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聚丙烯酸复合物凝胶态的刺激响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勇 赵炯心 吴承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26,共3页
研究了聚苯胺-聚丙烯酸(PANIPAAC)复合物在凝胶状态下的pH敏感性和电场敏感性,对复合物中的分子间作用力随pH值、温度和电场的变化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凝胶的pH和电场敏感性都与酸碱度变化引起凝胶网络上荷电密度变化有关,本质上是相同... 研究了聚苯胺-聚丙烯酸(PANIPAAC)复合物在凝胶状态下的pH敏感性和电场敏感性,对复合物中的分子间作用力随pH值、温度和电场的变化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凝胶的pH和电场敏感性都与酸碱度变化引起凝胶网络上荷电密度变化有关,本质上是相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聚丙烯酸复合物 凝胶态 刺激响应性 PH敏感性 电场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锂-碱金属盐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翠红 潘春跃 +1 位作者 赖金洪 唐爱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5,403,共4页
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锂为原料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锂(PAALi),将其熔于LiClO4/LiNO3/LiOAc低共熔盐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其室温电导率可达6×10-5S·cm-1。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 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锂为原料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锂(PAALi),将其熔于LiClO4/LiNO3/LiOAc低共熔盐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其室温电导率可达6×10-5S·cm-1。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PPALi,低温共熔盐以及冷却处理方式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ALi的加入增加了体系的载流子数,提高了Li+的迁移率;低温共熔盐的组成对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快速冷却样品是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离子导电性 聚丙烯酸-碱金属盐复合物 聚合法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分散聚苯胺/聚丙烯酸复合水性涂料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子悦 白盼星 +3 位作者 王师霞 何永锋 李论 陈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为了制备环境友好的金属防腐蚀涂层材料,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了自分散β-环糊精掺杂聚苯胺(β-CD-PANI),并将其与水性丙烯酸(PA)涂料复合,制得了β-环糊精掺杂聚苯胺/聚丙烯酸复合水性防腐蚀涂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 为了制备环境友好的金属防腐蚀涂层材料,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了自分散β-环糊精掺杂聚苯胺(β-CD-PANI),并将其与水性丙烯酸(PA)涂料复合,制得了β-环糊精掺杂聚苯胺/聚丙烯酸复合水性防腐蚀涂料。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β-CD-PANI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β-CD-PANI为直径约200 nm,长度约200~400 nm的球形和短棒状颗粒。采用粒径分析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复合涂料的粒径分布和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1%的β-CD-PANI的加入使复合涂料乳液粒子平均粒径增大约75 nm,同时其A3钢测试样片的腐蚀电位(E_(corr))较对比样升高约85 m V,腐蚀电流(I_(corr))也降低了将近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散 聚苯胺 Β-环糊精 聚丙烯酸 防腐蚀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基纳米PbS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金义凤 胡云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以自制的高固体分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基质,以醋酸铅、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和甲醇的水溶液中,简便地制备了平均粒径为 13nm的在聚合物基体中单分散的PbS纳米粒子,并对Pb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采用X 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紫外 ... 以自制的高固体分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为基质,以醋酸铅、硫代乙酰胺等为原料,在丙酮和甲醇的水溶液中,简便地制备了平均粒径为 13nm的在聚合物基体中单分散的PbS纳米粒子,并对Pb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采用X 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紫外 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首先与聚合物的羧基络合,生成硫化物纳米微粒后,聚合物又包覆在纳米微粒的表面形成保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硫化铅 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物 半导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漆酶聚苯胺-CoC2O4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阳 霍文珊 +2 位作者 周政 张琪 曾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17-2128,共12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交流阻抗谱以及计时电流法等电化学方法,结合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原子吸收光谱等辅助手段,表征了固定漆酶的聚苯胺-草酸钴纳米复合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和...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交流阻抗谱以及计时电流法等电化学方法,结合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原子吸收光谱等辅助手段,表征了固定漆酶的聚苯胺-草酸钴纳米复合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形貌,测试了纳米复合物固酶前后的导电性能的变化,研究了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上固定漆酶的直接电化学行为,评估了该电极的催化氧还原效能以及作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氧分子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在不含电子介体的溶液中以酶活性中心T2作为首要电子受体,将得到电子传递给化学吸附的氧气使其被电还原,其表观电子迁移速率为0.017 s^(-1),且具有良好的催化氧还原性能(氧还原起始电位:460 m V vs NHE,转化氧分子为水的表观速率常数为2.6×10-4 s^(-1)),酶电催化氧还原为水分子步骤为反应的速控步。该电极作为电化学传感器对氧具有极低检测限(0.20μmol·L^(-1)),宽线性响应范围(0.4~7.5μmol·L^(-1))以及对底物高亲和力(KM=122.4μmol·L^(-1))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草酸钴纳米复合物 漆酶 直接电化学 催化氧还原反应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位-氧化聚合-水热法制备聚苯胺/CoFe_2O_4纳米复合物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蒋军军 杨春明 +2 位作者 王洪波 刘小华 李龙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2-408,共7页
