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建华 张晓镭 倪亚琴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55,共4页
以氨基分布均匀的反应性氨基聚硅氧烷和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合成了可用于织物柔软整理的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异丙醇的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应用实验结果表明,... 以氨基分布均匀的反应性氨基聚硅氧烷和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合成了可用于织物柔软整理的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异丙醇的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应用实验结果表明,经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整理的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较好的白度和吸水性以及较好的耐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 合成 开环反应 应用 织物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的制备及其柔软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安秋凤 李临生 陈孔常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用含氢硅油、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基聚醚的硅氢化加成产物—聚醚 /环氧硅油与胺反应制得了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 (APEPS) ,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 ,含氢硅油分子量、有机胺结构、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的硅含量... 用含氢硅油、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基聚醚的硅氢化加成产物—聚醚 /环氧硅油与胺反应制得了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 (APEPS) ,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 ,含氢硅油分子量、有机胺结构、氨基改性聚醚型聚硅氧烷的硅含量对APEPS性能有影响。提高硅含量、增加氨值 ,可改善APEPS的柔软性与滑爽感 ,但对织物的吸湿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醚聚硅氧烷 织物柔软剂 制备 整理剂 柔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苏科峰 尹红 +1 位作者 陈志荣 鲁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36,共3页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是通过在活性聚硅氧烷的支链或链端接上聚醚链段而得到的 ,它广泛应用于纺织、聚氨酯泡沫、化妆品、涂料及聚合物电解质等领域。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这类产品的合成工艺。
关键词 聚醚 改性 聚硅氧烷 合成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林雅 卢义和 宫素芝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6-368,371,共4页
以含氢聚硅氧烷与聚醚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及复配对转化率和消泡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和复配物:反应条件为100℃~105℃、10h~12h、含氢聚硅氧烷与聚醚摩尔比1∶2,前者转化率可达80%以上;复配加... 以含氢聚硅氧烷与聚醚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及复配对转化率和消泡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和复配物:反应条件为100℃~105℃、10h~12h、含氢聚硅氧烷与聚醚摩尔比1∶2,前者转化率可达80%以上;复配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硅油和质量分数2%的乳化剂,制得的消泡剂可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消泡剂性能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泡剂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合成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倩 谢永新 +1 位作者 陈朝阳 闫世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2,共3页
概述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的消泡机理以及特点,综合介绍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分类、合成工艺条件,以及其复合消泡剂复配过程主要成分选择的一般规律,并对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的研究进展及市场前景做了简要展望。
关键词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机理 复合消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原油消泡剂的制备 被引量:11
6
作者 倪秀 袁桂梅 +1 位作者 陈胜利 程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以氯铂酸作催化剂使端烯丙基聚醚与低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再与二氧化硅、乳化剂及增稠剂复配,得到性能优良的原油消泡剂。优化合成参数为:硅醚摩尔比1:1.3,反应时间3.5~4.0小时;反应温度120℃;催化剂用量8mg... 以氯铂酸作催化剂使端烯丙基聚醚与低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再与二氧化硅、乳化剂及增稠剂复配,得到性能优良的原油消泡剂。优化合成参数为:硅醚摩尔比1:1.3,反应时间3.5~4.0小时;反应温度120℃;催化剂用量8mg/kg。优化复配组成(以质量计)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23%;疏水二氧化硅1.8%;HLB值8~9的复合乳化剂Tween-60+Span-604%;羧甲基纤维素钠1%;去离子水至100%;搅拌速度为500r/min。最佳配方原油消泡剂代号为YN-69,用于渤海油田B区高含水含气原油样的消泡时,在加量20~80mg/L范围内消泡率高达75.0%~91.7%,特别是在加量40~80mg/L时,消泡率高于4种所用对比消泡剂,包括现用消泡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消泡剂 水乳液型化学剂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制备 组成与配方研究 集输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匀泡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雅丽 刘娟 王香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在铂系催化剂作用下,以体系总质量10%的一缩丙二醇为溶剂,使烯丙基聚醚和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最佳硅油与聚醚物质的量比为1∶1.15.