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启卫 章永化 +2 位作者 房雪松 陈守明 龚克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1-385,共5页
以硅酸钠在HCl溶液中的水解 ,经四氢呋喃 (THF)萃取 ,制备聚硅酸溶胶 ,再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THF溶液混合 ,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PVAC/Si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用扫描电镜 (SEM) ,红外光谱 (IR) ,X射线衍射 ,热失重及透光率等的... 以硅酸钠在HCl溶液中的水解 ,经四氢呋喃 (THF)萃取 ,制备聚硅酸溶胶 ,再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THF溶液混合 ,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PVAC/SiO2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用扫描电镜 (SEM) ,红外光谱 (IR) ,X射线衍射 ,热失重及透光率等的分析测试 ,对制备的PVAC/SiO2 杂化材料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本法制备的杂化材料中SiO2 在PVAC的基体中分布均匀 ,SiO2 在非晶态的PVAC中亦呈无定形态 ,杂化材料的硬度、软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都比纯PVAC有较大的提高 ;SiO2 含量少于 40 %的杂化材料其断裂伸长率、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也比纯PVAC提高 ;另外 ,还发现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少许偶联剂KH 5 70后 ,杂化材料中的有机 -无机相间的相容性增加 ,不易发生相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 制备 性能 溶胶-凝胶 复合材料 相容性 透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邱凤仙 周钰明 刘举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51,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胶抽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体系中凝胶的含量很高;SEM观察了杂化材料的形貌;示差扫...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胶抽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体系中凝胶的含量很高;SEM观察了杂化材料的形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测试分析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醋酸乙烯酯 材料 二氧化硅 性能研究 制备 傅立叶红外光谱 示差扫描量热法 溶胶-凝胶法 合物材料 SEM观察 紫外光谱 结构表征 材料体系 热稳定性 测试分析 热重法 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冬娜 寇开昌 +2 位作者 高攀 侯梅 晁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0,共6页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中难分散均匀的问题,使用PTFE乳液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SiO2)杂化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与研究.研究表明: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在SiO2含量为1.05%(记为FS-2)...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中难分散均匀的问题,使用PTFE乳液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SiO2)杂化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与研究.研究表明:杂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在SiO2含量为1.05%(记为FS-2)时达到最大值20.96 MPa,为纯PTFE的两倍;断裂伸长率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硬度逐渐升高,接触角由121°降至79°.由SEM结果发现,试样FS-2中SiO2的粒径仅为100 nm左右,但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粒径变大.杂化材料的耐热性较PTFE有一定提高,当杂化材料中SiO2含量达到5.00%时,热分解温度由纯PTFE的503℃上升至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二氧化硅 材料 溶胶-凝胶法 纳米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启卫 章永化 +2 位作者 陈守明 熊红兵 龚克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74-877,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 /四氢呋喃溶胶 ,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少许偶联剂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 )混合 ,经聚合、缩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了有机 /无机两相间有— C—Si—O—键的杂化...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 /四氢呋喃溶胶 ,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少许偶联剂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 )混合 ,经聚合、缩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了有机 /无机两相间有— C—Si—O—键的杂化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 (PMMA/Si O2 )。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分析了杂化材料的结构 ;用 TGA和 DSC测试了材料的热性能及体系中 Si O2 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制备的 PMMA/Si O2 杂化材料中 ,有机 /无机两相间的相容性好 ,不产生相分离 ,材料透明 ,透光率可达 80 %左右 ,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Tg)都比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制备 溶胶-凝胶 硅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启卫 章永化 +2 位作者 陈守明 熊红兵 龚克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7-200,共4页
用硅酸钠制备了聚硅酸溶胶,作为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无机组分前驱物,以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技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制得两相间有共价键结合的透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用红外光谱、透... 用硅酸钠制备了聚硅酸溶胶,作为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无机组分前驱物,以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技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制得两相间有共价键结合的透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TG和DSC等对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热失重分析表明,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杂化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杂化材料的透光率可达80%,硬度比纯PBMA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丁酯 二氧化硅 材料 制备 性能 硅酸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军丽 王汉雄 叶文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纳米S iO2颗粒表面引入羟丙基氯活性基团,得到功能化S iO2颗粒,再将羟丙基氯化的S iO2颗粒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纳米S iO2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方法对杂化材料... 