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物的相互作用及增容机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闫飞 张敏 +2 位作者 张璐 李成涛 李艺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8-895,共8页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4种增容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与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固体共混物(PVDF/TPU).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PVDF/TPU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其增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PVDF/TPU-1,PVDF/TPU-2及PVDF/TPU-3相比,...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4种增容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与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固体共混物(PVDF/TPU).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PVDF/TPU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其增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PVDF/TPU-1,PVDF/TPU-2及PVDF/TPU-3相比,加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端氨基丁腈橡胶(GPTMS-ATBN)后,PVDF/TPU-4的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相互靠近,两相界面存在分布梯度,构成了双相连续的微观结构,表明GPTMS-ATBN增容PVDF/TPU共混物具有显著效果.同时,PVDF/TPU-4的共混结合能大幅减小,二面角扭转能、键角弯转能等明显增大,表明PVDF及TPU与GPTMS-ATBN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实了GPTMS-ATBN增容PVDF/TPU的机理为GPTMS-ATBN中ATBN链段与PVDF彼此缠绕,相互混溶,而水解后两端GPTMS中大量羟基与TPU分子链中氨基甲酸酯键及醚键相互吸附,从而生成了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偏氟乙烯 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增容剂 氢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合成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欢 丁胜春 李侃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5,共3页
运用聚乙二醇(PE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制备了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运用正交实验,总结出合成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反应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硬段含量Ch=40%,异氰酸酯指数R值=1.02,反应温度T=80℃,反应时间t=1.... 运用聚乙二醇(PE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制备了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运用正交实验,总结出合成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反应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硬段含量Ch=40%,异氰酸酯指数R值=1.02,反应温度T=80℃,反应时间t=1.5 h。通过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差示量热扫描分析确定了聚氨酯中链段的单元结构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热塑性聚氨酯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聚醚聚氨酯-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与结构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静 余学海 杨昌正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67-71,共5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以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乙二醇酯及其二聚体作扩链剂合成的聚醚聚氨酯酯嵌段共聚物在退火和急冷条件下的热行为,分析了材料形态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用动态力学分析法进一步阐述了其相容性质。
关键词 聚醚 聚氨酯 结晶性 结构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单体铸浇聚酰胺6原位复合材料结构变化诱发基体原位成纤 被引量:1
4
作者 江能德 廖世昌 +1 位作者 李益雄 林志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利用己内酰胺阴离子原位聚合制备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TPEU)/单体铸浇聚酰胺6(MCPA6)原位复合材料,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A)等测试方法表征MC尼龙6原位复合体系原始结构的变化,研究原位复合材... 利用己内酰胺阴离子原位聚合制备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TPEU)/单体铸浇聚酰胺6(MCPA6)原位复合材料,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A)等测试方法表征MC尼龙6原位复合体系原始结构的变化,研究原位复合材料破坏过程中的微纤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原位聚合反应生成TPEU-co-PA6嵌段分子链,10%TPEU复合体系的特性黏数降低至1.46 dL/g。复合体系仅出现1个T g,两相的相容性得到提高。SAXS分析表明微观尺度仍存在微相分离,且非晶区密度逐渐降低。10%TPEU的加入使MCPA6结晶温度降低19.2℃,结晶度降低27.3%,结晶温度范围加宽,复合体系结晶完善程度降低。TPEU/MCPA6原位复合材料内部堆砌结构的变化促使基体在应力作用下原位形成微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铸浇聚酰胺6 聚醚热塑性聚氨酯 原位成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与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敏 夏青 +2 位作者 王昊 张宝峰 李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89,114,共4页