比较了Speier催化剂和Karstedt催化剂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表... 在铂系催化剂作用下,以体系总质量10%的一缩丙二醇为溶剂,使烯丙基聚醚和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最佳硅油与聚醚物质的量比为1∶1.15.比较了Speier催化剂和Karstedt催化剂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表明使用络合型Karstedt催化剂后,催化剂铂用量减少至10 mg/kg.产品应用到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中,匀泡性能与美国L-580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型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合成工艺 硅氲加成反应 Karstedt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氨基聚硅氧烷膜与膜形貌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良仙 安秋凤 +3 位作者 杨百勤 张西亚 程广文 杨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乙酸酐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成膜性及膜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氨基聚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均能成膜,但不同氨基聚硅氧烷所形成的膜形貌是不同的,膜的表面形貌实际上与基团的排列方式有关,氨乙基...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乙酸酐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成膜性及膜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氨基聚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均能成膜,但不同氨基聚硅氧烷所形成的膜形貌是不同的,膜的表面形貌实际上与基团的排列方式有关,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形成均匀、平整、光滑的疏水膜;而乙酸酐改性的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则形成凹凸不平、粗糙的具有弱亲水性的非均匀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聚硅氧烷 乙酸酐 改性 成膜性 膜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醇嵌段聚醚及其聚硅氧烷改性产物的界面性能和破乳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晓宇 李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2,共8页
对丙二醇嵌段聚醚进行含氢聚硅氧烷接枝改性,合成了丙二醇嵌段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类破乳剂,研究了它们的界面行为和破乳能力。结果表明,丙二醇嵌段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破乳剂比其前身物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和破乳能力。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对其... 对丙二醇嵌段聚醚进行含氢聚硅氧烷接枝改性,合成了丙二醇嵌段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类破乳剂,研究了它们的界面行为和破乳能力。结果表明,丙二醇嵌段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破乳剂比其前身物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和破乳能力。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对其界面性能和破乳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多分支的破乳剂具有较好的破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醇 聚醚 聚硅氧烷 改性 界面性能 破乳性能 破乳剂 界面张力 界面剪切粘度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氨基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钦健 李航昱 +2 位作者 陈少鹏 俞小春 林国良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9-402,共4页
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甲基二乙氧基乙二胺丙基硅烷(DL 602)为单体,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封端剂合成不同粘度的侧氨基聚硅氧烷(SAPS),并用合成的侧氨基聚硅氧烷来改性环氧树脂(E 44),制备一系列的样品.通过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 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甲基二乙氧基乙二胺丙基硅烷(DL 602)为单体,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封端剂合成不同粘度的侧氨基聚硅氧烷(SAPS),并用合成的侧氨基聚硅氧烷来改性环氧树脂(E 44),制备一系列的样品.通过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接触角仪、电子拉力试验机以及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固定侧氨基比例的聚硅氧烷,其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随着聚硅氧烷的粘度先增大后减小;含侧氨基聚硅氧烷能有效增韧环氧树脂,而且SAPS粘度越大,被改性的环氧基体的抗冲击强度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聚硅氧烷 改性环氧树脂 扫描电镜(SEM)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六甲基二硅氧烷 动态机械热分析 电子拉力试验机 抗冲击强度 环氧基体 SAPS 粘度 封端剂 乙二胺 乙氧基 接触角 相容性 合成 单体 硅烷 丙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化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膜形貌与应用性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良仙 安秋凤 +1 位作者 杨刚 李临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0-52,59,共4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丁内酯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膜形貌及其排列方式进行研究,并与应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氨基聚硅氧烷所形成的膜形貌不同,膜的表面形貌实际上与基团的排列方式有关,氨乙基氨丙基聚硅氧烷在单...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丁内酯改性氨基聚硅氧烷的膜形貌及其排列方式进行研究,并与应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氨基聚硅氧烷所形成的膜形貌不同,膜的表面形貌实际上与基团的排列方式有关,氨乙基氨丙基聚硅氧烷在单晶硅基底上形成均匀、平整、光滑的疏水膜;而丁内酯改性的氨乙基氨丙基聚硅氧烷则形成凹凸不平、粗糙的具有一定亲水性的非均匀膜。由于膜形貌存在很大差异,这可能就是造成不同氨基聚硅氧烷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聚硅氧烷 丁内酯 改性 膜形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蜡聚醚氨基聚硅氧烷的制备、膜形貌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春焱 安秋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40,共5页