采用'配位-氧化聚合-水热法'制备了本征态聚苯胺/CoFe2O4二元纳米复合物,再以磺基水杨酸掺杂获得聚苯胺/CoFe2O4电磁复合物.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及掺杂酸浓度对产物电磁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 采用'配位-氧化聚合-水热法'制备了本征态聚苯胺/CoFe2O4二元纳米复合物,再以磺基水杨酸掺杂获得聚苯胺/CoFe2O4电磁复合物.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及掺杂酸浓度对产物电磁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及电磁测量等手段对聚苯胺/CoFe2O4的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物呈现多级结构,其中CoFe2O4为立方体状,平均粒径小于20 nm.当CoFe2O4的质量分数为8.86%时,复合物的电导率约为0.43 S/cm;当聚苯胺/CoFe2O4复合物厚度为2 mm时,在16.01 GHz处最大反射损耗为-16.71 dB,小于-10 dB的带宽达4.68 GHz;而当聚苯胺/CoFe2O4复合物厚度为3.2 mm时,在9.23 GHz处最大反射损耗达-51.81 dB,小于-10 dB的带宽为3.69 GHz,表明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氧化聚合-水热法 聚苯胺 CoFe2O4纳米复合物 微波吸收 反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磺酸掺杂煤基聚苯胺复合物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春宁 麻晓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75,共5页
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原位掺杂煤基聚苯胺(CBP-DBSA)为导电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技术成功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CBP-DBSA(EVA/CBP-DBSA)复合物及低密度聚乙烯/CBP-DBSA(LDPE/CBP-DB-SA)复合物。探讨了CBP-DBSA含量、聚合物化学... 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原位掺杂煤基聚苯胺(CBP-DBSA)为导电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技术成功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CBP-DBSA(EVA/CBP-DBSA)复合物及低密度聚乙烯/CBP-DBSA(LDPE/CBP-DB-SA)复合物。探讨了CBP-DBSA含量、聚合物化学结构对电导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SEM、FTIR、TG测试手段,研究了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BP-DBSA含量增加,复合物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并渐趋平缓;而其力学性能逐渐下降。与LDPE/CBP-DBSA相比而言,EVA/CBP-DBSA的导电逾渗阈值较低,为7%,且电导率较高、力学性能受损较小。CBP-DBSA质量分数为15%时,EVA/CBP-DBSA复合物的拉伸强度为21.08MPa,断裂伸长率为278.38%,电导率达到7.56×10-9S/cm。EVA与CBP-DBSA的氢键作用可改善两相的界面亲和力,EVA是与CBP-DBSA共混制备抗静电材料较好的匹配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聚苯胺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低密度聚乙烯 共混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界面一步法制备聚苯胺-金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亚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8-151,156,共5页
纳米金与巯基的界面自组装是提高传感性能的新策略。本方法将氨基苯硫酚溶液溶解于有机相,将其与氯金酸水溶液按照一定摩尔比混合,构置了液-液界面,基于自组装的界面反应物富集,聚金酸与氨基苯硫酚的氧化还原反应,一步法合成聚苯胺-金... 纳米金与巯基的界面自组装是提高传感性能的新策略。本方法将氨基苯硫酚溶液溶解于有机相,将其与氯金酸水溶液按照一定摩尔比混合,构置了液-液界面,基于自组装的界面反应物富集,聚金酸与氨基苯硫酚的氧化还原反应,一步法合成聚苯胺-金复合材料。研究氨基苯硫酚中反应位点的位置和浓度,确定当有机相与水相反应为摩尔比为10∶1时,可以制备得到纳米花,由直径30~50nm,长度为3~5μm的花瓣状结构组装而成。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X射线能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电化学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氨基苯硫酚有利于复合材料的纳米结构有序性形成,并对葡萄糖的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液界面 聚苯胺-复合物 氨基苯硫酚 氯金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b-F127-b-PAA)-Blg复合物的合成及乳化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孟令敏 梁蓉 +2 位作者 石珂 黄庆荣 石彤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80-2684,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PtBA-b-F127-b-PtBA(PtBA为聚丙烯酸叔丁酯),经三氟乙酸水解得到PAA-b-F127-b-PAA(PAA为聚丙烯酸).进一步通过碳二亚胺的水溶性衍生物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在水溶...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合成了PtBA-b-F127-b-PtBA(PtBA为聚丙烯酸叔丁酯),经三氟乙酸水解得到PAA-b-F127-b-PAA(PAA为聚丙烯酸).进一步通过碳二亚胺的水溶性衍生物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在水溶液中成功地耦合β-乳球蛋白(Blg)和PAA-b-F127-b-PAA.蛋白的三级构象没有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与纯Blg相比,(PAA-b-F127-b-PAA)-Blg复合物的乳化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乙烯-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酸 β-乳球蛋白复合物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巴胺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宪荣 廉文静 刘素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结合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构建新型检测多巴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多巴胺为模板,正硅酸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当pH值为7.0,模板与单体的物质的量比...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结合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构建新型检测多巴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多巴胺为模板,正硅酸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当pH值为7.0,模板与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5时,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8~9×10-6mol/L,检测限(LOD)为1.02×10-8mol/L。重复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聚合物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金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 多巴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