使用聚乙二醇(PE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聚己内酯(PCL)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合成了聚醚多元醇型和聚酯多元醇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研究了各种TPU中异氰酸酯指数(R0)、硬段浓度(Ch)、聚醚和聚酯的种类、摩... 使用聚乙二醇(PE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聚己内酯(PCL)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合成了聚醚多元醇型和聚酯多元醇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研究了各种TPU中异氰酸酯指数(R0)、硬段浓度(Ch)、聚醚和聚酯的种类、摩尔质量及原料用量等对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使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NPEL-127改性了弹性体的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TPU的硬度随着R0和Ch的增加而增加;聚醚型TPU中,随着软段中柔性链的增加,TPU的硬度下降而力学性能提高;聚酯型TPU中,随着聚酯和聚酯二元醇摩尔质量的提高,TPU的硬度和力学性能均有提高;聚酯型TPU的力学性能优于聚醚型TPU;环氧树脂改性使得聚醚型TPU耐热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聚酯 聚醚 改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安树林 吴燕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将环氧丙烷聚醚与四氢呋喃聚醚共混 ,研制出共混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 .通过选择不同共混比 ,研究了其对共混聚氨酯结构、物理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聚氨酯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环氧丙烷聚醚的加入可以提高聚氨酯的加工性... 将环氧丙烷聚醚与四氢呋喃聚醚共混 ,研制出共混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 .通过选择不同共混比 ,研究了其对共混聚氨酯结构、物理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聚氨酯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环氧丙烷聚醚的加入可以提高聚氨酯的加工性能和耐低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聚醚 四氢呋喃聚醚 共混 热塑性聚氨酯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德荣 王维明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1年第6期8-10,共3页
在叠氮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研究过程中,以叠氮聚醚为基体材料、TDI为固化剂,在配方中添加癸二酸二异辛酯作为增塑剂、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白碳黑作为填料,对其配比做了适量的调整。对确定的材料配方进行了加... 在叠氮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研究过程中,以叠氮聚醚为基体材料、TDI为固化剂,在配方中添加癸二酸二异辛酯作为增塑剂、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白碳黑作为填料,对其配比做了适量的调整。对确定的材料配方进行了加速老化、扩大以及重现性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叠氮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性能优良、稳定,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聚醚 聚醚 聚氨酯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热塑性弹性体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轩 庞爱民 +5 位作者 洪昕林 乔应克 李志勇 鲁国林 占明明 陆扬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6,202,共8页
概述了热塑性弹性体的概念和种类,指出了热塑性推进剂的特点,分析了复合固体推进剂用热塑性弹性体的特点,综述了商品化惰性热塑性弹性体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合成热塑性聚氨酯(聚醚型、聚酯型及醚/酯共聚型)性... 概述了热塑性弹性体的概念和种类,指出了热塑性推进剂的特点,分析了复合固体推进剂用热塑性弹性体的特点,综述了商品化惰性热塑性弹性体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合成热塑性聚氨酯(聚醚型、聚酯型及醚/酯共聚型)性能特点及其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情况,针对复合固体推进剂用惰性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认为以合成热塑性聚氨酯作为粘合剂会是热塑性推进剂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固体推进剂 聚醚热塑性聚氨酯 聚酯热塑性聚氨酯 醚/酯共聚热塑性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基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冬雪 饶伟瀚 +2 位作者 魏永梅 王涛 田恒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以蓖麻油基聚氧乙烯醚(EL)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软段,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C)为硬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1,4-丁二醇(1,4-BDO)为扩链剂,采用酯交换缩聚法制备蓖麻油基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CEUs)。利用红外... 以蓖麻油基聚氧乙烯醚(EL)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软段,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C)为硬段,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1,4-丁二醇(1,4-BDO)为扩链剂,采用酯交换缩聚法制备蓖麻油基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CEUs)。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拉伸性能测试等对CEUs进行分析与表征。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探讨了物料配比、预聚阶段的温度、时间和压力及缩聚阶段的温度和时间等对蓖麻油基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制备工艺条件为:n(EL)∶n(PTMG)=1∶5、n(软段)∶n(硬段)=1∶1. 07、预聚温度为110℃、预聚时间为45 min、预聚压力为0. 03 MPa、缩聚温度为170℃、缩聚时间为180 min。在该制备工艺条件下,伸长率达到972. 38%,断裂拉伸强度为3. 23 MPa,邵尔A硬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聚醚聚氨酯 弹性体 1 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聚醚型聚氨酯系列墨辊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玉才 林慧文 +1 位作者 郭桂英 李焕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89-94,共6页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印刷胶辊的现状,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聚醚型聚氨酯旨系列墨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于1988年6月30日通过了省级鉴定,为印刷行业提供了性能优良的新型墨辊。
关键词 聚氨酯 聚醚 墨辊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基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热行为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福泰 多英全 +2 位作者 周贵忠 罗运军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7-180,共4页
