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丽 王广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0,共3页
采用模板自组装技术以氧化亚铜为模板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热分析仪对不同比例复合的聚苯胺/二氧化钛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反... 采用模板自组装技术以氧化亚铜为模板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热分析仪对不同比例复合的聚苯胺/二氧化钛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苯胺(ANI)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聚苯胺的复合使得聚苯胺/二氧化钛的粒径均比纯二氧化钛的有所增大,但随着苯胺用量的增大,粒径呈减小的趋势。可见光催化复合材料降解苯酚的研究表明,聚苯胺复合有利于光催化效率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随着苯胺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苯酚 光催化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多孔炭/聚苯胺/二氧化锰三元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娟 杨少丹 +3 位作者 康乐 张国赏 周延军 杨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174,179,共6页
利用化学法在商用多孔碳(AC)材料基底表面一步合成包覆了聚苯胺(PANI)/MnO_(2)复合材料,分别针对pH、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及苯胺与高锰酸钾的摩尔比这5个因素开展了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 利用化学法在商用多孔碳(AC)材料基底表面一步合成包覆了聚苯胺(PANI)/MnO_(2)复合材料,分别针对pH、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及苯胺与高锰酸钾的摩尔比这5个因素开展了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具有高比容量的多孔碳/PANI/MnO_(2)(CMP)三元复合材料的优水平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对优水平条件下制备的三元复合材料的物理形貌、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生成的PANI和MnO_(2)以絮状产物包覆在AC基底表面,制备的三元复合材料在6mol/L KOH溶液中表现出明显的赝电容特性,其比容量可达336F/g(0.2A/g充放电电流密度,基于CMP质量),0.5A/g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测试10000圈后比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0.65%,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聚苯胺 二氧化 三元复合材料 正交试验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二氧化钛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油水分离应用
3
作者 李佩燚 孙波龙 +5 位作者 刘瑞岩 周歆尧 刘瑞林 胡园园 徐功涛 李新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53-3061,共9页
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含油污水因其来源广、处理量大、处理困难而备受关注。由于其来源广泛、组分复杂,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针对这类含油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材料不可回收、耗能高、易... 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含油污水因其来源广、处理量大、处理困难而备受关注。由于其来源广泛、组分复杂,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针对这类含油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材料不可回收、耗能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开发高效、便捷且绿色环保的油水分离材料成为了油水分离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受自然界超浸润现象的启发,以海藻酸钠(SA)为基材,加入二氧化钛(TiO_(2))纳米颗粒为异质增强体,通过定向冷冻/冷冻干燥和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出了SA/TiO_(2)(ST)复合多孔材料。分析了ST复合多孔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微观形貌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效果。TiO_(2)纳米颗粒的添加,在ST多孔材料表面构筑出微纳米粗糙结构,可以形成固相-水相的复合拒油层;减小了油与ST复合多孔材料的接触面积。ST复合多孔材料对不同油类的油水分离效率达到99.6%以上,且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高效并可重复利用,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二氧化钛 多孔材料 复合材料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应用现状
4
作者 刘炜 张敏 +3 位作者 朱照琪 王毅 梁卫东 孙寒雪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1-353,共13页
二氧化钛(TiO_(2))是典型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但其较宽的能量带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黑色TiO_(2)(B-TiO_(2))纳米材料通过在TiO_(2)表面构筑结构缺陷降低带隙宽度,能够有效提高其可见光响应性能和量子效率... 二氧化钛(TiO_(2))是典型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但其较宽的能量带隙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黑色TiO_(2)(B-TiO_(2))纳米材料通过在TiO_(2)表面构筑结构缺陷降低带隙宽度,能够有效提高其可见光响应性能和量子效率。本文总结了B-TiO_(2)的基本特性,包括光学性质、晶型、缺陷与微观结构性质,并对近年来B-TiO_(2)的制备与缺陷构筑方法(如气氛焙烧法、溶胶-凝胶法、化学还原法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本文梳理了黑色TiO_(2)性能提升策略及其在水体净化、有机物降解、能源转换及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B-TiO_(2)研究领域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为:结合理论和实验深入探讨其结构-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是合理设计B-TiO_(2)表面缺陷、开发高效合成方法的基础,先进的表征和分析手段有待加强;在保持高活性的同时,开发结构更加稳定的B-TiO_(2)是将其推向实际应用的重要前提;此外,交叉学科的发展应推动B-TiO_(2)的应用范围向更多领域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二氧化钛 光催化 降解 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 Ⅱ.形貌表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生瑜 陈建定 朱德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15,共5页
 通过先用过硫酸铵引发苯胺的聚合,然后再将纳米二氧化锰(nm MnO2)加入过硫酸铵和苯胺的反应体系中,原位制备了导电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PANI/nm MnO2),并有效地避免了nm MnO2在苯胺氧化聚合中的消耗。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  通过先用过硫酸铵引发苯胺的聚合,然后再将纳米二氧化锰(nm MnO2)加入过硫酸铵和苯胺的反应体系中,原位制备了导电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PANI/nm MnO2),并有效地避免了nm MnO2在苯胺氧化聚合中的消耗。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复合材料中nm MnO2为聚苯胺所包裹。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nm MnO2的晶型未发生变化,在复合材料中聚苯胺为非晶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二氧化 纳米复合材料 形貌表征 导电性能 固相合成 导电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 Ⅰ.原位氧化合成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生瑜 陈建定 朱德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锰(nm MnO2),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苯胺/nm MnO2的盐酸反应体系中,nm MnO2可以使苯胺氧化聚合。在一定的nm MnO2用量下,聚苯胺的产率随苯胺添加量的增加...  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锰(nm MnO2),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苯胺/nm MnO2的盐酸反应体系中,nm MnO2可以使苯胺氧化聚合。在一定的nm MnO2用量下,聚苯胺的产率随苯胺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nm MnO2在产物中的含量也随之下降,且含量很低。在苯胺/nm MnO2/过硫酸铵的反应体系中,研究了nm MnO2通过两种不同的加料方式原位制备PANI/nm MnO2复合材料的合成条件。第一种方式为nm MnO2和过硫酸铵同时与苯胺混合,一起参与苯胺的氧化聚合。第二种方法是先将过硫酸铵和苯胺混合,3min后再将nm MnO2加入反应体系中。研究表明:第一种加料方式得到的PANI/nm MnO2中nm MnO2的含量很低;第二种加料方式可以得到高nm MnO2含量(w=0.14~0.73)的产物,其电导率约10-4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二氧化 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制备 产率 导电高分子 电极材料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界面法制备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教学实验