以含氢硅油、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烯丙基环氧基封端聚醚化合物及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和环氧开环反应,成功制备一种功能性硅蜡聚醚氨基聚硅氧烷(AWPESO)。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原子力... 以含氢硅油、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烯丙基环氧基封端聚醚化合物及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和环氧开环反应,成功制备一种功能性硅蜡聚醚氨基聚硅氧烷(AWPESO)。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AWPESO的结构和膜形貌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单晶硅表面,AWPESO形成了非均一相粗糙硅膜,膜形貌主要由不清晰的连续相、直立尖峰以及大量微凸构成;在5μm×5μm的扫描范围内,膜表面的均方根粗糙度(R_q)为0.620 nm。应用AWPESO整理棉织物后,在织物纤维表面形成附着界面膜,显著增强了织物的柔软度、疏水性和回弹性等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蜡 聚硅氧烷 硅氢加成 聚醚氨基 膜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的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小娟 贺江平 陆少锋 《针织工业》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法,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在碱性条件下开环,然后将其产物与氨基硅烷偶联剂SCA-60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稳定的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测试并分析了催化剂用量、偶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 采用本体聚合法,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在碱性条件下开环,然后将其产物与氨基硅烷偶联剂SCA-60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稳定的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测试并分析了催化剂用量、偶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的最优合成工艺为:催化剂用量为D4单体质量的0.07%,氨基硅烷偶联剂SCA-602用量为D4单体质量的5.00%,反应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5 h;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的稳定性好,单体转化率也比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亲水性和抗黄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氨基硅烷偶联剂 柔软剂 合成 本体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胺/酚醛环氧树脂复合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瑞 陈何国 +2 位作者 徐炜 杨振 章东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39,63,共5页
采用聚醚胺和酚醛环氧树脂(EPN)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剂与端环氧聚硅氧烷进行嵌段共聚,得到树脂改性柔软蓬松滑感硅油。探讨了聚醚胺与酚醛环氧树脂物质的量比、端环氧聚硅氧烷与改性剂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对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聚醚胺和酚醛环氧树脂(EPN)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剂与端环氧聚硅氧烷进行嵌段共聚,得到树脂改性柔软蓬松滑感硅油。探讨了聚醚胺与酚醛环氧树脂物质的量比、端环氧聚硅氧烷与改性剂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对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醚胺与酚醛环氧树脂物质的量比为2∶1,端环氧聚硅氧烷与改性剂物质的量比为1∶1.4,共聚反应时间12 h,得到的改性硅油能使多种织物具有柔软、蓬松、滑弹的手感,以及较佳的白度和拒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软剂 聚醚 酚醛环氧树脂 端环氧聚硅氧烷 改性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聚醚硅油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安秋凤 黄良仙 +1 位作者 李临生 丁红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630,共5页
在Pt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然后分别用吗啉、乙二胺、N,N-二甲基丙二胺、N-氨乙基哌嗪等氨解开环,制得了一系列氨烃基改性聚醚硅油AMPES,... 在Pt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然后分别用吗啉、乙二胺、N,N-二甲基丙二胺、N-氨乙基哌嗪等氨解开环,制得了一系列氨烃基改性聚醚硅油AMPE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应用。结果表明:增加含氢硅油的数均分子量,提高硅含量,可改善AMPES的柔软性,而对织物的吸湿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醚硅油 氨基改性聚醚聚硅氧烷 聚醚氨基硅油 织物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的制备与应用性能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良仙 杜经武 +3 位作者 杨军胜 李俊国 李歌 安秋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在异丙醇存在下,将氨基硅油和带环氧基的聚醚通过开环反应,制得了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AEMPS)。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AEMPS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质量比为2... 在异丙醇存在下,将氨基硅油和带环氧基的聚醚通过开环反应,制得了氨基和聚醚共改性硅油(AEMPS)。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AEMPS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质量比为2∶1,溶剂用量60%(相对于氨基硅油和环氧基聚醚的总质量),且当氨基硅油的氨值为0.6 mmol/g、黏度约960 mPa.s时,经其整理的白棉布的弯曲刚度经向181 mN、纬向132 mN,白度81.5°、亲水性3″54。而通用型氨基硅乳整理的白棉布则分别为:168 mN、125 mN、81.1°、>300″,空白布样的则分别为:258 mN、157 mN、82.8°、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氨基硅油 聚醚硅油.双官能基改性硅油 整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7
