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家解密和重编真菌聚酮天然产物的内源和外源生物合成程序
1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1,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在真菌聚酮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解密了控制真菌聚酮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内源和外源程序,并通过改造聚酮合酶装配线合成了23种新型聚酮化合物用于临床或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在真菌聚酮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解密了控制真菌聚酮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内源和外源程序,并通过改造聚酮合酶装配线合成了23种新型聚酮化合物用于临床或农用药物筛选,为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工程化改造聚酮合酶创制新型农药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解密 天然产物 合酶 新型农药 重要研究成果 药物筛选 聚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南极篮状菌光照活性产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俊 陆园园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19期9-10,共2页
本文报道了一株分离自南极海泥,通过5.8S r DNA序列鉴定为篮状菌属的真菌,其发酵粗提物能够有效抑制MRSA和MRSE的生长,但是其发酵能力不稳定。通过优化发酵条件,首次发现提出一株篮状菌属真菌在白光照射下,以大米为营养源,28℃培养,能... 本文报道了一株分离自南极海泥,通过5.8S r DNA序列鉴定为篮状菌属的真菌,其发酵粗提物能够有效抑制MRSA和MRSE的生长,但是其发酵能力不稳定。通过优化发酵条件,首次发现提出一株篮状菌属真菌在白光照射下,以大米为营养源,28℃培养,能够稳定发酵出黄色活性化合物。后续经大孔吸附树脂、ODS层析柱,Sephadex LH-20凝胶和HPLC分析得到黄色化合物,通过1H-NMR和13C-NMR确定其结构,为聚酮化合物Rugulo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篮状菌属 白光光照 聚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能抑制黄曲霉素的合成
3
作者 林杏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1年第5期17-18,共2页
Deepak Bhatnagar在印度拉贾斯坦长大。印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常看到父母用印楝叶保护贮藏在家中的小麦不受虫的危害。他还看到用印楝叶子医治皮肤感染有非常好的效果。印楝叶治愈了他腿上顽固的溃疡,当时最好的开业医生也无法... Deepak Bhatnagar在印度拉贾斯坦长大。印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常看到父母用印楝叶保护贮藏在家中的小麦不受虫的危害。他还看到用印楝叶子医治皮肤感染有非常好的效果。印楝叶治愈了他腿上顽固的溃疡,当时最好的开业医生也无法把它治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 黄曲霉素 霉毒素 聚酮化合物 杀真菌剂 皮肤感染 研究成果 开业医生 热带地区 真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