液态聚醚/磷酸酯改性聚硅氧烷,并总结出较好的酯化反应条件为:投料比2.5∶1,一次性投料,在80℃下反应4h;水解反应条件是:温度为80℃,时间为2h.
关键词 硅氧烷 五氧化二磷 磷酸酯化反应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苏科峰 尹红 +1 位作者 陈志荣 鲁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36,共3页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是通过在活性聚硅氧烷的支链或链端接上聚醚链段而得到的 ,它广泛应用于纺织、聚氨酯泡沫、化妆品、涂料及聚合物电解质等领域。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这类产品的合成工艺。
关键词 聚醚 改性 硅氧烷 合成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海香 罗运军 +2 位作者 罗巨涛 林洪升 瞿少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49-1252,1256,共5页
采用聚丙二醇和聚醚硅氧烷二元醇WACKER IM 22为软段,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硬段合成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ATR-IR、GPC、TEM、DSC、TG和WAXD等研究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结果表明,当WACKER IM 22与聚丙二醇的质量比为... 采用聚丙二醇和聚醚硅氧烷二元醇WACKER IM 22为软段,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硬段合成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ATR-IR、GPC、TEM、DSC、TG和WAXD等研究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结果表明,当WACKER IM 22与聚丙二醇的质量比为20%时,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耐冻性和流平性提高,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软、硬段相的相容性提高,热分解性能与未改性水性聚氨酯相似,且无明显的结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 水性聚氨酯 改性 耐冻性 流平性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林雅 卢义和 宫素芝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6-368,371,共4页
以含氢聚硅氧烷与聚醚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及复配对转化率和消泡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和复配物:反应条件为100℃~105℃、10h~12h、含氢聚硅氧烷与聚醚摩尔比1∶2,前者转化率可达80%以上;复配加... 以含氢聚硅氧烷与聚醚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及复配对转化率和消泡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和复配物:反应条件为100℃~105℃、10h~12h、含氢聚硅氧烷与聚醚摩尔比1∶2,前者转化率可达80%以上;复配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硅油和质量分数2%的乳化剂,制得的消泡剂可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消泡剂性能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泡剂 聚醚改性硅氧烷 合成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的制备及其柔软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安秋凤 李临生 陈孔常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用含氢硅油、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基聚醚的硅氢化加成产物—聚醚 /环氧硅油与胺反应制得了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 (APEPS) ,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 ,含氢硅油分子量、有机胺结构、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的硅含量... 用含氢硅油、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基聚醚的硅氢化加成产物—聚醚 /环氧硅油与胺反应制得了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 (APEPS) ,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 ,含氢硅油分子量、有机胺结构、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的硅含量对APEPS性能有影响。提高硅含量、增加氨值 ,可改善APEPS的柔软性与滑爽感 ,但对织物的吸湿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 织物柔软剂 制备 整理剂 柔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倩 谢永新 +1 位作者 陈朝阳 闫世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2,共3页
概述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的消泡机理以及特点,综合介绍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分类、合成工艺条件,以及其复合消泡剂复配过程主要成分选择的一般规律,并对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的研究进展及市场前景做了简要展望。
关键词 聚醚改性硅氧烷 机理 复合消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基聚醚改性四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百勤 王青 +4 位作者 樊强 邢航 周洪涛 高岸涛 肖进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29,42,共5页
通过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与不同聚合度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反应合成了系列烯丙基聚醚改性四硅氧烷表面活性剂(TESE),用1HNMR和29Si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对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其水溶液的表面活性以及在PET(聚... 通过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与不同聚合度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反应合成了系列烯丙基聚醚改性四硅氧烷表面活性剂(TESE),用1HNMR和29Si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对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其水溶液的表面活性以及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板上的润湿性能,同时探究了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亲水基结构(聚醚EO链长)对其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和良好的润湿性能。随着EO链长的增加,TESE的表面活性存在最佳EO链长(EO单元数为8)。其中,在较短EO链长的一定范围内,TESE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γcmc)变化幅度均较小,而EO链长超出一定范围后,γcmc增大幅度较为显著;TESE的润湿性能,在EO单元数小于12时变化不大,当EO单元数超过12时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表面活性剂 烯丙基聚醚改性硅氧烷 硅氢加成 表面张力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原油消泡剂的制备 被引量:11