在纳米S iO2颗粒表面引入羟丙基氯活性基团,得到功能化S iO2颗粒,再将羟丙基氯化的S iO2颗粒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纳米S iO2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热重(TG)分析研究杂化材料的热性能;考察了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和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能力。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微粒为纳米尺度的无机S iO2加强化的微粒,S iO2颗粒分散在材料中,形成均匀的表面;TG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的热性能有所提高;沉降实验测得壳聚糖和杂化材料作为吸附剂的沉降时间分别为130.3,68.5s,表明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比壳聚糖的沉降速率快了近一倍;杂化材料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量分别可达到0.289 3,1.445 6mm 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 材料 金属离子 吸附 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目标杂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一琨 詹茂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3-38,共6页
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目标杂化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膜。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聚合制备的纳米SiO2 PI杂化膜在SiO2含量达到20wt%时,仍然是透明的,而且根据电镜观察,SiO2粒子在PI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 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目标杂化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膜。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聚合制备的纳米SiO2 PI杂化膜在SiO2含量达到20wt%时,仍然是透明的,而且根据电镜观察,SiO2粒子在PI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杂化PI复合材料膜的耐热性、动态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吸湿性降低。分析表明,SiO2前驱体在反应初期即被"固定"在聚酰胺酸大分子链的羧基(-COOH)上,然后在酰亚胺化过程中原位生成纳米SiO2粒子,SiO2粒子表面上的大量高活性硅羟基(-Si-OH)与PI大分子链上的羰基(>C=O)形成氢键而实现目标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目标 酰亚胺 复合材料 制备 分子结构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原位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莹 董双斌 张春庆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2,共5页
采用活性负离子聚合法和末端官能化改性技术合成三乙氧基封端聚苯乙烯,然后用溶胶-凝胶法合成聚苯乙烯(PS)/SiO2杂化材料,用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SiO2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 采用活性负离子聚合法和末端官能化改性技术合成三乙氧基封端聚苯乙烯,然后用溶胶-凝胶法合成聚苯乙烯(PS)/SiO2杂化材料,用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SiO2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S/SiO2杂化材料中的PS和SiO2间有化学键相连;PS/SiO2杂化材料中的w(SiO2)为25%时,SiO2是粒径约为180 nm,且粒径分布均匀、有完善球形结构的颗粒,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PS高1.3℃,热稳定性较纯PS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二氧化硅 材料 活性负离子 末端官能改性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文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0-164,171,共6页
以季戊四醇为"核",2,2-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体,用逐步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代数超支化聚酯;将不同代数超支化聚酯分别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半加成产物进行反应,得到一系列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最后,将... 以季戊四醇为"核",2,2-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体,用逐步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代数超支化聚酯;将不同代数超支化聚酯分别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半加成产物进行反应,得到一系列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最后,将得到的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与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进行复合,得到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对合成的超支化低聚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凝胶色谱进行表征。紫外光谱显示所有超支化低聚物在210 nm处有强的紫外吸收。超支化低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温度范围为-68.68℃到-25.4℃。此外,对紫外光固化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热性能用热重分析仪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 超支酯丙烯酸酯 改性二氧化硅 紫外光固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泽惠 倪爱清 +2 位作者 殷燕子 张红元 王继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SiO2溶胶,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硅烷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以及热失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EOS与(PUA+... 以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SiO2溶胶,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硅烷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以及热失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EOS与(PUA+EA)质量比为0.4∶1时,树脂中二氧化硅颗粒粒径最小,大约在80 nm~100 nm,分散均匀,当配比达到0.6∶1时,二氧化硅出现团聚现象。杂化材料热失重温度达到350℃,热分解温度为143.8℃,比纯树脂体系提高了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氨酯丙烯酸酯 环氧丙烯酸酯 二氧化硅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雨晴 胡孝勇 +4 位作者 柯勇 林志远 何明俊 黎鹏 左华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0,30,共5页