采用熔融预聚二步法合成了以环氧乙烷 -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为软段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 1,4 -丁二醇为硬段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利用 DSC、DMA和 TG对聚合物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基聚醚聚氨酯弹性体具... 采用熔融预聚二步法合成了以环氧乙烷 -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为软段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 1,4 -丁二醇为硬段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利用 DSC、DMA和 TG对聚合物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基聚醚聚氨酯弹性体具有典型的微相分离特征 ,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 ,微相分离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基聚醚聚氨酯弹性体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微相分离 热行为 示差扫描量热法 动态力学性能 热失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少明 周立明 +3 位作者 陈朋 高丽君 刘东亮 李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0,共3页
采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扩链剂等原料通过预聚物法合成了浇注型聚氨酯(PUR)弹性体,分析了柔性链段的分子结构、扩链剂的分子结构及异氰酸酯基的含量等因素对PUR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己二... 采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扩链剂等原料通过预聚物法合成了浇注型聚氨酯(PUR)弹性体,分析了柔性链段的分子结构、扩链剂的分子结构及异氰酸酯基的含量等因素对PUR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己二酸丁二酯为柔性链段、MOCA或TX-2为扩链剂、异氰酸酯基质量分数为5%~5.5%时,所得PUR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聚氨酯弹性体 甲苯二异氰酸酯 异氰酸酯基 研制 分子结构 柔性链段 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扩链剂 力学性能 MOCA 质量分数 综合性能 PUR 预聚物 丁二酯 己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出用的热塑性聚氨酯
13
作者 严淑芬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27,共1页
据“www.ptonline.com”报道,美国密歇根州罗穆卢斯APS公司开发出了挤出制品用的Zythane聚醚型7000系列热塑性聚氨酯,这些热塑性聚氨酯应用于气动管、电缆护套、技术型材、薄膜与板材等挤出制品。它们的硬度范围为邵氏A70到邵氏D45... 据“www.ptonline.com”报道,美国密歇根州罗穆卢斯APS公司开发出了挤出制品用的Zythane聚醚型7000系列热塑性聚氨酯,这些热塑性聚氨酯应用于气动管、电缆护套、技术型材、薄膜与板材等挤出制品。它们的硬度范围为邵氏A70到邵氏D45,还具有抗紫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挤出制品 COM 密歇根州 电缆护套 硬度范围 WWW 聚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体增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雅红 马晓燕 +2 位作者 黄韵 姚雪莉 付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一种聚醚型聚氨酯和两种聚酯型聚氨酯与一种端羧基丁腈橡胶对氰酸酯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利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手段表征改性后共混物的结构,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结果表明,几种弹性 体与氰酸酯共混后均可形... 采用一种聚醚型聚氨酯和两种聚酯型聚氨酯与一种端羧基丁腈橡胶对氰酸酯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利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手段表征改性后共混物的结构,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结果表明,几种弹性 体与氰酸酯共混后均可形成典型的海岛状结构;聚醚型聚氨酯较聚酯型聚氨酯增韧效果好;而丁腈橡胶较聚氨酯有 更好的增韧效果。当加入10份端羧基丁腈橡胶时,冲击强度提高了150%,热变形温度只下降10℃,最大失重率所 对应的温度只下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弹性体增韧 端羧基丁腈橡胶 聚酯聚氨酯 聚醚 热变形温度 共混改性 效果 下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MAH-C_9协效阻燃聚醚型TPU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明 张胜 +3 位作者 谷晓昱 孙军 苑会林 李洪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83,103,共4页
以马来酸酐-C9共聚微球(MAH-C9)作为成炭剂,与聚磷酸铵(APP)复配后制备无卤阻燃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并探究APP与MAH-C9不同的质量比对TPU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与MAHC9之间有很好的协效作用,当APP/MAH-C9的质量比为... 以马来酸酐-C9共聚微球(MAH-C9)作为成炭剂,与聚磷酸铵(APP)复配后制备无卤阻燃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并探究APP与MAH-C9不同的质量比对TPU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与MAHC9之间有很好的协效作用,当APP/MAH-C9的质量比为9/1,阻燃剂的总添加量为10%时,阻燃TPU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可从纯TPU的21. 6%提升到30. 1%,垂直燃烧测试可通过UL94 V-0等级,没有熔滴。热失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表示阻燃TPU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和残炭量都有所提高,且炭层致密。APP与MAHC9的加入对TPU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MAH-C9含量的增加,阻燃TPU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C9共聚微球 聚磷酸铵 协效阻燃 聚醚热塑性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系阻燃剂对聚醚/聚酯型TPU的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明 张胜 +3 位作者 谷晓昱 孙军 苑会林 李洪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0-113,163,共5页
