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及油水乳液分离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任文 张国立 +4 位作者 闫涵 胡兴华 李焜 王景凤 李瑞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6-854,共9页
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在聚四氟乙烯(PTFE)基体上合成聚苯胺/聚四氟乙烯(PANI/PTFE)复合膜.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对PANI/PTFE复合膜的... 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在聚四氟乙烯(PTFE)基体上合成聚苯胺/聚四氟乙烯(PANI/PTFE)复合膜.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对PANI/PTFE复合膜的形貌、结构和浸润性进行分析,并对其油包水乳液分离性能、通量和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ANI/PTFE复合膜仅在重力条件就能有效分离油包水乳液;而且重复数十次过滤后,PANI/PTFE复合膜仍具有良好的抗污能力和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性 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复合膜 乳液分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导电复合膜的电化学制备和表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姝皓 王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9,共6页
在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上电化学制备硫酸和磺基水杨酸(SSA)共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复合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法优化工艺条件,并在其上继续沉积银,研究了沉积银电流密度和时间及拉伸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 在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上电化学制备硫酸和磺基水杨酸(SSA)共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复合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法优化工艺条件,并在其上继续沉积银,研究了沉积银电流密度和时间及拉伸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TFE-PANI复合膜电导率可达36.9S/cm,此复合膜经20mA/cm2沉积4min的银可使其电导率显著提高到5379S/cm。对最优条件制备的PANI-PTFE和PANI-PTFE-Ag复合膜进行适当程度的拉伸均可提高其电导率,PT-FE系列复合膜展现出较优异的力学性能。拉曼光谱表明PTFE、PANI和银复合良好。复合膜有一定的结晶度,经拉伸后复合膜结晶度增大,电导率显著提高;PANI在PTFE上呈颗粒状生长,颗粒尺寸均匀,直径约为200nm,Ag呈树枝状镶嵌、覆盖在PANI颗粒间,与PANI复合很好并形成三维导电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四氟乙烯 电化学制备 导电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改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巧思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104,共18页
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自润滑性优异、化学稳定性良好、使用温度范围广泛等诸多优点,但核心缺点是耐磨性差、易磨损,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本文从PTFE分子结构特点出发,以转移膜理论为主线,深入分析了PTFE摩擦磨损机... 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自润滑性优异、化学稳定性良好、使用温度范围广泛等诸多优点,但核心缺点是耐磨性差、易磨损,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本文从PTFE分子结构特点出发,以转移膜理论为主线,深入分析了PTFE摩擦磨损机理及研究发展历程,综述了PTFE摩擦学改性方法,分析了表面改性、填充改性、共混改性及复合改性的常见方法,深入对比了这4类改性方法的内在机理,并总结了复合改性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PTFE摩擦学改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转移膜的定量研究、多方式协同复合改性的工业化可行性、实际工况下的改性体系选择及应用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摩擦学 转移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改性磺化聚醚醚酮膜的研究
4
作者 王体东 纪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23-227,233,共6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磺化聚醚醚酮的复合膜,通过聚多巴胺将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连接在复合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调控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质量分数获得了一种高性能改性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结果表明,该改性复合膜具有优越的离子选择性、良好的... 制备了一种基于磺化聚醚醚酮的复合膜,通过聚多巴胺将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连接在复合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调控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质量分数获得了一种高性能改性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结果表明,该改性复合膜具有优越的离子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在组装的全钒液流电池中,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电池的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分别高达99.2%和85.6%。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对磺化聚醚醚酮膜的成功改性,证明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醚酮 聚四氟乙烯纳米颗粒 复合 表面改性 全钒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的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不同多孔聚四氟乙烯底膜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富强 衣宝廉 +2 位作者 邢丹敏 于景荣 张华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7期210-213,共4页