利用异氰酸酯基与羟基反应的特性,采用原位聚合法,先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接枝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表面,再与丙烯酸羟丙酯反应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nano-Si O2低聚物。将所制备的低聚物与紫外光(UV)固化技术结合制备... 利用异氰酸酯基与羟基反应的特性,采用原位聚合法,先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接枝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表面,再与丙烯酸羟丙酯反应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nano-Si O2低聚物。将所制备的低聚物与紫外光(UV)固化技术结合制备杂化材料。讨论了nano-Si O2含量对杂化材料的透明性、耐热性、机械性能等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重分析对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当nano-Si O2的加入量为1.35 g时,杂化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其光固化时间为40 s,透光率达到95%以上,硬度达6H,耐磨性提高15%以上,耐热性提高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法 紫外光固 纳米二氧化硅 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共聚物杂化荧光纳米材料用于动物活体成像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泽芳 袁薇 +3 位作者 徐明 易韬 张善端 李富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43-1949,共7页
以氧化硅(SiO_2)前驱体与三嵌段共聚物F108合成较小粒径的SiO_2-共聚物杂化纳米体系(SNP),并与高效近红外发射的疏水染料M507自组装,构建了近红外发光纳米探针M507@SNP。同时,研究了M507@SNP的光物理性能和细胞毒性。动物成像实验证明... 以氧化硅(SiO_2)前驱体与三嵌段共聚物F108合成较小粒径的SiO_2-共聚物杂化纳米体系(SNP),并与高效近红外发射的疏水染料M507自组装,构建了近红外发光纳米探针M507@SNP。同时,研究了M507@SNP的光物理性能和细胞毒性。动物成像实验证明该纳米成像探针可实现活体层次高信噪比的小动物全身成像和前哨淋巴结的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荧光成像 空心二氧化硅粒子 近红外荧光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对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阮文祥 廖俊斌 +3 位作者 王国庆 张先伟 王建黎 计建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采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IL-Si O2),并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PVDF/IL-Si O2)杂化膜,考察了IL-Si O2含量对杂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动电位、接触角和水通量等手段... 采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IL-Si O2),并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PVDF/IL-Si O2)杂化膜,考察了IL-Si O2含量对杂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动电位、接触角和水通量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杂化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VDF/IL-Si O2杂化膜表面带有正电荷;IL-Si O2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杂化膜的亲水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杂化膜纯水通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对蛋白质的吸附量和截留率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离子液体 纳米二氧化硅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含量对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牛颖 张明艳 +1 位作者 董铁权 曾恕金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6期35-37,41,共4页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做为无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Sol_Gel)法,制备了SiO2含量一定,固体含量不同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杂化薄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_IR)、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TGA)等方法研究了杂化薄膜...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做为无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Sol_Gel)法,制备了SiO2含量一定,固体含量不同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杂化薄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_IR)、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TGA)等方法研究了杂化薄膜的结构与性能。AFM分析显示:SiO2粒子均匀分散在PI树脂中。随固体含量增加,SiO2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大,有机相与无机相的界面变清晰;当固体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两相出现明显的相分离。TGA结果表明:引入一定含量的SiO2,有助于提高PI/SiO2纳米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当固体含量高时,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 纳米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接枝胶原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勇 周钰明 +2 位作者 单云 鞠熀先 薛学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利用接枝胶原与介孔二氧化硅制备一种新型生物无机杂化材料.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接枝剂对胶原进行共聚改性制得接枝胶原.以正硅酸乙酯为模板,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用一个简单的热处理过程制得介孔二氧化硅.介孔二氧化硅-接... 利用接枝胶原与介孔二氧化硅制备一种新型生物无机杂化材料.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接枝剂对胶原进行共聚改性制得接枝胶原.以正硅酸乙酯为模板,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用一个简单的热处理过程制得介孔二氧化硅.介孔二氧化硅-接枝胶原杂化材料通过超声分散接枝胶原与介孔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制得,其三维结构用X射线衍射表征,晶格参数a,b和c分别为0.68,0.37和1.64 nm,为正交晶型.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显示杂化材料的比表面积可达273 m2·g-1,孔体积为0.13 cm3·g-1,平均孔径3.4 nm,分布窄.