7
作者 黄华波 白慧 +3 位作者 张旗 曾小平 刘玉兰 游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34,41,共5页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了气-液界面法制备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教学实验。基于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中聚苯胺和二氧化锰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纳米多孔结...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了气-液界面法制备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教学实验。基于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中聚苯胺和二氧化锰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纳米多孔结构,最后通过电池充放电测试验证了复合材料优异的质量比容量(>300 mAh/g)。教学实践表明,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数据处理和总结思考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复合材料 聚苯胺 二氧化 气-液界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结构的聚苯胺-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姜遵群 程起林 +2 位作者 张玲 严燕芳 李春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的MnO2纳米棒,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改性后与苯胺单体在低温下混和,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锰(PANI-Mn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ESEM、FT-IR、XRD、TG、循环伏安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等...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的MnO2纳米棒,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改性后与苯胺单体在低温下混和,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锰(PANI-Mn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ESEM、FT-IR、XRD、TG、循环伏安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MnO2纳米棒穿插在聚苯胺纳米线网络中,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网络结构,随着Mn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比容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m(An)∶m(MnO2)=1∶3、电流密度为1 mA/cm2时,复合电极材料的比容量最大为104F/g,聚苯胺的引入明显改善了MnO2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胺 MNO2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9
9
作者 董元彩 孟卫 +3 位作者 魏欣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38,共2页
以纳米TiO2 为填料制备了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EP/TiO2)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TiO2 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 经表面处理后,可对环氧树脂实现增强、增韧,当填充质量分数为3 % 时,材料... 以纳米TiO2 为填料制备了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EP/TiO2)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TiO2 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 经表面处理后,可对环氧树脂实现增强、增韧,当填充质量分数为3 % 时,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较EP提高370 % ,拉伸强度提高44 % ,冲击强度提高878 % ,其他性能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鞠剑峰 李澄俊 +1 位作者 徐铭 叶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1-643,681,共4页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金属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等方法制备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复合后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TiO2 SiO2和V2O5/TiO2 SiO2两种材料不需紫外光照射即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应用其制备的陶瓷对...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金属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等方法制备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复合后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TiO2 SiO2和V2O5/TiO2 SiO2两种材料不需紫外光照射即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应用其制备的陶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杀抑率均在99%以上。对其抗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能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青 张宝华 +3 位作者 毛志平 徐红 潜飞 杭建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采用自制超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分散剂用量及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处理纳米二氧化钛的最佳用量为2%(... 采用自制超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分散剂用量及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分散剂处理纳米二氧化钛的最佳用量为2%(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钛填充PP的最佳用量为1.5%(质量分数);超分散剂对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明显的均匀分散效果;并且显著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黏度,改善加工性能;超分散剂处理的纳米二氧化钛填充PP具有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散剂 纳米二氧化钛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复合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降解硝基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左志芳 杨瑞洪 +2 位作者 王元有 罗志臣 朱腾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5-740,共6页
以苯胺和二氧化钛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光降解复合材料聚苯胺(PANI)/二氧化钛(TiO_(2)),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该复合材料对50mg·L^(-1)的硝基苯模拟废水进行自然光催化降解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二氧化钛和苯胺用量摩尔数之比... 以苯胺和二氧化钛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光降解复合材料聚苯胺(PANI)/二氧化钛(TiO_(2)),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该复合材料对50mg·L^(-1)的硝基苯模拟废水进行自然光催化降解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二氧化钛和苯胺用量摩尔数之比为10∶1,在自然光条件下获得最佳的催化效果,同时讨论了不同pH值和投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发现当pH=7,投加量为0.5g·L^(-1)时,2h自然光降解效率达到95.2%,反应速率常数增长了3.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二氧化钛 硝基苯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与碳化钨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仙超 陈丹 +1 位作者 施斌斌 李国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63-2871,共9页