11
作者 倪秀 袁桂梅 +1 位作者 陈胜利 程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以氯铂酸作催化剂使端烯丙基聚醚与低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再与二氧化硅、乳化剂及增稠剂复配,得到性能优良的原油消泡剂。优化合成参数为:硅醚摩尔比1:1.3,反应时间3.5~4.0小时;反应温度120℃;催化剂用量8mg... 以氯铂酸作催化剂使端烯丙基聚醚与低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再与二氧化硅、乳化剂及增稠剂复配,得到性能优良的原油消泡剂。优化合成参数为:硅醚摩尔比1:1.3,反应时间3.5~4.0小时;反应温度120℃;催化剂用量8mg/kg。优化复配组成(以质量计)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23%;疏水二氧化硅1.8%;HLB值8~9的复合乳化剂Tween-60+Span-604%;羧甲基纤维素钠1%;去离子水至100%;搅拌速度为500r/min。最佳配方原油消泡剂代号为YN-69,用于渤海油田B区高含水含气原油样的消泡时,在加量20~80mg/L范围内消泡率高达75.0%~91.7%,特别是在加量40~80mg/L时,消泡率高于4种所用对比消泡剂,包括现用消泡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消泡剂 水乳液型化学剂 聚醚改性硅氧烷 制备 组成与配方研究 集输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匀泡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雅丽 刘娟 王香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在铂系催化剂作用下,以体系总质量10%的一缩丙二醇为溶剂,使烯丙基聚醚和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最佳硅油与聚醚物质的量比为1∶1.15.比较了Speier催化剂和Karstedt催化剂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表... 在铂系催化剂作用下,以体系总质量10%的一缩丙二醇为溶剂,使烯丙基聚醚和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最佳硅油与聚醚物质的量比为1∶1.15.比较了Speier催化剂和Karstedt催化剂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表明使用络合型Karstedt催化剂后,催化剂铂用量减少至10 mg/kg.产品应用到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中,匀泡性能与美国L-580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型聚醚改性硅氧烷 合成工艺 硅氲加成反应 Karstedt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建华 张晓镭 倪亚琴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55,共4页
以氨基分布均匀的反应性氨基聚硅氧烷和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合成了可用于织物柔软整理的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异丙醇的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应用实验结果表明,... 以氨基分布均匀的反应性氨基聚硅氧烷和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合成了可用于织物柔软整理的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异丙醇的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应用实验结果表明,经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整理的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较好的白度和吸水性以及较好的耐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 合成 开环反应 应用 织物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醇嵌段聚醚及其聚硅氧烷改性产物的界面性能和破乳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晓宇 李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2,共8页
对丙二醇嵌段聚醚进行含氢聚硅氧烷接枝改性,合成了丙二醇嵌段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类破乳剂,研究了它们的界面行为和破乳能力。结果表明,丙二醇嵌段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破乳剂比其前身物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和破乳能力。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对其... 对丙二醇嵌段聚醚进行含氢聚硅氧烷接枝改性,合成了丙二醇嵌段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类破乳剂,研究了它们的界面行为和破乳能力。结果表明,丙二醇嵌段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破乳剂比其前身物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和破乳能力。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对其界面性能和破乳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多分支的破乳剂具有较好的破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醇 聚醚 硅氧烷 改性 界面性能 破乳性能 破乳剂 界面张力 界面剪切粘度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泡型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管仲达 姚汉清 姜霄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65-3368,3373,共5页
在氮气保护下,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醋酸酯与七甲基三硅氧烷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催化下反应,制得了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讨论了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物... 在氮气保护下,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醋酸酯与七甲基三硅氧烷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催化下反应,制得了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讨论了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物摩尔比为1.4∶1.0,催化剂用量为0.1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2 h,制得的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表面张力很小,铺展性能和低泡效果均较好,0.1%聚醚酯改性三硅氧烷的表面张力为20.81 mN/m,铺展直径为43.0 mm,发泡力为1.13,5 min稳泡性为0.20。产品结构经红外光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聚氧乙烯醚醋酸酯 七甲基三硅氧烷 聚醚改性硅氧烷 农用助剂 低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改性聚醚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秋凤 黄良仙 +1 位作者 李临生 杜经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3-16,共4页