把Nafion树脂浸入到不同的聚四氟乙烯 (PTFE)多孔膜孔中 ,制成Nafion/PTFE复合膜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从SEM照片上看 ,Nafion树脂已均匀地分布在PTFE多孔膜中 ,而且已有一层均匀的薄Nafion膜存在于PTFE多孔膜表面。在 80℃ ,... 把Nafion树脂浸入到不同的聚四氟乙烯 (PTFE)多孔膜孔中 ,制成Nafion/PTFE复合膜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从SEM照片上看 ,Nafion树脂已均匀地分布在PTFE多孔膜中 ,而且已有一层均匀的薄Nafion膜存在于PTFE多孔膜表面。在 80℃ ,pH2 /pO2 为 0 .2MPa/0 .2MPa条件下 ,对比基于不同PTFE膜的复合膜组装的电池性能 ,结果表明 ,PTFE膜中孔的体积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复合质子交换 多孔聚四氟乙烯 复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中的微结构固定化脂肪酶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坚 王玉军 +1 位作者 骆广生 戴猷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372-2377,共6页
脂肪酶的固定化是降低其使用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利用亲水/疏水复合膜中的微结构固定化脂肪酶的新思路.首先制备由致密的亲水层和多孔的疏水层组成的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CA/PTFE)复合膜,然后利用复合膜的特殊微结构,用超滤的... 脂肪酶的固定化是降低其使用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利用亲水/疏水复合膜中的微结构固定化脂肪酶的新思路.首先制备由致密的亲水层和多孔的疏水层组成的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CA/PTFE)复合膜,然后利用复合膜的特殊微结构,用超滤的方法实现了脂肪酶的固定化.扫描电镜照片结果表明,大部分被截留的酶位于复合膜的界面处.制备得到的固定化酶膜应用于水解橄榄油的反应,其最高催化活力达到1·24μmolFFA·min-1·cm-2,大大高于文献报道值.同时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膜的催化动力学,考察了亲水层厚度和脂肪酶负载量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固定化条件.在经过10次(50h以上)的重复使用后,固定化酶膜的活力仅降低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醋酸纤维素 复合 固定化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聚四氟乙烯复合涂膜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中东 陈淑华 宫秋苓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0,共2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复合固体润膜技术,即利用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技术与固体润滑剂聚四氟乙烯复合,从而形成铝合金聚四氟乙烯复合涂膜。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原理和工艺,该复合涂膜具有自润滑减磨性能以及国内开发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铝合金聚四氟乙烯 复合 自润滑减磨 复合固体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微孔-聚氨酯复合膜的制备 被引量:4
8
作者 郝新敏 张建春 郭玉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由于膨体PTFE微孔膜在使用中会受到污染而影响其耐水压,通过PTFE/PU复合膜可有效解决此问题.在PTFE膜表面涂覆PU溶液可制备PTFE/PU复合膜,研究发现,PU溶液组成和固化条件对PTFE/PU复合膜剥离强度有很大影响,丁酮+DMF、乙酸乙酯+DMF、甲... 由于膨体PTFE微孔膜在使用中会受到污染而影响其耐水压,通过PTFE/PU复合膜可有效解决此问题.在PTFE膜表面涂覆PU溶液可制备PTFE/PU复合膜,研究发现,PU溶液组成和固化条件对PTFE/PU复合膜剥离强度有很大影响,丁酮+DMF、乙酸乙酯+DMF、甲苯+DMF均可作为PU在PTFE膜上的涂层溶剂;先低温后高温的固化方法有利于提高复合膜剥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微孔 聚氨酯 复合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小青 罗晃 黄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6,66,共3页
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复合膜。SEM分析表明:与单向拉伸工艺相比,双向拉伸可以获得更高的孔隙率,较小的孔径和较高的孔隙率可以达到防水透湿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涂胶压力0.1MPa,... 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复合膜。SEM分析表明:与单向拉伸工艺相比,双向拉伸可以获得更高的孔隙率,较小的孔径和较高的孔隙率可以达到防水透湿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涂胶压力0.1MPa,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10s,复合压力0.1MPa,得到水蒸汽透过率和剥离强度均较好的聚四氟乙烯复合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拉伸 聚四氟乙烯 复合 防水 透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单琼 周晓丹 +2 位作者 时敏 王雪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71-176,共6页
以醋酸纤维素(CA)和聚四氟乙烯(PTFE)为材料制备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采用吸附-交联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用该复合膜固定化脂肪酶。研究温度、吸附时间、酶液质量浓度、交联时间和交联剂体积分数对脂肪酶固定化效率和催化效果的... 以醋酸纤维素(CA)和聚四氟乙烯(PTFE)为材料制备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采用吸附-交联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用该复合膜固定化脂肪酶。研究温度、吸附时间、酶液质量浓度、交联时间和交联剂体积分数对脂肪酶固定化效率和催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得到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温度25℃、吸附时间2h、酶液质量浓度0.02g/mL、交联时间3h、交联剂(戊二醛)体积分数0.2%,固定化酶最大酶活力为17.2U/cm2。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为:最适温度35℃,比游离酶降低了5℃;最适pH8.5,与游离酶相比pH值向碱性偏移1.0;经10次(10h/次)重复使用后,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为55.5%。SEM结果显示CA-PTFE复合膜能较好的固定化脂肪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 脂肪酶 固定化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固定化磷脂酶A_1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时敏 周晓丹 +2 位作者 李越 李志平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7-130,134,共5页