以市售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载体,六氯化钨为钨源,将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化钨(WC)/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扫描透射成像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晶相、形貌、微... 以市售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载体,六氯化钨为钨源,将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化钨(WC)/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扫描透射成像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相由金红石型TiO2、Ti4O7、WC、W2C和WxC构成,钨碳化物负载于钛氧化物外表面,构成比较典型的核壳结构.采用三电极体系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碳化钨和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样品电催化活性的提升与前驱体钨钛摩尔比、还原碳化时间、核壳结构壳层的完整性和晶相组成以及核壳结构中二氧化钛和碳化钨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关.这说明金红石是能够提升碳化钨电催化氧化活性的载体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磷灰石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黎霞 魏杰 李玉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为减少生物材料为中心的细菌感染,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磷灰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形貌和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复合材料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与磷灰石在纳米水平上形成了复合材料,其抗菌效果明显...  为减少生物材料为中心的细菌感染,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磷灰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形貌和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复合材料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与磷灰石在纳米水平上形成了复合材料,其抗菌效果明显。此类具有抗菌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制备多种新型抗菌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氧化钛 磷灰石 纳米复合材料 抗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江聪 贺国文 +2 位作者 陈俊 文杰斌 李衡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为单体,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为SiO2和TiO2的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原位生成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为单体,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为SiO2和TiO2的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原位生成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热亚胺化反应完全;纳米SiO2、TiO2均匀分散于PI基体中;复合膜透明性好,对紫外光吸收较好。热重分析(TG)和介电性能测试表明,得到了一种热稳定性好、介电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其在微电子器件领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二氧化 纳米二氧化钛 介电常数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聚氨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明 唐兴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4,共5页
利用纳米TiO2表面丰富的羟基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中的异氰酸根反应,制备了以纳米TiO2为交联点的原位聚合聚氨酯/纳米TiO2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分别研究了未经表面处理纳米TiO2和酸处理... 利用纳米TiO2表面丰富的羟基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中的异氰酸根反应,制备了以纳米TiO2为交联点的原位聚合聚氨酯/纳米TiO2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分别研究了未经表面处理纳米TiO2和酸处理纳米TiO2表面羟基含量的差异及其在聚氨酯中的分散状况,比较了它们作为无机交联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庞洪涛 张志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15,共3页
无机材料纳米二氧化钛和生物材料壳聚糖在抗菌方面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二者的抑菌机理有所差别,各自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性。为改善性能,扩展应用,提出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一维复合的概念,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一维... 无机材料纳米二氧化钛和生物材料壳聚糖在抗菌方面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二者的抑菌机理有所差别,各自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性。为改善性能,扩展应用,提出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一维复合的概念,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IR、XRD、SEM对其基本结构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壳聚糖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天中 徐志永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2,共4页
以提纯硅藻土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硅藻土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XRD、SEM、FT-IR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表征,以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检测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均匀负载于硅藻土表面,... 以提纯硅藻土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硅藻土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XRD、SEM、FT-IR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表征,以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检测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均匀负载于硅藻土表面,其晶型为锐钛矿,晶粒尺寸为11.5 nm。二氧化钛负载量为25.5%、煅烧温度为500℃、pH=3时,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的罗丹明B溶液降解率为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祖超 叶绿生 +2 位作者 尹云超 薛鹏 贺娜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5,78,共4页
以石墨粉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对该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光照条件、石墨烯含量、煅烧温度、光催化时间和pH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降黏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石墨... 以石墨粉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对该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光照条件、石墨烯含量、煅烧温度、光催化时间和pH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降黏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层上;当在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0%、煅烧温度为450℃、pH为6~7、光催化30min等条件下,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在紫外光下对聚丙烯酰胺的光催化降黏率能达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艳飞 邱凤奇 +5 位作者 尹鼎文 郭强 戴马音 周嵩然 胡年广 黄金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55-2558,共4页
综述了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发展进程、合成方法、优点和缺点。通过纳米石墨烯掺杂,添加EDTA和甲醇使纳米木质纤维素基磁性中空材料光催化活性提高,但也有可见光利用率低和定量回收和再利用难的问题。因此,在对磁性中空光催... 综述了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发展进程、合成方法、优点和缺点。通过纳米石墨烯掺杂,添加EDTA和甲醇使纳米木质纤维素基磁性中空材料光催化活性提高,但也有可见光利用率低和定量回收和再利用难的问题。因此,在对磁性中空光催化材料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时,提出应对磁性中空光催化材料进行优化,以提高中空材料对可见光利用率和定量回收和再利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烯 二氧化钛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