选用两种常用的磷系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和次磷酸铝(AHP)按不同添加量分别加入到两种热塑性聚氨酯(TPU)中,通过熔融共混制得阻燃TPU体系,并探究APP和AHP对两种TPU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APP与聚醚型TPU(M-TPU... 选用两种常用的磷系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和次磷酸铝(AHP)按不同添加量分别加入到两种热塑性聚氨酯(TPU)中,通过熔融共混制得阻燃TPU体系,并探究APP和AHP对两种TPU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APP与聚醚型TPU(M-TPU)更匹配,AHP与聚酯型TPU(Z-TPU)更匹配。加入10%APP可使M-TPU的极限氧指数(LOI)从21.6%提高到27.4%,加入10%AHP可使Z-TPU的LOI从21.3%提高到28.7%,UL94均为V-0等级且燃烧后的残炭量明显增加,炭层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热塑性聚氨酯 聚酯热塑性聚氨酯 聚磷酸铵 次磷酸铝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A6/聚酯型PUR-T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光耀 林志勇 +3 位作者 钱浩 赵杨 黄颖 林军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阴离子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单体浇铸尼龙6(MCPA6)/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PUR-T)复合材料,考察了其性能及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PUR-T质量分数为1.1%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214.5%,相比MCPA6提高了147%,随着PUR-T含量的增... 采用阴离子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单体浇铸尼龙6(MCPA6)/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PUR-T)复合材料,考察了其性能及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PUR-T质量分数为1.1%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214.5%,相比MCPA6提高了147%,随着PUR-T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逐渐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只存在α晶型,而且随着PUR-T的加入,降低了MCPA6的结晶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PUR-T的加入,有效削弱了PA6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尼龙6 聚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阴离子原位聚合 氢键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改性玄武岩纤维对聚酯型TPU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贺茂勇 王晓松 +2 位作者 王玉龙 李振中 卫吉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41,共6页
采用多巴胺溶液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改性,成功制备了聚多巴胺(PDA)改性BF (PDA–BF),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BF复合材料和高模量的聚酯型TPU/PDA–BF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含量和纤维改性过程中... 采用多巴胺溶液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改性,成功制备了聚多巴胺(PDA)改性BF (PDA–BF),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BF复合材料和高模量的聚酯型TPU/PDA–BF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含量和纤维改性过程中多巴胺溶液浓度对TPU/B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热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BF含量的增加,TPU/BF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不断增加,但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出现明显下降。纤维经表面改性处理后,TPU/PDA–BF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拉伸性能;当多巴胺溶液浓度为1.5g/L、纤维含量为3%时,TPU/PDA–BF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为63.30MPa,较纯聚酯型TPU提高了37.22%,与TPU/BF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相差不大;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7.71MPa和461.59%,较TPU/BF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25.05%和27.95%。另外,TPU/PDA–BF复合材料的热稳定较纯TPU有所改善,且流变性质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微观形貌分析显示,TPU/PDA–BF复合材料拉伸断面中纤维表面聚集大量聚合物丝状物,说明PDA–BF与聚酯型TPU基体间的界面粘结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玄武岩纤维 多巴胺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212-b-PEG嵌段共聚物的组成对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霍丽 李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0,共3页
研究以双端羧基尼龙1212为硬段,以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为软段的聚酰胺-聚醚分嵌段共聚物的结晶行为。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组成共聚物的结晶形态、熔融结晶温度的影响。PLM观察到共聚物的结晶形态随硬段分子量的增大趋... 研究以双端羧基尼龙1212为硬段,以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为软段的聚酰胺-聚醚分嵌段共聚物的结晶行为。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组成共聚物的结晶形态、熔融结晶温度的影响。PLM观察到共聚物的结晶形态随硬段分子量的增大趋于完善,软硬段相容性随软硬段分子量增大而变差;DSC扫描表明共聚物的熔融温度随着硬段分子量增大而增大,软硬段分子量较大时软硬段相容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氨基聚醚 双端羧基尼龙1212 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 分段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R对TPU/CPE体系的阻燃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玉花 赵鸣山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采用国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氯化聚乙烯(CPE)在TPU/CPE二元共混改性体系的基础上,添加自行复配研制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对所构成的TPU/CPE/IF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PU/CPE/IFR阻燃体系阻燃性可达到FV-0级(IFR为19.2份),并具... 采用国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氯化聚乙烯(CPE)在TPU/CPE二元共混改性体系的基础上,添加自行复配研制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对所构成的TPU/CPE/IF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PU/CPE/IFR阻燃体系阻燃性可达到FV-0级(IFR为19.2份),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该阻燃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保持了TPU/CPE的56%和73%。TPV/CPE/IFR体系随着IFR用量的增加,流动性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氯化聚乙烯 共混 阻燃膨胀阻燃剂 TPU IFR 阻燃作用 OPE 膨胀阻燃剂 阻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