17
作者 安秋凤 李歌 杨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84-1389,共6页
分子中含有聚醚基团的聚硅氧烷作为重要的功能性有机硅之一,在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整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匀泡、消泡、个人护肤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简要综述了聚醚型聚硅氧烷的分类、合成方法,对近年来新开发的聚醚基聚硅氧烷在生物医... 分子中含有聚醚基团的聚硅氧烷作为重要的功能性有机硅之一,在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整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匀泡、消泡、个人护肤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简要综述了聚醚型聚硅氧烷的分类、合成方法,对近年来新开发的聚醚基聚硅氧烷在生物医学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氨基、糖基、聚氨酯、二苯甲酮衍生物、羧基等化学改性以及碱金属络合改性的新型聚醚聚硅氧烷在农药助剂、高能电池电解液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改性 聚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改性聚硅氧烷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彦杰 吴明华 +2 位作者 陈权胜 宋伟 林鹤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0-66,共7页
为改善氨基硅油乳液漂油及其整理织物易黄变和疏水等问题,以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和聚醚胺(ED-600)为原料,通过环氧基与胺基的亲核开环反应,合成一种嵌段型聚醚胺改性聚硅氧烷。研究了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 为改善氨基硅油乳液漂油及其整理织物易黄变和疏水等问题,以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和聚醚胺(ED-600)为原料,通过环氧基与胺基的亲核开环反应,合成一种嵌段型聚醚胺改性聚硅氧烷。研究了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环氧基转化率、乳液性能及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了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棉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当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为4 300时,环氧基转化率高;产物数均分子质量为1.73×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改性聚硅氧烷乳液稳定不漂油,平均粒径为54 nm,粒径分布集中;与氨基硅油和侧链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相比,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亲水性以及较低的黄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聚硅氧烷 聚醚改性 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侧基氨基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及其微乳液制备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莹 李同国 +2 位作者 崔晴晴 张宝昌 宋晓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0-2234,2241,共6页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自制环氧封端剂、D4、3-缩水甘油丙基(二甲基)甲基硅烷为原料,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合成端-侧基环氧改性硅油,利用氨基与环氧基的氨解开环反应,将氨基聚醚引入,合成端-侧基氨基聚醚改性硅油,采用1H NMR及FT-IR证...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自制环氧封端剂、D4、3-缩水甘油丙基(二甲基)甲基硅烷为原料,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合成端-侧基环氧改性硅油,利用氨基与环氧基的氨解开环反应,将氨基聚醚引入,合成端-侧基氨基聚醚改性硅油,采用1H NMR及FT-IR证明产物合成.制备端-侧基氨基聚醚改性硅油微乳液,探讨了乳液参数对乳液平均粒径、表面张力及透光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聚醚 端-侧基改性 本体聚合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庆思 朱晓丽 +3 位作者 李天铎 刘磊力 张萌 于一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9-845,共7页
采用N-[(1,1-二甲基-2-乙酰基)乙基]-β-二羟乙氨基丙酰胺(DDP)和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PDS)合成了反应型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测定了水分散体的黏度、表面张力、粒径、粒径分布及储存稳定性;观察了水分散体中粒子的聚集状态及... 采用N-[(1,1-二甲基-2-乙酰基)乙基]-β-二羟乙氨基丙酰胺(DDP)和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PDS)合成了反应型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测定了水分散体的黏度、表面张力、粒径、粒径分布及储存稳定性;观察了水分散体中粒子的聚集状态及胶膜断面的相分离形态;研究了水分散体成膜后胶膜的耐水和耐溶剂性能、凝胶含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热失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水分散体的黏度及表面张力随DD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加入PDS后水分散体的黏度及表面张力减小;加入DDP和PDS均能提高胶膜的热稳定性;成膜时的交联反应及加入PDS显著提高了膜的耐水、耐溶剂性能和凝胶含量等性能,与聚氨酯水分散体相比,吸水率最大下降了45.83%,吸甲苯率最大下降了15.53%,凝胶质量分数最大增加了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 1-二甲基-2-乙酰基)乙基]-β-二羟乙氨基丙酰胺 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 交联剂 聚氨酯水分散体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