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形交联剂交联的磺化聚苯并咪唑膜的制备及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小虎 黄怡馨 +1 位作者 邹涛 袁依婷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7-1385,共9页
制备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实现长时储能的重要途径,其具有功率密度高、本征安全以及容量和能量可解耦的优点。但是,目前商用的全钒液流电池,仍然存在能量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常用的Nafion膜材料离子选择性差所导致的。... 制备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实现长时储能的重要途径,其具有功率密度高、本征安全以及容量和能量可解耦的优点。但是,目前商用的全钒液流电池,仍然存在能量效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常用的Nafion膜材料离子选择性差所导致的。本工作通过合成星形交联剂成功制备了一种交联的磺化聚苯并咪唑微孔质子交换膜(tbt-SP-110)。在磺化聚苯并咪唑膜中引入星形交联剂,构建了离子传输通道。此通道不仅起到了加速质子传导的作用,同时可以容纳水分子限制膜材料的溶胀,结合聚苯并咪唑本征高离子选择性,实现了质子的快速选择性传输。得益于膜材料优异的性能,在25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分别能达到99.45%和79.06%。在200 mA/cm^(2)电流密度条件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72%,展现了其应用于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交联剂 苯并咪唑微孔 低面电阻 高离子选择性 全钒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伏安法测定聚苯并咪唑膜电解质甲醇透过率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景帅 李雪源 +1 位作者 徐一鑫 何荣桓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研究建立了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测定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PBI)膜甲醇透过率的方法.以磷酸溶液为电解质,在扫描电压范围-0.2-1.2 V和扫描速度100 m V/s的条件下测试了不同磷酸掺杂水平PBI膜的甲醇透过率.研究表明,根据膜样品酸掺杂... 研究建立了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测定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PBI)膜甲醇透过率的方法.以磷酸溶液为电解质,在扫描电压范围-0.2-1.2 V和扫描速度100 m V/s的条件下测试了不同磷酸掺杂水平PBI膜的甲醇透过率.研究表明,根据膜样品酸掺杂水平选择磷酸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可使待测PBI膜的酸掺杂水平在测定过程中保持不变,进而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纯PBI膜的甲醇透过率(1.34×10^-8cm2/s)相比,磷酸掺杂PBI膜的甲醇透过率有所增加,当PBI膜的酸掺杂水平为2.5-3.2时,膜的甲醇透过率为3.2×10^-8-14×10^-8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透过率 循环伏安法 聚苯并咪唑膜 磷酸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并咪唑膜用于膜法酸碱两性电解水制氢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帅 雷青 王保国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电解水制氢过程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膜法酸碱两性电解水过程。用隔膜将高浓度的酸碱电解液分隔,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析氢反应,提高电化学反应活性,降低析氢过电位。该过程核心问题是阻止酸碱中和,限制对离子跨膜渗透.本文选择对离子体... 针对电解水制氢过程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膜法酸碱两性电解水过程。用隔膜将高浓度的酸碱电解液分隔,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析氢反应,提高电化学反应活性,降低析氢过电位。该过程核心问题是阻止酸碱中和,限制对离子跨膜渗透.本文选择对离子体积较大的季铵碱作为碱溶液,分析酸碱种类、对离子体积与离子渗透的关系,探讨电解电流与酸碱种类、浓度、温度的关系.为了阻隔高浓度酸碱中和,使用聚苯并咪唑膜作为电解槽隔膜,经过酸或碱掺杂形成传导离子能力.初步验证了聚苯并咪唑膜在酸碱溶液中的稳定性,为发展膜法酸碱两性电解水制氢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析氢极化 聚苯并咪唑膜 水解离 季铵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俘获二氧化碳的“热”聚合物
4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合物 聚苯并咪唑膜 分离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