利用哌嗪与自制的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反应合成了一种哌嗪改性聚醚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PE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应用。结果表明: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PPEPS的硅含量对其应用性能有影响。增加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利用哌嗪与自制的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反应合成了一种哌嗪改性聚醚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PE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应用。结果表明: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PPEPS的硅含量对其应用性能有影响。增加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提高硅含量,可改善PPEPS的柔软性,而对织物的吸湿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改性聚醚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哌嗪基聚醚硅油 织物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建彬 孟卫东 张高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95,214,共4页
以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和丙烯基聚醚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异丙醇为溶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研究了反应温度、物料比、活化温度和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七甲基三硅氧烷的转化率的影响... 以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和丙烯基聚醚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异丙醇为溶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研究了反应温度、物料比、活化温度和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七甲基三硅氧烷的转化率的影响,并且对产物的表面张力性能进行测试。得出了较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00℃、烯丙基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2:1、活化温度60℃、活化时间为30min、氯铂酸相对三硅氧烷的质量分数为0.0015%、反应时间2h。此反应条件下三硅氧烷的转化率为99.34%,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71×10~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0.19mN/m,其水溶液在pH值为5~9的条件下不易分解可以存放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甲基三硅氧烷 烯丙基聚醚 聚醚改性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英 王万绪 +3 位作者 杜志平 台秀梅 王天壮 王丹丹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7-360,共4页
通过振荡培养实验和连续活性污泥模拟实验研究了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初级生物降解性能和最终生物降解性能,并通过水解实验考察了水解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振荡培养实验中,第7天时的初级生物降解度为30.6%(硫氰酸钴法)和34.5%(... 通过振荡培养实验和连续活性污泥模拟实验研究了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初级生物降解性能和最终生物降解性能,并通过水解实验考察了水解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振荡培养实验中,第7天时的初级生物降解度为30.6%(硫氰酸钴法)和34.5%(表面张力法);在连续活性污泥模拟实验中,降解稳定期平均初级生物降解度为32.8%(硫氰酸钴法)和34.6%(表面张力法),平均最终生物降解度为26.3%;水解对生物降解基本无影响。结果表明,聚醚改性三硅氧烷不易初级生物降解和最终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改性硅氧烷 生物降解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烷表面改性聚醚酯聚酰亚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春康 余学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99-205,共7页
通过两种方法。即将γ-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四亚甲基)醚与均苯四甲酸二酐共缩聚,和将两种预制的聚酰胺酸溶液共混,合成了一组硅氧烷改性的聚醚酯聚酰亚胺材料。ESCA能谱和表面水接触角测量研究材料的... 通过两种方法。即将γ-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四亚甲基)醚与均苯四甲酸二酐共缩聚,和将两种预制的聚酰胺酸溶液共混,合成了一组硅氧烷改性的聚醚酯聚酰亚胺材料。ESCA能谱和表面水接触角测量研究材料的表面性质发现,硅氧烷在材料表面富集,对聚醚酯聚酰亚胺材料具有显著的表面改性作用,硅氧烷改性的聚醚酯聚酰亚胺,其热稳定性能和气体透过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抗张强度和介电性能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表面改性 聚醚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胺/酚醛环氧树脂复合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瑞 陈何国 +2 位作者 徐炜 杨振 章东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39,63,共5页
采用聚醚胺和酚醛环氧树脂(EPN)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剂与端环氧聚硅氧烷进行嵌段共聚,得到树脂改性柔软蓬松滑感硅油。探讨了聚醚胺与酚醛环氧树脂物质的量比、端环氧聚硅氧烷与改性剂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对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聚醚胺和酚醛环氧树脂(EPN)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剂与端环氧聚硅氧烷进行嵌段共聚,得到树脂改性柔软蓬松滑感硅油。探讨了聚醚胺与酚醛环氧树脂物质的量比、端环氧聚硅氧烷与改性剂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对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醚胺与酚醛环氧树脂物质的量比为2∶1,端环氧聚硅氧烷与改性剂物质的量比为1∶1.4,共聚反应时间12 h,得到的改性硅油能使多种织物具有柔软、蓬松、滑弹的手感,以及较佳的白度和拒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软剂 聚醚 酚醛环氧树脂 端环氧聚硅氧烷 改性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