该杂化材料在8~14μm波长的红外发射率可低至0.323,在光电子学器件和红外隐身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 介孔二氧化硅 材料 超声分散 制备 改性 表征 十二烷 烷基 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姜黄素杂化材料的制备及防霉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应红 张元勤 杨录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6,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将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多酚姜黄素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上得到二氧化硅-姜黄素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用红外光谱、XRD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必要表征。元素分析仪确定了产物中被接枝的二氧化硅量为28.5%... 采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将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多酚姜黄素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上得到二氧化硅-姜黄素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用红外光谱、XRD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必要表征。元素分析仪确定了产物中被接枝的二氧化硅量为28.5%(质量比)。并选用黑曲霉和青霉作供试菌种,对其防霉性能和对霉菌的光毒性作了一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通过APTES能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并得到含希夫碱(C=N)官能团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的杂化材料对青霉和黑曲霉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效果,特别是对黑曲霉表现更强的抗菌防霉性能,且对黑曲霉有较优异的光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姜黄素 硅烷偶联剂 材料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丽君 魏明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2,36,共3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环氧树脂/SiO2杂化材料,利用FTIR、SEM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杂化材料的结构、显微形态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SiO2与环氧树脂两相间存在氢键作用;SiO2质量分数<7%时SiO2与环氧树脂之间无明显相界面,可... 溶胶-凝胶法制备环氧树脂/SiO2杂化材料,利用FTIR、SEM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杂化材料的结构、显微形态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SiO2与环氧树脂两相间存在氢键作用;SiO2质量分数<7%时SiO2与环氧树脂之间无明显相界面,可获得有机聚合物链段与无机网络互穿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SiO2质量分数为11%时材料具有最佳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法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方法合成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晓云 马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6,共5页
为了获取聚氨酯/二氧化硅(PU/SiO2)杂化材料,采用在聚氨酯主链中引入硅烷偶联剂,然后在碱性且潮湿的条件下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与硅烷偶联剂缩合形成二氧化硅从而制备出PU/SiO2杂化材料。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DMA)以及万... 为了获取聚氨酯/二氧化硅(PU/SiO2)杂化材料,采用在聚氨酯主链中引入硅烷偶联剂,然后在碱性且潮湿的条件下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与硅烷偶联剂缩合形成二氧化硅从而制备出PU/SiO2杂化材料。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DMA)以及万能拉力试验机和接触角测试,详细研究了硅烷偶联剂以及TEOS的用量对PU/SiO2杂化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的二氧化硅与聚氨酯形成了较强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共混,同时随着生成的二氧化硅的增多,杂化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都有大幅的提高,并且膜的表面能也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酯 二氧化硅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安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5-209,共5页
首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动态光散射(DLS)和Zeta电位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中,进一步考察了其对于... 首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动态光散射(DLS)和Zeta电位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中,进一步考察了其对于水基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纳米二氧化硅和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可有效增大水基钻井液的粘度,在2.0%的加量下可将水基钻井液的滤失量从25.2 mL降低至8.2 mL,降滤失效果显著.同时,还利用了扫描电镜(SEM)对上述几种水基钻井液的泥饼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可有效封堵泥饼的微裂缝,形成高质量的泥饼.这对于井壁稳定和减少钻井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壳材料 水基钻井液 流变 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小云 周键 +1 位作者 王三反 李启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4,共4页
叙述了普通纳米二氧化硅(SiO_2)、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SiNPS)、氟化二氧化硅(f SiO_2)以及离子液体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IL-SiO_2)对聚偏氟乙烯(PVDF)杂化膜的微观结构、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总结了纳米SiO_2在P... 叙述了普通纳米二氧化硅(SiO_2)、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SiNPS)、氟化二氧化硅(f SiO_2)以及离子液体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IL-SiO_2)对聚偏氟乙烯(PVDF)杂化膜的微观结构、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总结了纳米SiO_2在PVDF膜改性中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目前纳米SiO_2改性所存在的问题,认为研发功能良好,成本低廉的改性纳米SiO_2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探索与PVDF膜的制备方法及用途相对应的最佳的纳米SiO_2改性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偏氟乙烯 疏水气相纳米颗粒 二氧化硅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