以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为载体对磷脂酶进行吸附固定,以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采用响应面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酶液浓度0.06g/mL,吸附时间3h,温度60℃,搅拌速度200r/min,得到固定后的酶活力为4.0U/cm... 以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为载体对磷脂酶进行吸附固定,以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采用响应面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酶液浓度0.06g/mL,吸附时间3h,温度60℃,搅拌速度200r/min,得到固定后的酶活力为4.0U/cm2。由SEM结果可知,CA/PTFE复合膜可较好的固定磷脂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 固定化 磷脂酶A1 响应面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护服用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机质 张建春 王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8-80,共3页
为增强防护服用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膜的防护性和弹性,提出了PTFE与热塑性聚氨酯(TPU)共同拉伸制备PTFE/TPU复合膜的方法。这种方法还避免了PU涂层PTFE制备复合膜中PU溶剂污染环境等不足。采用扫描电镜、万能强力仪和透湿试验装置分别... 为增强防护服用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膜的防护性和弹性,提出了PTFE与热塑性聚氨酯(TPU)共同拉伸制备PTFE/TPU复合膜的方法。这种方法还避免了PU涂层PTFE制备复合膜中PU溶剂污染环境等不足。采用扫描电镜、万能强力仪和透湿试验装置分别测试了共同拉伸和涂层复合膜的结构、弹性和透湿性。结果表明,与涂层复合膜相比,共同拉伸复合膜中的聚氨酯膜上完全没有微孔,这增强了薄膜制品的防护性和弹性;共同拉伸膜的透湿量也达到服装舒适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服 聚四氟乙烯 复合 热塑性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孔聚四氟乙烯的复合质子交换膜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雷 蒋金芝 +2 位作者 尚玉明 冯少广 谢晓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95-1399,共5页
研究了基于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的复合方式,通过将自制ABPSH40树脂——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流延在用液相介质表面处理法改性过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表面上,制得了均匀的ABPSH40/PTFE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膜的... 研究了基于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的复合方式,通过将自制ABPSH40树脂——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流延在用液相介质表面处理法改性过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表面上,制得了均匀的ABPSH40/PTFE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膜的表面及断面形态,采用气相色谱仪(GC)测定了复合膜的甲醇渗透性,利用交流阻抗(AC)测定了膜的质子传导率。结果表明,ABPSH40树脂在复合膜内分布均匀,而且PTFE膜微孔填堵充分;复合膜具有优越的尺寸稳定性,较低的甲醇渗透率和接近Nafion膜的质子传导率,和ABPSH40均质膜进行比较后的优点明显。ABPSH40/PTFE增强复合质子交换膜可望成为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聚四氟乙烯 复合 甲醇渗透率 尺寸稳定性 质子传导率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铸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磺化氧化锆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宏英 孟瑞晋 高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2,共4页
利用溶液再铸法制备了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Nafion~)/磺化氧化锆(SZ)复合膜,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等研究了所制备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形貌以及性能。结果表明,棒状SZ颗粒以平行于膜表面的方向排列,均匀... 利用溶液再铸法制备了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Nafion~)/磺化氧化锆(SZ)复合膜,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等研究了所制备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形貌以及性能。结果表明,棒状SZ颗粒以平行于膜表面的方向排列,均匀分布在Nafion~膜的骨架中,改善了膜在中温区的热稳定性;将复合膜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电解质膜时,使用了3%和6%SZ的Nafion~/SZ复合膜的DMFC在45℃和5mol/L甲醇进料时的峰值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46.27、59.47mW/cm2,明显高于同样条件下Nafion膜的38.2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 磺化氧化锆 溶液再铸 复合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基电磁屏蔽复合膜的研制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汝锋 尹保林 +5 位作者 张高鸿 庞新厂 刘民英 杨国芳 李浩 吕千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16-2923,共8页
