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在真菌聚酮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解密了控制真菌聚酮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内源和外源程序,并通过改造聚酮合酶装配线合成了23种新型聚酮化合物用于临床或农...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在真菌聚酮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解密了控制真菌聚酮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内源和外源程序,并通过改造聚酮合酶装配线合成了23种新型聚酮化合物用于临床或农用药物筛选,为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工程化改造聚酮合酶创制新型农药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展开更多
本文报道了一株分离自南极海泥,通过5.8S r DNA序列鉴定为篮状菌属的真菌,其发酵粗提物能够有效抑制MRSA和MRSE的生长,但是其发酵能力不稳定。通过优化发酵条件,首次发现提出一株篮状菌属真菌在白光照射下,以大米为营养源,28℃培养,能...本文报道了一株分离自南极海泥,通过5.8S r DNA序列鉴定为篮状菌属的真菌,其发酵粗提物能够有效抑制MRSA和MRSE的生长,但是其发酵能力不稳定。通过优化发酵条件,首次发现提出一株篮状菌属真菌在白光照射下,以大米为营养源,28℃培养,能够稳定发酵出黄色活性化合物。后续经大孔吸附树脂、ODS层析柱,Sephadex LH-20凝胶和HPLC分析得到黄色化合物,通过1H-NMR和13C-NMR确定其结构,为聚酮化合物Rugulosin。展开更多
文摘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在真菌聚酮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解密了控制真菌聚酮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内源和外源程序,并通过改造聚酮合酶装配线合成了23种新型聚酮化合物用于临床或农用药物筛选,为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工程化改造聚酮合酶创制新型农药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文摘本文报道了一株分离自南极海泥,通过5.8S r DNA序列鉴定为篮状菌属的真菌,其发酵粗提物能够有效抑制MRSA和MRSE的生长,但是其发酵能力不稳定。通过优化发酵条件,首次发现提出一株篮状菌属真菌在白光照射下,以大米为营养源,28℃培养,能够稳定发酵出黄色活性化合物。后续经大孔吸附树脂、ODS层析柱,Sephadex LH-20凝胶和HPLC分析得到黄色化合物,通过1H-NMR和13C-NMR确定其结构,为聚酮化合物Rugulo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