以聚四氟乙烯为基体树脂,以表面镀银的液态金属(EGaIn@Ag)、银片和多壁碳纳米管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具有高导电性、可大变形、高电磁屏蔽的聚四氟乙烯基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电磁屏蔽效能等。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 以聚四氟乙烯为基体树脂,以表面镀银的液态金属(EGaIn@Ag)、银片和多壁碳纳米管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具有高导电性、可大变形、高电磁屏蔽的聚四氟乙烯基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电磁屏蔽效能等。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力学强度,断裂伸长率达到了250%以上,拉伸强度达到了18.1 MPa;复合膜的方阻低至5.34Ω/sq, EGaIn@Ag能够有效地减小复合膜在拉伸变形时的相对方阻变化率;复合膜的电磁屏蔽效能(EMI SE)最高达到了60.5 dB,当拉伸应变为10%,比例为Ag∶EGaIn@Ag=1∶1的复合膜的EMI SE值仍有41.6 dB,而只添加了银片的复合膜在拉伸应变为10%时的EMI SE值为26.8 dB。以上结果表明添加有液态金属的复合膜在较大的拉伸变形时,仍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复合 液态金属 力学性能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复合微滤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凯升 张浩凡 +3 位作者 王震 王鹏 逯云龙 陈文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103,共5页
为解决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大孔缺陷和表面亲水性差的问题,采用亲水性PTFE平板膜作过滤层,PTFE中空纤维膜作支撑层,通过裹缠的方法制备PTFE复合微滤膜。实验中最佳的拉伸倍率为300%~200%,在此拉伸倍率下,PTFE复合膜孔径分布均匀... 为解决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大孔缺陷和表面亲水性差的问题,采用亲水性PTFE平板膜作过滤层,PTFE中空纤维膜作支撑层,通过裹缠的方法制备PTFE复合微滤膜。实验中最佳的拉伸倍率为300%~200%,在此拉伸倍率下,PTFE复合膜孔径分布均匀,最可几孔径为0.35μm,最可几孔径占比为75.9%,最大孔径小于0. 4μm,孔隙率大于80%,拉伸强度达到了9.15 MPa,爆破强度大于0. 3 MPa,PTFE复合膜过滤层接触角为70°,纯水通量为1 107 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复合微滤 裹缠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及其复合材料的转移与磨损 被引量:31
17
作者 宫德利 薛群基 《固体润滑》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3-83,共11页
本文对聚四氟乙烯(PTFE)的分子特征与结构特性、PTFE的转移行为及对其磨损的影响、影响转移膜生成的因素、PTFE转移膜与底材相互作用的本质,转移膜剥落形成磨屑的考察、PTFE结晶度对粘着磨损及摩擦的影响和PTFE基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其摩... 本文对聚四氟乙烯(PTFE)的分子特征与结构特性、PTFE的转移行为及对其磨损的影响、影响转移膜生成的因素、PTFE转移膜与底材相互作用的本质,转移膜剥落形成磨屑的考察、PTFE结晶度对粘着磨损及摩擦的影响和PTFE基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其摩擦学性能等进行了综述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转移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酰亚胺/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陈咨丰 谢一凡 +1 位作者 郭晓霞 房建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4,共3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膜进行了表面亲水处理,然后与一种磺化聚酰亚胺膜进行复合,成功地制得了磺化聚酰亚胺/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该复合膜比相应的未复合的磺化聚酰亚胺膜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与相同离子交换容量(IEC)的磺... 采用表面活性剂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膜进行了表面亲水处理,然后与一种磺化聚酰亚胺膜进行复合,成功地制得了磺化聚酰亚胺/多孔聚四氟乙烯复合膜。该复合膜比相应的未复合的磺化聚酰亚胺膜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与相同离子交换容量(IEC)的磺化聚酰亚胺共聚物膜相比,该复合膜具有相近的质子电导率,但其溶胀率和吸水率更低,显示出更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 复合 聚四氟乙烯多孔 磺化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醚砜-聚氧化乙烯/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与锂离子传导性能研究
19
作者 谢一凡 陈咨丰 +1 位作者 郭晓霞 房建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3,共4页
通过将氯封端的聚氧化乙烯(PEO-Cl_2)、双酚A(BPA)和4,4′-二氯二苯砜(DCDPS)进行缩合聚合反应,制备了PEO含量不同的聚醚砜-聚氧化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和序列共聚物。将所合成的序列(无规)共聚物添加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后与多孔聚... 通过将氯封端的聚氧化乙烯(PEO-Cl_2)、双酚A(BPA)和4,4′-二氯二苯砜(DCDPS)进行缩合聚合反应,制备了PEO含量不同的聚醚砜-聚氧化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和序列共聚物。将所合成的序列(无规)共聚物添加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后与多孔聚四氟乙烯基膜(ePTFE)进行复合,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力学强度的复合膜,研究了锂盐掺杂量和PEO含量等因素对锂离子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未添加增塑剂和电解质溶剂的情况下,这些复合膜仍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电解质 聚醚砜-聚氧化乙烯 聚四氟乙烯 复合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复合过滤材料的覆膜工艺及其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聂孙建 梁燕 +1 位作者 周冠辰 杨东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92,共8页
为了探索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以不同种类PTFE膜为主要原料,无纺布作为基材,采用不同的覆膜方式制备PTFE复合过滤材料。研究PTFE膜的种类、覆膜方式对PTFE/无纺布复合过滤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熔喷布与PTFE/无... 为了探索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以不同种类PTFE膜为主要原料,无纺布作为基材,采用不同的覆膜方式制备PTFE复合过滤材料。研究PTFE膜的种类、覆膜方式对PTFE/无纺布复合过滤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熔喷布与PTFE/无纺布复合过滤材料两者性能之间的不同。结果表明:以PTFE-A膜为原料,采用胶覆方式所制备的PTFE/无纺布复合过滤材料的通气阻力要比热覆的低,且过滤效率能达到99%,该材料的过滤效率和通气阻力能符合口罩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PTFE) 熔喷布 复合过滤材料 工艺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